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廖永松. 我国流域尺度上的灌溉水平衡与粮食安全保障[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
[2] |
王军, 李萍, 詹韵秋, 等. 中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问题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 29(4): 87-93.
|
[3] |
陈印军, 王晋臣, 肖碧林, 等. 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2): 1-5.
|
[4] |
王晓凌, 陈明灿, 张雷.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12): 28-30.
|
[5] |
于洋. 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
[6] |
杨帆, 徐洋, 崔勇, 等. 近30年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J]. 土壤学报, 2017, 54(5): 1047-1056.
|
[7] |
李志鹏. 渭河平原县域农田土壤养分肥力空间特征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
[8] |
黄健, 张惠琳, 傅文玉, 等. 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变化特征的分析[J]. 土壤通报, 2005, 36(5): 659-663.
|
[9] |
陈远利, 陈义, 吴良欢. 永康市水稻田地力状况分析及其提升技术[J]. 中国稻米, 2012, 18(5): 82-84.
|
[10] |
王新溪, 陆若辉, 唐良梁, 等. 永康市标准农田地力提升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 59(7): 1294-1296.
|
[11] |
刘晓霞, 陈正道, 陈一定, 等. 浙江省耕地质量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农技推广, 2020, 36(11): 9-10, 8.
|
[12] |
鲁如坤.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
[13] |
倪中应, 刘永红, 石一珺, 等. 桐庐县农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 56(7): 1107-1109.
|
[14] |
李丹, 倪中应, 章林英, 等. 桐庐县旱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其培肥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 2014, 55(11): 1767-1770.
|
[15] |
GAO J C, ZHANG X Z, LUO J F, et al.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under partial organic substitu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 33-year trial[J].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23, 103(15): 7424-7433.
|
[16] |
吴嘉平, 荆长伟, 支俊俊. 浙江省土壤数据库及其应用[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
|
[17] |
ASIRIFI I, KAETZL K, WERNER S, et al. Biocha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soil improvement in irrigated urban agriculture: single and combined effects on crop yields and soil fertility[J].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23, 23(1): 1408-1420.
|
[18] |
周富忠. 利川市耕地酸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D]. 荆州: 长江大学, 2012.
|
[19] |
鲁洪娟, 周德林, 叶文玲, 等. 生物有机肥在土壤改良和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9, 41(11): 1378-1383.
|
[20] |
王丹丹, 岳书平, 林芬芳, 等. 东北地区旱地土壤全氮空间变异性对幅度拓展的响应[J]. 土壤学报, 2012, 49(4): 625-635.
|
[21] |
鲁如坤, 刘鸿翔, 闻大中, 等. 我国典型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 Ⅴ.农田养分平衡和土壤有效磷、钾消长规律[J]. 土壤通报, 1996, 27(6): 241-242.
|
[22] |
姚静, 张永娥, 王瑞良, 等. 不同利用方式对鲁南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4): 7431-7434.
|
[23] |
尤琛. 水分梯度上不同灌木生长对干旱河谷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D]. 成都: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
|
[24] |
姬佳旗. 牡蛎壳粉调节土壤pH及控制烟草青枯病的效果研究[D].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
[25] |
陆景冈, 吴建军, 赵东, 等. 我国古红土与茶叶生长[J]. 茶叶科学, 2006, 26(2): 87-90.
|
[26] |
季卫英, 汪洁, 黄苏庆, 等. 浙江省酸化耕地现状、治理成效及对策建议[J].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3(9): 29-31.
|
[27] |
赵燕洲. 鸡粪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烟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 18(7): 91-92.
|
[28] |
宋阳. 南京紫金山坡地、草地、茶园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的关系[J]. 江苏农业科学, 2012, 40(9): 326-328.
|
[29] |
杨海明. 丰镇市农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关系分析[J]. 现代农业, 2016(3): 57.
|
[30] |
徐明岗. 陕西土壤有机质与全氮量的关系[J]. 陕西林业科技, 1993, 21(2): 9-10, 37.
|
[31] |
文永莉. 不同施肥条件下旱地红壤铁铝氧化物转化与固碳机理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7.
|
[32] |
王龙, 马杰, 邓迎璇, 等. 金属离子在铁(氢)氧化物与腐殖质微界面上的吸附机理和模型研究进展[J].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 34(5): 405-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