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曲成闯, 陈效民, 张佳宝, 等. 基于木本泥炭快速构建红壤新垦耕地优质耕作层技术与效果[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 32(6):134-140.
|
[2] |
沈建国, 王忠, 李丹, 等. 余杭区新垦红壤耕地肥力特征及地力评价[J]. 土壤通报, 2018, 49(1):55-60.
|
[3] |
于寒青, 徐明岗, 吕家珑, 等. 长期施肥下红壤地区土壤熟化肥力评价[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 21(7):1772-1778.
|
[4] |
李霞, 张丹, 青会, 等. 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对季节性干旱区新垦植烟土壤的改良效应及烤烟品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 33(1):288-293.
|
[5] |
杨珍平, 郝教敏, 苗果园. 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混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营养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24(5):223-227.
|
[6] |
张平平, 苗果园. 生土条件下冬小麦对氮、磷、钾的原始响应[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6, 12(2):2156-2161.
|
[7] |
李增强, 张贤, 王建红, 等. 化肥减施对紫云英还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和碳转化酶活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4):525-534.
|
[8] |
王建红, 曹凯, 张贤. 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4, 51(4):888-896.
|
[9] |
刘威, 鲁剑巍, 苏伟, 等. 氮磷钾肥对紫云英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5):49-52.
|
[10] |
张祥明, 郭熙盛, 王文军, 等. 施用氮磷钾肥对紫云英生长·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30):18585-18586.
|
[11] |
TAYLOR J P, WILSON B, MILLS MS, et al. Comparison of microbial numbers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 in surface soils and subsoils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2, 34(3):387-401.
DOI
URL
|
[12] |
陈安强, 付斌, 鲁耀, 等. 有机物料输入稻田提高土壤微生物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J].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21):160-167.
|
[13] |
程会丹, 鲁艳红, 聂军, 等. 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碳、氮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 39(6):1259-1270.
|
[14] |
白震, 张明, 宋斗妍, 等. 不同施肥对农田黑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08, 28(7):3244-3253.
|
[15] |
张梦瑶, 肖靖秀, 汤利, 等. 不同磷水平下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有效磷及磷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25(7):1157-1165.
|
[16] |
张运红, 黄绍敏, 和爱玲, 等. 磷酸二铵添加增效剂对小麦-花生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和磷肥吸收利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20, 40(11):1342-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