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6卷第10期目次
    2025, 66 (10):  0-0. 
    摘要 ( 31 )   PDF(8950KB)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数字化助力农业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农业数字化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解读
    姜华, 刘玉红, 陈强, 孙彩霞
    2025, 66 (10):  2313-23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53
    摘要 ( 26 )   HTML ( 4 )   PDF(3203KB) ( 44 )  

    农业数字化科技园区是一个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它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牵头制定了团体标准《农业数字化科技园区建设与管理规范》,本文从政策背景、相关标准解读和主要技术内容3个方面对标准文本进行详细解读,以便读者更加充分地理解以农业科技服务为主的园区数字化运营管理与服务,为标准的宣传与贯彻提供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冲电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曹栋栋, 翁林钢, 游兆彤, 戚科技, 梅高甫, 叶丽霞, 陆敏, 吴华平, 黄玉韬
    2025, 66 (10):  2319-23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69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1148KB) ( 41 )  

    脉冲电浆技术作为一种非热物理技术,利用窄脉冲等离子电源和放电反应模块,在高压放电条件下引发低温等离子体,通过净化空气、杀菌等作用,在农业领域展现出高效、环保的应用潜力。目前,脉冲电浆技术已在工业除臭、医疗保健等领域得到应用。然而,脉冲电浆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较少。本文综述了其在果蔬采后保鲜与加工、作物种子品质保障、微生物及农作物诱变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脉冲电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配施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生艳菲, 张闻汉, 张园园, 王峰, 傅丽青, 黄其颖, 卢忠诚, 叶楠, 卢九斤
    2025, 66 (10):  2324-23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63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1359KB) ( 50 )  

    采用微宇宙培养试验探究干湿交替条件下不同有机物料、硝化抑制剂及化学氮肥联合施用对稻田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可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抑制氨氧化细菌丰度,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DMPP配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pH值及溶解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的效果较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市水稻机收减损监测与减损对策研究
    李文丽, 武萌, 石晓燕, 奚经龙, 韩苏, 索利利
    2025, 66 (10):  2329-23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74
    摘要 ( 13 )   HTML ( 2 )   PDF(1595KB) ( 44 )  

    减少水稻机收环节损耗是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通过在杭州市10个县(市、区)设置调查点位,监测机收损失率,从整体上把握机收条件对水稻损失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平均机收损失率为1.79%,各县(市、区)之间损失率相差略大。本研究有利于了解杭州市水稻机收损失率情况,可通过有针对性地制定机收减损技术规程、加强机手培训等方式,逐步降低水稻机收损失率,保障本地区粮食产量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苏北传统产区鲜食甘薯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贾赵东, 马佩勇, 禹阳, 张铅, 刘帅, 郭可, 边小峰
    2025, 66 (10):  2334-23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66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2442KB) ( 40 )  

    苏北传统甘薯产区存在过度依赖淀粉加工业、新领域新业态开发力度不足的问题,而鲜食甘薯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存在栽培管理粗放、水肥资源浪费、产量低品质差等产业技术瓶颈。因此,本试验开展精品鲜薯品种高垄密植、减肥减药、水肥一体化和机械收获等关键技术研究,明确关键环节技术参数,建立以“高垄密植”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栽培模式,集成优化包含品种筛选、高效栽培、机械化作业、科学储藏的全链条技术体系,以期为解决苏北鲜食甘薯产业“种得粗、长得差、收得难”的共性问题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区域甘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产增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系统产量的影响
    李霞, 程智敏, 杨苹, 蔡毅, 李有辉, 黄胜, 唐明
    2025, 66 (10):  2340-23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21
    摘要 ( 18 )   HTML ( 4 )   PDF(3674KB) ( 51 )  

    为明确玉米花生间作不同行比配置下玉米和花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土地当量比的差异,探究最佳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进一步促进玉米花生间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本试验设置6种种植模式,即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玉米花生间作行比2∶4(M2P4)、2∶6(M2P6)、3∶4(M3P4)、3∶8(M3P8)。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生育期无差异,间作花生生育期有所延长;间作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均小于单作,间作花生主茎长、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饱果率均小于单作;间作玉米和花生产量均低于单作,但4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其中M2P6最高,且群体产量最大。综上,M2P6即2行玉米//6行花生模式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赣南地区鲜食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肖鹏, 范呈根, 刘卫东, 连垚, 申昌优, 欧阳卫卫, 徐晓娟, 滕丽姚, 唐子清, 黄群招, 杨福权, 陈荣华, 张祖清
    2025, 66 (10):  2347-23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46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1096KB) ( 42 )  

    为筛选出经济效益良好且适宜赣南地区栽培的鲜食玉米新品种,本试验征集了15个鲜食玉米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综合评价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和抗病性、抗虫性等。结果表明,闽甜986、桂甜571、桂甜糯631、奉美佳66在赣南地区的表现突出,生育期适宜,商品性高,产量较高,抗病性和抗虫性也较强,可作为赣南地区优先推广的鲜食玉米品种,以促进赣南鲜食玉米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掌叶覆盆子根活性成分对未成熟果实品质的指示作用分析
    汪传宝, 江治良, 胡淳莉, 俞国良, 占建勇, 姜玲, 郑平汉, 王志安, 孙健
    2025, 66 (10):  2352-23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62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3056KB) ( 48 )  
    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别对掌叶覆盆子根和未成熟果实中活性成分进行测定,将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分别与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掌叶覆盆子根部鞣花酸含量为0.88%~2.02%,没食子酸含量为0.52%~1.10%;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含量为0.07%~0.32%,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为0.03%~0.16%。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总含量与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的含量呈现出线性相关,决定系数R2为0.740 9。当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总含量高于2.60%时,其未成熟果实中鞣花酸含量预测值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指标要求。根中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与未成熟果实中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未呈现线性相关。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在休眠期测定根部鞣花酸和没食子酸含量对果实中鞣花酸含量高的育种材料进行预筛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辐射诱变技术的白首乌新种质创制
    吴承东, 朱丽, 陈镭, 张明, 沈明晨, 闫凯旋
    2025, 66 (10):  2359-23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59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1120KB) ( 42 )  
    本研究旨在通过辐射诱变技术,获得白首乌突变体,丰富白首乌种质资源。以白首乌品种滨乌1号为试验材料,用60Co-γ射线对其种子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800、600、400、200、0(CK)Gy,通过测定植株表型和块根活性成分含量筛选出最佳辐照剂量,随后用该剂量对白首乌进行辐照诱变,并对辐照后代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辐照剂量为400 Gy时,种子发芽率、出苗率较对照有所降低,但无较大差异,植株株高也无较大变化,而单株块根鲜重表现最佳,且块根中黄酮、多酚和甾苷等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因此,最佳辐照剂量为400 Gy。使用400 Gy辐照剂量对滨乌1号进行辐射诱变,通过连续多年选择,得到盐乌1603、盐乌1604,2个新品系的植株株高、单株分枝数下降,而茎叶花色、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滨乌1号无差异,大根率增加,单株块根鲜重有所提高,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试验的667 m2产量均较滨乌1号提高。因此,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可丰富白首乌种质资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麸皮添加量对代料栽培灵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曾凡清, 吕明亮, 冯娜
    2025, 66 (10):  2363-23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26
    摘要 ( 11 )   HTML ( 0 )   PDF(1137KB) ( 44 )  

    本研究以代料模式栽培灵芝,通过设置0、5%、10%、20%、30%的麸皮添加量,比较不同配方下的灵芝菌丝生长速度、生物学效率和活性成分含量,以此来考察碳氮比对灵芝生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麸皮添加量为0时,收获的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含量最高;麸皮添加量为5%时,灵芝子实体和孢子粉中的总三萜含量均达到最高,且灵芝孢子粉中的多糖含量最高;麸皮添加量达到20%时,灵芝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25.53%。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碳氮比是保障灵芝生产效益和品质的物质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化肥减量对花椰菜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范可地, 王学锋, 麻理亚, 胡泽凡, 叶雪珠, 叶挺云, 陈德
    2025, 66 (10):  2368-23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92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1179KB) ( 44 )  
    在条台田上开展西瓜-花椰菜轮作是改良滨海盐土的有效措施,但存在化肥过量施用问题。本研究基于瑞安市滨海盐土区条台田花椰菜种植,对比常规施肥与3种化肥减量处理对花椰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化肥减施20%未显著降低花椰菜产量及氮、磷、钾含量;各施肥处理间土壤pH值和主要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但施用缓释肥的处理显著(P<0.05)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降低全盐含量和电导率。滨海盐土区花椰菜种植可较常规施肥减少20%化肥用量而不影响产量和养分吸收,缓释肥应用兼具提质降盐潜力,为区域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缩二脲对园艺作物苗期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沈峰, 赵宝泉, 王薇薇, 冯汝超, 尤春, 刘哲, 郑佳秋, 张丽娜, 吴永成, 祖艳侠, 梅燚
    2025, 66 (10):  2372-23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93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2851KB) ( 47 )  

    本文探究不同缩二脲含量对西瓜、辣椒、萝卜生长的影响,测定西瓜、辣椒、萝卜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在不同缩二脲含量下的变化,为指导西瓜、辣椒、萝卜等园艺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缩二脲处理会影响园艺作物的生长,尤其在高缩二脲含量下,作物的叶片出现黄化卷曲的现象;西瓜、辣椒幼苗的CAT活性随着缩二脲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西瓜、辣椒和萝卜幼苗的POD活性均随着缩二脲含量的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外,辣椒、萝卜的MDA含量也随着缩二脲含量的升高表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树形对梨冠层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黄梓洋, 殷益明, 王莉
    2025, 66 (10):  2376-23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24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1117KB) ( 46 )  
    为探究圆柱形和棚架形树形对梨冠层结构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为南方梨园选择合适树形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翠玉和翠冠梨为试验材料,对2种树形的用工成本、生长发育情况、发病情况和果实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翠冠和翠玉2个品种中,圆柱形树体的总枝量显著(P<0.05)多于棚架形。圆柱形树体抗病性有所提升。翠冠梨圆柱形和棚架形不同方位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为12.00%~13.00%,单果重为300.00~400.00 g,TSS含量和单果重都是棚架形高于圆柱形。圆柱形的用工量少于棚架形,后期也利于机械化操作。在实际生产中,梨园若以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为主,建议使用圆柱形;若以观光采摘为主,建议使用棚架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1个鲜食葡萄品种在慈溪市的引种表现
    王立如, 房聪玲, 沈群超, 范林洁, 胡志明, 潘再平, 周书怡
    2025, 66 (10):  2381-23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52
    摘要 ( 19 )   HTML ( 2 )   PDF(1126KB) ( 49 )  

    为了筛选适宜在慈溪市栽培的优良鲜食葡萄品种,以优化当地现有鲜食葡萄品种的种植结构,以阳光玫瑰葡萄为对照,对绍星1号、蜜光、紫甜无核、黑指、户太8号、浪漫红颜、雄宝、甜蜜蓝宝石、麦当娜红宝石、心愿、红国王等11个鲜食葡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在慈溪市大棚设施栽培条件下,测定各品种果实性状,从适应性、产量、果实品质和商品性等方面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蜜光葡萄综合性状好,可作为当地葡萄主栽品种,绍星1号、紫甜无核、麦当娜红宝石、浪漫红颜、甜蜜蓝宝石等5个葡萄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当地葡萄搭配品种。研究结果可为调整慈溪市葡萄品种结构提供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瓜、甜瓜耐高温和低温的砧木种质筛选
    李婧天, 吴早贵, 金炳胜, 陈小央, 王洋
    2025, 66 (10):  2388-23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28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1169KB) ( 52 )  
    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严重制约了西瓜、甜瓜产业发展,采用抗性砧木嫁接是应对高温和低温灾害、实现抗逆稳产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浙江省西瓜、甜瓜产业应用广泛的砧木种质为试验材料,以25 ℃常温为对照,分别设置15 ℃低温和35 ℃高温处理,测定了各砧木种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芽指标、幼苗质量和相对值。结果表明,15 ℃低温处理降低了各砧木种质的发芽指标和幼苗质量,但不同种质间差异显著(P<0.05),筛选出耐低温的西瓜和甜瓜砧木种质分别为思壮9号和思壮8号。35 ℃高温处理降低了甜瓜砧木种质的发芽指标和幼苗质量,但思壮8号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等均较高,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性,因此,思壮8号也是耐高温甜瓜砧木种质。高温胁迫仅对西瓜砧木绿壮士的发芽指标影响较大,综合实际发芽指标和幼苗质量以及相对值,筛选出耐高温西瓜砧木种质为思壮9号和思壮10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温对嫁接西瓜苗期生长的影响
    邢乃林, 严蕾艳, 黄芸萍, 王毓洪
    2025, 66 (10):  2395-23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72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1140KB) ( 39 )  

    为研究高温对嫁接西瓜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浙蜜8号为接穗、野壮1号为砧木构建嫁接苗,以自根苗为对照,在42 ℃高温处理5 d后分析其生理变化。结果显示,嫁接苗下胚轴粗度受高温抑制程度显著(P<0.05)低于自根苗。高温下嫁接苗真叶SPAD值降幅较自根苗小,嫁接苗MDA含量较自根苗降低44.9%,嫁接苗POD活性较常温升高25.0%,CAT活性较常温变化不显著,而高温下自根苗CAT活性较常温升高38.2%。高温下嫁接苗可溶性糖含量较自根苗提高32.4%。嫁接通过稳定光合机构、强化抗氧化酶协同防御、优化渗透调节物质分配等方式重塑高温胁迫应答网络。该研究为耐热砧木选育及抗逆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舟山海岛地区薄皮甜瓜冬春高效栽培技术
    杨飞, 顾倩璐, 贺文韬, 洪德成, 张艾雯, 姚金晓
    2025, 66 (10):  2400-24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58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1121KB) ( 43 )  

    舟山具有发展冬春薄皮甜瓜产业的资源优势和环境条件,薄皮甜瓜已成为海岛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一大特色主导产业。当前薄皮甜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薄皮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海岛地区薄皮甜瓜种植过程中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设施、播种育苗、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主要生产环节进行总结,以期为舟山海岛地区薄皮甜瓜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基质配比对蓝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卢涛, 李娟, 陈炫匡, 李慧, 庄华才, 黄辉祥, 钟文华, 李彩琴, 范妍
    2025, 66 (10):  2405-24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62
    摘要 ( 23 )   HTML ( 1 )   PDF(1249KB) ( 47 )  

    蓝莓(Vaccinium spp.)具有高效营养价值与保健价值,其花、叶、果的观赏特性使其非常适合融入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为筛选适宜东莞地区种植的蓝莓品种及基质配方,本研究引进了火花、优瑞卡、茶花、绿宝石、天后、薄雾共6个蓝莓品种,并设置了泥炭土与椰糠体积比分别为7∶3、1∶1和3∶7的3种基质配方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品种适应性和生长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优瑞卡品种综合表现最佳;在基质配方中,泥炭土与椰糠7∶3的体积比较适合东莞当地蓝莓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杭州地区耐寒睡莲品种的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
    张肖娟, 徐秋宾, 张敏
    2025, 66 (10):  2412-24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69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1956KB) ( 41 )  

    本文在耐寒睡莲多年园林应用及观测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适应性、观赏期方面选出13个评价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杭州地区引进的46个耐寒睡莲品种进行园林应用价值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长势、着花密度、花色等是影响耐寒睡莲品种的园林应用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综合评价值将46个品种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品种9个,值得在本地园林大力推广;Ⅱ级品种13个,有较高应用价值;Ⅲ级品种17个,可进行适度应用;Ⅳ级品种7个,不推荐在本地园林中应用。本文以期为杭州乃至江南地区睡莲园林应用品种选择及新优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果青冈苗期碳氮磷钾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江彦苹, 潘向东, 雷祖培, 吴家森, 刘西
    2025, 66 (10):  2418-24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63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2887KB) ( 41 )  
    毛果青冈是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研究毛果青冈植株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能够为其苗期的养分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以泰顺县的毛果青冈幼苗为对象,分析1、3、5 a生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C、N、P、K含量。结果表明,毛果青冈地径随着树龄增大而增大,各器官生物量的增幅依次为叶>茎>根。叶、茎的C含量平均值显著(P<0.05)高于根,叶的N、K含量平均值显著高于茎、根,P含量在根、茎、叶中无显著差异。3 a生毛果青冈的根中N含量显著低于1、5 a生的,1 a生毛果青冈的根、茎、叶中的P、K含量显著高于5 a生的。1 a生毛果青冈根、茎、叶的C∶P、N∶P、K∶P和根、茎的N∶K、C∶K均显著低于3、5 a生。毛果青冈C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总体表现为茎>叶>根,N和K在不同器官中的平均分配比例均为叶>茎>根,P在不同器官中的平均分配比例为茎=叶>根。毛果青冈叶片C含量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苗期生长主要受N的限制,今后在苗木养分管理中应增施氮肥,以促进苗木生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浙江省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分析
    毛雪琴, 邱海萍, 柴荣耀, 郝中娜, 张震, 王教瑜, 孙国仓, 王艳丽
    2025, 66 (10):  2426-24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22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1159KB) ( 45 )  

    针对集自浙江省各稻区的17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选取7个稻瘟病菌无毒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有6个无毒基因在供试菌株中被检出,不同地区各无毒基因的检出频率不同,检出率最高的无毒基因是Avr-pik,达到98.8%,Avr1-co39未检出;来源于同一地区的菌株,其寄主品种不同,其无毒基因组成也不同;来源于不同地区的同一寄主品种上的菌株,其无毒基因组成也不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佳偶桶混助剂对3种农药制剂的减量增效作用
    祁月月, 陈涛, 邵宇, 张平, 杨明君, 冯星凯, 胡永阳
    2025, 66 (10):  2432-24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22
    摘要 ( 11 )   HTML ( 0 )   PDF(1109KB) ( 39 )  

    为了考察佳偶桶混助剂对灭生性除草剂32%氧氟·草铵膦悬浮剂、杀菌剂24%霜脲·氰霜唑悬浮剂、杀虫剂200 g·L-1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产品的减量增效效果,本文采用表面张力测定、室内和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来评价佳偶桶混助剂对上述药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显示,添加佳偶桶混助剂可以提高这些药剂对供试靶标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制剂的使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复配除草剂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初探
    毛继晟, 赵娄军, 张笑, 姚张良, 陆强, 徐伟东
    2025, 66 (10):  2436-24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85
    摘要 ( 15 )   HTML ( 1 )   PDF(1108KB) ( 43 )  
    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复配除草剂对小麦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治效果,为当地麦田除草提供参考依据。采用3种复配除草剂开展田间试验,并设置不同浓度,考察其对小麦的安全性及除草效果。结果表明,药后35 d,供试药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治效果为74.3%~90.2%,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治效果为72.4%~96.0%;药后80 d,供试药剂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治效果为75.8%~89.1%,鲜重防治效果为80.9%~91.2%,对阔叶杂草的株治效果为69.2%~92.0%,鲜重防治效果为74.3%~92.4%。总体上供试药剂中,50%苯磺·异丙隆2 400 g·hm-2对该地一年生杂草(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且对小麦安全,产量表现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无人机飞防对早稻螟害的控制效果研究
    綦再华, 陈红, 蔡建军, 潘伟, 冯贻富, 汪恩国
    2025, 66 (10):  2440-24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56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1139KB) ( 40 )  
    为明确杀虫单对早稻螟害敏感性的恢复情况,探明当前杀虫单及其配方对螟害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在早粳早稻螟害初害期开展了杀虫单及其与喹硫磷、二嗪磷的复配药剂对早稻螟害的策略性无人机飞防试验(田间初害期飞防1次,间隔10 d作第2次飞防)。结果表明,使用8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SP)100 g处理后0 d(即策略性飞防第2次施药当天)的校正保苗效果为87.64%,药后10 d上升至90.57%,药后25 d保持在83.49%,优于20%杀虫单水剂(AS)400 mL+25%喹硫磷乳油(EC)200 mL、80%杀虫单SP 100 g+25%喹硫磷EC 200 mL、80%杀虫单SP 100 g+50%二嗪磷150 mL等有机磷混配处理和对照药剂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WG)15 g处理的防治效果。由此可见,80%杀虫单SP 100 g单剂配方对螟害的敏感性总体优于等剂量AS配方及其与喹硫磷、二嗪磷的混配配方,对控害保苗保穗有良好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季晚稻病虫害防控中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集成与实践
    柏超, 宁国云, 吕进, 戴炳其, 祝增荣
    2025, 66 (10):  2444-24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32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1388KB) ( 51 )  

    本文主要介绍长兴县自2013年开始开展的以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为基础的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集成的应用,并总结了其示范经验与成效。具体总结如下: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应充分考虑水稻的生长特性、病虫的为害特点、天敌的控害作用和农药的作用机理,优先应用以保护利用天敌为主的生态治理技术,促进农田环境生物多样性;通过组合应用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控技术,增强水稻抗逆能力和降低病虫发生基数;此外,配套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阶段性病虫应急防控的科学用药技术,能有效改善稻田生态系统的自身控害能力,降低农药用量,控制水稻病虫为害,提升稻米质量,提增稻米生产的效益,促进稻米产业向优质高效发展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超声波工艺对裙带菜漂烫液水解度的影响
    马贵范, 郭文学, 彦培傲, 王仁杰, 王奕茗, 王圆
    2025, 66 (10):  2450-24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82
    摘要 ( 12 )   HTML ( 0 )   PDF(1187KB) ( 45 )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蛋白酶水解裙带菜漂烫液,深入探究超声波功率、时间和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并将其作为优化指标,使用L9(34)正交试验,找出最佳的超声波工艺,从而有效提升裙带菜的附加值。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中,超声波功率、时间和温度对裙带菜漂烫液的水解度均有显著(P<0.05)影响。正交试验中,超声波温度对漂烫液水解度的影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最佳的超声波预处理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70 W,时间30 min,温度55 ℃,此时水解度最大,可以达到8.94%。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玄参中6种环烯醚萜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含量检测及抗炎活性研究
    张民达, 李海申, 孙健, 王盼, 邱萍, 俞国良, 周潮滨, 王志安
    2025, 66 (10):  2455-24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94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3893KB) ( 39 )  
    本研究旨在分析玄参中6种环烯醚萜和苯丙素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抗炎活性的相关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2批玄参样品中桃叶珊瑚苷、哈巴苷、毛蕊花糖苷、安格洛苷C、哈巴俄苷及肉桂酸的含量;同时利用RAW264.7细胞(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模型评估不同玄参样品的抗炎活性。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对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抗炎活性进行系统解析,以筛选出关键的差异化合物及抗炎相关成分。结果显示,玄参样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为0.80%~1.54%,哈巴苷的含量为0.65%~1.92%,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为0.05%~0.47%,安格洛苷C的含量为 0.25%~0.52%,哈巴俄苷的含量为0.19%~0.61%,肉桂酸的含量为0.01%~0.07%,不同样品的NO抑制率在22.33%~40.76%;主成分分析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样品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差异化合物为肉桂酸、桃叶珊瑚苷和哈巴苷;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哈巴苷和毛蕊花糖苷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通过对玄参活性成分及抗炎活性的测定,明确了其差异化合物及抗炎相关成分,为将苯丙素类化合物纳入玄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棘胸蛙蝌蚪在变态阶段对饲料蛋白质的特殊需求
    胡佳婷, 刘玉霞, 张煜, 颉志刚, 郑荣泉
    2025, 66 (10):  2462-24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526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1499KB) ( 45 )  

    为探讨棘胸蛙蝌蚪在变态阶段是否对饲料蛋白质存在特殊需求,本研究评估了饥饿和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18%~42%)饲料对临近变态阶段的蝌蚪(G33期)的生长、变态率、胴体蛋白质含量及肝脏甲状腺激素受体β基因(TR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蝌蚪在第17~26天逐渐进入集中变态阶段(G41~42期)。饥饿组各项指标均为最低;高蛋白(36%和42%)饲料能够促进蝌蚪的生长,并提高胴体蛋白质含量以及肝脏TRβ基因的表达量,但会延缓变态进程;然而,含有高玉米粉含量且无鱼粉的低蛋白(18%)饲料不仅加速了生长,还对变态有促进作用。研究提示,棘胸蛙蝌蚪在临近变态阶段可能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变态发育的能量需求,而对蛋白质的需求则相应下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鳊鱼体内地西泮代谢规律研究
    王洁琼, 殷雪琰, 刘笑, 王雨晴, 翟云忠, 顾晓明, 王亚坤
    2025, 66 (10):  2468-24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32
    摘要 ( 14 )   HTML ( 3 )   PDF(1690KB) ( 41 )  

    本研究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tatic field orbital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 Exactive MS),研究了鳊鱼中地西泮的富集及代谢规律。通过开展鳊鱼组织中地西泮的分布情况试验,确定地西泮在鳊鱼体内的传导路径;通过鳊鱼中地西泮代谢规律研究试验,确定鳊鱼体内地西泮的最快检出时间、浓度及代谢规律。由于鳊鱼体内地西泮的代谢周期较长,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水体和鱼内引入地西泮,不定期地对水体和产品进行监测,以保障食用者的安全与健康。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8—2023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测报及防控建议
    何润真, 梁倩蓉, 田全全, 周凡, 丁雪燕, 朱凝瑜
    2025, 66 (10):  2473-24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78
    摘要 ( 11 )   HTML ( 1 )   PDF(1250KB) ( 41 )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南部至南海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也是浙江省“十四五”时期水产养殖十大主推品种之一。加强病害系统性监测,掌握病害发生规律,对于开展疾病防控、提高大黄鱼的养殖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根据2018—2023年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的测报数据,对浙江省大黄鱼养殖病害的发病情况、病害类型、发病规律等进行了整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峡湖水库浮游动物种群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子研究
    郭爱环, 练青平, 张爱菊, 陈伟, 陈欢, 盛鹏程, 原居林, 陈光美
    2025, 66 (10):  2478-24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45
    摘要 ( 13 )   HTML ( 1 )   PDF(8143KB) ( 39 )  
    为研究千峡湖水库浮游动物的生物群落及变化规律,于2022—2023年在千峡湖水库开展浮游动物周年季度调查监测,并使用冗余分析(RDA)探讨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千峡湖水库共采集浮游动物121种,包括原生动物22种、轮虫52种、枝角类27种和桡足类20种。优势种共有26种且季节变化明显,主要为象鼻溞属、无节幼体和瘤棘砂壳虫等。千峡湖水库浮游动物的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5.54 ind·L-1和0.70 mg·L-1,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时空变化明显,时间变化呈现夏季>冬季>秋季>春季的趋势,空间变化呈现库中高于大坝和上游的趋势。除冬季外,10.0 m内水体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垂直变化呈现10.0 m>5.0 m>0.5 m的趋势。RDA显示,影响春季、夏季和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水体物理因子为水温,冬季为透明度和pH值;水体的化学因子,氨态氮、硝态氮、总磷和叶绿素含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解析千峡湖水库浮游动物的变化规律,为水库绿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衢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严波, 王小兰, 徐霄, 李荣会, 张鑫
    2025, 66 (10):  2487-249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01
    摘要 ( 21 )   HTML ( 3 )   PDF(1112KB) ( 51 )  

    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一项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民生实事,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衢州市粮油播种面积大,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综合利用率仍然很低。为此,本文对衢州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进行梳理,对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向和潜力进行分析,总结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力争实现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秸秆离田利用率达到30%的目标,为实现衢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质炭法固定溴氰菊酯降解菌的技术应用
    蒋红英, 张镇武, 邢承华
    2025, 66 (10):  2493-24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60
    摘要 ( 12 )   HTML ( 1 )   PDF(1749KB) ( 39 )  
    针对土壤中存在的溴氰菊酯污染,以红叶石楠产生的生物质炭为固定材料,将溴氰菊酯降解菌黑曲霉菌制备成固定化菌剂,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化菌剂的稳定性及降解溴氰菊酯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生物质炭浓度为20 mg·mL-1、黑曲霉菌接种量为5%、固定化温度为30 ℃、固定化时间为24 h时,获得的固定化菌剂的降解率高达90.12%,且固定化菌剂在4 ℃和25 ℃条件下存放28 d后,降解率仍可保持在77.46%和69.72%,说明固定化菌剂的降解效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为土壤中溴氰菊酯的降解提供了良好的生物修复材料。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ioAg生物菌剂对堆肥效果的影响
    叶清青, 杨金波, 谢方豪, 毛新华
    2025, 66 (10):  2498-25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91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1399KB) ( 44 )  
    在堆肥时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的腐熟以及有机质的分解,能够有效杀灭其中的致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提高堆肥效果。本试验添加不同比例的BioAg生物菌剂进行有机堆肥,并比较堆肥效果。结果表明,添加BioAg生物菌剂有利于堆肥温度的快速上升,加快堆肥腐熟;添加1 L·t-1的BioAg生物菌剂的堆肥产品的养分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添加BioAg生物菌剂对速效氮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过多地添加BioAg生物菌剂反而会降低堆肥产品的磷、钾含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东阳江地区淮山连作土壤中微生态的初步分析
    吴丰魏, 黄丽珊, 徐晓飞
    2025, 66 (10):  2502-25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32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8113KB) ( 45 )  
    为探究阳江地区淮山连作土壤中微生物组成与功能特性,采集淮山连作土壤样本,检测其理化性质指标,并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阳江地区淮山连作土壤呈酸性,全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较低,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而蔗糖酶活性最低。微生物中细菌、古菌和真菌分别占88.90%、9.84%和1.07%。细菌类群以假单胞菌门、放线菌门为主;古菌以亚硝化球菌门和热变菌门为主;真菌类群中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毛霉门占主要比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database,KEGG)分析表明,微生物群落中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的代谢和能量代谢显著富集。抗性基因分析表明,群落中有抗利福霉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基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氨基香豆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单内酰胺抗生素等耐药基因。综上所述,淮山连作土壤呈酸性,氮磷钾比例失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和古菌为主,微生物中含有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为阳江地区淮山连作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特性提供了初步的认知,为将来改善其连作障碍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酒糟发酵饲料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研究
    姚晓红, 胡家璧, 赵志伟, 孙宏, 周航海, 王新, 吴逸飞, 徐欢根, 汤江武
    2025, 66 (10):  2511-25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31
    摘要 ( 14 )   HTML ( 2 )   PDF(1134KB) ( 41 )  

    本研究旨在对黄酒糟发酵饲料的制备进行发酵工艺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小肽和乳酸为主要发酵产物,确定黄酒糟发酵的最佳料水比、菌种接种量、菌种接种比例、发酵时间,并通过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究料水比、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发酵参数对黄酒糟发酵产物中小肽和乳酸含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添加5%的糖蜜可显著提高小肽含量,最佳工艺为料水比1∶0.4、菌种接种量1.0%、菌种接种比例1∶1∶1、发酵时间6 d;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在料水比1∶0.4、菌种接种量1.5%、发酵时间5 d的发酵条件下小肽含量最高,为119.11 mg·g-1,乳酸含量为0.53 g·kg-1。本研究获得最佳黄酒糟发酵工艺为:黄酒糟80%、麸皮20%、糖蜜5%、料水比1∶0.4、菌种接种量1.5%、菌种接种比例1∶1∶1、发酵时间5 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海宁市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
    郑先芳, 赵献民, 吴龙飞
    2025, 66 (10):  2517-25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556
    摘要 ( 12 )   HTML ( 2 )   PDF(1104KB) ( 39 )  

    按《关于开展全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通知》(浙林造〔2017〕71号)的要求,依据《浙江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实施细则》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的细则,对海宁市5大类森林风景资源的丰度、品质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宁市共有风景资源单体178个,在次亚类和单体数量中以人文景观和生物景观占比最高;风景平均品质为3.79分。从分布区域来看,其中钱塘江沿江区域与东山、西山公园两个调查区在单体数量和储量较高,钱塘江沿江与洛塘河两个调查区平均品质较高。综合调查结果,对海宁市风景资源成果提出数字化管理系,统筹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树立对全市森林风景资源永续利用理念。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广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内在逻辑、重点方向与实践路径
    李佳展, 农梦玲, 刘晓东, 韦海荣, 潘丽萍, 刘永贤
    2025, 66 (10):  2521-25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26
    摘要 ( 17 )   HTML ( 2 )   PDF(1227KB) ( 40 )  

    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及指示为基础,深入剖析了广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内在逻辑,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分析了广西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方向,最后提出了广西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要从标准化、特色化、数字化、智慧化和生态化五大方面入手的实践路径。广西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旨在实现广西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广西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安市稻麦轮作大面积产量提升面临问题与对策
    魏祥帅, 高辉
    2025, 66 (10):  2530-25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05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1691KB) ( 49 )  

    为多方位挖掘稻麦作物大面积增产潜力,助力提高江苏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对其稻麦生产状况、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趋势及生产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并从气候变化、基础设施、技术应用、主体素质、政策市场等维度阐述了该市稻麦轮作大面积产量提升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而围绕农业农村部及江苏省推进粮食作物大面积产量提升重点任务,从品种改良、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政策优化等方面,探讨了稻麦轮作大面积产量提升的潜力前景。从适度规模化经营、科技创新攻关、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以及“新农人”群体培育等5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为淮安市推进稻麦轮作大面积产量提升探索出一条综合可行的新路径。本研究不仅对推进淮安市粮食作物大面积产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也可为江苏省及全国同类地区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