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靳艳玲, 谭力, 杨林, 等. 不同品种甘薯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 40(12):51-58.
|
[2] |
刘意, 杨新笋, 雷剑, 等. 7种菜用甘薯品种(系)多酚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分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41(7):1393-1401.
|
[3] |
高丽, 潘从飞, 陈嘉, 等. 甘薯水分和还原糖协同向量NIR快速检测方法[J]. 食品科学, 2017, 38(22):205-210.
|
[4] |
陶向, 童英, 张勇为, 等. 甘薯鲜薯不同储存期呼吸速率的测定与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7(5):1131-1136.
|
[5] |
陆建珍, 汪翔, 秦建军, 等. 我国甘薯种植业时空布局分析及产业发展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 2020, 26(3):53-62.
|
[6] |
王雪姣, 衣红林, 王欣梅, 等. 四个品种甘薯耐贮性及抗氧化特性的比较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6, 52(3):20-25.
|
[7] |
季志仙, 吴早贵. 浙江省鲜食甘薯周年供应技术[J]. 中国蔬菜, 2014(6):82-84.
|
[8] |
郭小浩. 甘薯窖藏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4):146-147.
|
[9] |
申燕飞, 吴玲艳, 郑剑英, 等. 甘薯贮藏冷害研究现状[J]. 保鲜与加工, 2017, 17(6):132-135.
|
[10] |
郑剑英. 不同处理对低温下甘薯糖代谢、能量代谢和酚类代谢的调控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5.
|
[11] |
杨虎清, 赵晓飞, 黄程前, 等. 不同处理方式对甘薯冷害和抗氧化代谢影响分析[J]. 核农学报, 2014, 28(8):1407-1412.
DOI
|
[12] |
何真. 甘薯的贮藏特性及其贮藏管理技术措施[J]. 农产品加工, 2018(14):74-75, 82.
|
[13] |
张有林, 张润光, 王鑫腾. 甘薯采后生理、主要病害及贮藏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3):553-563.
DOI
URL
|
[14] |
庞超, 文旭. 红薯贮藏期病害及防控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1): 154, 157.
|
[15] |
刘锦, 张洪翠, 程圣, 等. 生姜提取液对常温物流甘薯软腐病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12):57-65.
|
[16] |
杨冬静, 孙厚俊, 张成玲, 等. 解淀粉芽孢杆菌菌株XZ-1对甘薯黑斑病的生物防治效果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4):736-741.
|
[17] |
张嫚. 紫苏醛对甘薯采后黑斑病的防治及其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D]. 徐州: 江苏师范大学, 2018.
|
[18] |
何欣遥, 靳苗苗, 刘锦, 等. 外源乙烯对常温物流甘薯的抑芽作用及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7):194-200.
|
[19] |
石小琼, 林标声, 杨永林, 等. 甘薯气调保鲜最佳贮藏条件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3, 34(15):92-96.
|
[20] |
韩聪聪. 红薯、紫薯、凉薯贮藏品质调控研究[D].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2018.
|
[21] |
吴丹宁, 杨海洋, 邓吉良, 等. 热水处理对甘薯贮藏品质和生理指标的影响[J]. 食品科技, 2018, 43(12):43-49.
|
[22] |
吴姗鸿, 张洪翠, 代慧, 等. 乙烯与热处理对常温物流甘薯发芽及品质影响研究[J/OL].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0:1-11.
|
[23] |
SHEIBANI E, KIM T, WANG D S, et al. Optimization of hot water treatment for sprout and spoilage inhibition of cured sweet potato[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2014, 38(1):493-498.
DOI
URL
|
[24] |
HU W Z, JIANG A L, JIN L M, et al.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quality, thermal and pasting properties of sweet potato starch during yearlong storage[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1, 91(8):1499-1504.
DOI
URL
PMID
|
[25] |
刘红锦, 王炜, 李鹏霞, 等. 辐照处理对2种甘薯的保鲜效果[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27(1):160-163.
|
[26] |
崔莉, 刘春泉, 李大婧, 等. 辐照对发酵甘薯保鲜效果和功能活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 2011, 25(6):1184-1190.
|
[27] |
吴海虹, 宋江峰, 李大婧, 等. 辐照杀菌对紫薯全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27(4):918-920.
|
[28] |
王雪姣. 甘薯保鲜新技术研究[D]. 泰安: 山东农业大学, 2016.
|
[29] |
吕晓龙, 邓韵弘, 王彩霞, 等. 采后脱落酸处理促进甘薯块根愈伤木栓组织的形成[J].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41(5):1041-1047.
|
[30] |
吴朝霞, 季宏波, 徐冰, 等. 辽南地区三种主栽甘薯品种的耐贮性及愈伤处理对贮存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J]. 食品工业, 2011, 32(6):70-72.
|
[31] |
张小村, 米琳, 余倩, 等. 1-甲基环丙烯对甘薯块根贮藏过程中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6, 37(18):250-255.
DOI
URL
|
[32] |
王亚蒙, 赵霞, 唐彬, 等. 1-MCP熏蒸对甘薯茎尖的保鲜效果[J]. 食品与机械, 2019, 35(6):139-144.
|
[33] |
圣晓婷, 张引引, 罗运君, 等. 1-甲基环丙烯结合不同保鲜袋对叶用甘薯茎尖冷藏保鲜效果的影响[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9, 10(9):2521-2526.
|
[34] |
段志蓉, 靳苗苗, 吴姗鸿, 等. 外源乙烯的处理时机对甘薯抑芽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J/OL].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0:1-12.
|
[35] |
程圣, 靳苗苗, 何欣遥, 等. 外源乙烯处理对甘薯裂果及细胞壁代谢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18):161-166.
|
[36] |
何欣遥, 靳苗苗, 刘锦, 等. 外源乙烯对常温物流甘薯的抑芽作用及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 46(7):194-200.
|
[37] |
殷俊峰, 刘广平.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的科技创新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16): 286, 294.
|
[38] |
张子琪, 张娜, 倪晓雪, 等. 基于智能甘薯贮藏库的臭氧杀菌技术方案设计与实现[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4):143-144, 146.
|
[39] |
张有林, 张润光, 王鑫腾. 甘薯采后生理、主要病害及贮藏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 2014, 47(3):553-563.
DOI
URL
|
[40] |
岳瑾, 杨丽梅, 董杰, 等. 控制窖藏甘薯软腐病室内药剂筛选试验[J]. 中国农技推广, 2019, 35(8):76-78.
|
[41] |
张德胜, 乔奇, 田雨婷, 等. 5种杀菌剂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防效及对薯块的安全性评价[J]. 植物保护, 2015, 41(6):221-224.
|
[42] |
吴翠平, 沈学善, 王西瑶, 等. 果蜡复合涂膜对紫甘薯贮藏保鲜效果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34(1):73-77.
|
[43] |
吴玲艳. 可食性纳米乳涂膜剂的制备及其在保鲜贮藏中的应用研究[D]. 杭州: 浙江农林大学, 2017.
|
[44] |
刘玥, 李冉冉, 徐梦婷, 等. 涂膜结合冷藏对鲜切甘薯抗氧化性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35(15):343-345.
|
[45] |
张德胜, 王永江, 王爽, 等. 9种生物制剂对甘薯长喙壳菌的抑制作用及防治效果[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7, 33(5):681-685.
|
[46] |
杨冬静, 孙厚俊, 赵永强, 等. 多种药剂对甘薯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其对苗期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4, 26(11):72-74.
|
[47] |
刘辉, 周罗娜, 贺圣凌, 等. 四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甘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13):100-101.
|
[48] |
刘晨. 紫茎泽兰提高甘薯贮藏保鲜效应及处理甘薯的食用安全性初探[D]. 雅安: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
[49] |
邹雪, 丁凡, 余韩开宗, 等. 植物源抑芽物质对延长甘薯贮藏期的作用效果[J]. 核农学报, 2019, 33(3):530-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