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5卷第4期目次
    2024, 65 (4):  0-0. 
    摘要 ( 14 )   PDF(5833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新时代种业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黄吉祥, 游兆彤, 王其飞, 高耸, 白永鑫
    2024, 65 (4):  733-7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68
    摘要 ( 26 )   HTML ( 21 )   PDF(3701KB) ( 5 )  

    种业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种业科技人员的素质决定了种业科技创新水平。以182名种业科技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问卷和现场座谈的方式,深入分析当前种业科技人才队伍的科研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种业科技人才考核评价机制、细化利益分配机制、科企融合发展激发种业人才创新活力三个方面提出建设高素质新时代种业科技队伍、推动种业振兴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现状
    李燕, 陈小央
    2024, 65 (4):  740-7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45
    摘要 ( 23 )   HTML ( 16 )   PDF(2460KB) ( 4 )  

    我国自1997年起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推动育种创新和种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统计和分析浙江省1999—2021年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情况,发现近年来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在快速增加,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获得授权品种以大田作物和瓜菜类为主,授权品种主体主要为高校和科研单位,部分授权品种在生产上获得了广泛应用。此外,也提出了浙江省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多年生无性繁殖作物是新品种保护的薄弱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甘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许庭, 徐英明, 彭啸天, 叶乔哲, 汤郑豪, 朱镕一, 王晓敏
    2024, 65 (4):  745-7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09
    摘要 ( 22 )   HTML ( 14 )   PDF(2141KB) ( 4 )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能源作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优势作物。浙江省是长江中下游主要的甘薯生产区。文章总结了浙江省甘薯产业生产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甘薯发展中品种更新迭代缓慢、脱毒苗技术普及率低、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杨森, 孔令娟,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2024, 65 (4):  749-7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61
    摘要 ( 21 )   HTML ( 11 )   PDF(1114KB) ( 6 )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9个晚粳稻代表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郭莹, 李志瑛, 翟荣荣, 叶靖, 王文颇, 叶胜海, 王健
    2024, 65 (4):  756-7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90
    摘要 ( 13 )   HTML ( 9 )   PDF(1100KB) ( 2 )  

    分析浙江省历年审定的9个晚粳稻代表性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农艺性状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探索浙江省晚粳稻品种审定的规律。研究选取9个历年审定晚粳稻品种中表现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品种,采用催芽后撒播移栽到大田的方式,测量株高、茎粗、分蘖、剑叶长、剑叶宽、叶绿素含量等农艺性状。剑叶宽和茎粗是各农艺性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2010—2019年的3个品种茎粗和剑叶宽为3个时间段中最大的,由此可以看出,茎粗和剑叶宽是农艺性状中对晚粳稻品种产量影响最大的,且浙江省育种研究者也一直在提升晚粳稻的茎粗和剑叶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粳稻品种品质特性分析
    夏彦莉, 王玲燕, 殷春渊, 窦士树, 闫春霞, 闫政敏
    2024, 65 (4):  760-7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01
    摘要 ( 13 )   HTML ( 8 )   PDF(2305KB) ( 2 )  

    为明确河南省不同稻区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培育和改良优质水稻品种。以2012—2017年河南省参试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河南不同稻区不同年份稻米品质之间的差异及其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对近6年河南稻区参试的粳稻品种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加工品质的变异系数以出糙率最小1.92%,整精米率最大13.04%;外观品质变异系数以垩白度最大为79.13%。豫南组以粒形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小16.24%,沿黄组以粒长变异系数最小4.13%;蒸煮食味品质两组表现一致。主成分分析发现,豫南组提取4个主成分因子,沿黄组提取5个主成分因子。品质指标聚类分析可把参试品种(系)划分为3个类群,优质群品种可供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宜江西余江地区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系筛选
    宋幼良, 张侃, 周幸愿
    2024, 65 (4):  767-7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65
    摘要 ( 15 )   HTML ( 13 )   PDF(1050KB) ( 2 )  

    为筛选出适宜江西余江地区种植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试验以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供的15个晚粳稻新品系为材料,在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余江试验基地开展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越14、越15、越18、越20、越24这5个品系表现较好,尤其是越20在丰产性、综合农艺性状、抗性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中优1号作连晚栽培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祝丽娟, 周建霞, 郑能文, 祁雪
    2024, 65 (4):  771-7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15
    摘要 ( 16 )   HTML ( 11 )   PDF(1064KB) ( 4 )  

    婺城区一直以来有种植双季稻的传统,随着水稻生产方式的变化,种粮大户对连作晚稻新品种的需求较多。华中优1号是婺城区引进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作为连作晚稻进行机插种植,开展不同机插密度试验,表现为株高适中、秆壮穗大、稻米品质优、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文章介绍华中优1号的特征特性和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粮大户进行大面积生产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早籼稻品种浙早33的选育
    俞法明, 张志红, 朱国富,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杨曙东
    2024, 65 (4):  776-7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30
    摘要 ( 14 )   HTML ( 14 )   PDF(1064KB) ( 2 )  

    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是早籼稻稻米品质中较为关键的指标,而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在早籼稻育种材料中出现频率较低。浙早33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于2023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常规早籼稻品种。浙早33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中抗稻瘟病,熟期和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稻米适合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为29.3%、83.5 cm,属高直链淀粉含量-软胶稠度稻米品质类型。文章介绍了浙早33的亲本来源与选育经过、品种特性、栽培技术要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丰优3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金浩晶, 曹郁青, 郑利欣, 厉伟杉, 马强, 董国军
    2024, 65 (4):  780-7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1
    摘要 ( 16 )   HTML ( 10 )   PDF(1069KB) ( 5 )  

    嘉丰优3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以嘉禾1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G1143(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中抗稻瘟病等优势,于2021年4月通过浙江审定(浙审稻2021019),2021—2023年先后通过了江西省[(赣)引种〔2021〕第001号]、安徽省(皖引稻2021066)、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湖北省(鄂引种2022055)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丰优3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质高产籼粳杂交稻嘉禾优7245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金浩晶, 周巧钰, 厉伟杉, 郑利欣, 董国军
    2024, 65 (4):  785-7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22
    摘要 ( 15 )   HTML ( 11 )   PDF(1070KB) ( 3 )  

    嘉禾优7245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单位,以嘉禾212A(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为母本与中恢7245(中籼迟熟型恢复系)为父本选育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倒伏等优势,于2017年7月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稻20170064),2020—2022年先后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审稻202022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晚稻(桂审稻2022093号)、江西省(赣审稻20210016)的品种审定,2022年通过福建省:(闽)引种〔2022〕第1号的引种备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中、晚稻种植。文章介绍了嘉禾优72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粳型香软米品种浙禾香2号在浙江省的引种表现
    侯凡, 沈峰平, 孙一鸣, 陈佑源, 湛立伟
    2024, 65 (4):  790-7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70
    摘要 ( 13 )   HTML ( 8 )   PDF(4141KB) ( 4 )  

    浙禾香2号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大禾种业有限公司、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水稻品种。2021年在浙江省开展引种试验并进行稻瘟病及软香米分子特征分析,浙禾香2号平均产量9 664.5 kg·hm-2,比对照秀水134增产5.8%,全生育期160 d,比对照迟3.0 d。该品种携带Pi36、Pi50、PiztPi63、PibPi64、PishPi37、PtrPikm2和Pi35等抗稻瘟病基因。该品种稻米香味调控基因fgr的第7外显子缺失7 bp。与软米品种南粳46相比,浙禾香2号中的Wx基因第1内含子的第1个碱基存在G/T差异。本研究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及进一步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虞区常规连作晚粳稻品种对比
    顾淑华, 罗高明, 朱化虹
    2024, 65 (4):  795-7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51
    摘要 ( 12 )   HTML ( 10 )   PDF(1057KB) ( 2 )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粮食主产区,种植的主要模式为双季稻,常年种植双季晚稻面积大,但目前种植的连作晚稻存在品种单一、主栽品种种植年限长等不足,迫切需要引入熟期适中、优质高产、抗性较强的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为连作晚稻的稳产高产奠定基础。为此,2022年该地区引入秀水7204和春江166等4个新品种,进行大区对比。结果表明,参试新品种熟期、产量、抗性等均优于当年的主栽品种,适宜在上虞区作为双季晚稻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早籼稻新品种在金华地区的比较
    鲍苗青, 杜佳, 陈鹏
    2024, 65 (4):  799-8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49
    摘要 ( 14 )   HTML ( 10 )   PDF(1045KB) ( 3 )  

    以中组101等11个早籼稻新品种为对象,在金华地区开展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嘉创92的产量最高,667 m2产量达645.0 kg,其次是甬籼980,667 m2产量为641.7 kg;生育期分别比对照短3、5 d,在生产上可作为双季稻种植大户前茬中熟早籼稻搭配品种。研究为嘉创92、甬籼980品种在金华地区试种引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西南山区优质籼稻品种筛选研究
    范飞军, 朱大伟, 邓霞君, 蔡宾琪, 尚子帅, 赵小霞, 刘波
    2024, 65 (4):  802-8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61
    摘要 ( 14 )   HTML ( 8 )   PDF(3534KB) ( 3 )  

    为了进一步保障浙西南山区水稻高产与优质协同生产,通过引进种植9个近年新审定的水稻品种,以本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籼稻中浙优8号为对照,系统分析这10个籼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品质和温光特性。结果表明,10个籼稻品种在浙西南山区均能安全成熟,但产量和品质有差异。以667 m2产量450 kg为标准,品质以NY/T 593—2021中籼稻蒸煮食用品质一级为标准,筛选出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的水稻品种,分别是中浙优8号、华浙优210和中浙优518。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收获期对杂交水稻F1代种子质量的影响
    顾舒雯, 徐鸿诚, 李哲, 陈锦珠, 吴海峰, 杨世才, 潘竹栋, 朱孔志
    2024, 65 (4):  808-8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35
    摘要 ( 13 )   HTML ( 11 )   PDF(1054KB) ( 2 )  

    为探究杂交水稻F1代不同收获期对种子质量的影响,选择3个杂交水稻制种组合,分别是晶4155S/R534、荃9311A/五山丝苗和隆臻36S/钰占作为试验材料,在喷施赤霉素后设置8个不同收获期,研究不同收获时间对杂交水稻F1代种子质量的影响,考察相关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晶4155S/R534在喷施赤霉素后33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荃9311A/五山丝苗,在喷施赤霉素后30 d左右种子综合质量较好,适宜收获;而隆臻36S/钰占在喷施九二〇后35 d左右适宜收获。因此,选择适宜的收割时期可显著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增加千粒重,降低种子粉质化程度和裂颖率,提升杂交水稻种子质量,确保杂交水稻产量稳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豆-油”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李诚永, 夏英, 李韵, 李正泉, 徐南昌, 王宏航, 袁敏良
    2024, 65 (4):  812-8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06
    摘要 ( 16 )   HTML ( 10 )   PDF(1068KB) ( 4 )  

    为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稳定粮油生产,本研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作物品种优势,通过多年的实验示范,总结集成了“早稻-鲜食秋大豆-油菜”三熟制水旱轮作绿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不仅实现了粮食绿色安全生产和稳粮增粮,而且大幅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高效生产技术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有祥, 朱真令, 王昱妃, 童璐, 周凌霄, 张燕, 邵国胜, 尹献远
    2024, 65 (4):  817-8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14
    摘要 ( 11 )   HTML ( 8 )   PDF(1512KB) ( 3 )  

    为探明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水稻生产及土壤地力水平的影响,促进水稻生产化肥减量增效。以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施肥(CK1)、常规施肥(CK2)、有机肥替代15%氮肥(T1)、有机肥替代30%氮肥(T2)对早、晚稻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矿质元素等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2相比,T1、T2处理早、晚稻产量均有所提升,分别增加5.03%~10.13%、6.17%~12.96%,稻米加工、外观品质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变化趋势。T1、T2处理较CK2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升,矿质元素锰、锌、铜有效态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另外,T1、T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与偏生产力均高于CK2,且呈现随氮肥替代比例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试验条件下,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既能维持水稻高产又能有效提升稻田养分利用效率,其中替代15%氮肥是适宜当地水稻生产较佳的一种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素水平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贮藏蛋白的影响
    孙建龙, 张新城, 任韵, 王丰颖, 陆鸿英, 钱伟红, 马善林
    2024, 65 (4):  823-8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69
    摘要 ( 11 )   HTML ( 11 )   PDF(5566KB) ( 2 )  

    氮素对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颇广,但籼粳杂交稻强弱势粒蛋白组分的积累动态、蛋白质分布及其对氮素的响应鲜有报道。以两个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7)为材料,设置4个氮肥水平,即N0(不施氮)、低氮(100 kg·hm-2)、中氮(200 kg·hm-2)和高氮(300 kg·hm-2),比较了产量、粒型、强弱势粒干物质积累与贮藏蛋白的积累特征。结果显示,施氮显著提高两品种的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但品种间对氮素响应存在差异。甬优12在低氮下就能获得较高产量,且其蛋白质积累对氮素响应也较稳定,能实现高产优质的平衡。低氮对粒型无显著影响,高氮显著降低长宽比,导致粒重轻微下降。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积累过程存在此起彼伏的现象,从而维持总蛋白的相对平衡。弱势粒蛋白质含量高于强势粒,但因其粒重小导致总积累量仍然低于强势粒。贮藏蛋白主要富集在籽粒外层胚乳中,甬优17对氮素响应较甬优12更敏感。研究结果可为籼粳杂交稻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等氮条件下不同缓释肥肥效对比试验
    狄艾芳, 李建强
    2024, 65 (4):  830-8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64
    摘要 ( 8 )   HTML ( 6 )   PDF(1042KB) ( 2 )  

    试验设计了在水稻等氮情况下不同缓释肥的肥效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施用缓释肥能够在减少一次分蘖肥的前提下,取代农户传统施用化肥模式,达到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的目的。但不同品牌缓释肥之间由于养分配方、缓释工艺存在差异,田间施用效果有所不同。好乐耕与多益成2个品牌缓释肥增产作用相对优于其他2个缓释肥品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作基质对水稻育秧效果的影响
    谢昶琰, 李青, 陈川, 董青君, 张苗, 章安康
    2024, 65 (4):  834-8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00
    摘要 ( 6 )   HTML ( 5 )   PDF(2709KB) ( 2 )  

    农村河道清淤产生的淤泥体量大、有机质含量高,堆放或填埋处理既影响环境又造成资源浪费,生物质电厂燃烧后产生的草木灰渣,如不进行有效利用会变成新的污染源,成为电厂的负担。如能对其进行基质化利用,可变废为宝。以南粳9108为供试品种,以农村河道清淤河泥和草木灰渣为原料制作水稻育秧基质,探究不同配比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河泥和灰渣配制育秧基质可行性较强,相比对照,60%河泥+40%灰渣育秧效果最优,秧苗素质高于其余配比基质处理和对照,可用作水稻育秧基质,这为淤泥和灰渣高附加值化农用提供一条可行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转基因水稻感染SRBSDV后对植株营养物质的影响
    何晓婵, 周小军, 朱丽燕, 朱浩, 吕仲贤, 徐红星
    2024, 65 (4):  839-8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46
    摘要 ( 7 )   HTML ( 5 )   PDF(1088KB) ( 2 )  

    以3个转基因水稻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接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后测定水稻植株株高、可溶性糖含量、碳氮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以明确SRBSDV侵染后诱导的水稻形态以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MH63、T1C-19、T2A-1在感染SRBSDV后株高显著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正常水稻无显著性差异。MH63、T1C-19在感染SRBSDV后氮含量显著提高,T2A-1水稻感染SRBSDV后碳含量显著提高。感染SRBSDV后MH63、T1C-19、T2A-1体内各种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沈足金, 钱秋杰, 徐建强
    2024, 65 (4):  844-8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17
    摘要 ( 6 )   HTML ( 5 )   PDF(1425KB) ( 2 )  

    为探索不同直播方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筛选出科学高效的播种方式,以秀水14为试验品种,特开展3种不同水稻直播方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水稻总叶龄、结实率无明显差异,其中穴直播方式下水稻叶龄和分蘖数增长相对较慢,有效穗数相对偏低,但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实际产量达9 037.5 kg·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7.8%、3.1%;穴直播方式效益最高,达4 847.3元·hm-2,分别比喷直播和飞播高60.8%、15.0%,是目前桐乡地区最理想的水稻直播方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碱地直播水稻土壤改良剂筛选试验
    朱家骝, 冯卿
    2024, 65 (4):  848-8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29
    摘要 ( 7 )   HTML ( 5 )   PDF(2699KB) ( 2 )  

    为筛选盐碱地直播水稻适宜土壤改良剂,引进了市场上的6种改良剂,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季直播水稻种植,开展土壤改良剂对种植前后土壤化学性质、秧苗素质以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改良剂对降低土壤pH值、土壤水溶性含盐量有显著作用,1号地最高分别降低2.76%、0.90 g·kg-1,2号地分别降低2.78%、0.58 g·kg-1。土壤改良剂对提高盐碱地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作用不明显。土壤改良剂对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及水稻产量,1号地、2号地最高增产分别为11.06%、6.44%。土壤改良剂在高盐度盐碱地上的增产效果好于低盐度盐碱地,其中试验所采用的盐碱消、北京康源、红都嘉业3种土壤改良剂增产效果较好,可以参考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保君, 程旺大, 沈亚强, 陈贵, 张红梅
    2024, 65 (4):  854-8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85
    摘要 ( 6 )   HTML ( 5 )   PDF(2513KB) ( 4 )  

    为了明确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设置有机肥配合常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穗肥=4∶3∶3,CK)、有机肥配合蘖肥前移(基肥∶分蘖肥∶穗肥=5∶2∶3,T-CK)、有机肥配合穗肥前移(基肥∶分蘖肥∶穗肥=5∶3∶2,P-CK)3个处理,结合2022年浙江省极端高温天气情况(糯稻抽穗前15 d中最高气温达到35 ℃以上的天数有13 d,最高气温连续超35 ℃的天数为12 d,危害热积温为36 ℃,热害强度等级为重度),研究孕穗-抽穗期高温下有机肥配合氮肥调控对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糯稻的热害损失率同糯稻的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同CK相比,T-CK的穗粒数显著增加了88.0%,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50%;P-CK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了2.10%。在热害损失率方面,P-CK的热害损失率最低。综上所述,有机肥配合穗肥前移(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可以缓解糯稻孕穗-抽穗期高温热害胁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废弃栽培基质水稻育秧再利用及其稻田生产效应
    程月琴, 王艳玲, 金梅娟, 吕志伟, 陆长婴, 王海候
    2024, 65 (4):  859-8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00
    摘要 ( 6 )   HTML ( 5 )   PDF(1067KB) ( 3 )  

    为探讨废弃栽培基质的水稻育秧再生利用及其在稻田的生产应用效应,该研究将废弃基质经高温好氧堆置处理后制备成再生基质,以商品基质、营养土为对照,水稻生产采用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栽插,分别比较3个处理的秧苗素质,测定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再生基质除EC(基质中的可溶性盐含量)值之外,均达到了蔬菜育苗基质标准。与商品基质相比,再生基质对水稻秧苗的苗高、苗长、叶龄、最大单叶长与宽、假茎粗无促进作用,但显著提高栽后12 d发根数,且显著提高了秧苗地下部干物质重。再生基质处理显著降低了水稻秧苗栽插的倒秧率,提高了栽插后4 d的活棵率,显著增加了水稻成熟期穗数与成穗率,从而促进了水稻增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籼粳杂交稻品种春优83在余杭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马伟洪, 金明浩, 汪璐
    2024, 65 (4):  864-8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73
    摘要 ( 6 )   HTML ( 5 )   PDF(1068KB) ( 2 )  

    春优83是余杭区从中国水稻研究所引进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从2023年度余杭区生产示范表现来看,该品种具有植株长势强、穗大粒多、丰产性好、抗倒等特点,多点示范平均产量达12 920 kg·hm-2。其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带蘖壮秧、适龄移栽、精准施肥、好氧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小麦
    小麦植物新品种权的价值评估研究
    骆飞, 徐海斌
    2024, 65 (4):  869-8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57
    摘要 ( 6 )   HTML ( 5 )   PDF(1058KB) ( 2 )  

    小麦新品种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随着小麦品种交易的日益增多,开展小麦品种权价值研究对种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淮麦植物新品种权作为研究对象,从其内涵、特征和其价值评估的特殊性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分析,探讨了影响小麦植物新品种权价值的因素,构建了小麦品种权的价值指标体系,进一步采用收益法对小麦品种价值进行量化评估,成功指导淮麦705转让交易。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小麦新品种价值评估方法,能为小麦新品种交易提供科学合理的定价方法和依据,对提高小麦新品种种子成果的成功转化率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审小麦新品种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任自超, 王冲, 郭凤芝, 林坤, 李思同, 刘仲阳, 田顺顺, 郭凌云
    2024, 65 (4):  874-8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08
    摘要 ( 7 )   HTML ( 5 )   PDF(1093KB) ( 2 )  

    为了全面了解菏麦22的产量特性,利用2015—2018年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增产点比例和适应度等方法,对菏麦22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略减产,减产不显著,2016—2018年两年菏麦22比对照品种济麦22均增产且增产显著,具有较好的丰产性;2015—2018年菏麦22的产量变异系数(CV)和高稳系数(HSC)均居参试品种的前列,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丰产性;菏麦22试验3年的平均适应度与对照品种良星99、济麦22的平均适应度相当。除2015—2016年菏麦22的增产点率较低外,2016—2018年两年的增产点率分别达到89.5%、91.7%,表明在多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综合分析表明,菏麦22集合了高产、稳产、广适、多抗、优质等优良性状,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生态区域有较高的推广利用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个小麦新品种(系)在嘉兴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马燕欣, 杨硕, 郎淑平
    2024, 65 (4):  880-8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23
    摘要 ( 7 )   HTML ( 5 )   PDF(1062KB) ( 2 )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系)在嘉兴地区的丰产性和适应性,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古塘基地开展2022—2023年度浙江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共12个,其中对照品种为扬麦20。结果表明,金1558、浙农麦3号、嘉麦191、嘉麦208和浙麦34这5个品种综合表现不错,产量高,抗倒伏性较好,适合在嘉兴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新品种漯麦76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分析
    甄士聪, 赵永涛, 袁谦, 张中州, 望俊森
    2024, 65 (4):  885-8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42
    摘要 ( 8 )   HTML ( 5 )   PDF(1490KB) ( 2 )  

    为了明确小麦新品种漯麦76籽粒灌浆特性,给该品种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漯麦76和对照品种郑麦113与偃展4110为供试材料,使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分析灌浆参数与千粒重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河南省品种试验数据资料,分析漯麦76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籽粒千粒重呈“S”形增长,成熟时漯麦76千粒重达到56.25 g,最大灌浆速率为2.42 g·d-1,平均灌浆速率为1.37 g·d-1,均优于对照品种,中后期灌浆快、积累量大,且平均灌浆速率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这三要素对漯麦76产量的提升存在不同的影响,总效应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因此,生产实践中,除了确保有效穗数,还要注重稳定穗粒数,采取加强灌浆期水肥管理的措施,提高千粒重,以此来实现三要素协调提高,从而达到漯麦76的高产目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麦系列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
    朱红彩, 彭东, 王映红, 王玲燕, 马海涛, 窦士树, 赵建选, 范永胜
    2024, 65 (4):  889-8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40
    摘要 ( 10 )   HTML ( 8 )   PDF(1591KB) ( 3 )  

    为利用好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一步了解新麦系列品种产量及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对27个新麦系列小麦品种的千粒重、稳定时间等11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较大,其中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程度较高,遗传基础较为丰富;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8对性状间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湿面筋、吸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制约关系。供试材料根据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聚为5类群,第Ⅱ类群在育种中可以作为改良穗部特性资源材料加以利用,第Ⅲ类群品种可以作为矮秆抗倒、早熟材料加以应用,第Ⅴ类群品种均属于优质强筋品种,在育种中可以作为优质强筋、高产资源加以利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乌日力嘎, 邓宇, 孙墨可
    2024, 65 (4):  894-8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10
    摘要 ( 12 )   HTML ( 13 )   PDF(3065KB) ( 2 )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冬黑麦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对水培俄罗斯冬黑麦BK01模拟干旱胁迫,分别在处理0(CK)、3、6、9、12、24 h测定不同胁迫时叶片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冬黑麦叶片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对含水率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将为冬黑麦抗旱研究进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嘉兴地区大麦品种比较试验
    马燕欣, 杨硕, 郎淑平
    2024, 65 (4):  900-9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14
    摘要 ( 12 )   HTML ( 11 )   PDF(1024KB) ( 3 )  

    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新育成大麦品种(系)特征特性,在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古塘基地开展2022—2023年度浙江省大麦品种比较试验,参试品种共11个,其中对照品种2个(花30、浙皮11)。结果表明,浙皮23和秀1271综合表现不错,高产、抗倒伏,适合在嘉兴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大麦新品种比较分析
    宋林光, 刘银萍, 李育, 宋剑松, 汪军妹, 岳文浩, 刘磊, 蔡康锋
    2024, 65 (4):  903-9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33
    摘要 ( 11 )   HTML ( 7 )   PDF(1066KB) ( 3 )  

    以近年育成的11个大麦新品种为材料,在浙江省海宁、秀洲、嘉善、平湖、慈溪和温州等地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浙皮25号、19-39和秀20-11在温州试点的生育期短于130 d,适合麦-稻-稻三熟制种植。新品种浙皮23号、浙皮28号和浙皮37号的平均产量超过5 500 kg·hm-2,株高较矮且生育期较短,在浙北地区有较为良好的推广种植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
    盐城市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及性状主成分分析
    姬振蒙, 沈业松, 殷敏, 朱丽, 李亚芳, 孙扣忠
    2024, 65 (4):  908-9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94
    摘要 ( 7 )   HTML ( 4 )   PDF(1059KB) ( 2 )  

    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承担2022年国家北方(黄淮海)甜玉米组联合体区试试验,鉴定了14个甜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亨白甜328、金冠2054、皇金翠7号和亨甜302等鲜食甜玉米品种,更适合在盐城市沿海地区种植,为育种工作者培育适宜于沿海地区种植的鲜食甜玉米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铃薯
    21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引种表现和生长评价
    叶友菊, 陈义增, 张涛, 张旭乐, 钱仁卷
    2024, 65 (4):  913-9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74
    摘要 ( 8 )   HTML ( 5 )   PDF(1039KB) ( 2 )  

    观测引种的21个马铃薯品种(系)在温州地区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生长评价,明确马铃薯引种表现。采用固定样方,确定标准株,标准株上随机确定有代表性的观测枝,测定土豆硬度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21个引种马铃薯品种在温州地区均能够正常生长。其中豫商薯2号植株性状良好,产量最高,品质较佳,适合在温州地区进行推广。彩色马铃薯浙薯927生育时期适合温州耕作制度,性状良好,可作为彩色马铃薯代表品种(系)在温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大豆
    菜用大豆浙鲜9号不同肥料及配比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王冬群, 成美玲, 王飞, 秦方锦, 范雪莲, 方旭丰
    2024, 65 (4):  916-9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41
    摘要 ( 9 )   HTML ( 7 )   PDF(1056KB) ( 2 )  

    为了解不同种类的肥料、肥料配比和用量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进一步筛选合适的肥料种类,优化施肥结构,开展了试验。结果发现,从不同类型的豆粒数量和质量来看,处理1表现最优;从总豆荚数、总质量和平均豆荚质量等3个指标来看,处理1表现最优;百粒重与分枝数、株高与分枝数、百粒重与每公顷产量之间均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处理4,基肥300 kg·hm-2(氮磷钾配比为N 20%、P2O5 15%、K2O 10%),追肥525 kg·hm-2(N 14%、P2O5 4%、K2O 22%)产量最大;处理5,汉枫(氮磷钾配比为N 22%、P2O5 10%、K2O 16%)一次性施600 kg·hm-2能得到最大株高;处理6,好乐耕(氮磷钾配比为N 13%、P2O5 6%、K2O 8%)一次性施肥1 020 kg·hm-2能得到最大百粒重。不同厂家的肥料及施肥数量和配比对菜用大豆浙鲜9号产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鲜86在龙游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夏英, 李正泉, 傅旭军, 袁敏良
    2024, 65 (4):  920-9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22
    摘要 ( 13 )   HTML ( 10 )   PDF(1048KB) ( 1 )  

    论文阐述了鲜食秋大豆浙鲜86在龙游县种植的生育期、产量和特征特性等,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抗逆性较好、品质较好。根据栽培试验,总结出浙鲜86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适期播种、适当稀植、增施氮肥、管好水分和病虫草害、喷施生长调节剂和硼、钼肥、及时采收等,为今后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生
    鲜食花生新品种雪玉3号的选育
    张瑞, 戚自荣, 许林英
    2024, 65 (4):  925-9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02
    摘要 ( 13 )   HTML ( 9 )   PDF(1371KB) ( 2 )  

    雪玉3号是以花育51为母本,以PN1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鲜食花生新品种。雪玉3号生育期116.0 d,株型直立,主茎高58.05 cm,侧枝长63.38 cm,单株荚果数17.73个,结果枝8.19个,总分枝数9.60个;叶片中绿,椭圆形,叶片中等;荚果普通形,果嘴明显程度弱,荚果表面质地中,缩缢程度无;饱果率81.46%;百果重160.11 g,籽仁柱形,种皮白色,内种皮白色,百仁重82.69 g,出仁率73.59%;油酸含量48.7%,亚油酸含量30.6%;蛋白质含量20.1%,粗脂肪含量53.4%,口感甜糯,一般每667 m2鲜荚产量550 kg左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浙黑甜1号的选育
    李付振, 张小利, 陈小央, 刘波, 厉宝仙, 何爱珍, 张泉锋, 方丽, 朱灵龙
    2024, 65 (4):  930-9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91
    摘要 ( 19 )   HTML ( 13 )   PDF(1468KB) ( 3 )  

    浙黑甜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花育51号为母本、云南四粒黑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多代选育出的高油酸食用型黑花生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早熟性好、抗病性强、黑色种皮、口感微甜等突出特性。2020—2021年连续2 a参加浙江省区域试验,荚果平均产量为3 892.95 kg·hm-2,籽仁平均产量为2 817.30 kg·hm-2,分别比对照小京生增产30.37%和36.27%。浙黑甜1号蛋白质含量27.1%,粗脂肪含量45.8%,油酸含量76.9%,油亚比(O/L)12.05,抗叶斑病、青枯病,中抗锈病。该品种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浙江春播及夏播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降解地膜在小京生花生上的应用
    曾智勇, 陈银根, 章文斌, 任军凯, 张伟金, 杨天天, 梁定富
    2024, 65 (4):  934-9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23
    摘要 ( 14 )   HTML ( 12 )   PDF(1038KB) ( 3 )  

    为探讨生物降解膜在小京生花生上应用的适应性,选取黑、白2种颜色,不同厚度的生物降解膜,以普通地膜为对照,开展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处理A1与处理A3、A4之间出苗率存在显著差异,后期无显著差异。不同厚度的黑色、白色生物降解膜和普通膜覆盖下的小京生花生结荚率、产量均没有显著差异。但生物降解膜可自然降解,不用收集残膜,节省劳力,减少土壤、环境污染,可以作为小京生生产中普通地膜的替代产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
    皖南烟区烤烟新品种中川208的适宜留叶数研究
    陈智亮, 朱启法, 曹亚男, 刘国侠, 蔡宪杰, 程廷明, 马称心, 王可, 章照停, 杨悦章, 常爱霞, 罗成刚, 张玉, 耿锐梅, 闫鼎
    2024, 65 (4):  937-9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42
    摘要 ( 12 )   HTML ( 12 )   PDF(1071KB) ( 2 )  

    为探索烤烟品种中川208在皖南烟区适宜的采收留叶数,对中川208不同留叶数处理后田间长势、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外观及内在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留叶数增加,顶叶变小,中部烟叶烟碱、总糖、淀粉含量有降低的趋势,氮碱比有增高的趋势,上部烟叶烟碱、总氮、钾、氯含量有所降低,总糖、还原糖、淀粉含量有所增高。中川208留叶16~18片时,综合经济性状较高,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感官质量较优。综合来看,中川208在皖南烟区留叶数16~18片较为适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烟草农业发展探究
    施旭, 高松, 刘帅, 马石全, 黄坤, 潘元宏, 郭建, 宋文峰, 张铁怀, 官群荣, 肖长东, 吴锦慧, 龙宝安, 普恩平, 史晓慧, 吴思
    2024, 65 (4):  942-9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26
    摘要 ( 12 )   HTML ( 13 )   PDF(1117KB) ( 2 )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发展智慧烟草农业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人工智能作为智慧烟草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在烟草农业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文章结合智慧烟草农业发展内涵,选取育苗、种植、烘烤、分级四个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概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目标检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制约因素,并从产业应用角度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烟草农业智慧化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大麦新品种啤用品质比较分析
    蔡康锋, 郝建秦, 陈风明, 岳文浩, 刘磊, 夏雪, 宋秀娟, 汪军妹
    2024, 65 (4):  949-9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88
    摘要 ( 13 )   HTML ( 10 )   PDF(1062KB) ( 2 )  

    以近年育成的7个大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分析籽粒和麦芽品质性状以及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各项指标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浙皮19号的籽粒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优级标准。7个品种(系)的α-氨基氮和糖化力均达到行业标准优级。相关性分析显示,浸出率与脆度呈显著正相关,α-氨基氮与库尔巴哈值呈显著正相关,黏度与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粳稻种植区域的稻米品质特性
    王伟, 郑梦兰, 罗佳莉, 陈鹏, 童喻浩, 翟荣荣, 叶靖, 巫明明, 叶胜海
    2024, 65 (4):  953-9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27
    摘要 ( 15 )   HTML ( 13 )   PDF(1059KB) ( 3 )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国家的粮食安全与社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粳稻作为水稻的一个类别,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口感,广泛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去籼稻稻区,我国粳稻种植区可以分为东北种植区、西北种植区、黄淮种植区、西南种植区和华南种植区。因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各个种植区粳稻品质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植区不同粳稻品种的品质特性,为之后的粳稻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水稻白叶枯病常态化预防控制技术应用
    李建忠, 沈颖, 梁伟芳, 江建锋, 徐刚勇, 王晓东, 陈建兵, 杨勇
    2024, 65 (4):  957-9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69
    摘要 ( 11 )   HTML ( 12 )   PDF(1078KB) ( 2 )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病害,尽管对该病害的防治做了大量工作,但2015年以来,该病害又有上升趋势,特别是2019年后,衢江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呈多点式、暴发式增长,尤其是单季晚稻与连作晚稻,对该区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借鉴“中医治未病”理论,探索采用“3+X”模式防控水稻白叶枯病。结果表明,与常规防治方法相比,在水稻种植关键环节,用20%噻唑锌提早进行预防处理,不仅能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延缓田间病害扩展速度,对水稻植株生长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作物安全性好。利用此模式防控效果达到85%以上,产量比常规防治区增加10%以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驱避、触杀、熏蒸活性分析
    沈炜, 曹梦娇, 王霞
    2024, 65 (4):  962-9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88
    摘要 ( 12 )   HTML ( 9 )   PDF(1853KB) ( 2 )  

    通过索式提取法获得了八角茴香粉末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测定了提取液对褐飞虱的驱避、触杀、熏蒸活性等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水稻相比,褐飞虱在八角茴香提取液处理的水稻上取食和产卵都极显著减少(P<0.01),产卵量分别仅为对照水稻的36.11%,产卵忌避率达46.94%;而48 h内拒食率为35.38%~66.78%。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具一定的熏蒸活性,24 h和48 h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2%和13.98%,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几率值法测定八角茴香提取液对褐飞虱若虫触杀活性较好,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04和4.69 mg·mL-1。说明八角茴香中存在对褐飞虱行为调控和杀虫活性物质,具有作为植物源杀虫剂用于田间防控褐飞虱的潜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草地-池塘共养条件下绍兴鸭生长、屠宰性状和肌肉品质特性
    许小妹, 李桂萍, 杨速, 操勇清, 林玉梅, 于波, 李国勤, 曾涛, 田勇, 陶争荣, 沈军达, 王冬蕾, 孙梅好, 卢立志
    2024, 65 (4):  967-9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80
    摘要 ( 12 )   HTML ( 10 )   PDF(1060KB) ( 2 )  

    为了研究草地-池塘共养环境下的绍兴鸭生长性状、屠宰性能与肌肉品质,试验选取了102只同一批18日龄绍兴公鸭,分为3组在草地-池塘环境下进行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分析。结果显示:绍兴鸭在草地-池塘环境下经过42 d的饲养后,60日龄的体重为1 256.75 g,平均日增重25.13 g,屠宰率为86.91%。胸肌率为6.25%,胸肌的肌间脂肪与肌苷酸含量分别为1.46%和1.21 mg·kg-1。腿肌率为13.90%,腿肌的肌间脂肪与肌苷酸含量分别为1.96%和1.37 mg·kg-1。在胸肌与腿肌中共检测到11种脂肪酸,包含3种必需脂肪酸。在草地-池塘环境下生长的绍兴鸭生长性状良好,屠宰性能较优,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相对丰富,具备水环境的饲养条件有利于绍兴鸭胸肌生长,草地-池塘环境可作为饲养绍兴鸭的优秀养殖条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5个苜蓿品种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综合评价
    张小青, 张雅荣, 董文利, 李晓婷, 张文彪, 索明春, 王振宇, 刘亚玲
    2024, 65 (4):  971-9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88
    摘要 ( 12 )   HTML ( 12 )   PDF(1114KB) ( 2 )  

    以国内外15个广泛栽培的重点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开展苜蓿品种适应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内蒙古中部地区灌溉条件下综合性状优良的苜蓿品种。结果显示,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序方法下,巨能401、柏拉图、草原2号杂花苜蓿为综合排名较高的品种,是本地区优选苜蓿品种,斯贝德和陇东苜蓿表现最差,不适合本地区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浙江省山区26县土地综合整治PPP模式和绩效评价初探
    华炯
    2024, 65 (4):  979-9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82
    摘要 ( 12 )   HTML ( 13 )   PDF(2801KB) ( 2 )  

    文章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探讨土地综合整治PPP模式的优势和条件及其绩效评价方式。通过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能够有效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文章对浙江省山区26县的自然和经济环境进行分析,讨论其采用PPP模式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的潜力。同时,为实现对土地综合整治PPP项目的科学性评价,文章基于现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项目评价和运行调整提供了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