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1, Vol. 62 ›› Issue (9): 1798-1802.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937

• 植保技术 •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同药剂及其组合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刘鸿恒(), 李猛, 乔文忠, 李秀钰*()   

  1. 江苏省农垦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东辛分公司农业中心,江苏 连云港 222248
  • 收稿日期:2021-07-15 出版日期:2021-09-11 发布日期:2021-09-13
  • 通讯作者: 李秀钰
  • 作者简介:李秀钰(1968—),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指导工作,E-mail: 986415948@qq.com
    刘鸿恒(1991—),男,农业技术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病虫害测报工作,E-mail: 332020455@qq.com

  • Received:2021-07-15 Online:2021-09-11 Published:2021-09-13

摘要:

在连云港东辛农场用不同药剂及其组合进行对稻田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25%吡蚜酮、40%毒死蜱+25%呋虫胺速效性、持效性好,适用于发生量大、虫情复杂的环境;70%吡蚜·呋虫胺速效性不佳,但持效性好,最终防效好,60%烯啶·吡蚜酮在药后2、7、15 d防效一直处于中上游位置,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后的增效作用明显大于烯啶虫胺与吡蚜酮的复配;50%呋虫胺、40%呋虫胺、25%呋虫胺、60%烯啶虫胺速效性不佳,单用效果不理想;10%醚菊酯速效性好、持效期短;50%吡蚜·异丙威速效性不佳,具有一定持效性;50%丙威·噻虫胺、30%噻虫·异丙威效果不好。药后7、15 d防效表明,对低龄若虫的防效均高于其他虫态,低龄若虫期是褐飞虱防治的最佳时期。千粒重测定结果表明,对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稻谷千粒重的增减。

关键词: 水稻褐飞虱, 药剂, 防效, 稻谷千粒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