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传会, 陈学玲, 何建军, 等. 混合保鲜剂浸泡对新鲜莲藕冷藏保鲜过程中色泽和气味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 2019, 35(12): 47-53.
|
[2] |
邓源喜, 王家良, 陈佳, 等. 响应面法优化鲜切莲藕无硫护色剂配方[J]. 蚌埠学院学报, 2014, 3(6): 10-16.
|
[3] |
王秋成, 吕芬, 高颖, 等. 柠檬酸对鲜切莲藕酶促褐变的影响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6(8): 166-171.
|
[4] |
邬全喜, 吴广辉, 邢亚阁, 等. 复合型保鲜剂对鲜切莲藕货架品质的影响[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21(2): 119-121.
|
[5] |
王向阳, 姜丽佳, 王忠英. 莲藕的酶促褐变及其贮藏中褐变的控制[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4): 276-280.
|
[6] |
仇立亚. 莲藕褐变生理及加工关键技术的研究[D]. 扬州: 扬州大学, 2008.
|
[7] |
GOUDA M, ZHANG C, PENG S, et al. Combination of sodium alginate-based coating with L-cysteine and citric acid extends the shelf-life of fresh-cut lotus root slices by inhibiting browning and microbial growth[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21, 175: 111502.
DOI
URL
|
[8] |
潘永贵. 鲜切荸荠/莲藕特异性变色机理及其控制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06.
|
[9] |
张鹏, 颜碧, 贾晓昱, 等. 精准温度处理对鲜切莲藕褐变、生理和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43(16): 347-354.
|
[10] |
丁兴华. 莲藕复合护色液的研究[J]. 轻工科技, 2012, 28(12): 1-2.
|
[11] |
方兰兰, 胥方远, 黄泽元. 莲藕净菜褐变抑制剂的筛选[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0, 35(6): 48-49, 56.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3—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抗坏血酸的测定: GB 5009.86—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14] |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9—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水果和蔬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折射仪法: NY/T 2637—2014[S].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5.
|
[16] |
安徽省食品行业协会. 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品中总多酚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T/AHFIA 005—2018[S].
|
[17] |
张萌萌, 李勤, 蒋国玲, 等. 复合保鲜剂对鲜切莲藕贮期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 33(6): 386-389.
|
[18] |
许金蓉, 童志有, 叶开飞. 莲藕化学保鲜剂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3): 676-679.
|
[19] |
张莉会, 胥钦, 何建军, 等. 复合保鲜剂对莲藕贮藏品质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17(18): 194-197.
|
[20] |
罗金国, 李洁, 王清章. 鲜切莲藕片的防褐变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6): 74-76.
|
[21] |
MIN T, XIE J, ZHENG M L, et 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browning incidence and phenol compound metabolism in fresh-cut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 root[J].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7, 123: 69-76.
DOI
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