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肖群, 刘义, 贾瑞宇, 等. 强筋小麦农麦88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浙江农业科学, 2019, 60(4): 546-547.
|
[2] |
李曼, 陆成彬, 江伟, 等. 江苏淮南麦区小麦品质特性与饼干品质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12): 145-150.
|
[3] |
姚国才, 马鸿翔, 姚金保, 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方向及策略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26(17): 168-171.
|
[4] |
刘伟. 江苏省小麦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种业, 2021(9): 19-22.
|
[5] |
王朝顺. 高产、抗病、抗倒强筋小麦扬辐麦4号[J]. 农家致富, 2015(15): 25.
|
[6] |
钱淑峰, 金水明, 侯秀芬. “扬麦16号” 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 2009(2): 55-56.
|
[7] |
崔党群, 张娟, 闻捷, 等. 黄淮冬麦区超高产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模式研究[J]. 华北农学报, 2001, 16(4): 1-6.
|
[8] |
封超年, 郭文善, 何建华, 等. 高产小麦株型的指标体系[J].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1(4): 26-32.
|
[9] |
冯素伟, 李淦, 姜小苓, 等. 不同小麦品种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0(1): 7-10.
|
[10] |
施娴, 刘艳红, 张德刚, 等. 施氮水平对小麦幼苗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1): 63-65.
|
[11] |
孟自力, 王和洲, 闫向泉, 等. 施氮量对小麦商麦 156 光合特性、冠层光截获及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23): 76-79.
|
[12] |
周正红, 孙海燕, 肖群, 等. 抗寒抗病小麦农麦15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63(2): 259-261, 264.
|
[13] |
李万昌. 小麦株型与产量结构间的协调性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5): 966-9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