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许志刚, 胡白石. 普通植物病理学[M]. 5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349-350.
|
[2] |
冯伟, 李晓, 刘万代, 等. 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4, 34(12): 1706-1712.
|
[3] |
王晓宇, 冯伟, 王永华, 等. 小麦白粉病严重度与植株生理性状及产量损失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32(6): 1192-1198.
|
[4] |
黄汝国, 周汝鸿, 孙凤城, 等. 小麦条锈病产量损失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1988, 17(4): 1-3.
|
[5] |
杨小冰, 曾士迈. 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影响的研究: Ⅰ.损失估计经验模型[J]. 中国科学 (B辑化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地学), 1988, 18(5): 505-509.
|
[6] |
马奇祥, 张忠山, 何家泌, 等. 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混合为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0, 24(3): 340-345.
|
[7] |
王林海, 黎冬华, 张艳欣, 等. 我国芝麻主产区茎点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11, 26(4): 232-238.
|
[8] |
杨修身, 杨永东, 薛香云, 等. 芝麻叶斑病、茎点枯病的发生对产量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1990, 19(6): 15-17.
|
[9] |
汤石文, 李玲. 芝麻茎点枯病调查研究报告[J]. 湖北农业科学, 1964, 3(3): 16-22.
|
[10] |
于孝如, 赵中宁, 刘丽梅. 芝麻茎点枯病危害情况的初步调查[J]. 陕西农业科学, 1989, 35(5): 26.
|
[11] |
李丽丽. 我国芝麻病害种类、研究概况及展望[J]. 中国油料, 1989, 11(1): 11-16.
|
[12] |
陈新刚. 芝麻茎点枯病的发生和防治[J]. 病虫测报, 1992, 12(3): 32-33.
|
[13] |
张秀荣, 冯祥运. 芝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
[14] |
常春义, 曹元, MUSTAFA G, 等. 白粉病对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及病害严重度的定量模拟[J]. 中国农业科学, 2023, 56(6): 1061-1073.
|
[15] |
金小靖, 康晓慧, 陈万权, 等. 条锈病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J]. 贵州农业科学, 2022, 50(4): 79-85.
|
[16] |
晏立英, 宋万朵, 雷永, 等. 花生品系对白绢病的抗性评价及产量损失研究[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3): 415-420.
|
[17] |
沈颖, 王华弟, 赵敏, 等. 水稻白叶枯病为害损失测定与防治指标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 22(5): 68-70.
|
[18] |
崔建潮, 周如军, 傅俊范, 等. 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混发流行过程及其产量损失研究[J]. 植物病理学报, 2016, 46(2): 265-272.
|
[19] |
荣松柏, 胡宝成, 陈凤祥, 等. 油菜黑胫病对油菜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15(6): 159-161, 167.
|
[20] |
王锡锋, 刘红彦, 张忠山. 小麦成株期根腐叶枯病的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 1994, 23(8): 1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