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龙植, 黄清港, 盛锦山, 等. 中国稻种资源农艺性状鉴定、编目和繁种入库概况[J]. 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2002, 3(2): 40-45.
|
[2] |
叶胜海, 叶靖, 刘鑫, 等. “十三五” 浙江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进展[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10): 2248-2251, 2257.
|
[3] |
石建尧, 杨长登. 浙江省常规晚粳(糯)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2, 24(2): 197-201.
|
[4] |
周越, 张秋梅, 陈荣江. 粳稻新品种的产量性状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3): 15-21.
|
[5] |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等. 太湖流域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9, 22(3): 1-4.
|
[6] |
CARVAJAL-YEPES M, CARDWELL K, NELSON A, et al. A global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crop diseases[J]. Science, 2019, 364(6447): 1237-1239.
|
[7] |
OLIVA R, JI C H, ATIENZA-GRANDE G, et al. Broad-spectrum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 in rice using genome editing[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9, 37(11): 1344-1350.
|
[8] |
虞玲锦, 张国良, 丁秀文, 等.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 48(3): 223-231.
|
[9] |
贾旭东, 陈虎, 王志强, 等. 粳稻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23, 10(3): 37-43.
|
[10] |
罗生香, 张帆, 陈现朝, 等. 26个水稻新品种(系)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鉴定和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 14(3): 390-394.
|
[11] |
李潜龙, 王慧, 方玉, 等. 我国水稻重要农艺性状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及在育种上的应用[J]. 中国稻米, 2021, 27(2): 21-27, 10.
|
[12] |
李定琴, 钟巧芳, 曾民, 等.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 2017, 23(5): 19-27.
|
[13] |
沈庆荣. 水稻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16): 52-53, 74.
|
[14] |
焦爱霞, 谭金玉, 陈能刚, 等. 贵州杂交水稻组合农艺性状与耐冷性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27): 19-23.
|
[15] |
李翔, 赵长海, 苏建功.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 天津农林科技, 2020(3): 1-3.
|
[16] |
侯建华, 郑红丽, 杨丽君, 等. 玉米种质资源品质性状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2): 71-74.
|
[17] |
周健. 不同年代粳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表型的差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大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