[1] |
何中虎, 庄巧生, 程顺和, 等.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J]. 农学学报, 2018, 8(1): 99-106.
|
[2] |
蔡仁祥, 王岳钧, 吴早贵. 浙江省旱粮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2, 53(12): 1607-1610, 1614.
|
[3] |
怀燕, 任永源, 许剑锋. 浙江省小麦生产历史、现状及发展潜力思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10): 1535-1537, 1541.
|
[4] |
蔡仁祥, 张慧, 林宝义, 等. 浙江省小麦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5): 1717-1720.
|
[5] |
洪晓富, 闫川, 李斌, 等. 播期与播量对小麦扬麦12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10): 1551-1552.
|
[6] |
杨宝林, 余海波, 赵艳岭, 等. 迟播条件下苏南小麦品种筛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9): 40-42.
|
[7] |
田东, 徐修奎, 朱文明, 等. 洪泽湖农场稻麦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应用现状及成效[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7): 286, 289.
|
[8] |
潘锦球, 张振阳, 周伟宏, 等. 浅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J]. 江苏农机化, 2012(2): 25-26.
|
[9] |
张金辉. 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2(2): 87-88.
|
[10] |
聂胜委, 张浩光, 张巧萍, 等. 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减施量对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6): 16-22.
|
[11] |
李文倩, 张海军, 韩明明, 等.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措施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34): 1-8.
|
[12] |
赵鹏, 陈阜. 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氮效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08, 34(6): 1014-1018.
|
[13] |
张斯梅, 段增强, 顾克军, 等. 稻秸还田下减量化施氮对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土壤, 2023, 55(3): 537-543.
|
[14] |
张静, 马嵩科, 张冬霞, 等.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旱地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51(23): 61-69.
|
[15] |
李东升, 戎全虎, 温明星, 等. 江苏淮南麦区主栽小麦品种耐迟播特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33(5): 996-1000.
|
[16] |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等. 迟播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J].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52(14): 2379-23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