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6卷第9期目次
    2025, 66 (9):  0-0. 
    摘要 ( 6 )   PDF(9406KB) ( 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共同富裕背景下农创客助推乡村“地瓜经济”提能升级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葛勇进, 潘晴, 裘云峰, 王渡丹, 葛时钧
    2025, 66 (9):  2069-20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70
    摘要 ( 12 )   HTML ( 5 )   PDF(1465KB) ( 5 )  

    浙江省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不断加大农创客培养力度,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浙江省农创客样本,从不同层面分析了浙江农创客群体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农创客的创业类型和利益联结机制,总结了农创客在浙江乡村“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中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效。农创客通过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创造新业态,培育新动能,融合一二三产业,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打造乡村品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效推动了乡村“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共同富裕注入了全新的动力,同时对如何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农创客群体进行了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食药局对植物源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的规定解读
    黄雄俊, 易蓉, 潘芳, 张海燕, 李敏, 廖荣军, 温巧玲, 张旺
    2025, 66 (9):  2078-20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13
    摘要 ( 15 )   HTML ( 8 )   PDF(1157KB) ( 3 )  

    污染物控制是提升植物源食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掌握美国对进口植物源食品中污染物的监管要求,本文解读了美国食药局(FDA)颁布的文件——《行业指南: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中有毒或有害物质的行动水平》,重点梳理出6种高毒农药和黄曲霉毒素的管理要求。通过与我国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发现中美有2项规定具有显著差异,1项是黄曲霉毒素限量,美国指南规定其行动水平为20 μg·kg-1,我国限定范围是5~20 μg·kg-1;1项是农药残留,美国对爆米花中的农药残留有限制要求,而我国则暂未对其设限。国产莲子中的黄曲霉毒素限量为10 μg·kg-1,但因采收或储运受潮易霉变,出口风险较高。通过加强品控和强化标准可以降低这种风险,例如拟出口爆米花可通过预检农残来避免美国抽查风险。本文的创新研究有助于企业预判食品出口风险,并且采取控制措施来提高农产品出口美国的合规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山地丘陵地区新(复)垦耕地节水抗旱稻适应性筛选评价
    胡铁军, 周飞, 金树权, 汪峰, 陈宇眺
    2025, 66 (9):  2084-20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92
    摘要 ( 11 )   HTML ( 3 )   PDF(1256KB) ( 7 )  

    为筛选出适宜在宁波市山地丘陵新(复)垦耕地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以9个节水抗旱稻品种为试验对象,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节水抗旱稻品种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稻米品质各指标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表明,产量、整精米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变异系数较高,是评价节水抗旱稻综合性能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结实率与精米率、呈显著正相关,长宽比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提高结实率可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提高长宽比可提高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通过聚类分析可知,9个品种的节水抗旱稻可分为4类,第Ⅳ类包含3个品种(旱优737、旱优73和旱优786),表现为产量高,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前3名分别为旱优786、旱优737和旱优73,可在宁波丘陵新(复)垦地区推荐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沼液替代化肥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李成伟, 韦海敏, 刘胜, 孟登辉, 周晨辉
    2025, 66 (9):  2090-20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33
    摘要 ( 9 )   HTML ( 1 )   PDF(3310KB) ( 3 )  

    为明确沼液替代化肥对不同水稻类型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常规粳稻南粳5718和杂交籼稻荃优169为对象,设置沼液部分替代化肥、沼液全替代化肥处理,以常规化肥处理为对照,系统分析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时期对水稻分蘖动态、株高、干物质重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T1处理对2个品种水稻的株高无显著影响,降低了2个品种水稻的分蘖数;T2~T4处理显著提升2个品种水稻的株高,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分蘖数;T1~T4对2个水稻品种第1、2节间长度的影响均不显著(荃优169的T3处理除外),提高了2个水稻品种的茎叶重、穗重和总重。对比CF处理,所有沼液替代处理均使2个水稻品种增产,其中T2~T4处理通过增加荃优169和南粳5718的有效穗数使产量分别提高7.9%~19.1%和8.7%~17.5%。南粳5718的T4处理因分期施肥较T3处理的每穗粒数显著增加29.9%;2个水稻品种的T3处理均因增施粒肥较T2处理提高了结实率。综上,沼液替代化肥可在增产的基础上降低减少化肥的用量,为沼液资源化利用及水稻绿色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粒高产小麦新品种漯麦76的育种创新及丰产性分析
    李天奇, 袁谦, 赵永涛, 张中州, 甄士聪, 望俊森, 张锋, 孙先业, 路向东, 梅宁
    2025, 66 (9):  2096-21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75
    摘要 ( 6 )   HTML ( 1 )   PDF(2039KB) ( 2 )  

    漯麦76是利用人工合成小麦进行多亲本阶梯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采用“强优势补短板”的原则配制亲本组合,运用“主抓重点性状,广选互补性状”的原则进行后代选择,聚合多亲本优点选育而成大粒高产小麦新品种。采用基因型主效加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双标图法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评价其丰产性和稳产性。结果表明:漯麦76丰产性突出,两年平均产量和BLUP值均居小组前2位;GGE双标图也显示其具有优异的丰产性和较好的稳产性。产量三要素分析结果表明:漯麦76的667 m2穗数和穗粒数均在参试品种的平均值附近,但其千粒重水平显著高于平均值,且两年表现稳定,千粒重的提升是其高产的主要成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金华市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徐晶晶, 薛占奎, 施佳炜
    2025, 66 (9):  2102-21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64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227KB) ( 2 )  

    油菜是金华市冬种生产的主要作物,也是当地最大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67万hm2,为深入了解金华市油菜生产现状,对近15年金华市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全市油菜分布、主要栽培品种、种植效益以及产业加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高,油菜的配套技术和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油菜籽加工滞后等问题普遍存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推进油菜规模经营、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以及促进油菜全产业链发展等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常山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对策研究
    汪旭婷, 俞春莲, 方国景, 王昆喜, 陆昊珉, 黄广远, 沈力舟, 王欣如
    2025, 66 (9):  2107-21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04
    摘要 ( 6 )   HTML ( 2 )   PDF(1154KB) ( 2 )  

    在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破解地区、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是浙江山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本文以全国油茶(Camellia oleifera)生产重点县衢州市常山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其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王琼
    2025, 66 (9):  2112-21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62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133KB) ( 2 )  

    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引擎。安吉白茶创新“安吉白茶产业+文化”模式,通过多元文化植入和品牌、科技及多重业态嫁接,实现农文旅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本文通过剖析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背景、主要做法、技术措施、取得成效,系统提炼出了安吉白茶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氮水平和间作甘薯对烤烟生长、光合特性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张书豪, 王玉洁, 何冰, 杜荆山, 葛梦龙, 王慧, 和梦颖, 焦念元, 高佳凯, 王艳芳, 邓旭先, 刘领
    2025, 66 (9):  2117-21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23
    摘要 ( 10 )   HTML ( 1 )   PDF(3511KB) ( 3 )  

    为探究施氮水平和间作甘薯对烤烟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及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烤烟LY1306和普薯32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种植。试验设置2种种植模式(烤烟单作A1和烤烟甘薯间作A2),4个氮肥水平(N0,不施氮肥;N1,0.64 g·盆-1;N2,0.80 g·盆-1;N3,0.96 g·盆-1),共8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下烤烟农艺性状、根系形态参数、叶片光合特性与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移栽后60 d,在同一氮肥水平下,烤烟间作甘薯下的烤烟较单作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尖数、根体积、SPAD值、净光合速率(Pn)均提高了1.93%~10.24%、5.01%~14.23%、23.65%~45.83%、32.43%~53.75%、4.62%~16.74%、5.92%~27.82%、0.42%~6.28%和9.39%~32.55%,均于N2水平达到最大值,以上测定指标在N1水平下虽然低于N3水平,但均无显著差异。间作下烤烟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单作烤烟分别提高了3.93%~19.13%和3.03%~5.74%,且均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并于N3水平达到最高值。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光合参数、氮代谢酶活性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而二者互作仅对根尖数、根体积、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综合来看,在豫西旱地烟薯间作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在48~60 kg·hm-2时就能满足间作条件下烤烟的正常生长发育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覆盆子药材品质分析
    汪传宝, 胡淳莉, 占建勇, 李海申, 姜玲, 郑平汉, 王志安, 孙健
    2025, 66 (9):  2126-21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26
    摘要 ( 7 )   HTML ( 1 )   PDF(6386KB) ( 2 )  

    为构建基于近红外光谱数据的定量预测模型,实现对覆盆子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含量的快速预测,本研究收集了不同来源的覆盆子样本,采集其近红外光谱(NIR),通过高效液相(HPLC)检测其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运用MATLAB R2020b软件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运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抽样CARS筛选特征波长,建立偏最小二乘(PLS)和随机森林(RF)模型筛选出最佳预处理方法,进而筛选出最佳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应用SNV+FD+CARS+PLS模型可获得鞣花酸的最优预测结果,定量模型测试集的相关系数($R_{\mathrm{p}}^{2}$)为0.903 8,应用SG+FD+CARS+PLS模型可获得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最优预测结果,$R_{\mathrm{p}}^{2}$为0.758 6。经归一化和一阶导数组合处理的近红外数据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中能够判别区分覆盆子合格品,累积方差值R2Y为0.728,预测率Q2为0.681。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预测覆盆子中鞣花酸和山柰酚-3-O-芸香糖苷的含量,对覆盆子样品进行品质初步判别。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生种和栽培种浙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伴生菌群挖掘
    蔡龙, 孙健, 王盼, 沈阳辉, 江建铭, 王志安
    2025, 66 (9):  2137-21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85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13212KB) ( 2 )  

    为探究浙贝母驯化栽培过程中菌群的变化情况,筛选优势伴生菌群。采集来自不同生长环境的浙贝母根际土壤样本,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其根际土壤细菌群落进行统计分析和功能预测,筛选浙贝母优势伴生菌群。结果表明,野生种和栽培种浙贝母根际土壤细菌由51门131纲296目506科1 105属1 929种组成,α多样性分析Shannon和Chao1指数均表现为野生种浙贝母根际土壤菌落多样性高于栽培种。在门分类水平上,野生种浙贝母根际土壤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粘菌门(Myxococcota)菌群的丰度高于栽培种,为栽培种均值的3.0倍以上;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菌群丰度则下降,为栽培种均值的30%以下。在属分类水平上,野生种浙贝母根际土壤的剑菌属(Ensifer)等11个属的丰度高于栽培种。野生种和栽培种浙贝母根际土壤共有伴生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α-变形菌属(Alphaproteobacteria)、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本研究为开发浙贝母微生物菌剂、优化浙贝母栽培模式、缓解栽培种浙贝母病害等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3种花粉处理在淮安红椒两地联合制种的应用
    王玮玮, 张雪莲, 孙玉东, 赵建锋, 王林闯, 罗德旭
    2025, 66 (9):  2147-21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07
    摘要 ( 6 )   HTML ( 1 )   PDF(1126KB) ( 2 )  

    本文探究辣椒的常温新鲜花粉、常温干燥花粉及干燥冷藏花粉的活力变化,以及3种花粉处理对田间授粉的影响,并应用于淮安红椒两地联合制种,以探究出一个制种效率及制种纯度相对较高的花粉处理方案。结果表明:辣椒花粉活力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常温新鲜花粉活力最高,通过干燥、冷藏的方式,虽然可以有效延长贮藏时间,但花粉活力却受到破坏,不利于提高制种效率及制种纯度。实际生产中,3种花粉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制种进程,但应优先使用花粉活力高的常温新鲜花粉及常温干燥花粉,减少干燥冷藏花粉的使用。为保障前2种花粉产量,可将父本定植时间较母本提前20 d,父母本定植比例提升至1∶2.5。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梨树枝屑对大球盖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月芳, 陶永军, 沈盟
    2025, 66 (9):  2152-21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42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180KB) ( 3 )  

    为研究梨树枝屑运用于大球盖菇生产时的添加比例对大球盖菇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设置0%、20%、40%和60%的梨树枝屑添加比例,记录大球盖菇的农艺性状指标,对平均单菇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按月份进行分析,明确了梨树枝屑添加比例在大球盖菇发菌及采收阶段起到的作用及适宜的添加比例。研究表明,梨树枝屑的添加能降低培养料的碳氮比、加快菌丝生长速度、增强菌丝长势,缩短大球盖菇发菌时长、增加子实体个数、提高子实体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添加20%、40%梨树枝屑时,子实体采收在出菇前期较为集中。添加40%的梨树枝屑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的子实体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添加40%梨树枝屑更具有优势,推荐梨树枝屑与硬杂木屑按2∶1比例混合后应用于生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aCl胁迫对不同类型大葱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清华, 岳丽昕, 刘泽洲, 高莉敏
    2025, 66 (9):  2157-21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25
    摘要 ( 6 )   HTML ( 1 )   PDF(2251KB) ( 2 )  

    为探究大葱种子萌发期耐盐程度,以9份不同类型大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NaCl浓度处理,研究盐胁迫对大葱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100 mmol·L-1以下NaCl浓度处理时,大葱种子相对发芽率与0 mmol·L-1 NaCl差异不显著,多数品种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在NaCl浓度为200 mmol·L-1时受到明显抑制;在NaCl浓度为250 mmol·L-1时,2号和3号品种相对发芽率高于80%,其他品种的相对发芽率降低至60%以下,所有品种相对发芽势降低至30%以下,因此,可选择250 mmol·L-1 NaCl浓度作为鉴定大葱种质资源耐盐性的合适浓度。根据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根长、芽长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同类型大葱品种种子萌发期耐盐程度为棒状大葱>出口保鲜大葱>鸡腿大葱>分蘖大葱,其中测试品种中种子萌发期受盐离子胁迫影响最小的品种为3号品种鲁葱杂5号。此研究为下一步耐盐碱品种的选育及盐碱地推广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椰菜紫霞65高效制种与遗传纯度鉴定技术
    虞慧芳, 盛小光, 王建升, 沈钰森, 宋蒙飞, 顾宏辉
    2025, 66 (9):  2165-21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83
    摘要 ( 6 )   HTML ( 1 )   PDF(1536KB) ( 2 )  

    紫霞65是花球紫色的花椰菜新品种。新品种的制种产量和种子纯度直接影响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因此,研究紫霞65高效制种技术和遗传纯度鉴定技术对该品种的示范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采用Ogura雄性不育系制种时父母本种植比例和留枝数对紫霞65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以及基于大量重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数据开发的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标记,建立了高通量、低成本的分子标记纯度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父母本种植比例为2∶3、留1个主枝时,制种产量最高,折合667 m2产量23.3 kg;留2个主枝时,单株枝条数和单株角果数较多,但是每角果粒数较少;开发获得的3个KASP标记S011、S012和S026能对紫霞65杂交种的遗传纯度进行精准鉴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柑橘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茹水江, 柯甫志, 黄振东, 王鹏, 鹿连明, 陈国庆, 徐建国
    2025, 66 (9):  2169-21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32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290KB) ( 4 )  

    柑橘是浙江省主栽水果和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文阐述了浙江省柑橘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特点,从气候、生态、劳动力、品种分布、栽培技术等多方面分析了柑橘产业现存的发展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适度规模经营、改造低产果园、提升品牌建设和拓展精深加工的产业路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柑橘施肥现状与对策建议
    裘云峰, 陈钰佩, 单英杰, 陆若辉
    2025, 66 (9):  2176-21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81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360KB) ( 3 )  

    为明确浙江省柑橘的施肥现状,分析农户施肥水平差异,探索柑橘科学养分管理路径,本研究于2024年在浙江省调查了367家柑橘种植主体,调查内容包括肥料品类、肥料用量、施用时间、施用方式以及播种面积、农户信息等,参照现行的浙江省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对柑橘施肥水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柑橘施肥水平趋于科学合理,平均化肥用量大幅下降,但也存在着有机肥及配方肥施用比例偏低、施肥方式守旧、不同种植主体间用肥差异巨大等问题,后续仍需持续强化有机肥及配方肥政策扶持,加大高效施肥机械资金补贴力度,针对中小农户做好科学施肥政策及技术培训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8个耐湿热绣球品种在杭州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禹可, 陈俊先, 温小蕙, 史小华, 周江华, 刘慧春, 朱开元
    2025, 66 (9):  2181-21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28
    摘要 ( 7 )   HTML ( 3 )   PDF(8648KB) ( 2 )  

    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因其丰富的花色和花型而成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但杭州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本研究通过人工气候箱模拟高温高湿复合环境,结合形态观测和生理指标测定,系统评价了8个绣球的耐湿热性。结果显示,在高温下纱织小姐的可溶性糖、脯氨酸积累更快,可溶性蛋白含量更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上升幅度更大,进而增强了其渗透保护和活性氧清除能力;甜蜜幻想的丙二醛(MDA)含量更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显示出了不同的耐胁迫策略。综上,纱织小姐具有更强的酶活性提升能力,表现出更强的耐湿热性适应性。本研究筛选出了适配杭州湿热气候的绣球品种,为耐湿热绣球品种的栽培管理与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研究
    古超
    2025, 66 (9):  2190-21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43
    摘要 ( 6 )   HTML ( 1 )   PDF(1383KB) ( 2 )  

    传统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多依赖于单一时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难以全面捕捉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且结果易受噪声干扰,准确性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NDVI图谱库的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整合多时点遥感数据,构建时序NDVI图谱库;基于图谱库,提取植被覆盖度相关数据,计算覆盖度并作出等级分类;在此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空间格局分析和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覆盖度等级,全面揭示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后,能够有效地反映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时空特征,且植被覆盖度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控制在0.3%以内,在反映植被覆盖情况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镉胁迫对3个中山杉无性系渗透调节平衡的影响
    李敏, 刘飞, 郜昌健, 刘金林
    2025, 66 (9):  2194-21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68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177KB) ( 2 )  

    以落羽杉、中山杉118、中山杉406为材料,通过测定水培实验,进行不同浓度重金属镉胁迫研究。通过测定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系统指标含量,比较不同中山杉无性系对不同镉浓度胁迫下的响应特性及其变化,筛选耐镉无性系,并从渗透调节平衡角度初步探讨其耐重金属镉的生理机制,为我国重金属镉污染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及中山杉耐镉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镉胁迫下,3个中山杉无性系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性及性状,中山杉406的可溶性糖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最为稳定,脯氨酸增长最明显,因而,中山杉406在重金属镉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最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青枯菌Ⅲ型效应蛋白与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王梅芳, 席超越, 朱海生, 陈丽妃
    2025, 66 (9):  2200-22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44
    摘要 ( 5 )   HTML ( 1 )   PDF(1279KB) ( 2 )  

    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发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植株的根、茎、叶,且寄主范围、分布范围极广,是一种毁灭性的植物土传病害。研究表明,青枯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将大量的Ⅲ型效应蛋白(type Ⅲ effectors,T3Es)直接运输到宿主细胞内,以此来干扰寄主的免疫反应。T3Es能够靶向寄主免疫相关蛋白来影响植物代谢及激素信号转导通路,在抑制宿主免疫反应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青枯菌T3Es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为探索青枯菌的致病机制及防治青枯病提供了有效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噻草胺在水稻田的应用效果探究
    张欣, 张春华, 王成, 陈国奇
    2025, 66 (9):  2208-22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812
    摘要 ( 8 )   HTML ( 1 )   PDF(1153KB) ( 2 )  

    为明确氟噻草胺在水稻田的应用效果,2023年开展了田间大区试验,研究氟噻草胺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秧苗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前、移栽后使用氟噻草胺封闭处理,于药后15 d和50 d对禾本科杂草(特别是稗草和千金子)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可达92.0%~98.0%,但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治效果和鲜重防治效果仅为50.0%左右。施药方式(喷雾或拌土)、药后是否保水对氟噻草胺的封闭效果影响小,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均在90.0%以上。使用氟噻草胺后,水稻正常生长,处理区产量较空白对照显著增加。建议在水稻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氟噻草胺进行封闭处理,并搭配使用阔叶草封闭除草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诱捕方式对漯河劳氏粘虫的诱捕效果
    陈琦, 侯艳红, 陈莉, 刘迪, 杜梦园, 王文豪, 师兴凯, 沈海龙, 范志业, 段云, 李世民
    2025, 66 (9):  2213-221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36
    摘要 ( 9 )   HTML ( 1 )   PDF(1303KB) ( 3 )  

    为了解河南漯河劳氏粘虫的种群动态,于2022年利用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对其田间种群进行了监测,并分析比较了监测和诱捕效果。结果表明,2022年测报灯和探照灯下劳氏粘虫成虫种群消长动态均有1个高峰期,且均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峰期一致,峰期虫量分别占当年诱虫总量的94.38%和95.58%;性诱剂诱捕器诱虫的主要时期在9月20日至10月21日,其间3个诱捕器平均诱虫量占监测期内诱捕虫量的90.05%,性诱剂诱捕器与测报灯和探照灯的诱捕高峰期基本吻合。测报灯、探照灯和性诱剂诱捕器的诱虫高峰日分别在9月29日、9月26日和9月23日。不同位置的性诱剂诱捕器对劳氏粘虫的诱捕效果有显著差异。监测期间,劳氏粘虫诱芯诱捕到的劳氏粘虫雄蛾数量占总诱捕虫量的98.20%,显著高于其他各类昆虫,专一性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劳氏粘虫的预测预报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法与效果
    蔡伟飞, 曹敏, 江丽娟, 许艳, 孟丽琴, 叶国华, 洪枢勇, 阙建勇
    2025, 66 (9):  2218-22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53
    摘要 ( 9 )   HTML ( 1 )   PDF(1141KB) ( 3 )  

    通过连续3年研究疫木清理、疫木清理+树冠喷雾、疫木清理+打孔注药、疫木清理+打孔注药+树冠喷雾4种不同的防治方式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发现: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法中,疫木清理防治效果可达60.94%,在疫木清理的基础上增加树冠喷雾措施的防治效果可达64.21%,在疫木清理基础上增加打孔注药措施防治效果可达71.73%,在疫木清理基础上同时增加打孔注药和树冠喷雾防治效果可达73.75%。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唑醇与丙硫菌唑复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李冠龙, 张胜, 李剑冰, 乔甜甜, 涂广巍, 田岐震, 李卫国, 刘润强, 周锋
    2025, 66 (9):  2223-22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97
    摘要 ( 8 )   HTML ( 2 )   PDF(5306KB) ( 3 )  

    由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侵染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是当前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因尚未选育出能够有效抵抗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抗小麦品种,当前主要以化学药剂防控为主。粉唑醇和丙硫菌唑是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杀菌剂,因其抑菌效果优异而广受好评。明确粉唑醇与丙硫菌唑复配剂对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对有效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及延长杀菌剂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使用孙云沛共毒系数法开展了粉唑醇与丙硫菌唑的二元复配及其对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粉唑醇和丙硫菌唑复配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活性,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当质量比为1∶9和4∶6时,其共毒系数最大并对假禾谷镰刀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同时,温室盆栽试验进一步表明,粉唑醇和丙硫菌唑复配后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其中质量比1∶9时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为86.53%,优于氟环唑(65.21%)、氟啶胺(42.28%)、粉唑醇(52.38%)、戊唑醇(31.54%)和丙硫菌唑(63.64%)单剂的防治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几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浙南麦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比较
    冯贻富, 倪明, 王治舟, 陈红, 方辉
    2025, 66 (9):  2230-22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39
    摘要 ( 6 )   HTML ( 1 )   PDF(1155KB) ( 3 )  

    为提高麦田杂草化除效果,探明其安全性和除草效果,在小麦三叶一心(即优势种杂草看麦娘两叶一心)期开展了施用唑啉草酯及其多元混剂等不同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麦田杂草效果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以单子叶杂草看麦娘为绝对优势杂草种群的麦田人工喷雾处理的效果优于飞防处理。其中,施用5%唑啉草酯乳油(2 250 mL·hm-2),对看麦娘6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100.00%,对杂草种群总体防治效果达90.00%以上;施用107 g·L-1唑啉草酯三元预混剂乳油(1 950 mL·hm-2)或5%唑啉草酯乳油(1 500 mL·hm-2)+200 g·L-1氯氟吡氧乙酸乳油(900 mL·hm-2),其对杂草种群的防效均可达到95.00%以上;而精噁唑禾草灵处理对试验地看麦娘种群总体处于低效或负效状态,因此,在以看麦娘为优势杂草种群的麦田中,不建议选用精噁唑禾草灵作为茎叶处理化除药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黄芪苦荞复合咀嚼片制备工艺
    李明泽, 李国锋, 张霁红, 黄玉龙, 李祯
    2025, 66 (9):  2235-22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69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298KB) ( 2 )  

    以黄芪、苦荞为主要原料,辅以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赤藓糖醇制备黄芪苦荞复合咀嚼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黄芪苦荞复合超微粉配比、甜味剂(赤藓糖醇)添加量、复合填充剂(微晶纤维素、麦芽糊精)添加量、湿润剂(乙醇)体积分数作为主要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以适口性、风味、外观、色泽为感官评价指标,利用模糊数学法进行综合评价,确定产品最佳工艺为黄芪苦荞复合超微粉比例4∶5、赤藓糖醇添加量17%、复合填充剂添加量38%、乙醇体积分数75%。此配方工艺下制得的黄芪苦荞复合咀嚼片品质最佳,模糊综合评分为88.80分,干物质含量96.88%,铅和砷含量小于0.20 mg·kg-1,二氧化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菌群均未检出,乳酸菌含量为590 CFU·g-1,咀嚼片可口细腻、顺滑、酥脆适中,有明显黄芪药香和苦荞香味、风味协调,组织细密均匀,外表光滑完整,色泽分布均匀,无色差,综合品质优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贮存方式对醇化后片烟化学成分和质量的影响
    申洪涛, 毕姗, 鄂志莹, 朱富国, 张宪光, 胡海天, 江昌玉, 陈宇, 王艳芳, 刘领
    2025, 66 (9):  2243-22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60
    摘要 ( 6 )   HTML ( 1 )   PDF(1307KB) ( 2 )  

    为探究不同贮存方式对龙江911片烟醇化后质量保持的影响,设置4个处理:T0,楼库自然贮存;T1,楼库降氧气调贮存(氧气浓度≤2%);T2,洞库自然贮存;T3,洞库降氧气调贮存(氧气浓度≤2%),分析了不同贮存方式下龙江911片烟的化学成分和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处理片烟的pH值、总糖、还原糖、总氮、总植物碱、多酚类物质和淀粉含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碘值吸光值呈增加趋势。T3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小,T0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24个月时,T0、T1、T2和T3处理片烟的感官质量得分分别下降8.1、5.3、5.8和3.8。在片烟质量的保持上,T1、T2和T3处理的贮存方式均优于T0处理,且T3处理贮存片烟的质量下降最慢,能够更好地保持片烟的质量,延长片烟使用时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酒糟发酵菌株筛选及效果评价
    姚晓红, 胡家璧, 游菲, 孙宏, 周航海, 王新, 吴逸飞, 徐欢根, 汤江武
    2025, 66 (9):  2248-22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50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164KB) ( 3 )  

    在当前豆粕减量替代的背景下,开发新型蛋白质饲料资源已成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黄酒糟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酿酒副产物,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转化为优质饲料原料。本研究从黄酒糟中分别筛选了纤维素降解能力好、蛋白酶活性高及产酸功能强的优良菌株B29、Yzz和L1,经鉴定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通过复合菌发酵,进一步探究了混菌协同发酵对黄酒糟饲料营养价值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菌剂组合B29+Yzz+L1明显提高黄酒糟饲料的营养价值:水分、乳酸、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4.00百分点、51.11%、8.27%和38.52%,pH值降低了5.08%,活菌数达到9.3×108 CFU·g-1。试验结果可为黄酒糟资源化利用提供新途径,并对缓解蛋白饲料资源短缺、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浙江12种桑树叶片营养品质的综合评价
    刘岩, 林天宝, 魏佳, 刘培刚, 朱燕, 吕志强
    2025, 66 (9):  2253-22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13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313KB) ( 2 )  

    桑叶富含丰富营养物质和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已被用于养蚕、食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分析评价桑叶营养品质,本研究对浙江12种桑树品种的叶片进行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各营养成分含量呈现一定差异,不同指标间的变异系数也不同。经聚类分析将桑树叶片,分为富含多糖、脂肪类,富含生物碱类和富含氨基酸类。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熵权法综合分析,确立桑叶营养品质中粗蛋白含量、粗纤维含量和总多糖含量这3个核心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58.26%、29.68%和12.06%,经灰色关联度加权法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综合品质排在前2位的为农桑8号和农桑14号。综上,本研究建立了桑叶营养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今后桑树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和利用提供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虾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以嘉兴市海盐县稻虾米为例
    王朋
    2025, 66 (9):  2260-22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37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119KB) ( 2 )  

    本文以嘉兴市海盐县稻虾米产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稻虾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对提升产业效益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性。通过对现有稻虾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研究表明,数字化在稻虾产业提高种植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资源利用率方面有显著效果,还能够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管控,显著提高稻虾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生态沟渠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拦截效果的稳定性研究
    葛佳颖, 邵建均, 庄海峰, 李纪伟, 鲁祎, 高红贝, 单胜道
    2025, 66 (9):  2264-22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66
    摘要 ( 8 )   HTML ( 2 )   PDF(2046KB) ( 2 )  

    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会导致自然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威胁水环境健康。生态沟渠作为农田排水的末端处理系统,是控制农田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向自然环境转移的关键,但对其拦截效果稳定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针对金华市2条生态沟渠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拦截效果进行了监测,并持续地评估了它们在2022—2023年9—10月份的不同点位水体的水质等级。研究结果显示,金华市生态沟渠能够持续降低农田排水中氨氮、总氮、总磷的浓度及化学需氧量,对其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保持有效且稳定的拦截。且2023年拦截效果明显优于2022年,其中所构建的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和正常运行的净化设施对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吸附与拦截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最终,上述生态沟渠能够使农田排水的水体质量标准提高1~2个等级,并将下游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浓度基本维持在Ⅰ~Ⅲ类水标准。综上可知,金华市生态沟渠能够高效稳定地拦截农田排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但相关潜在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中低山丘陵区土壤肥力特征研究
    徐洁章, 叶陈帅, 周卿伟, 吴卫红, 童晓翠
    2025, 66 (9):  2271-22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86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0357KB) ( 2 )  

    为了解浙中低山丘陵区不同区域的土壤肥力现状,在永康市采集土壤样品780份,分析了整体及不同区域的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等肥力指标。结果表明:永康市耕地土壤有明显的酸化倾向,整体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整体较为合理;有效磷含量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仅12.56%的位点的有效磷含量较为适宜;速效钾含量整体偏低,71.03%的位点速效钾含量低于120 mg·kg-1。总体来看,作为浙中低山丘陵区土壤的典型样本,永康市不同区域土壤的土壤肥力差异明显,土壤肥力指标含量不均衡,土壤酸化倾向较为严重。因此,需要在浙中低山丘陵区全面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均衡土壤肥力水平,提高耕地质量,防止土壤酸化的加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灌溉算法在农业现代化中的机遇与挑战
    章毅, 袁潇潇, 曹栋栋, 黄玉韬, 梁立军
    2025, 66 (9):  2280-22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34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842KB) ( 2 )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农业用水还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等情况,而智能灌溉技术可以很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进而提升生产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智能灌溉算法是确保智能灌溉系统高效运作和智能化的核心,算法依赖传感器技术收集数据,通过无线通信传输,利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分析大数据,实现精确灌溉。然而,智能灌溉算法在数据质量、隐私保护及算法复杂性上仍存在多重难题。本文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提升数据质量、优化算法及推行政策扶持等的建议,以推动智能灌溉的广泛运用,为智能灌溉算法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导,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垦地地力提升与高效种植模式路径研究——以成都市双流区环城生态区为例
    郑盛华, 徐凯, 周进, 陈红琳, 马明坤, 杨泽鹏, 敖玉琴, 刘定辉
    2025, 66 (9):  2287-22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29
    摘要 ( 6 )   HTML ( 1 )   PDF(6314KB) ( 2 )  

    以成都市双流区环城生态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复垦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复垦地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开展复垦地地力提升与高效种植模式的路径研究,为成都平原复垦地耕地质量提升及高效种植模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微碱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处于较缺乏水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较缺乏至中等水平。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处于未污染状态。针对研究区复垦地存在的砾石含量高、土层浅薄、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季节性干旱等土壤障碍问题,对成都市复垦地地力提升与高效种植模式路径进行了分析,采取去粗去杂、耕层构建、增施有机肥、绿肥轮作、增施调理剂等土壤消障与改良培肥措施,并探讨了成都市复垦地高效种植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两山”理念指引下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
    徐萍, 孙永朋, 王美青
    2025, 66 (9):  2292-22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97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124KB) ( 2 )  

    本文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系统梳理了“两山”理念指引下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主要短板,并创新性地提出以树立大产业观、大资源观、大系统观三大理念为引领,以践行绿色理念、增强科技装备、持续改革创新、提升产业层级、培育新型主体五大重点为抓手和以生态赋能、科技赋能、平台赋能、数字赋能、品牌赋能五大赋能为路径的系统性发展框架,以期为全国山区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文化遗产与地域口传文化构建研究——以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为例
    吴亮
    2025, 66 (9):  2297-230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90
    摘要 ( 7 )   HTML ( 1 )   PDF(1149KB) ( 2 )  

    本文基于地域性口传文化视角,以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为例,将农业文化遗产与地域性口传文化结合进行研究。作为活态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菇山话以及由此衍生的菇民戏、菇民山歌、菇民谚语等地域性口传文化蕴含传统香菇种植知识与技术,其形态受遗产地地理生态环境制约,在当地农民的认知模式中得到阐释与解读,进而演化为地方性民俗文化信仰,持续传承发展,在政府力量支持、科学权威认可、当地百姓认同三方合力的共同推动下,最终完成从原发性、经验性言说到具有普遍示范性表达的转变过程,这也是农业文化遗产观念被建构的过程。本研究可为农耕文化传承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乡村建设、空间溢出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于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的分析
    张燎原, 孔令成
    2025, 66 (9):  2304-23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27
    摘要 ( 10 )   HTML ( 4 )   PDF(1322KB) ( 2 )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有效测度该区域经济带2010—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主要体现在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长江经济带内的数字乡村建设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为领先,中西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则相对滞后;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技术扩散、产业联动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对周边区域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促进数字技术与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并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政策,以加快推动农村数字化转型进而更好地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