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0, Vol. 61 ›› Issue (9): 1854-1857.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0942

• 食品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及安全性评价

刘同金1, 李瑞娟1, 冯义志2, 潘金菊2, 张爱娟2, 吕素洪1, 于建垒1,*, 梁林2,*   

  1.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山东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
    2.山东省农药科学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33
  • 收稿日期:2020-07-10 出版日期:2020-09-11
  • 通讯作者: 于建垒,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分析、农药安全使用工作,E-mail:jlyu2010@163.com;梁林,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分析研究工作,E?mail:ll19851985@163.com。
  • 作者简介:刘同金(1973—),山东莱芜人,研究员,从事农药残留分析、植物保护研究工作,E-mail:sdlbkjkf@163.com。
  • 基金资助:
    农业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项目(181821301092372061)

  • Received:2020-07-10 Online:2020-09-11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研究噻虫嗪在菜豆中残留的检测方法、噻虫嗪在菜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与安全风险。结果表明,检测方法对噻虫嗪、噻虫胺的最小检出量均为2.5×10-11g,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1 mg·kg-1,噻虫嗪、噻虫胺在菜豆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0%~94%和89%~9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1%~4.2%和4.6%~7.7%。噻虫嗪在菜豆中的半衰期为2.0~4.1 d,药后5 d消解69.3%以上。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的有效成分分别为75.0、112.5 g·hm-2时,施药2~3次,末次施药后10 d,收获的菜豆中噻虫嗪的残留量均低于0.02 mg·kg-1,故推荐该药在菜豆上的安全间隔期为10 d。

关键词: 噻虫嗪, 菜豆, 残留,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