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侯孟阳, 姚顺波.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与门槛特征[J]. 资源科学, 2018, 40(12): 2475-2486.
[2] 孙敬水.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研究[J]. 经济问题, 2002(8): 31-33.
[3] 刘刚, 张春艳.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初探[J]. 生态经济, 2011, 27(10): 117-120.
[4] 谭明交, 冯伟林. 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启示[J]. 区域经济评论, 2019(1): 137-142.
[5] 魏琦, 张斌, 金书秦.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及区域比较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39(11): 11-20.
[6] 骆世明, 陈聿华, 严斧.农业生态学[M].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
[7] 黄建红. 从博弈走向共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多元协同治理: 以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为例[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40(1): 65-72.
[8] 魏佳容. 减量化与资源化:农业废弃物法律调整路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39(1):122-128, 174.
[9] 周伊, 方杰. 四川民族地区生态化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举措[J]. 经营与管理, 2018(11): 106-108.
[10] 刘贵陶. 黔江生态农业研学实践与思考[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8, 453(21):67-69.
[11] 胡平波. 支持合作社生态化建设的区域生态农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12):94-106.
[12] 于法稳, 郝信波. 中医生态农业的要素特征、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 生态经济, 2018(11): 14-20.
[13] 陈彤. 美国农业工业化发展与生态化转型研究[J].亚太经济, 2018, 210(5): 80-87.
[14] 梅林海, 聂红艳. 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以三峡库区移民地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05, 21(11): 83-86.
[15] 黄祖辉, 林本喜. 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研究: 兼论浙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构建[J]. 农业经济问题, 2009, 30(11): 20-27, 110.
[16] 郑军, 史建民. 基于AHP法的生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5): 1087-1092.
[17] 普琼, 郝明德, 史培, 等. 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J].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5): 168-172.
[18] 任春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纸坊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 2011, 18(4): 214-217, 222.
[19] 李静静. 四川省生态农业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1.
[20] 宋晓梅, 裴会芳. 扬州市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10):234-240.
[21] 秦小丽, 刘益平, 王经政. 农业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15): 71-75.
[22] 刘心一. 黔东南山地生态农业发展评价及预测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 39(4): 181-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