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喜韬. 让废地变桑田: 关于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的两点想法[J]. 中国土地, 2012(8): 38-40.
|
[2] |
王娟, 张瑜, 黄成真, 等. 不同覆盖方式对新复垦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1, 29(5): 844-854.
|
[3] |
谢钧宇, 张慧芳, 罗云琪, 等. 连续7年施肥提升复垦土壤肥力提高玉米产量的驱动因子[J]. 农业工程学报, 2024, 40(1): 142-152.
|
[4] |
张晋瑞, 白秀梅, 李博博, 等. 煤矸石复垦区不同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能力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23, 18(6): 257-268.
|
[5] |
王帅兵, 孟会生, 武欣, 等. 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固氮菌对复垦土壤酶活性及氮素形态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 2022, 41(11): 45-49, 77.
|
[6] |
孙晓东, 高文俊, 郝鲜俊, 等. 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 29(4): 677-689.
|
[7] |
乾义柯, 陈佩瑶, 郭瑞, 等. 城郊土地复垦技术及种植豌豆培肥效果评价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1(6): 11-17.
|
[8] |
曾成城, 苏天明, 苏利荣, 等. 广西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49(2): 199-203.
|
[9] |
刘明庆, 韩笑, 杨育文, 等.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以浙江省建德市葛塘村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3, 39(3): 394-401.
|
[10] |
付威, 雍晨旭, 马东豪, 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治沟造地土壤快速培肥效应[J]. 农业工程学报, 2019, 35(21): 252-261.
|
[11] |
居静, 张欢, 顾强, 等. 冬种绿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农村宅基地复垦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3(8): 76-83.
|
[12] |
刘哲, 王欢元, 孙婴婴, 等. 施用不同改良材料对黄土区空心村复垦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通报, 2022, 42(5): 16-24.
|
[13] |
王晋龙, 孙崇凤, 程永钢, 等. 不同绿肥对复垦地土壤化学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9): 85-93.
|
[14] |
明玉飞, 朱桃川, 张金豪, 等. 长期种植紫花苜蓿对复垦土壤碳氮磷养分转化的影响[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4, 40(1): 78-86.
|
[15] |
赵鹏, 史兴萍, 尚卿, 等. 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3, 40(1): 1-14.
|
[16] |
BOYER S, WRATTEN S D. The potential of earthworms to restore ecosystem services after opencast mining-a review[J]. Basic and Applied Ecology, 2010, 11(3): 196-203.
|
[17] |
廖鸿, 陈会霖, 赵小宝, 等. 四川丛生竹林繁育大蚯蚓的实践与产业发展对策[J]. 竹子学报, 2023, 42(3): 50-54.
|
[18] |
郑笑影, 王东丽, 赵晓亮, 等. 菌剂配施有机肥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性: 以内蒙矿区排土场中药复垦模式为例[J]. 水土保持学报, 2023, 37(5): 352-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