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中林, 尹启生, 戴华鑫, 等. 烤烟上部烟叶成熟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 烟草科技, 2022, 55(7): 99-112.
|
[2] |
黄鹏, 徐庆国. 烤烟品种间遗传差异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43(31): 390-392.
|
[3] |
廖成松, 陈懿, 潘文杰, 等. 烤烟上部烟叶质量提升技术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11): 38-41.
|
[4] |
朱尊权. 烟叶的可用性与卷烟的安全性[J]. 烟草科技, 2000, 33(8): 3-6.
|
[5] |
孙建锋. 烤烟叶片不同区位生理特性及理化指标的比较研究[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6.
|
[6] |
赵瑞蕊. 曲靖烟区生态因素对烤烟成熟度的影响及成熟度与品质的关系[D].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12.
|
[7] |
宋明军, 余平, 王发鹏. 烤烟成熟度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2): 156-158, 161.
|
[8] |
李齐霖, 金江华, 李旭, 等. 采收成熟度对稻茬烤烟上部6片烟叶质量的影响[J]. 作物研究, 2023, 37(1): 41-48.
|
[9] |
王廷清, 徐彦军, 王健, 等. 成熟度及采收方式与烤烟上部叶提质增效的关系[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 39(8): 57-59, 64.
|
[10] |
叶贤文, 谢学云, 孟韦名, 等. 采收成熟度对烤烟致香物质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 昆明学院学报, 2019, 41(3): 15-19.
|
[11] |
高卫锴, 史宏志, 刘国顺, 等. 上部叶采收方式对烤烟理化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0, 43(9): 57-60.
|
[12] |
陈振国, 李建平, 孙光伟, 等. 烤烟上部6片叶不同采收方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 26(6): 2522-2526.
|
[13] |
赖秀清, 林桂华, 童旭华, 等. 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的技术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06, 27(1): 29-31.
|
[14] |
王彦亭, 谢剑平, 李志宏. 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0: 3.
|
[15] |
李晓婷, 亚平, 何元胜, 等. 云南省临沧烟区烤烟化学成分特征及空间分布[J]. 烟草科技, 2013, 46(1): 53-57.
|
[16] |
许自成, 赵瑞蕊, 王龙宪, 等. 烟叶成熟度的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5(1): 123-128.
|
[17] |
邓小华, 朱林, 李思军, 等. 稻茬烤烟中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的成熟度综合评价[J]. 核农学报, 2023, 37(4): 854-864.
|
[18] |
吴有祥, 胡世龙, 欧明毅, 等. 采收时期对烤烟成熟度和感官质量的影响[J]. 广东农业科学, 2017, 44(7): 13-18.
|
[19] |
杨丽丽, 邓小华, 邓井青, 等. 湘南稻田浓香型烤烟适宜采收成熟度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0(3): 236-240.
|
[20] |
孟智勇, 张保占, 马浩波, 等. 采收成熟度对浓香型烤烟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J].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2): 59-63.
|
[21] |
杨秀军, 刘峰峰, 黄建, 等. 带茎采收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呼吸强度和能量代谢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 2022, 43(5): 68-73.
|
[22] |
徐秀红, 王爱华, 王传义, 等. 烘烤期间带茎采收的烤烟顶部叶某些生理生化特性变化[J]. 烟草科技, 2006, 39(9): 51-54.
|
[23] |
杨青玺, 刘婷. 山地烟区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 26(15): 147-149.
|
[24] |
赵云飞, 杨扬, 段江平, 等. 翠碧一号上部叶带茎砍烤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6): 43-45.
|
[25] |
罗海燕, 方文青, 杨林波, 等. 叶中含梗率与相关打叶质量指标的关系[J]. 烟草科技, 2005, 38(7): 11-13.
|
[26] |
李瑞丽, 张保林, 毛多斌, 等.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烤烟的填充值[J]. 烟草科技, 2015, 48(1): 8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