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正平, 占小登, 沈希宏, 等. 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J]. 中国稻米, 2019, 25(5): 1-4.
|
[2] |
张善磊, 张亚东, 朱镇, 等.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食味、抗条纹叶枯病、低谷蛋白香粳稻新品系[C]// 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 扬州, 2017: 74.
|
[3] |
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与分子改良[C]// 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扬州, 2018: 15.
|
[4] |
郭凯. 黄淮稻区粳稻种质资源品质相关性状筛查及品质差异机理初步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8.
|
[5] |
殷春渊, 王书玉, 刘贺梅, 等. 河南省主栽优良粳稻品种食味品评研究[J]. 中国种业, 2020(1): 48-52.
|
[6] |
叶卫军, 胡时开, 李媛媛, 等.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育种利用[J]. 分子植物育种, 2013, 11(4): 625-633.
|
[7] |
胡珍珍, 陈喜娜, 袁泽科, 等. 135份粳稻种质资源在河南省沿黄稻区的品质性状表现及相关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0, 49(8): 6-15.
|
[8] |
刘秋员, 宋晓华, 段斌, 等. 豫南粳稻稻米品质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6): 129-131.
|
[9] |
汪浩, 刘祥臣, 张强, 等. 豫南地区头季和再生季水稻产量与品质差异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20, 34(5): 425-434.
|
[10] |
张梅霞, 陈荣江.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粳稻品质评价及聚类分析[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5): 1-6.
|
[11] |
李广贤, 侯恒军, 袁守江, 等. 2010—2018年黄淮稻区国审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 2019, 51(4): 13-23,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