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19, Vol. 60 ›› Issue (5): 785-78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90534

• 栽培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青花菜台绿1号杂交制种技术

檀国印, 何道根*, 高旭, 朱长志, 张志仙   

  1. 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浙江 临海 317000
  • 收稿日期:2019-03-13 出版日期:2019-05-11
  • 作者简介:檀国印(1988—),男,安徽池州人,农艺师,硕士,主要从事青花菜育种工作,E-mail: 523078384@qq.com。

  • Received:2019-03-13 Online:2019-05-11
  • Contact: 何道根,E-mail: daogenhe@163.com
  • Supported by: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6C02051-5-2);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项目(2013TD05); 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2014C02006); 台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4-1); 台州市农业重大专项(14ZD05); 台州市农业类重大项目(162ny08)

摘要: 以青花菜台绿1号父母本为试验材料,研究株距、父母本比例和母本整枝方式对杂交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株距的增大(30~60 cm),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株距为50 cm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达17.0 kg。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对制种产量无显著影响,2016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20.11 kg)高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8.03 kg);2017年父母本1: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5.50 kg)低于2:1处理的产量(667 m2产量17.76 kg)。母本整枝方式以单留侧花球的产量最高(2016年667 m2产量为23.33 kg,2017年为16.11 kg),同时保留主花球和侧花球的产量次之(2016年667 m2产量为15.40 kg,2017年为12.56 kg),单留主花球的处理产量最低(2016年667 m2产量为11.83 kg,2017年为9.21 kg)。综合两年的试验数据表明,台绿1号较为理想的制种模式是父母本株距50 cm,父母本比例为2:1或1:1,母本整枝方式选择单留侧花球。

关键词: 青花菜, 杂交制种, 株距, 父母本比例, 整枝方式, 产量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