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港, 彭慧敏, 蔡小东, 等. 5个生姜品种对淹水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涝性评价[J].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53(8): 2196-2204.
|
[2] |
杨映, 张玲玲, 梁华儒, 等. 生姜种质资源耐干热性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筛选[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 32(5): 860-876.
|
[3] |
李荟, 姜栋柱, 龚敏, 等. 重庆市新引进生姜品种农艺性状评价与筛选[J]. 耕作与栽培, 2024, 44(2): 39-44.
|
[4] |
吴家丽, 曹家洪, 肖春光, 等. 不同姜块大小及密度对白水生姜生长的影响[J]. 长江蔬菜, 2023(18): 58-60.
|
[5] |
李录久, 金继运, 陈防, 等. 钾、氮配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钾素利用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 15(3): 643-648.
|
[6] |
李凌云. 莱芜小姜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4): 125-127.
|
[7] |
张玲玲, 周洁, 刘燃, 等. 生姜抗姜瘟病品种资源鉴定及其抗病生化机制[J].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50(3): 767-779.
|
[8] |
刘小岑, 吴艳碧, 田野, 等. 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生姜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4, 47(5): 843-853.
|
[9] |
王洁, 朱学栋, 孙冲, 等. 生姜品种对镉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耐镉性评价[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3, 42(11): 2410-2421.
|
[10] |
高照海, 亓玉生, 毕京荣. 生姜茎基腐病的发生与绿色安全防治技术[J]. 蔬菜, 2022(4): 47-50.
|
[11] |
侯月玲, 张西森, 潘云平, 等. 安丘生姜适宜播种期探讨[J]. 现代农村科技, 2015(16): 52-53.
|
[12] |
李录久, 刘荣乐, 陈防, 等. 不同氮水平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2): 382-388.
|
[13] |
付丽军, 王永存, 张璐, 等. 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生姜产量、养分利用效率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瓜菜, 2023, 36(8): 77-83.
|
[14] |
郑开友, 任云, 李洪雷, 等. 玉米/生姜套作模式下玉米株型与行宽对生姜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2, 48(3): 310-320.
|
[15] |
郭冬生, 彭小兰. 蒽酮比色法和酶水解法两种淀粉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9(3): 34-36, 48.
|
[16] |
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
[17] |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
[18] |
周弦, 刘续立, 熊诗洁, 等. 主要气候因子对长江上游生姜种植区姜瘟病发生动态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51(5): 71-83.
|
[19] |
王超飞, 段合明. 不同种植密度对生姜种植效果的影响[J]. 种子科技, 2021, 39(18): 135-136.
|
[20] |
王奕斐, 王进成, 常建伟, 等. 生姜增加分枝的技术措施[J]. 蔬菜, 2021(4): 44-46.
|
[21] |
邵宏升. 不同地力条件下种植密度及其与施肥互作对生姜产量的影响[J]. 蔬菜, 2024(6): 45-51.
|
[22] |
徐坤, 赵德婉, 蒋先明. 应用15N示踪研究生姜吸氮规律[J]. 园艺学报, 1993, 20(2): 161-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