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保技术
    浙江省主要中药材病虫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姚晓明,施德,何春龙,郑永利
    2014, 1 (12):  1785. 
    摘要 ( 155 )   PDF(1111KB) ( 354 )  
    通过对浙江省中药材主要种植区磐安、东阳、乐清、瑞安、桐乡等地主要中药材上病虫害发生防治的系统情况进行调查,明确了以“浙八味”为主的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种类及防治药剂种类,研究提出了中药材科学用药对策建议,为中药材科学生产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衢州市橘园杂草种群结构的调查
    徐南昌,徐法三,刘立峰,莫小荣
    2014, 1 (12):  1789. 
    摘要 ( 160 )   PDF(1128KB) ( 368 )  
    为了解衢州市橘园杂草种类,于2013-2014年采用双对角线取样法对衢州市橘园进行了抽样调查,分别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并统计分析杂草的田间频度、密度、均度及相对多度。调查结果表明,衢州市橘园共有杂草212种,涉及56科,种类最多的是菊科和禾本科,分别有35和28种,其次是蓼科、唇形科、豆科、玄参科等。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管理水平的橘园内相对优势杂草种群有差异,而且同一橘园中相对优势杂草种类随季节而变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葡萄根瘤蚜发生及防控技术综述
    薛惠明
    2014, 1 (12):  1794. 
    摘要 ( 178 )   PDF(1094KB) ( 292 )  
    简要介绍葡萄根瘤蚜在我国的传播、分布情况,重点介绍葡萄根瘤蚜的为害特点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我国发生葡萄根瘤蚜疫情的高风险性和防控措施,以期为今后我国葡萄根瘤蚜防控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缙云县水稻病虫统防统治实施成效回顾与展望建议
    王来亮,丁新天*,马雅敏,邓曹仁
    2014, 1 (12):  1797. 
    摘要 ( 166 )   PDF(1083KB) ( 274 )  
    缙云县近年来通过实施水稻病虫统防统治,提升了水稻重大病虫防控能力,种粮积极性和粮食安全水平得到有效保障,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文章概述了相关工作措施,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操作标准,强化培训,提高植保合作社和从业人员素质,推进整村统防统治,公开招标采购防治药剂等;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单季稻鱼共生病虫生态控制技术与应用
    李小荣1,吴敏芳2,李阳1
    2014, 1 (12):  1800. 
    摘要 ( 150 )   PDF(1069KB) ( 274 )  
    通过采用稻鱼共生生态原理,强化平衡种养技术,突出病虫绿色防控,形成了一套单季稻鱼共生病虫生态控制技术,应用此技术后田间杂草明显减少,病虫发生和为害明显减轻,生态防控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新化合物制剂对小菜蛾的控制效果
    王道泽1,洪文英 1,吴燕君 1,汪爱娟 2,李阿根 2
    2014, 1 (12):  1802. 
    摘要 ( 142 )   PDF(1073KB) ( 284 )  
    通过田间试验评估2种制剂化的新化合物10%A 253,5% A 253及与展着剂的混配组合对叶菜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10%A253,5%A253各浓度处理于小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施药1次,药后24 h至药后7 d对小菜蛾防效较好,对菜青虫也有较好的兼治效果;以10%A253 450倍液及加展着剂处理、5%A253 560倍液处理防效最佳,药后24 h防效9411% ~ 9743%,药后7 d防效8363% ~ 8952%,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试验期间,各处理未见对小白菜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在生产中可与对照药剂氯虫苯甲酰胺等按推荐剂量在田间轮换使用进行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酰甲胺磷乳油热稳定性及甲胺磷的消解动态
    刘莉1,2,袁名安3,王艳2,陈桂华2*
    2014, 1 (12):  1804. 
    摘要 ( 225 )   PDF(1126KB) ( 400 )  
    为评价乙酰甲胺磷热储藏稳定性及其对甲胺磷质量安全风险的影响,对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酰甲胺磷的稳定性和甲胺磷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只有在40 ℃条件下其降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30 d分解率达1966%。甲胺磷的消解变化均不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在30 ℃以下,甲胺磷降解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在40 ℃条件下,乙酰甲胺磷降解率大幅增高,而甲胺磷的降解率出现下降,可能是由于乙酰甲胺磷降解产生了一部分甲胺磷造成。建议乙酰甲胺磷在储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环境温度的控制,如储藏不当,使用乙酰甲胺磷极有可能造成禁用农药甲胺磷超标,具有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蓟马防治药剂及混配组合的筛选和应用效果
    洪文英,陈瑞,吴燕君,汪彦欣
    2014, 1 (12):  1807. 
    摘要 ( 163 )   PDF(1070KB) ( 312 )  
    为筛选出茄子蓟马的新型防治药剂,田间试验评估了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不同浓度处理及杀虫环与3种常规药剂不同混配组合对茄子蓟马的控制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药前虫口基数高的情况下,各药剂处理对茄子蓟马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杀虫环+烯啶·吡蚜酮在各处理中防效最优,药后24 h ~ 8 d防效均在99%以上,优于单剂处理,具有效作用;杀虫环、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单剂以高浓度处理防效更优,但与低浓度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期间各处理对作物株高、叶色等均无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可在实际生产中轮换用药进行防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及效益分析
    刘桂良1,张晓萌2,赵丽稳1,张佳丽2,王先挺2,陈宇博3,郑许松4
    2014, 1 (12):  1809. 
    摘要 ( 124 )   PDF(1161KB) ( 313 )  
    浙江宁波从2009年起开始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多年实践结果表明,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效果明显,对稻田昆虫群落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种组成、多样性等方面。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稻田经济效益,较传统水稻害虫防治区每667㎡新增效益07万元,同时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增强了农民的生态与安全意识,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安单季稻病虫害防控中农药减量方案探讨
    姚海峰,祝小祥,应学兵,潘建立,仇智灵,张小华
    2014, 1 (12):  1812. 
    摘要 ( 121 )   PDF(1083KB) ( 385 )  
    为了有效控制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推进病虫害可持续防治,实现粮食稳产高产,临安市植保土肥站于2013-2014年在单季稻田进行了病虫害防控减量使用农药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的减量方案能有效的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其中对稻飞虱和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方案。经比较,减量防治比常规防治增产126%,比常规精准防治增产254%。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清县单季晚稻农药减量控害实践探讨
    蔡炳祥,李伟平,杨凤丽,宓盛
    2014, 1 (12):  1815. 
    摘要 ( 112 )   PDF(1086KB) ( 284 )  
    2011-2013年德清县开展了单季晚稻农药减量增效的试验,分别在8月初(倒3叶生长期)和9月初(破口前期)对单季晚稻病虫害实施2次防治,有效控制了田间害虫发生情况,达到了减量控害的目的。此方案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五水共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性诱剂对蔬菜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的防效分析
    沈舟兵,周义昌,郭建平,江鸿飞
    2014, 1 (12):  1818. 
    摘要 ( 121 )   PDF(1067KB) ( 296 )  
    为研究性诱剂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的诱捕效果,特开展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瓶式性诱剂诱捕器对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诱捕效果,每667 m2平均每日可诱捕斜纹夜蛾561头,最高单日诱虫量达15575头;平均每667 m2可减少农药使用量(纯品)53 g,降幅达1198%,节约农药使用成本5936元,节支2348%,是一项经济、环保、可操作性强的绿色防控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扶桑绵粉蚧发生传播特点及其科学防控
    仇智灵 1,姚海峰2,张小华2
    2014, 1 (12):  1820. 
    摘要 ( 101 )   PDF(1069KB) ( 287 )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主要寄主、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扶桑绵粉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桉树精油复配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李月红1,阮永明2,周小军3,朱丽燕3,黄金龙4
    2014, 1 (12):  1821. 
    摘要 ( 136 )   PDF(1087KB) ( 572 )  
    植物精油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安全,且多数对天敌生物没有毒性,与传统的合成杀虫剂相比具有诸多优点,在生物防治害虫方面前景广阔。试验结果表明,茶、桉树精油复配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 d后,防效可达721%和752%,虽略低于化学药剂,但其生态效应值得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及其应用技术初探
    王会福1,张顺昌2,李海亮3
    2014, 1 (12):  1823. 
    摘要 ( 122 )   PDF(1085KB) ( 316 )  
    对几种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 3 0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 750倍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连续2次施药后14 d,防效分别达到9548%,9474%和9424%,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防效仅2988%)。与对照相比,上述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而且安全性好,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2014年湖州市单季晚稻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与防控技术探讨
    潘欣葆
    2014, 1 (12):  1825. 
    摘要 ( 95 )   PDF(1086KB) ( 312 )  
    褐飞虱是为害湖州市单季晚稻的主要害虫,2014年6(4)代、7(5)代均达中偏重至大发生。分析发现,虫源数量大,气候、食料条件适宜是褐飞虱重发的主要原因,前期用药过多,防治药剂不对口,防治技术不到位是个别田块受害严重的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防控技术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带药移栽防治水稻前期害虫试验
    陈将赞,丁灵伟,戴以太,杨廉伟
    2014, 1 (12):  1827. 
    摘要 ( 155 )   PDF(1069KB) ( 302 )  
    在水稻移栽前3 d使用不同药剂带药移栽试验,明确了不同药剂对水稻前期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促苗分蘖的影响。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40 g、20%氯虫苯甲酰胺40 mL和10%四氯虫酰胺120 mL对水稻有明显的促进分蘖作用,安全性较好;不同药剂组合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在移栽后30 d药剂防效明显下降;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建议水稻带药下田每667 m2秧田使用40%氯虫·噻虫嗪40 g或20%氯虫苯甲酰胺40 mL+35%吡虫啉60 mL,可有效控制水稻前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并有促苗增加分蘖数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永康市植物检疫工作简况与对策初探
    沈新庭
    2014, 1 (12):  1829. 
    摘要 ( 99 )   PDF(1068KB) ( 298 )  
    分析和阐述永康市植物检疫工作的简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希望各部门能齐心协力,规范永康市农产品交易市场,确保植物检疫工作和植物疫情防控顺利开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白术叶枯病试验初报
    丁新天,马雅敏,邓曹仁,王来亮
    2014, 1 (12):  1831. 
    摘要 ( 147 )   PDF(1085KB) ( 276 )  
    试验表明,在白术叶枯病始病期每667 m2喷施10亿·mL-1枯草芽孢杆菌120~240 mL,对白术叶枯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病指防效达451~786,每667 m2挽损产量171~311 kg,极显著优于每667 m2喷施对照药剂50%甲基硫菌灵150 g。考虑防效与用药成本等综合经济效益,推荐每667 m2使用10亿·mL-1枯草芽孢菌150~210 mL,即可达到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州市水环境农药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朱洁,周学杰,李仲惺
    2014, 1 (12):  1833. 
    摘要 ( 129 )   PDF(1082KB) ( 296 )  
    农药在农业生产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随着农药使用量的逐年加大,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浙南水乡的温州市,水环境农药污染状况非常严重。本文介绍温州市农药的主要种类及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温州市水环境的农药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岩区柑橘黄龙病成灾原因及防控措施
    余继华,张敏荣,陶健,杨晓,卢璐
    2014, 1 (12):  1836. 
    摘要 ( 108 )   PDF(1069KB) ( 31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恶苗病防治新药剂比较试验
    石星华,周宇杰,王超,骆琴,徐越坚,陈月娣
    2014, 1 (12):  1838. 
    摘要 ( 121 )   PDF(1084KB) ( 506 )  
    通过43%戊唑醇和25%氰烯菌酯1 500,2 000和3 000倍液浸种,以及423%甲霜·种菌唑按每1 kg干种子拌4 mL剂量,分别于浸种前7 d和清水浸种沥干后拌种,预防早稻或常规晚粳稻恶苗病的效果可达到89%以上,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2 000倍液浸种效果相近;药剂处理防治早稻恶苗病的效果比常规晚粳稻突出,而防治常规晚粳稻恶苗病则是浓度高则效果好。各处理下,早稻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药剂咪鲜胺,与清水对照处于同一水平,对常规晚粳稻则差异不明显;出苗数显示,处理、对照药剂和清水对照接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噻唑磷防治西兰花根结线虫病的效果
    陈剑1,张顺昌2,王会福1*
    2014, 1 (12):  1841. 
    摘要 ( 212 )   PDF(1068KB) ( 272 )  
    田间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0%噻唑磷颗粒剂对西兰花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每667 m2用10%噻唑磷颗粒剂 1 500 g处理在移栽后30,50 d的防效分别为855%和752%,与每667 m2用对照药剂福气多1 500 g的防效(分别为879%和769%)相当,且对西兰花安全性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冷藏对越冬代异色瓢虫的影响
    孙梅梅,陈若霞,柴伟纲,谌江华,王丽丽
    2014, 1 (12):  1843. 
    摘要 ( 119 )   PDF(1062KB) ( 307 )  
    野外采回越冬代异色瓢虫后,放入事先装满爆米花并扎有透气孔的矿泉水瓶中,于6 ℃的冷柜中保存。观察结果显示,冷藏30,90,150 d后,存活率分别为919%,771%和673%,之后迅速下降。成虫在冷藏90 d之内均具有较强存活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肥施肥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甘艳露1,齐琳2,李宏1,刘桂良2
    2014, 1 (12):  1844. 
    摘要 ( 103 )   PDF(1105KB) ( 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庆元高山冷水田茭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兰洲
    2014, 1 (12):  1847. 
    摘要 ( 114 )   PDF(1063KB) ( 299 )  
    以庆元县高山蔬菜的反季节冷水田茭白为研究对象,针对庆元高山茭白主要发生的二化螟、长绿飞虱、锈病、纹枯病、胡麻斑病、瘟病等病虫害,建立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治技术试验
    任海英,戚行江*,梁森苗,郑锡良
    2014, 1 (12):  1849. 
    摘要 ( 157 )   PDF(1154KB) ( 355 )  
    通过伤口涂抹剂、硫酸亚铁、生物制剂、植物油助剂及综合防治技术对杨梅凋萎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伤口涂抹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农药膏剂等能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入,防效均为100%。01% ~ 04%的硫酸亚铁溶液对杨梅凋萎病的预防作用较好,防效45% ~ 88%,其中04%的硫酸亚铁溶液防效最好。好快、申嗪霉素和井冈·蜡芽菌3种生物制剂对杨梅凋萎病均有一定预防作用,防效48% ~ 55%,其中好快预防效果最好。植物油助剂怀农特能增强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在盆栽试验中对杨梅凋萎病的预防和防治效果。经过3年针对性农药的合理使用,2年的综合防治,瑞安、天台和仙居的3个杨梅果园中凋萎病都得到有效控制,防效899% ~ 961%。表明综合防治技术能有效防治杨梅凋萎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丽水市莲都区柑橘黄龙病防控与治理浅析
    潘慧萍
    2014, 1 (12):  1855. 
    摘要 ( 116 )   PDF(1082KB) ( 260 )  
    回顾丽水市莲都区柑橘黄龙病发生情况和10多年来坚持不懈组织积极防控所取得的成效,分析认为违章调运橘苗、橘园失管和橘农防控意识淡薄是当地柑橘黄龙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总结提出健全队伍,落实责任,筹措经费,加强宣传培训,落实疫情调查监测,健全柑橘种苗检疫监管制度,防治柑橘木虱,及时挖除病株等对策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桐乡市稻田、麦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表现
    陈铁
    2014, 1 (12):  1858. 
    摘要 ( 125 )   PDF(1079KB) ( 385 )  
    农田杂草目前已成为桐乡市稻麦生长面临的最大生物灾害,文章主要论述了目前稻田、麦田主要使用的除草剂种类及农田杂草抗药性的表现,并针对抗药性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吗胍乙酸铜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效果
    李云明,施海萍,顾云琴,李程巧,蔡美艳
    2014, 1 (12):  1860. 
    摘要 ( 350 )   PDF(1082KB) ( 563 )  
    以西瓜品种早佳8424为试材,进行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按每隔7 d喷药1次连喷3次,第3次喷药后7 d的防效仍可达834%,可作为当前防治西瓜上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药剂加以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糯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前移防治试验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苏婷,卢德生,王桂跃*
    2014, 1 (12):  1862. 
    摘要 ( 135 )   PDF(1078KB) ( 334 )  
    2010-2013年对浙江省主要甜糯玉米品种玉米小斑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在2012-2013年进行甜玉米小斑病的前移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小斑病在浙江省甜糯玉米上危害较重,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始发,至乳熟期病情最重,且秋季发病重于春季,糯玉米对小斑病的总体抗性水平高于甜玉米。药剂阿米西达、爱苗和世高前移处理均能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应用
    钟列权1,沈宣才2,余山红3,王会福3
    2014, 1 (12):  1865. 
    摘要 ( 135 )   PDF(1067KB) ( 283 )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氟苯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其药效随用药量增加而极显著上升。药后16 d,667 m2施用20%氟苯虫酰胺10 g对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效为882%,与对照药剂40%氯虫·噻虫嗪的综合防效相当,田间表现为速效性较好,持效期较长,且对水稻安全,因此在当前生产上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氨基寡糖素对茶叶产量和天敌影响初探
    陈银方,丁岳良,叶春福
    2014, 1 (12):  1867. 
    摘要 ( 112 )   PDF(1078KB) ( 297 )  
    用植物免疫诱抗剂5%氨基寡糖素对茶叶进行喷雾处理,测定芽头密度、芽长、芽重和百芽重,并观察各处理对天敌生物的影响和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对茶叶有较好增产作用,喷施3次增产达2251%,喷施2次增产达1713%,增产主要表现在增加发芽密度、芽长和芽重。而且提高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同时能降低稀土含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全程施药方案对稻茬冬小麦病虫草害控制效果试验
    孙永军1,马晓伟1,刘娅2
    2014, 1 (12):  1869. 
    摘要 ( 129 )   PDF(1092KB) ( 300 )  
    试验对比了拜耳产品组合解决方案与常规解决方案在防除稻茬冬小麦田主要病虫草害的药效、安全性及增产效应上的效果,结果表明,拜耳公司产品组合解决方案显著优于本地常规方案,对白粉病、赤霉病、麦蚜、麦田杂草防效显著高于常规方案,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与常规方案相当或略高,并有增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全产业链视角下保障浙江粮食安全的思考
    高松青
    2014, 1 (12):  1873. 
    摘要 ( 94 )   PDF(1107KB) ( 303 )  
    浙江是我国第2大缺粮省份,针对浙江粮食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粮食产需缺口扩大、自给率逐年降低、人均粮食占有量低于警戒水平等现状,提出从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入手,打通粮食上下游产业链,为浙江铸造起一道粮食安全屏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47A的选育
    雷雪芳,肖晓春,谭陈菊,熊翔宇,张超,杨茗,崔伏生,沈忠义,冯小玲,谢蓉
    2014, 1 (12):  1875. 
    摘要 ( 89 )   PDF(1120KB) ( 329 )  
    47A系以金23B为母本,B51为父本杂交,取株型、外观品质好的低世代单株与东B11A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东乡野生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于2014年8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现场鉴定。该不育系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强、抗性较好,所配组合生长势旺、丰产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薯甬紫薯l号生长发育特性的观察
    魏章焕1,陆新苗1,胡宇峰1,陈武健2,施可友3
    2014, 1 (12):  1877. 
    摘要 ( 124 )   PDF(1067KB) ( 307 )  
    对甘薯甬紫薯l号的分枝、茎叶生长、薯块形成膨大等生长发育特性进行研究。在栽培技术措施上,分枝期应促分枝,早封垄。茎叶生长期要促茎叶生长,同时要促增不定根分化形成块根。块根膨大期要提高养分的合成和运转能力,促进块根膨大,增加重量。在施肥上前中期以氮磷为主,中后期以磷钾为主,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瞿云明
    2014, 1 (12):  1879. 
    摘要 ( 115 )   PDF(1066KB) ( 277 )  
    在全面分析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丽水市莲都区菜稻轮作模式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广菜稻轮作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瓜翠雪5号留果方式试验
    王国华
    2014, 1 (12):  1881. 
    摘要 ( 118 )   PDF(1059KB) ( 297 )  
    对甜瓜立架栽培留1果、留2果和爬地栽培留4果的不同留果方式进行发育进程、果实性状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留果方式的果实商品性无明显差异,而产量以立架2果最高,其次为爬地4果,最低为立架1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平原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对策
    钱斌斌,严力蛟*
    2014, 1 (12):  1883. 
    摘要 ( 145 )   PDF(1082KB) ( 431 )  
    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通过对平原地区地理区位、交通布局、气候条件、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活动等6个方面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和立足当地特色3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强化品牌形象、加强宣传营销等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霉素处理对红火炬郁金鲜切花品质的影响
    刘建新1,丁华侨1,邱春英2,邹清成1,李紫云3
    2014, 1 (12):  1886. 
    摘要 ( 118 )   PDF(2254KB) ( 288 )  
    为改变红火炬郁金全花较短的状况,拉伸花茎和花序以培育优质鲜切花,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喷施红火炬郁金的叶片,每日1次,连续3 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红火炬郁金的全花长、花茎和花序的长度均有所伸长,花序宽相较于对照组也有明显增加,但增幅随赤霉素浓度的增加而递减。最优处理为喷施200 mg·L-1赤霉素,可使全花长达48 cm左右,花序宽达8 cm左右,适合培育优质红火炬郁金的鲜切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桐子绿化容器移栽苗栽培试验
    杨叶君,杨泽佳,李艳琴,唐怡洁,戴金丽,项缨*
    2014, 1 (12):  1888. 
    摘要 ( 109 )   PDF(1104KB) ( 373 )  
    为探讨不同基质配比对山桐子绿化容器移栽苗生长指标的影响,通过初试筛选及从降低育苗成本的角度考虑,共设为4种不同的育苗基质进行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90%黄泥土+10%珍珠岩配比基质中,山桐子容器苗的苗高、胸径和冠幅等年均生长状况均最好,且成本低廉,取材方便,具有生产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手剥笋香气成分的初步分析
    余红军,邱丽丽,刘林,姚杰,伊奎鑫*
    2014, 1 (12):  1890. 
    摘要 ( 119 )   PDF(1083KB) ( 274 )  
    通过GCMS对手剥笋的香气进行检测分析表明,2种手剥笋的香气成分差异较大,A品牌手剥笋香气的主要物质为酸类、酮类、醛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达463%,381%,280%和111%;B品牌手剥笋香气的主要物质为酸类、醇类和烷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达432%,061%和030%。此外,一些特有的化合物,如吡嗪类、肉豆蔻醛、四氢薰衣草醇等对手剥笋香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花蕾美拉德反应制备烟用香料的探讨
    胡志忠1,2,刘远上1,肖源1,3,刘绍华2,许春平1*
    2014, 1 (12):  1893. 
    摘要 ( 106 )   PDF(1085KB) ( 302 )  
    对烤烟花蕾的美拉德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认为,在反应温度为110 ℃、反应时间为4 h、pH为7时得出的烤烟花蕾香料的感官评吸分数最高,评吸结果表明,卷烟的香气增加,香气的谐调性和余味得到改善,主要增加的是卷烟的焦糖香和花甜香。对最优条件下的烤烟花蕾香料进行GCMS分析,其中含有2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类4种、杂环类5种、醛类1种、有机酸类1种、酯类2种、酮类1种及烯烃烷烃类11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黄浆水发酵生产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张作法,吕国英,范雷法
    2014, 1 (12):  1896. 
    摘要 ( 124 )   PDF(1112KB) ( 317 )  
    黄浆水是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工业废水,常作为农业废弃物排放,不仅引起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浪费。由于黄浆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源、氮源和其他生长因子,可满足多种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可作为很多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质。文章综述了黄浆水的营养组成及作为培养基质发酵生产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充分利用黄浆水提供理论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品种南江3号烟叶油分成分的初步研究
    冷璐,陆引罡1*
    2014, 1 (12):  1899. 
    摘要 ( 125 )   PDF(1098KB) ( 305 )  
    通过对南江3号新鲜烟叶表面化学成分和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的研究表明,新鲜烟叶表面化学成分可能含有吡啶、4,8,13西柏三烯1,3二醇、环己烷、西柏三烯二醇、萘烷、丁香烯、二十七烷、二十烷,主要为氮杂环类、烷烃类和西柏烷类。其中确定含有的成分为吡啶、二十七烷和二十烷。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中鉴定出或含豆蔻酸、蒎烷、4,8,13西柏三烯1,3二醇、5十二炔、菜油甾醇、植物甾醇、1,4二(三甲基硅烷基)苯、1甲基2苯基吲哚、维生素E等化合物,其中确定含有豆蔻酸、甾醇、维生素E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烤烟化学成分与焦油的相关性分析
    蔡长春,李进平,李锡宏,程玲,饶雄飞,冯吉*
    2014, 1 (12):  1902. 
    摘要 ( 155 )   PDF(1120KB) ( 295 )  
     
    以来源于3个省份的56份烤烟品种(系)为研究材料,测定中部叶焦油和6种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并由此计算氮碱比、糖碱比和钾氯比等3个相关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初步探讨了9种烟叶化学成分与焦油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钾和氮碱比均与焦油呈极显著负相关,氯与焦油呈显著正相关,其他化学成分与焦油相关性不显著。各化学成分对焦油的直接作用排序为:钾>氮碱比>总氮>总糖>烟碱>还原糖>氯>钾氯比>糖碱比。钾和氮碱比对焦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直接作用,烟碱对焦油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间接作用,总氮和总糖对焦油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相当。此外,其他化学成分对焦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后,本研究建立了化学成分与焦油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大园艺背景下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学设计
    张霞
    2014, 1 (12):  1906. 
    摘要 ( 148 )   PDF(1215KB) ( 278 )  
    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深入探索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人才路径,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3+2”办学模式为切入点,就中高职有效衔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个平台、二个原则、三个一体化、四个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动定点浇灌系统中的秧苗识别
    刘光远,周鸣川
    2014, 1 (12):  1911. 
    摘要 ( 123 )   PDF(1355KB) ( 332 )  
    在秧苗自动定点浇灌系统的研发中,秧苗识别是一个关键问题。它涉及采用何种有效滤波算法对秧苗的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以及提取秧苗特征进行识别的算法问题。本研究对秧苗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对秧苗的数字图像进行去噪滤波的基础上讨论了秧苗特征的可识别性,并根据秧苗特征与环境特征的差异,提出了以秧苗的颜色特征作为识别特征进行识别处理的思路,试验证明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与资源
    集约化农业退化土壤快速生物修复技术
    王金良1,黄文峰2,温世君2,陈哲2,吕芬华1,董元华3,王小琴2
    2014, 1 (12):  1913. 
    摘要 ( 177 )   PDF(1128KB) ( 369 )  
    随着农业集约化发展,大规模设施栽培,加上高强度施肥等因素,土壤退化功能性障碍严重。以大棚设施葡萄为研究对象,研发高活性酵素有机肥、酵素配方专用肥、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制定绿色生态施肥技术方案。用酵素有机肥调节土壤生物功能,通过化肥与有机肥结合,平衡施肥调节化学过程,中微量元素叶面追肥促进作物健康,消除土壤养分失衡、富营养化、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各种功能障碍,从而实现集约化退化土壤的快速修复与可持续利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陵县大浦新农村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初探
    郭鹏飞1,张洁1*,闫晓明2*,何成芳2,朱鸿杰2,张正旺2,董雪云1
    2014, 1 (12):  1918. 
    摘要 ( 137 )   PDF(1221KB) ( 310 )  
     以南陵县大浦新农村为例,概述了当地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现状。根据当地不同垃圾组分的特点,建议依照垃圾来源分为企业(农业工厂)、农民和游客3个主题,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在当前垃圾处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整合,提出了一套旨在实现垃圾综合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该研究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垃圾综合处理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浙江省家禽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俞国乔,何世山,宋美娥
    2014, 1 (12):  1922. 
    摘要 ( 154 )   PDF(1069KB) ( 324 )  
    从家禽品种、养殖方式、区域分布等方面分析浙江省家禽养殖现状,指出家禽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家禽标准化、生态化、良种化养殖及推进家禽“杀白”上市、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副猪嗜血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的PCR检测方法建立
    江军1,2,李军星1,康磊1,3,袁秀芳1,徐丽华1,王一成1*
    2014, 1 (12):  1924. 
    摘要 ( 113 )   PDF(2722KB) ( 313 )  
    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与四环素耐药表型相关性较好的TetB基因,建立PCR方法,以探索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四环素主要耐药基因TetB的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以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未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条带,PCR扩增条带单一。将TetB基因克隆至pMD 19T载体,以重组质粒为标准品,确定了最低检测拷贝数,经测定,最低检测拷贝数为154×103。以不同稀释度的21A7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确定了最低细菌检出量,经测定,最低检测细菌数量为46×103个。该方法为建立临床快速检测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专栏
    玉米浙凤单1号
    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4, 1 (12):  1928. 
    摘要 ( 113 )   PDF(722KB) ( 29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