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程度, 曹建兰, 王珂佳, 等. 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22, 43(7): 356-364.
|
[2] |
蒋力力, 尹艳艳, 杨军林, 等. 酿酒原料高粱对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 2022, 41(8): 6-11.
|
[3] |
钟敏, 张健. 原料糯高粱对酱香型白酒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J]. 中国酿造, 2022, 41(1): 32-36.
|
[4] |
章洁琼, 赵小敏, 雷文权, 等. 不同酒用高粱品种丰产稳产性及主要品质特性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50(20): 130-137.
|
[5] |
张壮. 不同高粱品种食用品质性状的研究[D]. 沈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
[6] |
张亚萍, 王致和, 张肖凌, 等. 不同甜高粱品种光合特性与营养成分和产量的关系研究[J]. 中国糖料, 2022, 44(1): 54-59.
|
[7] |
何振富, 贺春贵, 陈平, 等. 不同甜高粱品种(系)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饲料, 2021(13): 84-91.
|
[8] |
高旭, 徐建霞, 丁延庆, 等. 酿酒高粱籽粒理化品质及蒸煮特性分析[J]. 食品科技, 2023, 48(1): 159-166.
|
[9] |
王劲松, 董二伟, 刘秋霞, 等. 行距和密度对籽粒饲用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22, 55(16): 3123-3133.
|
[10] |
闫锋. 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 2022, 45(22): 112-115.
|
[11] |
周福平, 史红梅, 张海燕, 等. 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高粱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J]. 种子, 2022, 41(1): 94-98.
|
[12] |
张海燕, 史红梅, 周福平, 等.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种子, 2021, 40(3): 71-75.
|
[13] |
李凡. 籼粳杂交稻稻谷贮藏过程品质变化及贮藏特性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9.
|
[14] |
冯沁, 付薇, 韩永芬, 等. 不同氮肥水平对绿巨人甜高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技服务, 2022, 39(1): 4-6.
|
[15] |
曹晓燕, 武爱莲, 王劲松, 等. 施氮量对高粱产量、品质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1(2): 108-115.
|
[16] |
史丽娟, 白文斌, 曹昌林, 等. 施硒方式对高粱富硒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21, 49(10): 1200-1204.
|
[17] |
宋元清, 王艳平, 毛远菁. 分光光度法测定芦笋中总黄酮的含量[J]. 化学分析计量, 2005, 14(4): 52-53.
|
[18] |
王学奎.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
[19] |
李静, 聂继云, 李海飞, 等. Folin-酚法测定水果及其制品中总多酚含量的条件[J]. 果树学报, 2008, 25(1): 126-131.
|
[20] |
王文平. 植物样品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8, 13(3): 52-53.
|
[21] |
沈园, 郭亚东, 王淑红.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测定方法的改进[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5, 4(4): 231-232.
|
[22] |
孙美玲, 梁月洋, 王红朵, 等. 河南南阳地产绿米稻壳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 34(18): 71-76.
|
[23] |
韩娇, 阳崇岭, 丁亮, 等. 结合检测实例解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168—2016)[J]. 现代食品, 2023, 29(3): 34-39.
|
[24] |
卜庆状, 邹雪梅, 郝晓莉, 等. 4种消除高粱直链淀粉测定中支链淀粉干扰的方法比较[J]. 食品工业, 2023, 44(6): 295-298.
|
[25] |
林淼, 杨海锋, 时文兴, 等. 核桃不同部位单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23, 29(16): 78-80.
|
[26] |
王志伟, 闫凤霞, 徐嘉良, 等. 3种高粱品种淀粉特性和酿造黄酒的风味品质分析[J]. 食品科学, 2019, 40(13): 45-51.
|
[27] |
李茂春, 任傲, 杜志艳, 等. 青贮菌剂对甜高粱青贮品质影响及不同品种甜高粱青贮体外发酵特性研究[J]. 中国饲料, 2023(3): 13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