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录祥. 我国小麦种业科技研发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村科技, 2023(7): 4-7.
|
[2] |
李爱国, 宋晓霞, 张文斐, 等. 2001—2020年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育种特点及表型性状演变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21, 41(8): 947-959.
|
[3] |
LIN Y D, ZHOU S H, LIANG X Z, et al. Introgression of chromosome 6PL terminal segment from Agropyron cristatum to increase both grain number and grain weight in wheat[J]. The Crop Journal, 2023, 11(3): 878-886.
|
[4] |
袁谦, 赵永涛, 张中州, 等. 小麦籽粒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及其育种策略[J]. 麦类作物学报, 2023, 43(4): 434-441.
|
[5] |
严威凯. 双标图分析在农作物品种多点试验中的应用[J]. 作物学报, 2010, 36(11): 1805-1819.
|
[6] |
宋慧, 刘金荣, 王素英, 等. GGE双标图评价谷子‘豫谷18’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 25(1): 29-38.
|
[7] |
罗俊, 张华, 邓祖湖, 等. 应用GGE双标图分析甘蔗品种(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J]. 作物学报, 2013, 39(1): 142-152.
|
[8] |
于沐, 李盼, 胡延岭, 等. 基于双标图及通径系数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郑农花23号的综合评价[J]. 种子, 2022, 41(9): 98-105, 114, 149.
|
[9] |
张春明, 赵雪英. 用GGE双标图分析区域试验中小豆品系的高产稳产性及适应性[J]. 农学学报, 2013, 3(1): 6-9, 31.
|
[10] |
高悦, 丁博, 侯佳明, 等. 基于GGE双标图的春播早熟区高粱品种产量及其稳定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20(18): 6244-6252.
|
[11] |
李余良, 熊婷. 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和试点环境的GGE双标图分析[J]. 玉米科学, 2022, 30(3): 47-53, 62.
|
[12] |
聂迎彬, 穆培源, 桑伟, 等. 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法在新疆冬小麦区域试验产量分析上的应用[J]. 新疆农业科学, 2012, 49(9): 1569-1575.
|
[13] |
柳赛花, 纪雄辉, 谢运河, 等. 基于GGE双标图和BLUP分析筛选镉砷同步低累积水稻品种[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2): 405-411.
|
[14] |
任丽, 郭敏杰, 苗建利, 等.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综合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5): 1568-1574.
|
[15] |
苗建利, 邓丽, 郭敏杰, 等.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全国北方片花生区域试验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22(3): 832-839.
|
[16] |
邓丽, 李绍伟, 郭敏杰, 等. 基于BLUP和GGE双标图的大果型花生丰产稳产适应性分析[J]. 种子, 2023, 42(7): 117-121, 150.
|
[17] |
许乃银, 张国伟, 李健, 等. 基于GGE双标图和比强度选择的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11): 1500-1507.
|
[18] |
方正, 翟冬峰, 刘维正. 小麦育种中亲本创新的典型事例及难点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37(5): 609-616.
|
[19] |
张中州, 望俊森, 鲁进恒, 等. 漯河地区小麦高产品种(系)农艺性状的KASP标记检测[J].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52(1): 3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