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科学 ›› 2023, Vol. 64 ›› Issue (6): 1399-1403.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98

• 水产科学 • 上一篇    下一篇

红螯螯虾虾塘种稻初探

程顺(), 蒋文枰, 刘士力, 郑建波, 迟美丽, 刘一诺, 杭小英, 彭苗, 李飞()   

  1. 农业农村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浙江 湖州 313001
  • 收稿日期:2023-02-12 出版日期:2023-06-11 发布日期:2023-06-07
  • 通讯作者: 李飞,lifeibest1022@163.com
  • 作者简介:程顺(1988—),男,浙江湖州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遗传育种,E-mail:sschengshun@sina.com
  • 基金资助:
    浙江省农业(水产)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21C02069-4-5)

  • Received:2023-02-12 Online:2023-06-11 Published:2023-06-07

摘要:

虾塘种稻模式可在保持池塘养殖规模的同时,有效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实现虾塘养虾与利用水面种植水稻的双增产双丰收,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本研究从虾苗投放、水稻品种、水稻栽种、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上市、水稻收割等方面将该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共6 670 m2的虾塘内放养体长1 cm的红螯螯虾苗,每667 m2放养5 000尾,养殖6个月后每667 m2产出商品虾126 kg,获得收益12 600元。通过浮板的形式共种植水稻480 m2,产出水稻349 kg,米200 kg,稻米售价20元·kg-1,共获得收益4 000元。若以池塘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400元。若以浮板面积计算,每667 m2产出稻米为5 558元。667 m2总成本为7 700元。即该养殖模式不影响虾的产量,667 m2可增收5 300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1.69(若以浮板面积计算,则增收更高)。另外,浙优18的产量显著高于南粳46,更适宜该模式。同时,种稻的虾塘氨氮含量、亚硝酸盐含量、pH值等水质指标较好。总之,该模式可以实现一水两用、一塘双收,在保障粮食安全、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复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红螯螯虾, 水稻, 养殖, 种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