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6卷第2期目次
    2025, 66 (2):  0-0. 
    摘要 ( 15 )   PDF(10505KB) ( 6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乡村振兴视角下浙江省创意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赵雨荷, 胡豹
    2025, 66 (2):  281-2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47
    摘要 ( 19 )   HTML ( 3 )   PDF(1207KB) ( 100 )  

    随着农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创意农业这一新型农业业态方兴未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省创意农业的发展基础厚实、前景广阔、意义重大,研究浙江省创意农业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价值。该研究在简述创意农业内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剖析了浙江省创意农业的发展环境,从模式内涵、模式特征、典型案例几方面入手,概括了浙江省创意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并从经营主体、文化挖掘、发展模式、宣传推广、组织领导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浙江省创意农业的发展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逻辑与建议
    杨旭斌, 黄好, 叶波, 樊纪亮
    2025, 66 (2):  288-29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16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1086KB) ( 62 )  

    提升县城承载能力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浙江省创新性地将两项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工作。文章在深入剖析一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和“千万工程”的三重逻辑和四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浙江先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化肥减量对太湖流域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及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
    祖若川, 王静波
    2025, 66 (2):  293-2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91
    摘要 ( 38 )   HTML ( 0 )   PDF(1131KB) ( 105 )  

    为解决水稻生产中化肥施用过量和施用方式不当的问题,为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支持,以水稻南粳46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不同化肥减量措施的实施效果。与常规化肥(CF)处理相比,配方肥(FF)和有机无机复混肥(OF)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增加7.0%和8.6%,生物质炭基复合肥(BF)处理增产效果不显著;OF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显著提高了11.3%。不同施肥处理间的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与CF处理相比,OF和BF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15.3%和15.9%;FF、OF和BF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15.9%、17.7%和14.0%;BF处理水稻地上部磷吸收量显著增加10.7%,而FF处理地上部磷吸收量与CF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F和BF处理磷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了78.3%和76.4%。与CF处理相比,化肥减量处理能维持土壤全氮含量;OF和BF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8%和9.3%。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养分吸收以及土壤肥力,OF处理在减氮7.7%、不施磷、减钾42.9%的条件下,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了水稻地上部氮素的吸收与积累,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可以实现水稻增产,提升肥料偏生产力,因而是当地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最佳施肥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秸混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蒋沈悦, 王利芳, 张海娟, 邵赛男, 江花琴, 孟庆玖, 钱毅, 薛兆琨, 蒋玉根, 叶正钱
    2025, 66 (2):  298-3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65
    摘要 ( 28 )   HTML ( 2 )   PDF(1956KB) ( 100 )  

    秸秆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废弃物,由于体量庞大,收集处置难度高,时常被随地乱堆、焚烧或长期直接还田,影响周围环境质量。为解决农业秸秆处理难题,提高资源利用率,研制秸混肥,并通过3 a田间试验评价其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秸混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秸混肥处理有效调节了土壤pH值和水溶性盐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秸秆掺混肥处理的水稻产量较高。本研究证明秸混肥不仅解决了秸秆处理问题,还通过改良土壤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秸混肥对土壤肥力的长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栽及毯苗机插对比试验
    王宏辉, 张仙平, 王琴霞, 朱伟君, 秦叶波, 王志刚, 江立斌
    2025, 66 (2):  304-3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50
    摘要 ( 28 )   HTML ( 1 )   PDF(1112KB) ( 91 )  
    为探索温岭市早稻的适宜播种期和机械移栽方式,开展早稻不同播期下钵苗摆秧及毯苗机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稻钵苗处理的抗性、生产稳定性要明显好于毯苗,播种期可以比毯苗提前10~15 d,最佳播种期为3月1日;早稻钵苗处理的成熟期比毯苗提早3~6 d,比直播早稻成熟期提前7~10 d;早稻生产中,钵苗带土无植伤移栽有利于活棵发苗,与毯苗移栽相比,有10 d的早发优势,栽后15~20 d是分蘖爆发期,分蘖多为低节位有效分蘖,易成大穗;相同播种期下,早稻钵苗摆栽比毯苗机插有增产优势,增产主要是钵苗活棵早发带来的穗多、穗大和粒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浙优77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沈建勋, 祁永斌, 王林友, 陈明祥, 吕向朝, 张浩迪, 黄惠芳
    2025, 66 (2):  309-3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54
    摘要 ( 32 )   HTML ( 1 )   PDF(1105KB) ( 96 )  

    浙优77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联合谷之雨(浙江湖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长粒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转色好等特点,2024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晚稻种植。为加速籼粳杂交稻新品种浙优77的推广,提高新品种制种产量,文章介绍了浙优77的亲本特性及高产高效制种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时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对粳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翁飞, 汪溢, 许乃霞, 李庆魁
    2025, 66 (2):  313-3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94
    摘要 ( 24 )   HTML ( 2 )   PDF(1263KB) ( 98 )  

    为探究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对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本试验选用粳稻W3668进行田间试验。叶面喷施二氢卟吩铁,特别是在拔节期进行喷施,是一种提高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有效方法。拔节期喷施二氢卟吩铁显著增加了茎粗和茎秆内外径,而苗期喷施则显著提高了茎壁厚度。此外,相比于叶面喷施,拔节期喷施更有效地抑制了基部节间的伸长,显著增加了基部节间的充实度,增强了茎秆的机械强度。产量方面,拔节期喷施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增加了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优化了水稻产量构成。研究表明,拔节期喷施二氢卟吩铁在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和增产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苗肥用量对稻茬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吴美娟, 黄洪明, 汪暖, 邵庭, 蒋红旗
    2025, 66 (2):  318-3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01
    摘要 ( 26 )   HTML ( 0 )   PDF(1092KB) ( 99 )  
    文章以浙油505为供试品种,研究增施苗肥对稻茬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苗期氮肥用量的增加,生育期有不同程度的延迟,植株高度、单株一次分枝数相应增高,单株角果数随着苗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每角粒数差异不大,千粒重随着苗肥用量增加而增加。产量表现为先明显增加再基本平缓后降低的趋势,油菜籽含油量随着苗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以总纯氮量204.75 kg·hm-2、苗肥施尿素(N 46%)225 kg·hm-2的条件下,油菜产量、品质等方面最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富阳区茶园土壤养分及肥力质量评价
    邵赛男, 杨青, 张海娟, 董代幸, 孟庆玖, 闻军清, 江花琴, 钱毅, 蒋玉根
    2025, 66 (2):  321-3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49
    摘要 ( 28 )   HTML ( 0 )   PDF(1271KB) ( 75 )  

    茶产业是富阳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对富阳区茶园土壤养分、肥力质量及土地流转价值进行分析及评价,可为指导富阳区茶园施肥及茶园土地流转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撑。文章对富阳区22个乡镇街道现有的茶园进行调查采样,共计采集土壤样本205个,分析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等土壤养分9项与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土壤指标,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对富阳区土壤养分、肥力质量及土地流转价值做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富阳区的茶园土壤pH值在3.06~5.99,茶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态锌及有效态铜6项土壤养分指标,均值养分分级均在Ⅰ级及以上,土壤有效硫及交换性镁两项指标均值在Ⅱ级范围内。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在0.208~0.880,达到Ⅰ级标准的茶园占比19.02%,Ⅱ级标准的达18.54%,Ⅲ~Ⅳ级标准的为62.44%。富阳区各乡镇茶园土地价值等级,Ⅰ等占比40.49%,Ⅱ~Ⅲ等占比31.22%,Ⅳ等占比28.29%。研究结果表明,富阳区大部分茶园适宜茶树生长,局部茶园土壤存在酸化严重的情况,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及有效铜含量丰富,土壤有效硫及交换性镁相对缺乏,需要对现有施肥方案作出针对性调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许昌烟区“以烟为主”的轮作套种模式研究
    孙晓伟, 姚健, 王京, 何冰, 张幸博, 李建华, 薛刚
    2025, 66 (2):  329-3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33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1145KB) ( 76 )  

    为提升烟叶品质,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研究许昌烟区以烟为主的轮作套种种植模式。示范结果表明,T3处理增加烤烟移栽前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T3处理改善烟株农艺性状,比T4处理的株高、茎围、节距、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了13.86%、35.04%、8.54%、13.31%、6.64%和13.86%;T2处理在烤烟不同生育时期烟草花叶病发病率最低,而T3处理在烤烟不同生育时期烟草黑胫病发病率最低;T1处理的667 m2收益最高,为7 328.00元,分别比T2、T3和T4处理提高了36.10%、59.44%和15.32%;T1处理烤烟外观质量总分最高;T1和T3处理烟碱含量较为适宜,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T1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最好。综合而言,在许昌烟区以T1处理最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灌溉水量与腐殖酸用量对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宋挚, 郭新送, 范仲卿, 乔佳乐, 尹静, 孙晓, 刘同信, 洪丕征, 丁方军, 杨永成
    2025, 66 (2):  336-3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10
    摘要 ( 26 )   HTML ( 1 )   PDF(2051KB) ( 97 )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水量条件配施腐殖酸对设施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以农户习惯施肥灌溉模式为对照,并设置3个灌溉水减量处理,每个灌溉水量条件下均设置3个腐殖酸用量。研究这些处理对设施番茄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筛选最优处理。结果表明,在W2和W3处理水平下,HA2和HA3处理的苗期株高均较CK处理显著提高,W3HA3处理在开花前的株高也显著高于CK处理;W3HA3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CK;W1HA3和W2HA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CK,而CK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低于除W2HA1和W3HA1之外的其他处理,W1HA1、W1HA2、W1HA3和W2HA1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相较于CK,W3HA3处理的产量显著提高;W1、W2和W3处理耗水量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W3HA3处理综合得分最高,即减量15%灌溉配合腐殖酸等碳量替代30%腐熟鸡粪可以促进番茄生长及光合作用,提高番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NaCl处理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高贤义, 岳雅妮, 徐竞成, 刘曙东, 林婷薇, 漆慧娟, 王颖, 王卫
    2025, 66 (2):  344-3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08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2663KB) ( 71 )  

    土壤盐渍化是限制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幼苗素质影响后期产量。为了探究盐胁迫对樱桃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选择瓯秀红樱1号为材料,以3个梯度(50、100、150 mmol·L-1)的NaCl溶液对其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NaCl处理对樱桃番茄株高、茎粗、生物量有显著抑制作用,以150 mmol·L-1 NaCl处理最为明显,其株高、茎粗和地上部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了35.94%、12.80%和21.99%,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随NaCl浓度升高而升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100和150 mmol·L-1 NaCl处理均导致幼苗根尖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以上结果表明,NaCl处理对樱桃番茄的生长以及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1个早春速生叶菜品种
    郭子卿, 周秦, 楼婷婷, 盛珂, 周万管, 徐诚, 朱思怡, 朱璞
    2025, 66 (2):  349-3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89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1111KB) ( 72 )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省中部金华地区冬春露地种植的速生叶菜品种,引进收集了11个速生叶菜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较各品种生物学性状、口感、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寒丰快菜叶片开展度最大(34.07 cm),叶片最宽(13.64 cm);杂交上海白叶片数量最多(31.3片),靓绿快菜株高最高(20.83 cm),叶片最长(21.70 cm);理想黑牛叶绿素SPAD值最高(67.36),单株重最大(169.91 g),上海青品尝口感最好。利用隶属函数法对11个品种速生叶菜生物学性状和口感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六月慢数值最高(0.790),寒丰快菜的隶属函数次之(0.778),靓绿快菜最低(0.137)。因此,11个品种适宜在浙中地区冬春季节推广种植的品种为六月慢、寒丰快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粪替代部分氮肥对土壤质量及菜心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杨春亚, 吴东阳, 谭惠玲, 叶宇, 赵中秋, 李永涛, 徐会娟
    2025, 66 (2):  354-3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03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3665KB) ( 95 )  
    针对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产生的大量畜禽粪污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难题,重点探讨猪粪粪肥在培肥土壤和作物增产提质方面的效果,以期为猪粪的资源化还田利用和技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研究以菜心为供试作物设置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处理)、CF1(农户习惯施肥)、CF2(优化配方化肥)、PM1(猪粪替代15% N)、PM2(猪粪替代30% N)和VC(蚯蚓粪替代15% N),对收获后的土壤容重、pH值、电导率、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及菜心产量和维生素C 含量9个指标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处理的培肥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之间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土壤电导率均偏低;与CK、CF1、CF2和VC处理相比,PM1处理土壤pH值、铵态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4.68%~9.45%、1.75%~62.62%和17.81%~109.76%,PM2处理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72%~6.36%、4.96%~152.99%、12.33%~100.00%;与CK、CF1和CF2处理相比,PM1和PM2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77.93%~248.65%和70.69%~234.46%,菜心产量分别提高38.3%~1 057.0%和38.6%~1 060.0%。不同处理土壤质量指数(SQI)排序为:PM2>PM1>VC>CF2>CF1>CK。菜心产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0.001水平显著相关,PM2处理增产提质的综合效果最好。综上,猪粪替代30% N处理为最佳推荐施肥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核心SNP标记构建豆类蔬菜品种指纹图谱
    吴新义, 刘娜, 汪宝根, 龚亚明, 李国景
    2025, 66 (2):  363-3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58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2675KB) ( 62 )  

    豆类蔬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促进豆类蔬菜品种权保护,以豇豆和菜用豌豆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物种特异的核心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构建了52份豇豆品种(系)和48份豌豆种质的DNA指纹图谱,并对14份豇豆品种(系)的种子纯度进行了检测。该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KASP)技术的SNP标记可以用于豆类蔬菜品种的品种权保护、种子真伪区分以及种子纯度鉴定,建议尽快制订并发布基于SNP标记的豆类蔬菜品种鉴定技术标准,为种业和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化条件下减量施肥结合土壤改良剂施用对芦笋产量及土壤的影响
    高敬文, 张圆圆, 杨艳, 王峰
    2025, 66 (2):  370-3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43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2929KB) ( 69 )  

    过量施肥是导致土壤酸化关键原因之一,制定合理的施肥策略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芦笋为研究对象,采用每667 m2 8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模式一)和每667 m2 300 kg含腐殖酸土壤改良剂+每667 m2 400 kg有机肥+化肥减量(模式二)两种施肥模式,研究其对芦笋产量及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模式一处理对芦笋的单株茎数、株高、茎粗、第一分枝高度、合格笋产量和总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一级笋产量;模式二处理显著提高了芦笋的株高和茎粗,增加了一级笋、二级笋、合格笋和总笋产量,说明在以上两种施肥模式下降低施肥量不会造成芦笋减产,反而有助于提高优质笋的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模式一和模式二处理可有效提高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可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锰含量,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镁含量,且模式二处理更为显著。因此,模式一和模式二施肥模式均可在保证芦笋产量的前提下,改善土壤酸化、培肥土壤,其中以模式二的效果更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印度南瓜坐果的影响
    刘静, 黄钰, 郭轩赫, 丁兰, 黄伟忠, 牛骧, 许小江
    2025, 66 (2):  376-3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59
    摘要 ( 24 )   HTML ( 2 )   PDF(13480KB) ( 65 )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利用合适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户在实际生产中正确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该研究针对南瓜生产中常见的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西葫芦高效座果王、优丽素、水溶性防落素和南瓜座果灵进行坐果试验,嫩瓜采收时的坐果率、单瓜横径、单瓜纵径、单瓜重以及产量数据表明,西葫芦高效座果王对不同的南瓜品种保花保果增产效果最佳,对农户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水浸种对柑橘种子生长及嫁接的影响
    黄秀, 柯甫志, 聂振朋, 孙立方, 王罗云
    2025, 66 (2):  381-3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19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4211KB) ( 95 )  
    为提高柑橘新品种选育过程中杂交苗嫁接成活率,提高育种效率,该试验以柑橘单胚和多胚种子为试材,研究热水浸种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对柑橘种子发芽生长以及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50~55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单胚和多胚柑橘种子胚根长、胚根生长量、茎长以及发芽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52 ℃时达到最高,单胚种子各项指标为16.02 mm、20.79 mm、27.59 mm、81.36%,多胚种子为10.56 mm、29.61 mm、42.10 mm、90.00%;从形态观察可知,52 ℃热水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高、胚根生长快、整齐度好。在52 ℃热水浸种10~30 min范围内,随着浸种时间的增加,柑橘种子胚根长、胚根生长量、茎长以及发芽率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0 min时达到最高,分别为12.95 mm、31.54 mm、37.89 mm、81.40%。综上说明,柑橘种子热水浸种催芽处理选用52 ℃热水浸种20 min,能提高柑橘种子的发芽率和嫁接成活率,适用于柑橘单胚和多胚种子,该研究为柑橘新品种选育、倍性育种以及生产中柑橘种子催芽处理提供技术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湿热区主栽柑橘果实成熟期品质变化
    寸待泽, 李晶, 董建梅, 赖新朴, 杨笛, 潘黎, 杜玉霞
    2025, 66 (2):  386-3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61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1807KB) ( 95 )  

    为了解云南湿热区不同柑橘品种最佳采收期,以德宏地区主栽品种为材料,于果实转色期开始分析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单果重、可食率等变化。结果表明,金秋砂糖橘8月20日即成熟可采摘,单果重、纵径、横径、可食率和可滴定酸含量基本稳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缓慢增加,成熟期最早,且保持较高品质的时间较长。冰糖橙11月下旬成熟,单果重、纵径、横径趋于稳定,果皮较薄,可食率较高,固酸比较高且稳定,1月20日后可食率、固酸比明显下降,故采收期为11月下旬至1月下旬。砂糖橘、红江橙和W.默科特于12月初开始成熟,单果重、纵径、横径趋于稳定,可食率较高,固酸比较大,砂糖橘和W.默科特1月20日后可食率大幅降低,需尽快完成采摘;红江橙3月5日之后皮厚增加,不宜再采摘。探戈和茂谷柑12月下旬开始成熟,单果重、纵径、横径趋于稳定,可食率较高,固酸比较大,探戈2月5日后固酸比下降,因此,2月5日需完成采摘;茂谷柑3月5日后可食率明显降低,不宜再采摘。沃柑2月5日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较高,可开始采摘,4月5日达最大值,可结束采摘。无籽沃柑2月下旬可采摘,此时可食率高,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较大,3月5日后皮厚增加,不宜再采摘。本研究为德宏地区柑橘果实成熟期果实特性及采收期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不同栽培基质配比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晓慧, 张宁宁, 刘晨, 邵和平
    2025, 66 (2):  395-4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66
    摘要 ( 29 )   HTML ( 1 )   PDF(1341KB) ( 64 )  

    以蝴蝶兰品种小清新为试材,探究珍珠岩、兰花石等惰性材料与树皮、椰壳等基质按比例混合的复合基质对蝴蝶兰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替代或部分替代水苔的新型栽培基质配比。试验结果表明,30%珍珠岩+55%椰糠+15%椰壳+水苔(2.5 kg·m-3)的复合基质与水苔具有相似的栽培效果,能够显著促进蝴蝶兰生长发育,且基质理化性质稳定,再生性强,大大降低经济成本,可在蝴蝶兰生产中应用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品种荷花培育与应用效益探索
    郁幼芳, 朱开元
    2025, 66 (2):  401-4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44
    摘要 ( 26 )   HTML ( 0 )   PDF(2725KB) ( 64 )  

    该研究探讨了荷花新品种在水生态修复和河湖景观提升等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品种荷花培育技术所带来的效益。该研究培育和扩繁了荷花新品种,并将其大规模应用,成功地实现了批量繁殖,并提高了品种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综上所述,该研究阐明了新品种荷花在水生态修复、河湖景观提升等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我国烟草细菌性病害农药登记现状及建议
    李庆祥, 田雨农, 毕一鸣, 梅高甫
    2025, 66 (2):  405-4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27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1112KB) ( 65 )  
    为保障烟草的安全生产,对烟草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等细菌性病害的登记农药(截至2024年9月7日)及研究报道中相关农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针对烟草细菌性病害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防治的登记农药产品分别有16、52和3个;细菌性病害中防治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的登记农药有效成分分别有14、20和2种;防治烟草剑叶病和空茎病暂无登记农药;登记的农药产品共有9种剂型、3种毒性,可湿性粉剂和低毒农药占比最高。建议在烟草生产过程中科学对症、依法、依发病规律交替选择使用低毒环保农药;各农药企业可进一步加快烟草角斑病、剑叶病、空茎病等细菌性病害的农药登记进度,为烟草细菌性病害的农药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何晓冰, 黄昆鹏, 李俊营, 卜亚艇, 赵浪, 王明鑫, 张富生, 阴广宇, 杨楠, 许跃奇
    2025, 66 (2):  411-4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02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9217KB) ( 59 )  

    研究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其与烟草病害发生的关系,为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株与病株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镰刀菌根腐病使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种群多样化发生改变,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的辛普森指数、ACE和Chao1等指标均低于健康株;病株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优势种群具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门水平上,病株绿弯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上,细菌属有益菌属链霉菌属、土壤红杆菌属、加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烟草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及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发生的重要特征,为该病害的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用药剂对早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曹梦娇, 姚张良, 王晔青, 叶丽萍, 应超, 陈轶平
    2025, 66 (2):  421-4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48
    摘要 ( 26 )   HTML ( 0 )   PDF(1156KB) ( 87 )  
    为明确早稻上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2023年5—8月开展了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67 m2使用25%喹硫磷乳油100 mL、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 g和新型药剂CS003-S 30 mL对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产量挽回损失率超35%。而667 m2使用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24 mL、200 g·L-1四唑虫酰胺悬浮剂10 mL在二化螟上防治效果较差,不建议单独使用。在早稻上施用这些药剂后会不同程度加重后期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其中667 m2使用25%喹硫磷乳油100 mL或新药剂CS003-S 30 mL后,卷叶数显著多于空白对照,可能是田间天敌数量受药剂影响所致。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出发,在早稻上施用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较为合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籼粳型杂交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陈红, 叶徐豪, 孙肖雨, 方辉, 汤学军
    2025, 66 (2):  425-4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77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1120KB) ( 94 )  
    为比较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提升水稻螟害防控能力,于2022年在杂交水稻上开展螟害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二化螟危害初期或枯鞘初现期667 m2施用2次20%环丙氟虫胺悬浮剂15或20 mL,对二化螟全代防控效果可达80.92%和97.65%,其持效期可达20~30 d;但其对二化螟幼虫的速效性不强。因此,在水稻二化螟防治过程中应遵循“打早、打小”的原则,提倡在卵孵高峰期作2次(间期10 d)长效防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种除草剂及其组合药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及作物安全性评价
    余艳芳, 胡杨, 何世界, 徐洪乐, 雷海霞, 王肖肖, 李慧龙, 朱君德
    2025, 66 (2):  430-4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51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1167KB) ( 63 )  
    为探究直播稻田安全有效的杂草防除技术,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比较评价了氯氟吡啶酯等6种除草剂及其组合药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直播稻3叶1心期施用3%氯氟吡啶酯乳油(EC,每667 m2施药60 mL)对稗草、水竹叶、鸭舌草、异型莎草、碎米莎草具有较好防治效果,对野荸荠防治效果中等,对千金子防治效果略差,当用量增加到每667 m2施药80 mL时会对水稻产生隐性药害。3%氯氟吡啶酯EC(每667 m2施药40 mL)+30%氰氟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OD,每667 m2施药40 mL)对除野荸荠外的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将二者混用时,氯氟吡啶酯宜采用推荐的低剂量,否则会产生隐性药害。56% 2甲4氯钠盐可溶性粉剂(SP,每667 m2施药125 g)+480 g·L-1灭草松水剂(AS,每667 m2施药150 mL)或+200 g·L-1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每667 m2施药45 mL)对鸭舌草的防治效果显著,对水竹叶、异型莎草、碎米莎草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与灭草松混用可有效提高对野荸荠的防治效果。56%2甲4氯钠盐可溶性粉剂(SP,每667 m2施药125 g)对水稻有明显药害,药害在喷施叶面肥后可逐渐缓解,将用量降至每667 m2施药80 g时对水稻安全。30%氰氟草酯OD(每667 m2施药40 mL)对稗草防治效果差;10%双草醚悬浮剂(SC,每667 m2施药20 mL)对千金子防治效果差。总体来说,推荐使用3%氯氟吡啶酯EC(每667 m2施药40 mL)+30%氰氟草酯OD(每667 m2施药40 mL)、56% 2甲4氯钠盐SP(每667 m2施药125 g)+10%双草醚SC(每667 m2施药20 mL)+30%氰氟草酯OD(每667 m2施药40 mL)2种混合施药方式,其不仅对多种一年生杂草防治效果较好,而且对水稻安全。此外,若莎草科杂草发生量较大,推荐混用56%2甲4氯钠盐SP(每667 m2施药80 g)+480 g·L-1灭草松AS(每667 m2施药150 mL)+30%氰氟草酯OD(每667 m2施药40 mL)。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丙硫菌唑·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
    白建平, 徐伟东, 陆强, 姚张良
    2025, 66 (2):  437-4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91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1086KB) ( 94 )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为明确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文章以嘉67和秀水121为供试水稻品种,以10%井冈霉素A可溶性粉剂为对照药剂,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后,在2种水稻品种上均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在2种水稻品种中防治效果一致。不同浓度药剂试验均未见药害。从防治效果上看,50 mL新药剂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混配50 mL 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16S rDNA扩增子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内生细菌菌群
    张利平, 刘顺民, 蒲占湑, 朱莉, 吕佳
    2025, 66 (2):  440-4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61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1956KB) ( 94 )  

    文章以黄龙病菌亚洲种为样本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的内生细菌种群,通过对发病样本(HLB)总共24个,空白样本(HC)12个,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60种有注释的微生物OTU(可认为是60种微生物),发现HC组有54种OTU,HLB组只有38种OTU,其中HC组注释到属水平的有38个属,HLB组有30个属,在HLB组中,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是优势菌群,平均占比达到81.35%,而在HC组中并未发现黄龙病菌。通过t-test分析发现,发病组和健康组中的Cadidatus Liberibacter和Roseburia2个微生物的占比在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根据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龙病菌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及罗氏菌属(Roseburia)3个属呈正相关,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放线菌属(Amni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及Beijerinckiaceae1174-901-12这4个属呈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清县红火蚁专业化监测普查与控害减灾经济效益分析
    费建琴, 张列武, 黄俊, 杨凤丽, 柳跃泽, 刘晓彤, 丁浩毅, 苏红利, 钱诚
    2025, 66 (2):  445-4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63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1110KB) ( 59 )  

    重大红火蚁疫情的防控一贯强调早发现、早报告和早控制,而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红火蚁的监测普查是发现红火蚁的有力手段。文章梳理了德清县2021—2022年红火蚁的专业化监测普查过程,此次调查发现了3处疫情,其生境类型分别是邻近花木交易市场的荒地、苗圃和小区绿化草坪,入侵历史均在2 a之内;由于此次疫情均是早发现,其发生面积和程度均不大,后期投入成本低而且应急扑杀效果显著。若通过红火蚁局域扩散距离分析方法预测,待滞留1、3、5 a之后才发现红火蚁,那么其扩散面积和投入的根除费用将会显著增加。因此,通过专业化的监测普查及早发现红火蚁疫情,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建议今后应常态化进行红火蚁的监测普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发挥民众发现并上报红火蚁疫情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智能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王珍, 陆雯, 李秀通, 江友源, 俞周宏, 孙文闪
    2025, 66 (2):  449-4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69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9387KB) ( 66 )  

    建立了一套果蔬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智能监控系统并加以应用。通过摄像头、传感器前端设备, 天平、水浴锅和快检设备与系统连接, 利用电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现检测人员工龄核实、实验室GPS定位、过程再现、关键环节评分溯源、环境监控、数据传输、图像识别等功能, 开发快速检测智能监控平台。该系统弥补了传统快速检测方法中过程质量监控的不足, 能够进行实时监控, 及时预警、事后溯源, 减少实验数据人为误差性, 提高实验数据利用率, 实现对历史数据的多维度分析和预测, 及时发现可疑结果, 为检测行业发展提供更高效的管理系统。该智能监控系统可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从而提升我国农产品安全检验在线质控整体水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滁菊酚类提取物对延缓贮藏期大米陈化的影响
    邵娟, 江婷, 王晓东, 朱向东, 张涛
    2025, 66 (2):  457-4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99
    摘要 ( 23 )   HTML ( 0 )   PDF(1174KB) ( 63 )  

    为探究滁菊酚类提取物对贮藏期大米陈化的影响,将不同比例的滁菊酚类提取物与大米混合,进行贮藏试验。在贮藏0、40、80、120、160 d进行大米色泽、米饭质构特性、脂肪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滁菊酚类提取物的添加可以保持大米色泽在陈化中不发生显著变化,可以降低在储藏过程中导致的米饭硬度上升、弹性降低、咀嚼性变差的程度,抑制大米脂肪酸含量的上升,有利于维持大米淀粉的溶解度,降低膨胀度。滁菊酚类物质对储藏期大米陈化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夏秋茶叶资源风味品质提升上的应用
    严蒿峰, 方林官, 楼舒琳, 黄海涛
    2025, 66 (2):  463-4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51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1070KB) ( 69 )  
    为了明确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低值夏秋茶叶资源香气和滋味品质的影响,以杭州市余杭地区的夏秋机采鲜叶原料生产的晒青白茶和炒青绿茶为初始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辐射距离的远红外提香处理,并对处理后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晒青白茶采用处理1(温度80 ℃+辐射距离12 cm),感官品质中的香气和滋味品质评分均增加1.0分,粗味消失,香气更甜香,滋味更醇;炒青绿茶采用处理3(温度120 ℃+辐射距离15 cm)感官品质总分最高,较对照提升3.2分,香气由粗青气变得甜香,滋味由粗味变得较醇。生化成分分析表明,恒温远红外提香处理后的夏秋茶叶资源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有所降低,炒青绿茶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改善了低值茶叶资源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缺陷问题,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提升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燥方式对荸荠种杨梅果渣多糖结构和活性的影响
    刘晨星, 曹艳, 夏其乐
    2025, 66 (2):  467-4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34
    摘要 ( 18 )   HTML ( 1 )   PDF(2507KB) ( 76 )  

    杨梅果渣作为一种果汁果酒加工副产物,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该研究以荸荠种杨梅果渣为原料,采用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提取多糖,系统分析所得多糖组分、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多糖中总糖、硫酸根、多酚、糖醛酸、蛋白质等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处理对提取得到多糖的组分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多酚和蛋白质含量(P<0.05)。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电位及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方式对多糖结构表征有一定的影响。1,1-二苯基-2-苦基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结果均表明,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更强(P<0.05)。真空冷冻干燥对杨梅果渣处理的效果更为理想,分析结果可为杨梅果渣的高质化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苯唑氟草酮残留
    苏春敏, 边海涛, 勇艳华, 李鹏, 董睿男
    2025, 66 (2):  471-4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64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1149KB) ( 61 )  
    该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HPLC-MS/MS)测定玉米中苯唑氟草酮的检测方法。通过优化QuEChERS条件,使样品得到有效提取和净化。结果表明,苯唑氟草酮在1~100 μg·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方法定量限为6 μg·kg-1。在6、20、100 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9.0%~90.4%,相对标准偏差为0.8%~2.5%(n=6)。该方法简便、高效、灵敏、准确,适用于玉米中苯唑氟草酮残留的测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大口黑鲈稻田嵌入流水槽养殖效果研究
    周聃, 张金鹏, 刘梅, 胡大雁, 原居林, 周志金
    2025, 66 (2):  475-4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77
    摘要 ( 20 )   HTML ( 0 )   PDF(4058KB) ( 64 )  
    为分析大口黑鲈稻田嵌入流水槽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该研究在湖州市吴兴区构建了两种养殖模式(LK组和XK组)。通过监测种养过程中大口黑鲈生长情况、水质状况、种养前后稻田土壤变化,并对其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构建了适宜的养殖模式。结果显示,LK组大口黑鲈的生长速度慢于XK组,但两组收获规格的差异不大;LK组和XK组流水槽内的水体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含量均高于环沟内的水体,经过种养后,LK组稻田土壤总氮含量从(1.60±0.15)g·kg-1降至(1.12±0.05)g·kg-1,总磷含量从(0.54±0.05)g·kg-1降至(0.11±0.02)g·kg-1;XK组稻田土壤总氮含量从(1.52±0.13)g·kg-1降至(1.05±0.06)g·kg-1,总磷含量从(0.47±0.03)g·kg-1降至(0.06±0.02)g·kg-1。但腐殖质总含量及肥力均有所提升,LK组肥料减量37.5%~53.1%,XK组肥料减量50.1%~62.5%,且两组均未使用农药。LK组每667 m2的利润为5 680.9元,低于XK组(每667 m2 7 902.6元)。因此,大口黑鲈稻田嵌入流水槽是集经济和生态为一体的优质稻渔种养模式。适宜的具体模式为:于4月中下旬每667 m2放养大口黑鲈鱼种计1.0万~1.5万尾,于6月上旬播种晚稻甬优1540。流水槽和稻田最佳面积配比为单条流水槽至少配6 667.0 m2稻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虾共作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和米质的影响
    陈婕, 曹奎荣, 王保君, 蒋启帆
    2025, 66 (2):  483-4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30
    摘要 ( 31 )   HTML ( 0 )   PDF(1235KB) ( 73 )  

    为探明稻虾共作模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对比了稻虾共作田和常规管理田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状况和稻米品质。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能有效减少水稻大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的发生,且稻米透明度和胶稠度优于常规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用于微藻培养的效果研究
    李腾腾, 覃诺云, 徐金齐, 李鹏全, 陈琛, 方军
    2025, 66 (2):  487-4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63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1268KB) ( 59 )  
    为探究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8701、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 var. tsingtaoens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生长繁殖的影响,实验设置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沙滤海水EOW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漂白粉消毒沙滤海水(有效氯浓度为35 mg·L-1)3个实验组,以煮沸沙滤海水作为对照组,对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进行单种培养,培养时间10 d。结果显示,电解氧化技术处理海水适用于3种海洋微藻的培养,电解氧化海水EOW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处理组球等鞭金藻8701在培养第10 天获得最高细胞密度,为437.7×104 cell·mL-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间青岛大扁藻的藻细胞终密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电解氧化海水EOW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电解氧化海水EOW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的最终细菌总数与漂白粉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牟氏角毛藻各组最终细菌总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电解氧化海水EOW250(有效氯浓度为250 mg·L-1)可用于培养青岛大扁藻,而电解氧化海水EOW100(有效氯浓度为100 mg·L-1)适合培养球等鞭金藻8701、青岛大扁藻和牟氏角毛藻,研究旨在探究电解氧化法处理沙滤海水对微藻培养的影响,为饵料微藻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高颖, 魏君英
    2025, 66 (2):  495-5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55
    摘要 ( 24 )   HTML ( 0 )   PDF(1200KB) ( 62 )  
    发展农业低碳策略是保护农业生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促进作用,第二阶段表现为抑制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产品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阶段性特征主要由于农业低碳减排政策的实施,即碳减排政策在农产品出口与农业碳排放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由此为实现农业低碳减排的目标,提出了加强农产品出口贸易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监管力度、合理调节农产品出口结构、改变当前生产模式、强化农业生产效率、开拓市场等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垦丘陵山地不同施肥处理对甘薯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牛天新, 查燕, 马华升, 熊伟, 黄雨晴
    2025, 66 (2):  502-5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17
    摘要 ( 19 )   HTML ( 0 )   PDF(1109KB) ( 67 )  

    在新垦丘陵山地地力提升试验中分别施用猪粪、羊粪和菌渣3种不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种植甘薯。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料比空白处理明显提高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数量,土壤肥力的提高促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剧增,并且可改善因施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大型动物分布情况调查和土壤大型动物多样性分析,共捕获到8个类群的大型动物,其中猪粪商品有机肥处理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比空白处理提高40.91%和15.66%,比纯化肥处理提高158.33%和88.23%,而空白处理和纯化肥处理的个体数和类群数偏低,纯化肥处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补充耕地地力状况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
    连正华, 陈一定, 孔海民, 陈红金
    2025, 66 (2):  507-5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35
    摘要 ( 22 )   HTML ( 0 )   PDF(1095KB) ( 65 )  

    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严守1.2亿hm2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但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该研究对浙江省5个县(市、区)近年来验收通过的补充耕地项目进行取土化验、评定质量等级,结果表明,补充耕地地力状况总体较差,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7.44等,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处于中等偏下或较低水平,土壤呈弱酸性,并存在项目设计不合理、后期管护不到位等情况。提出加强立项论证、增加资金投入、建立联合验收机制、开展快速培肥等建议,为提升补充耕地质量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低碳视角下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协调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
    刘露, 孔令成
    2025, 66 (2):  511-5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06
    摘要 ( 15 )   HTML ( 0 )   PDF(1453KB) ( 60 )  

    从低碳视角研究包含碳吸收的农业绿色生产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和城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测算2002—2021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绿色生产效率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期间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现出东部优于西部的特征,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增长更多是依靠农业技术进步;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总体稳步上升,近年来呈现东南>西北>西南>东北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结合灰色GM(1,1)模型预测2022—2032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耦合系统变化趋势,发现未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4个区域都将进入耦合协调阶段,空间上地区差异将继续保持。因此,提出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加强农业绿色科技创新、建立区域合作机制等政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新版浙江农民信箱优化提升的对策与思考
    王兵, 任璐怡, 吴飞艳, 管孝锋
    2025, 66 (2):  518-52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27
    摘要 ( 17 )   HTML ( 1 )   PDF(4056KB) ( 65 )  

    浙江农民信箱自2005年建设实施以来,有效推进了信息进村入户,促进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了防灾抗灾预警能力,加强了各级政府与农民群众沟通,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在数字化背景下,农民信箱诸多功能效用减弱,亟须进行迭代升级。文章主要从夯实技术底座、推进应用集成、优化功能布局、强化短信赋能、畅通咨询问答等方面阐述新版浙江农民信箱功能优化提升的思路,并为进一步探索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信息服务统一入口建设提供对策与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诸葛燕, 陈丹引
    2025, 66 (2):  522-5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67
    摘要 ( 25 )   HTML ( 0 )   PDF(1163KB) ( 63 )  

    数字乡村建设已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抓手。文章以全国县域数字乡村建设数据库为基础,从农民增收角度实证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内在机制。在研究观测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同时明显缩小了县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情况下依然成立。数字基础设施、乡村经济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生活数字化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数字乡村建设对不同收入水平县域的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数字乡村建设未能在低收入县域发挥显著的增收效应,这可能会扩大县际农民的收入差距。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产业发展和金融投资增加是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两个重要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吴兴区水稻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孟华兵, 张齐彦, 周瑾婷, 孙莉, 秦叶波
    2025, 66 (2):  530-5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37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1105KB) ( 98 )  

    吴兴区属于杭嘉湖平原,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保障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产量角度对吴兴区近年来的水稻生产水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水稻产业发展推进的一系列举措,从基础设施、农机应用、种粮大户年龄结构、生产成本效益等角度指出了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基础设施完善、三新技术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加快推广机插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水稻产业发展的指导建议,对本地区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岛湖枇杷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江雪芳, 李晓颖, 鲍旭飞, 方好金, 汪末根
    2025, 66 (2):  536-54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83
    摘要 ( 14 )   HTML ( 0 )   PDF(1159KB) ( 70 )  

    枇杷是淳安县主要水果之一,为了找准该地枇杷产业症结,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对千岛湖枇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当前枇杷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攻关、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基础、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打响千岛湖枇杷品牌和完善发展扶持政策等一系列发展策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