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4卷第5期目次
    2023, 64 (5):  0-0. 
    摘要 ( 96 )   PDF(3548KB) ( 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瓜菜种子
    大头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创制及应用
    王瑞森, 权新华, 沈盟, 袁晔, 姚祥坦
    2023, 64 (5):  1033-10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98
    摘要 ( 138 )   HTML ( 166 )   PDF(4972KB) ( 219 )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作为不育源,以野生型芥菜为转育载体进行杂交,将不育基因导入野生芥菜中,并以大头菜为轮回亲本,经过连续6代回交,育成大头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此方法创造性地利用野生型芥菜作为转育载体,克服了甘蓝型油菜不育系与大头菜直接杂交不亲和的问题,转育获得的不育系与大头菜杂交结实好,F1代杂交组合产量高,抗病性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强的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RITIC 法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苏秀敏, 王佼, 韩文清, 李鹏, 王秋兰, 刘永忠
    2023, 64 (5):  1037-10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11
    摘要 ( 136 )   HTML ( 3 )   PDF(1169KB) ( 303 )  

    为改善因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下降等问题,通过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鸡粪),探讨菜田减肥潜力和有机肥增效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利用CRITIC 法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共设置8个施肥处理, 试验连续进行3 a,其中第二年倒茬种植豆角。每年测定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F100(鸡粪54 000 kg·hm-2+常规化肥N 150 kg·hm-2、P2O5 75 kg·hm-2、K2O 225 kg·hm-2)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的施肥处理中,化肥减量25%可增加产量。在化肥减少25%的基础上,增加50%有机肥,减少50%化肥的处理ZJJH(81 000 kg·hm-2鸡粪+N 56.25 kg·hm-2、P2O5 28.13 kg·hm-2、K2O 84.38 kg·hm-2)较对照增产最多。利用CRITIC 法分析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旱地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 a试验后ZJJH 处理产量品质综合最佳。因此,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旱地番茄可以推荐在化肥减少25%的基础上,有机肥增加50%,化肥再减少50%,以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实现旱地番茄可持续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因素方差分析探究灌水施肥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胡玉林, 姜俊杰, 罗健琛, 周斌
    2023, 64 (5):  1042-10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6
    摘要 ( 180 )   HTML ( 7 )   PDF(1868KB) ( 318 )  

    大棚栽培已经成为番茄种植中主要收益来源之一,探究最合适的水肥配比,有助于提升水肥利用率并提高番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将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水肥配比作用下的番茄实际产量与果实个数进行分析,并用多重比较的方法,选出最优水肥配比,探究灌水施肥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灌水施肥量对大棚番茄的产量与果实个数有较大的影响,当灌水量为A1(100% ET0)、施肥量为B1(N、P、K分别为240、120、150 kg·hm-2)时,番茄的平均产量最高(96.9 t·hm-2),其中灌水量比施肥量对番茄产量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棚番茄种植中,应当控制好灌水量,及时滴灌,并结合适当的施肥量,有助于提升番茄的产量与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基质栽培对温室番茄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李佳, 黄灵丹, 张丽娟, 朱倩楠, 曲继松
    2023, 64 (5):  1046-10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93
    摘要 ( 662 )   HTML ( 5 )   PDF(1519KB) ( 323 )  

    试验以椰糠、柠条作为栽培基质,以常规土壤栽培为对照,研究了在槽式栽培条件下不同栽培基质对番茄植株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常规土壤)相比,T1(椰糠基质)最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随着定植时间的增加,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单株结果数和单株平均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T2(柠条基质)的各项品质指标表现较好,产量居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印南瓜自交系田间耐热特性鉴定研究
    宋慧, 古斌权, 李林章, 黄芸萍, 张香琴
    2023, 64 (5):  1050-10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53
    摘要 ( 83 )   HTML ( 3 )   PDF(3358KB) ( 316 )  

    随着我国平均气温逐年的升高,高温发生时间前移,持续时间延长,南瓜定植之后极易遭受高温胁迫。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性鉴定方法,对品种进行耐热性评价筛选,是缓解高温热害胁迫经济有效的措施。本试验以中国南瓜×印度南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自然高温环境下,通过比较植株两叶一心期、五叶一心期、团棵期和伸蔓期4个时期的单株叶片萎蔫程度,计算株系热害指数,经过多重比较,确定南瓜热胁迫的敏感时期,建立南瓜田间早期耐热鉴定方法。利用供试材料的单瓜种子数目,检验田间评价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南瓜团棵期的热害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南瓜植株对高温胁迫的敏感时期。利用田间热害指数和单瓜种子数目2个指标可综合判断中印南瓜自交系的耐热特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用南瓜新品种在宁海山区的品比试验
    宋慧, 安学君, 陈英子, 黄芸萍, 王毓洪, 古斌权
    2023, 64 (5):  1055-10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16
    摘要 ( 105 )   HTML ( 2 )   PDF(2923KB) ( 271 )  

    为了了解粉用南瓜新品种21FV28和21FV42在宁海山区的种植表现,以印度南瓜品种爱碧斯和中国南瓜农家种21FV44为对照,在宁海山区进行品比试验。在生长期,调查品种的生育期、商品性、产量;集中采收后,调查品种淀粉产量和质量。结果显示,21FV28和21FV42,生育期126 d,属于中晚熟耐热南瓜品种,果型中等,产量分别为(19.49±2.87)t·hm-2和(16.20±0.91)t·hm-2,分别比爱碧斯增产27.97%和6.37%。2个品种有增产优势。21FV28和21FV42的出干淀粉比率分别为7.0%和4.2%,高于对照爱碧斯和21FV44。21FV28和21FV42的淀粉产量分别为1.34 t·hm-2和0.68 t·hm-2,比爱碧斯增产179.17%和41.67%。21FV28的淀粉产量优势明显。21FV28和21FV42比爱碧斯和21FV44的淀粉白度高,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高,适宜淀粉提取和加工。21FV28和21FV42适宜在宁海山区进行示范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州地区春茬小南瓜品种比较试验
    王颖, 刘曙东, 岳雅妮, 王靖君, 漆慧娟, 徐竞成, 陈伟强
    2023, 64 (5):  1059-10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32
    摘要 ( 116 )   HTML ( 3 )   PDF(1162KB) ( 383 )  

    为了筛选出适宜台州地区春茬种植的小南瓜品种,对引进的6个小南瓜品种开展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翠栗6号、上海惠和贝贝的生长势和分枝性强,果实综合品质较好,瓜肉厚而细软,细腻香甜、粉质强、栗味浓厚,风味佳,产量高,单瓜大小适宜,适合本地区春季种植,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翠栗2号的单瓜较重,产量较高,但老瓜风味一般,建议采收嫩瓜用作炒食或做汤,可适当试种以满足市场不同的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质量西瓜种子加工贮藏控制技术
    包卫国, 王婉婷, 陈勇兵
    2023, 64 (5):  1064-10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47
    摘要 ( 122 )   HTML ( 1 )   PDF(1816KB) ( 302 )  

    通过开展西瓜种子质量认证试点示范,研究提出了高质量西瓜种子加工贮藏控制技术。该技术包括制订高于国家质量标准的企业种子质量控制指标;分户西瓜种子扦样检验,依据检验结果进行种子干燥,瓜类果斑病菌化学药剂浸种消毒或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干热消毒;种子批采用风筛选机、色选机、辊选机进行精选分级;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种子包衣、干燥处理;检验结果合格的种子包装入库;原种(亲本)种子、原料种子、商品种子采用相应低温低湿库贮藏,进行仓库有害生物防治、合理堆放与账物管理,定期开展种子扦样检验,及时掌握贮藏种子质量动态,根据检验结果对贮藏种子进行分类处理,从而确保公司销售的西瓜种子均能达到企业高质量控制指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型西瓜早春嫁接组合品比试验比较
    张琳玲, 张蕾琛, 许林英, 张瑞, 张立权
    2023, 64 (5):  1071-10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21
    摘要 ( 114 )   HTML ( 2 )   PDF(1127KB) ( 356 )  

    随着人们消费类型的转变,市面上的小型西瓜逐渐受到消费者热捧。目前,在浙江省慈溪市的小西瓜市场上基本是小兰品种主导,鲜有超越者。本课题组在2021年底引进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品种兰芯进行试验。试验以南瓜砧木,葫芦砧木,野生西瓜砧木采用插接法分别嫁接小兰、兰芯,研究设施栽培早春不同砧木的嫁接亲和性和对西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慈溪本地的砧穗组合。试验结果:不同嫁接组合差异较大,9个嫁接组合材料以绿壮士砧木嫁接兰芯的综合性较好,嫁接亲和力好,虽总产量较低排第7位(每667 m2 2 045.01 kg),但中心糖度12.35°,边糖7.65°,品质佳。该砧木绿壮士(葫芦型)适宜与兰芯西瓜嫁接,可在慈溪本地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召部, 陈祥福, 王辉, 刘一搏, 孟献东, 刘伟, 冯尚宗
    2023, 64 (5):  1074-10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81
    摘要 ( 151 )   HTML ( 3 )   PDF(1177KB) ( 457 )  

    以西瓜品种8848甜王为试材,研究了广谱型“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对设施西瓜主要农艺性状及土壤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谱型“靠山多霸”微生物菌剂喷雾,对设施西瓜植株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可增加西瓜结瓜部位茎粗,但对促进主蔓伸长作用不显著。同时可显著提升叶片叶绿素含量,产量提升10.1%~12.8%。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3.1%,且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处理组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VC含量、糖度分别提高7.8%、24.1%、1.5%,糖酸比降低34.8%。在果实增产提质的同时,根部土壤有效磷、有效铁、有效硼、有机质含量增长,其中有机质、有效硼、有效磷含量分别提升25.8%、18.6%、15.1%。硝态氮、有效锌、全氮、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锰含量均有下降。提出微生物菌剂作用于农作物的“优先供给假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配比对小果型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璐, 白甜, 赵建锋, 王林闯, 许文钊, 张雪莲, 尹莲, 黄大跃, 顾妍, 罗德旭, 孙玉东
    2023, 64 (5):  1079-10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7
    摘要 ( 126 )   HTML ( 1 )   PDF(1147KB) ( 283 )  

    本研究针对春茬设施栽培的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根据西瓜不同生育期设置3种不同氮磷钾配比的肥料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配比会影响西瓜果肉硬度、叶片光合速率、西瓜果实大小、产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项指标。F1处理的果肉硬度、果肉硬度形变、叶片气孔导度和果实还原糖含量较高;F2处理叶片光合速率最高、产量最高;F3处理的果肉硬度、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还原糖含量及产量基本上处于中间值,在果实中心糖含量、边糖含量、横径、可溶性蛋白含量、单果重上均为最高。综合3种处理,推荐春茬设施栽培小果型西瓜苏梦6号的氮磷钾配比的综合排序依次为F3>F1>F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型西瓜品种在德州地区露地种植比较
    张绍丽, 黄磊, 韩梅梅, 王友平, 张自坤
    2023, 64 (5):  1083-10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33
    摘要 ( 121 )   HTML ( 1 )   PDF(1113KB) ( 332 )  

    为了筛选适宜德州地区露地种植的中型西瓜品种,本研究从出苗率、定植成活率、生长势、抗病性、果实性状及品质、产量等方面对参试西瓜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HX3-11和F142出苗率、定植成活率都达到90%以上,生长势、抗病性强,果皮薄,中心糖含量在10.00%以上,边糖含量在8.00%以上,折合667 m2产量在2 400 kg以上,产量高,综合表现好,品质优良,适合在德州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瓜新品种迁丽2号的选育
    孟佳丽, 吴绍军, 沈虹, 杨年福, 赵跃, 余翔
    2023, 64 (5):  1086-10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81
    摘要 ( 102 )   HTML ( 1 )   PDF(1124KB) ( 321 )  

    西瓜新品种选育是实现农业高科技引领,推进种业振兴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迁丽2号是以12S-397作母本,13S-233作父本配制而成中果型红瓤西瓜杂种一代。田间生长势中等,易坐果。第一雌花节位7~9节,授粉至采收32 d,全生育期106 d。果实圆球形,果皮绿底,覆深绿色条带。单瓜重3.38 kg,皮厚0.85 cm,果肉红色,中心糖含量12.12%,边糖含量9.20%。667 m2平均产量2 809.13 kg,耐贮运性好;适于全国各地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2022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盐城地区温室秋茬小型西瓜引种栽培试验
    冯汝超, 郭绍贵, 刘哲, 马江黎, 沈峰, 尤春, 张丽娜, 郑佳秋, 梅燚
    2023, 64 (5):  1090-10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03
    摘要 ( 126 )   HTML ( 1 )   PDF(1127KB) ( 253 )  

    为满足盐城地区市场多元化的需求,丰富本地区的小果型西瓜品种,对引进的5个小型西瓜新品种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京美1K和京美2K生长势较强,果实发育期短,分别为39 d和37 d,且其抗病性较强,瓜皮韧性高,耐贮运性好,果实品质优,中心与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为均匀,中心在12.00%以上,边缘在11.00%以上;京彩1号、京彩3号和京彩6号属于早熟耐裂橙、黄瓤色类型品种,果形稳定,口感脆爽,较耐运输和存放。综上,5个小型西瓜品种生长势强,早熟性好,抗病性、耐贮运性佳,产量较高,适宜在盐城地区根据各品种特性进行秋茬设施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花菜雅翠60在浙江临海的表现及适应性评价
    周晓肖, 蒋芯, 郑洋洋, 李伟龙
    2023, 64 (5):  1094-10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34
    摘要 ( 97 )   HTML ( 2 )   PDF(1284KB) ( 179 )  

    为明确青花菜雅翠60在浙江临海的表现,2019—2021年开展适应性试验,以目前生产上主栽的早熟品种炎秀、中熟品种翡翠6号为对照,调查植物学性状、成熟期、花球特性、单球重、茎粗,综合评价其适应性。结果表明,雅翠60是中熟优良品种,浙江临海适宜8月中下旬播种,4叶1心(苗龄约30 d)时移栽。8月15日播种,成熟天数84.0 d,比炎秀晚9.5 d;8月25日播种,成熟天数104.3 d,比翡翠6号晚3.0 d。株型长势中庸,株高69.5 cm,开展度77.3 cm,叶片偏狭长,最大叶长70.1 cm、宽23.2 cm。花球高圆、紧实,蕾粒细、较均匀,球色绿,低温不紫球,轻微花夹叶,缺硼时轻微空茎。8月15日播种,单球重490.50 g,茎粗5.30 cm,667 m2产量1 453.85 kg,比炎秀增产19.26%;8月25日播种,单球重548.29 g,茎粗5.35 cm,667 m2产量1 625.13 kg,比翡翠6号增产16.33%,属高产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春甘蓝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初报
    邵伟强, 胡美华, 沈立, 杜叶红, 汪炳良
    2023, 64 (5):  1100-11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78
    摘要 ( 98 )   HTML ( 1 )   PDF(1132KB) ( 178 )  

    引进6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露地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甘蓝中开展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农艺性能及作物产量与普通聚乙烯地膜无显著差异,在甘蓝收获时基本处于裂解状态,能直接机械翻耕作业,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秋季露地甘蓝轻简化增效栽培技术简析
    岳智臣, 俞国红, 薛向磊, 胡齐赞, 陶鹏, 赵彦婷, 雷娟利, 李必元
    2023, 64 (5):  1103-11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92
    摘要 ( 150 )   HTML ( 3 )   PDF(11173KB) ( 346 )  

    应用秋季露地甘蓝轻简化增效栽培技术,确保了苗期的早生快发,中期的健康生长及后期的无早衰,每667 m2产量可增加8.9%。同时整个栽培过程可节省用工44.7%,减少化肥成本9.2%,减少农药成本41.7%,育苗成本降低25.0%,效益提高59.8%。特别利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的规模生产,体现规模效益的特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晚熟松散型花椰菜新品种浙农松花85的选育
    虞慧芳, 盛小光, 王建升, 沈钰森, 顾宏辉
    2023, 64 (5):  1107-11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96
    摘要 ( 132 )   HTML ( 2 )   PDF(2269KB) ( 348 )  

    浙农松花85是以ogura雄性不育系4309-10BS作母本,自交系4428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花球全松型中晚熟松花菜杂交品种。该品种从移栽至花球收获生育期约为90 d,株型较开展,株高约69 cm,开展度约88 cm;花球圆整、乳白、松散,花梗淡绿;球横径23 cm左右,单球重约1.23 kg,2020年和2021年每667 m2平均产量为2 115.3 kg。该品种综合抗性良好,花球保持性好,商品性优,适合春、秋两季种植。于2022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现场考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热速生型芥菜种质资源的评价与筛选
    赵彦婷, 刘文琦, 祝玮, 陈小央, 李燕,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王华森, 李必元, 胡齐赞
    2023, 64 (5):  1110-111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58
    摘要 ( 101 )   HTML ( 2 )   PDF(16631KB) ( 238 )  

    耐热速生叶菜是浙江省“渡夏淡”的主要蔬菜类型,芥菜风味浓、适应性广、抗性强,是耐热速生叶菜开发利用的优异资源。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到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本研究从叶片形态、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5个方面对113份芥菜地方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筛选。首先从叶裂刻、叶面平皱、叶缘齿状、叶缘波纹、叶面刺毛、叶面蜡粉进行评价,筛选到优异叶型芥菜种质资源20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株型、长势、耐热性和苦味进行评价,筛选到叶型优异、耐热性强、速生性好、苦味适中的芥菜种质资源5份,为后续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材料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衢州市露地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郭勤卫, 项小敏, 张婷, 王雪艳, 韦静, 李朝森, 刘慧琴, 万红建, 方萍萍
    2023, 64 (5):  1116-11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3
    摘要 ( 133 )   HTML ( 2 )   PDF(1142KB) ( 398 )  

    丝瓜作为衢州市夏秋主要的瓜类蔬菜之一,在衢州农民增收致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衢州露地丝瓜生产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衢州丝瓜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衢州市露地丝瓜生产中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方式及茬口安排、种苗培育、定植、田间管理、促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生产技术环节进行归纳和总结,为衢州丝瓜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蒲903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王翔, 王海燕, 黎坤瑜, 楼旭平, 汪颖, 鲁忠富, 李国景, 吴晓花
    2023, 64 (5):  1120-11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53
    摘要 ( 114 )   HTML ( 1 )   PDF(7357KB) ( 320 )  

    为探究嫁接育苗关键技术对瓠瓜嫁接效率和嫁接成活率的影响,本试验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新育成的中棒瓠瓜新品种浙蒲903为接穗,砧西316为砧木,设置不同砧穗播期、嫁接苗龄、嫁接方法、嫁接后愈合条件的试验组合进行浙蒲903嫁接育苗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砧木和接穗播期间隔5 d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为96%,根系长势最好,接穗长适中、接穗粗壮;接穗子叶时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4%,植株矮壮、根系最发达;采用插接法嫁接的瓠瓜苗成活率最高,为96%,接穗长适中、接穗粗最大、根系最发达;温度相同时,LED光照条件下愈合的嫁接苗成活率明显高于黑暗条件下的,其中以温度20~26 ℃,湿度95%,LED补光的嫁接愈合条件最佳。本结果为瓠瓜嫁接技术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瓜菜栽培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胡美华, 王华英, 胡立军, 邵伟强, 周佳燕, 李水凤, 李志坤
    2023, 64 (5):  1124-11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45
    摘要 ( 83 )   HTML ( 2 )   PDF(8154KB) ( 155 )  

    本文介绍了浙江省近年来开展全生物降解地膜覆盖技术试验示范应用概况,集成总结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瓜菜生产上的应用技术要点,分析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并总结提炼了杭州市萧山区甘蓝类蔬菜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技术的典型案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熟型鲜食大豆引种比较试验
    许林英, 张琳玲, 蔡娜丹
    2023, 64 (5):  1129-11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21
    摘要 ( 657 )   HTML ( 4 )   PDF(1127KB) ( 328 )  

    在浙江省慈溪市岳森果蔬种植场内对5个新引进的早熟型鲜食大豆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抗病性、品质检测及产量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雨农49在熟期、产量、商品性、品质、经济效益等综合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优势,可在慈溪当地早春作为早熟型鲜食大豆品种作进一步的示范推广;春丰早虽然产量不高,但由于其熟期、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可作小范围的试种和示范;浙农2002产量高、品质好,但其单株无效荚多,可在减少密度的条件下作进一步的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刘术新, 李汉美, 吴东涛, 刘卓香, 丁枫华
    2023, 64 (5):  1133-11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21
    摘要 ( 114 )   HTML ( 1 )   PDF(2687KB) ( 397 )  

    本研究以连作蚕豆土壤为试验材料,探讨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对连作蚕豆土壤理化性状、蚕豆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均能改善土壤环境,改善连作蚕豆土壤酸化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和土壤中碱解氮含量,能够促进连作蚕豆的生长,提高连作蚕豆的产量。生物炭促进连作蚕豆维生素C含量增加,使得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升,促进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增加。不同生物炭种类对连作蚕豆土壤性状、蚕豆产量和品质影响有所不同。4种不同来源生物炭中效果有所不同,稻壳生物炭>木片生物炭>稻秆生物炭>厨余垃圾生物炭。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CD-2微生物菌肥不同用量对菜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瞿云明, 廖连美
    2023, 64 (5):  1137-11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94
    摘要 ( 120 )   HTML ( 1 )   PDF(1132KB) ( 180 )  

    为研究NCD-2微生物菌肥对菜豆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不施微生物菌肥为对照,设置3个微生物菌肥用量,研究菜豆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能够提高菜豆荚长、荚宽、荚厚、单荚重、产量,上述指标均随微生物菌肥用量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在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每667 m2 2.5 kg和3.5 kg时产量增加明显,分别比对照增加9.9%和12.0%,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NCD-2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每667 m22.5 kg时,菜豆增产效果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东南红茄新品种嫁接栽培对比试验初报
    吴玉勇, 顾天飞, 朱贵平, 叶放, 俞爱英, 戴亚伦
    2023, 64 (5):  1140-11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08
    摘要 ( 112 )   HTML ( 1 )   PDF(1146KB) ( 338 )  

    为筛选出适合浙东南栽培的优质丰产红茄嫁接苗品种,对锦秀、领秀、杭茄716、引茄4个品种开展了嫁接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在门茄生物学特性方面除果面棱沟、果萼颜色、果萼刺、果肉色、果肉褐变程度等5个指标存在差异外,其余10个指标均相同。对照品种引茄的始花期、坐果期最早,比其他品种早1~2 d,4个品种果实生物学特性除果面斑纹、成熟果色、风味等3个指标存在差异,其余20个指标相同。杭茄716的株高与其他3个品种存在显著性差异,株高最低。4个品种门茄横径、门茄纵径、门茄高、单果重、株幅、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叶柄长、单株结果数、产量、产值等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果实产量排序为锦秀>引茄>领秀>杭茄716,产值排序为领秀>杭茄716>锦秀>引茄。综上,领秀、杭茄716在该区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泉山地茄子品种比较试验
    金炳胜, 江建珍, 江建红, 洪定超, 杨蒙池, 包崇来
    2023, 64 (5):  1144-11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93
    摘要 ( 100 )   HTML ( 4 )   PDF(1124KB) ( 368 )  

    为筛选出适合龙泉高山地区种植的茄子优良品种,对6个茄子品种的物候性、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以及抗病性方面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茄10号和杭茄2010产量比对照引茄1号高,果实商品性好,较抗青枯病,比较适宜在龙泉高山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橘红心大白菜新品种连红1号的选育
    李威亚, 陈微, 惠林冲, 杨海峰, 何林玉, 缪美华, 陈振泰, 潘美红
    2023, 64 (5):  1147-11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43
    摘要 ( 106 )   HTML ( 1 )   PDF(1136KB) ( 343 )  

    连红1号是由连云港云台农场农户提供原始育种材料,经4代典型性状筛选、壮株自交提纯育得的橘红心大白菜新品种。该品种棵型较小,外叶深绿色,叶球切开后会由橘黄色变为橘红色,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含量高。株高30 cm左右,单株重1.5~2.0 kg,生长期为70 d,抗软腐病、黑斑病、根肿病等,适合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底肥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李水凤, 朱奇云, 丁海勇, 许楚楚, 王华英
    2023, 64 (5):  1150-11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30
    摘要 ( 99 )   HTML ( 3 )   PDF(1133KB) ( 225 )  

    为比较不同底肥处理对早熟8号作小白菜栽培的生长特性影响,以每667 m2施饼肥100 kg+复合肥20 kg为对照,比较饼肥100 kg+富寿康80 kg、饼肥100 kg+富寿康120 kg、饼肥100 kg+富寿康160 kg、饼肥100 kg+富寿康200 kg和饼肥100 kg+沼液等5种不同底肥处理对早熟8号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中饼肥100 kg+富寿康80 kg处理对早熟8号的667 m2产量提高效果最为明显,比其他处理增加155.41~605.42 kg,比对照增加384.19 kg,极显著高于对照,实现小白菜化肥减量增效生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梗菜新品种寒悦160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施正侃, 朱守业, 杨昌勤, 郑英, 郑兴祖, 韩国强, 吴卫
    2023, 64 (5):  1153-11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41
    摘要 ( 139 )   HTML ( 0 )   PDF(1128KB) ( 410 )  

    青梗菜寒悦160是浙研农业(杭州)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LH160-3-3-9、LH-3-1-2为亲本育成的青梗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株型直立、紧凑,基部膨大,叶柄较宽,束腰性好,生长速度快。秋季栽培,生长周期30~40 d,叶色深绿,叶面光滑,软糯香甜,口感佳;春季栽培,叶色嫩绿,抗性强,商品性好。该品种高抗霜霉病及病毒病,适宜在浙江杭州、嘉兴、台州及宁波等相似生态区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节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姚金晓, 洪德成
    2023, 64 (5):  1157-11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89
    摘要 ( 100 )   HTML ( 4 )   PDF(1178KB) ( 221 )  

    本研究对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14个植物学性状的观察记载,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用节瓜植物学性状分析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4个植物学性状中叶片长的变异系数小于10%,遗传变异较小;棱沟深浅和瓜面蜡粉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都高于100%,遗传变异较强;其余11个性状属于中等变异。基于植物学性状的聚类分析中,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在遗传距离为5时,分为5大类,第1类有16份,第2类有2份,第3类有1份,第4类有1份,第5类有1份,这说明21份节瓜种质资源材料间虽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是大部分材料亲缘关系较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胜文, 何国平, 陈纯秀, 胡红, 杨光平
    2023, 64 (5):  1160-11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63
    摘要 ( 132 )   HTML ( 2 )   PDF(1136KB) ( 391 )  

    以青瓜、豆角和菜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商品性,其中处理2即50%生物有机肥+50%化肥的青瓜、豆角处理产量最高,处理3即80%生物有机肥+20%化肥的菜薹产量最高。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升蔬菜的色泽、光泽度,口感更佳,并且可以降低硝酸盐含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茭白单双季品种轮作增效模式试验
    陈可可, 宋瑞琪, 杨梦飞, 李怡鹏, 张尚法
    2023, 64 (5):  1164-11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33
    摘要 ( 955 )   HTML ( 2 )   PDF(1117KB) ( 255 )  

    为了验证单双季茭白的轮作模式效益, 本试验比较了双季茭品种秋冬季不同时期、不同分墩株数移植对夏茭分蘖苗抽发、商品性及产量效益的影响,以及单季茭轮作品种搭配和轮作模式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秋冬季移植时期以适当早栽为宜,宜在秋茭采收结束后的10月下旬或11月前移植。分墩移植时每墩株数不宜过少,每墩株数宜在5株以上。轮作时单季茭品种宜选用中迟熟品种。其中八月茭和金茭6号667 m2产值达5 888.8元和5 556.0元,分别比对照增加1 957.6元和1 624.8元,增幅达49.80%和41.33%,增效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蔬菜地土壤钙形态组成及其区域变化特征
    池永清, 章明奎
    2023, 64 (5):  1167-11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47
    摘要 ( 118 )   HTML ( 4 )   PDF(1214KB) ( 255 )  

    钙是植物必需的中量元素,土壤中钙的数量与形态直接影响植物对钙的吸收和土壤性状。为了解浙江省农田土壤钙素状况,本研究从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地共采集了70个代表性蔬菜地表土,分析了其钙含量及其形态(水溶态、吸附态、酸溶态和矿物结合态)组成。结果表明,全省蔬菜地土壤钙含量在3.24~28.45 g·kg-1,平均为7.19 g·kg-1;土壤全钙平均含量依次为滨海平原>水网平原>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土壤中各形态的钙占比依次为矿物结合态>酸溶态>吸附态>水溶态;钙全量、矿物结合态、酸溶态、交换态均随土壤酸化而下降;水溶态钙随pH值下降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当土壤pH值下降至5.5以下时,土壤因钙贮量下降发生缺钙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象山马铃薯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潘贤, 胡亮, 林普, 吴忠吉
    2023, 64 (5):  1170-11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32
    摘要 ( 93 )   HTML ( 3 )   PDF(1154KB) ( 268 )  

    品种单一、抗性和产量大幅下降,是象山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筛选出适应象山县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当地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老化、抗病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本研究以土岩2号为对照,对其他5个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土岩5号单薯重和每株产量与其他马铃薯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46和1.14 kg;在产量方面,土岩5号和K35-2-3鲜薯产量分别为38 174和18 752 kg·hm-2,较土岩2号(CK)显著增产22 770和3 348 kg·hm-2,增幅达到了147.82%和21.73%,其他品种马铃薯鲜薯产量均低于土岩2号(CK)。但仍需进一步试验确认推广价值,以期筛选出适宜象山县地区种植推广的优良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闫锋
    2023, 64 (5):  1174-11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72
    摘要 ( 108 )   HTML ( 3 )   PDF(1123KB) ( 286 )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5个甜菜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糖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对产糖量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块根产量>块根锤度>蔗糖含量>叶片数>株高>维管束环数。对产糖量影响最大的是块根产量。因此,在甜菜育种中,应注重对块根产量的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辣椒品种耐盐鉴定方法研究及耐盐性比较
    郑佳秋, 万红建, 王薇薇, 刁卫平, 吴永成, 祖艳侠, 刘哲, 张丽娜, 梅燚
    2023, 64 (5):  1177-11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74
    摘要 ( 168 )   HTML ( 10 )   PDF(1672KB) ( 427 )  

    为发掘辣椒耐盐性强的种质资源,进行辣椒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研究。本研究采用营养液水培盐胁迫的方法,根据盐胁迫过程中辣椒植株表型变化,将耐盐性分为5个类型。选择叶片颜色、叶片形态、叶柄形态、叶片脱落性、茎秆形态5个形态指标,制定等级得分标准计算盐害指数,依据盐害指数对辣椒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利用该耐盐评价体系对54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系)进行苗期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大部分辣椒品种对盐胁迫较为敏感,筛选出高耐盐资源1份,耐盐资源2份,同时鉴定出中度耐盐资源11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兰溪杨梅设施栽培发展研究
    张启, 戚行江, 梁森苗, 郑锡良, 杜兆南, 汤须钧, 张淑文
    2023, 64 (5):  1181-11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04
    摘要 ( 112 )   HTML ( 1 )   PDF(2475KB) ( 363 )  

    杨梅设施栽培是降低花期冻害、成熟期雨害的重要技术措施。经过20多a的探索和发展,逐渐集成山地建棚、温湿度管理、花果调控等大棚杨梅设施栽培生产技术规范,不仅有效减小“倒春寒”与“梅雨”影响,保障了丰产稳产,而且大幅提升了产量、品质和效益,带动了杨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避雨栽培对杨梅人工林叶片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彭欣怡, 姚锴, 叶子豪, 杨淑宁, 吴家森, 许在恩
    2023, 64 (5):  1185-11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608
    摘要 ( 86 )   HTML ( 1 )   PDF(1589KB) ( 270 )  

    为了解避雨栽培对杨梅(Myrica rubra)人工林叶片和土壤的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以杭州市临安区杨梅人工林为对象,设置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2个处理3次重复的试验,分别于5、8月定位采集并分析了叶片和土壤碳(C)、氮(N)、磷(P)含量。结果表明,相同月份的杨梅叶片碳、氮、磷、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在不同栽培模式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8月份叶片氮、碳磷比、氮磷比显著高于5月(P<0.05);林地土壤碳、氮、磷、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在不同栽培模式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叶片碳、氮含量与土壤碳含量间具有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 2、-0.636 4。综上,避雨栽培并没有改变杨梅叶片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杨梅生长的限制性元素是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适当增施磷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有机肥对山地花牛苹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杨国权, 周建国, 周晓康, 安建军
    2023, 64 (5):  1190-11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60
    摘要 ( 133 )   HTML ( 1 )   PDF(1171KB) ( 386 )  

    本文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花牛苹果品质和产量的改善作用,为苹果丰产增效和绿色化、有机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本研究以清水县15年生盛果期山地花牛苹果为试材,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通过增施生物有机肥代替普通复合肥,设置每株5、10、12.5 kg不同梯度生物有机肥配施复合肥5组处理和1个单施复合肥的对照,研究不同比例生物有机肥在复合肥减少15%~50%的条件下,对天水花牛苹果外观、品质、产量等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组生物有机肥配施复合肥处理对苹果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叶片生长、果实着色率、果形指数等指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和优化;苹果品质显著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明显提高,酸含量有所下降,单果重不断增加,树体抗病害能力进一步增强,产量与对照相比增幅最高达31.17%,提质增产效果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增施不同梯度生物有机肥对山地花牛苹果的品质和产量等指标均有提高和优化作用,以生物有机肥10~12.5 kg·株-1+复合肥1.5 kg·株-1为最佳配施比例,提质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山地花牛苹果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柑媛小春果实的贮藏特性及生理性状变化研究
    孙立方, 柯甫志, 孙建华, 聂振朋, 黄秀, 王罗云, 徐建国
    2023, 64 (5):  1195-11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68
    摘要 ( 104 )   HTML ( 2 )   PDF(2734KB) ( 246 )  

    杂柑媛小春在浙江地区的生长表现良好,具有低酸且风味浓郁等优良特性,是一个具有推广潜力的品种。媛小春果实虽然具有一定的贮藏性,但贮藏周期和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特点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媛小春果实单果重逐渐降低,果皮逐渐变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逐渐增加,由(14.34±0.86)°Brix增至(15.9±0.87)°Brix,酸度逐渐降低(0.61%±0.07%至0.46%±0.09%),贮藏品质优良,且贮藏90 d后未表现出变味、浮皮或枯水的现象,还能维持其品质特色。相关性分析表明,贮藏过程媛小春果实的TSS和固酸比变化与外观品质变化呈显著负相关性,而酸度则与外观品质变化显著正相关。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特点表明,媛小春是一个贮藏性良好的柑橘品种,本研究结果将为媛小春果实的品质评价、种植推广和货架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昆虫辅助授粉对大葱杂交种采种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王清华, 岳丽昕, 张荣亭, 高莉敏
    2023, 64 (5):  1199-12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5
    摘要 ( 95 )   HTML ( 0 )   PDF(1147KB) ( 224 )  

    随着大葱杂交种需求量的逐年增加,大葱杂交制种中结实率低、产量低、授粉成本高等问题也开始凸显。本试验利用大葱不育系和父本系生产一代杂交种,开花期进行熊蜂、蜜蜂、壁蜂和苍蝇的辅助授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采的杂交种,从单株采种量与单株结种数来看,除苍蝇授粉方式较低外,熊蜂、蜜蜂与壁蜂授粉无显著差异,熊蜂授粉方式最高;从发芽率和发芽势来看,四种授粉方式无显著差异。不同辅助授粉方式对父本系采种的影响与不育系采种基本相似,熊蜂最高,苍蝇最低;发芽率和发芽势,除苍蝇授粉稍低外,其余均较高。结合授粉成本,大葱杂交种采种,熊蜂授粉最佳,蜜蜂、壁蜂次之,苍蝇因授粉产量极低,不适宜选择。本试验筛选出大葱合适的授粉昆虫,以期提高大葱杂交种的产量和质量,为制定一代杂交制种规程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萝卜品种圆都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赵道松, 刘惠娟, 周晴
    2023, 64 (5):  1203-12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95
    摘要 ( 114 )   HTML ( 1 )   PDF(1142KB) ( 417 )  

    圆都2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V01A107238为母本、自交系1974Y137为父本育成的萝卜杂交一代品种。该品种叶丛姿态半直立,叶色绿,叶片数16片;叶片近板叶型,最大叶长43.6 cm、宽14.2 cm;白皮,白肉;肉质根窄椭圆形,根长17.3 cm左右、径粗约7.5 cm;不易糠心,肉质清脆爽口;早熟,播种后55 d左右可采收;单根重500 g左右。该品种适宜浙江省夏秋季直播栽培,一般株距20 cm左右、行距30~40 cm,播种密度约9×105穴·hm-2。肉质根生长盛期需保证水分供应,病虫害以预防为主,防治菜霜霉病、青虫、跳甲、蚜虫和地下害虫等。根据市场需求及萝卜长势情况适时采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个耐抽薹萝卜在龙泉的引种比较试验
    施正侃, 周梅仙, 包崇来
    2023, 64 (5):  1207-12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92
    摘要 ( 110 )   HTML ( 1 )   PDF(1127KB) ( 263 )  

    为筛选出适宜在龙泉地区早春栽培的萝卜品种,对引进的 10 个萝卜耐抽薹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萝60品种萝卜表现最佳,耐抽薹能力强,产量高,商品率良好,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考虑在龙泉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质和光强调控对芦笋幼苗形态建成和营养积累的影响
    马文蝶, 蒲珊, 刘云洁, 许泽涛, 马闯
    2023, 64 (5):  1210-12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31
    摘要 ( 95 )   HTML ( 1 )   PDF(1564KB) ( 341 )  

    以京绿芦1号为试材,分析不同红蓝光质比和光强组合下芦笋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养分积累。结果表明:红蓝光质比7∶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长度、总茎粗、分枝数达到最大,而氨基酸含量最低;红蓝光质比3∶1、光强150 W·m-2处理下芦笋总黄酮、皂苷最大,而多糖含量在光质比7∶1,光强225 W·m-2处理下最大;双因素分析发现,光质与光强对分蘖数、总黄酮、氨基酸存在交互作用;Pearson相关性表明,总黄酮与总茎粗呈显著正相关,而氨基酸与总长度、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组合对芦笋生长和关键养分影响存在差异,对今后芦笋生产中补光灯的使用具有理论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基料配比对双孢蘑菇栽培基质性质和产量的影响
    张维玲, 张硕, 汪峰
    2023, 64 (5):  1215-12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61
    摘要 ( 111 )   HTML ( 1 )   PDF(1927KB) ( 257 )  

    选择不同稻草、麦秆、玉米芯配比的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栽培试验,测定分析基质理化性质、双孢蘑菇产量、投入产出比等指标,筛选出适宜当地栽培的双孢蘑菇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双孢蘑菇基料配方T2(干稻草38%、麦秆0%、玉米芯19%、牛粪38%、其他5%)的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与全钾的含量均表现出较高水平。且T2的基料配方的投入产出比最高,达143.17%;生物转化率高达31.48%。对比基料配方T3,将玉米芯比例控制在20%左右经济效益最好,生物转化率最高,达到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湖州市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宁, 胡豹
    2023, 64 (5):  1220-12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03
    摘要 ( 105 )   HTML ( 0 )   PDF(1183KB) ( 345 )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对农产品的购买从追求数量型逐渐向品质型、营养型转变。为了解湖州市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水平及其消费意愿,本文以323个湖州市消费者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影响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购买意愿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的性别、关注程度、品质感观因子(质量安全、新鲜程度、可追溯性、认证标志)、成本感知因子(价格满意度、绿色环保、品牌)、购买感受因子(包装情况、朋友推荐、购买便捷)对绿色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省稻米加工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贲永青, 徐金海, 张玉娥
    2023, 64 (5):  1226-12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08
    摘要 ( 130 )   HTML ( 3 )   PDF(1135KB) ( 322 )  

    水稻是江苏第一大粮食作物,与稻米加工业产业关联度高,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肩负着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建设粮食产业强省的重任。文章分析了江苏省稻米加工业发展现状与优势、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现阶段江苏稻米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母草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周瑜城, 宋文明, 陈科宇, 杨剑, 方东华, 王乐然, 睢宁
    2023, 64 (5):  1230-12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301
    摘要 ( 171 )   HTML ( 10 )   PDF(4500KB) ( 359 )  

    益母草作为传统临床中药材,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种植,而生物碱作为益母草的指标性成分,受环境因素制约,难以控制外界因素而系统化掌握益母草生物碱合成,本文综述了活性成分生物碱积累合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科学栽培益母草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开发利用益母草资源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研究进展
    杨月, 程远, 阮美颖, 王荣青, 叶青静, 姚祝平, 周国治, 万红建
    2023, 64 (5):  1236-12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75
    摘要 ( 112 )   HTML ( 3 )   PDF(1231KB) ( 257 )  

    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invertase inhibitor, INH)是一类存在于细胞壁或液泡中的小分子蛋白家族,主要在翻译后抑制酸性蔗糖转化酶的活性。研究发现,通过调控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从而使其在不同植物组织器官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根系防卫、叶片生长、种子萌发和果实保鲜等。此外,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在抑制马铃薯低温糖化、参与植物胁迫防御、调控叶片衰老和种子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总结了植物蔗糖转化酶抑制蛋白的分类、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17种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徐冰洁, 刘臻, 桑力青
    2023, 64 (5):  1242-12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82
    摘要 ( 147 )   HTML ( 0 )   PDF(1232KB) ( 457 )  

    本研究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果蔬菜中17种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方法。对前处理的提取方式、提取时间、缓冲盐、净化条件等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进行了方法学检验。结果表明,18种目标物在0.01~0.80 mg·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8;方法检岀限为0.002 mg·kg-1,方法定量限为0.005 mg·kg-1,低中高3档浓度(0.005、0.020、0.200 mg·kg-1)加标回收率为70.7%~102.0%,相对标准偏差在2.1%~10.7%。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适用于水果蔬菜中17种有机磷农药及其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测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6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抗多子小瓜虫活性研究
    胡少军, 胡大雁
    2023, 64 (5):  1246-12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44
    摘要 ( 126 )   HTML ( 0 )   PDF(1211KB) ( 253 )  

    研究36种天然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的体外和体内杀虫活性。利用水提法和醇提法制备36种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构建体外和体内杀小瓜虫药效模型,研究36种天然植物提取物抗小瓜虫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小果博落回、丁香、博落回、大黄等7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可100%杀灭小瓜虫的掠食体和包囊。其中,大黄乙醇提取物杀虫效果最佳,其浓度达到10.0 mg·L-1时,可100%抑制小瓜虫包囊的分裂孵化;其浓度为5.0 mg·L-1时,可100%杀灭小瓜虫掠食体。浸泡使用30.0 mg·L-1大黄乙醇提取物后,草鱼鱼体感染小瓜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存活率可达65.8%,而对照组存活率仅为30.0%。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多子小瓜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品种龙江911生长、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
    李莞晴, 付茂辉, 贺国强, 唐婷婷, 张锴, 申洪涛, 王艳芳, 刘领
    2023, 64 (5):  1251-12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77
    摘要 ( 145 )   HTML ( 0 )   PDF(2032KB) ( 417 )  

    以烤烟品种龙江91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子(种植密度和留叶数)随机区组设计。3个种植密度为20 550、17 500、14 500株·hm-2;3个留叶数为单株留叶13、15、17片,共9个种植密度和留叶数组合。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生育期、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的大田生育期最短,只有110 d。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7片的叶面积系数最大;种植密度14 500 株·hm-2,留叶数13片的冠层透光率最大。低密度、少留叶数处理的光合能力较强。各处理烤烟糖含量均偏高,烟碱、氮、钾含量偏低,氯含量较适宜。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的烤烟产值最高。综合来说,烤烟品种龙江911生产上建议选用种植密度20 550株·hm-2,留叶数13片处理,该处理生育期短、产值高,可以实现烤烟生产中减工增效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烘烤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图像提取值与化学成分的变化
    雷强, 李春光, 刘园, 李怀奇, 谢云波, 胡刚, 俞世康, 顾会战, 李俊举, 张启莉, 黄涛, 殷鸿飞, 赵瑜, 景延秋, 李斌, 刘挺
    2023, 64 (5):  1258-12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588
    摘要 ( 119 )   HTML ( 1 )   PDF(4563KB) ( 377 )  

    为研究不同部位烟叶化学成分与烟叶图像提取值的变化,以中烟100为材料,利用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开烤至42 ℃末快速降解,在42 ℃末至54 ℃末降解缓慢,在54 ℃末至68 ℃末无明显变化;不同部位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在38 ℃末之前稍有降解,在38 ℃末至47 ℃末降解速度快,47 ℃末至68 ℃末呈现较稳定的缓慢持续降解趋势;烟叶中化学成分除烟碱和总氮外,总糖、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在变黄期变化幅度最大,在定色期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在干筋期基本保持不变;不同部位烟叶图像特征值R、G、B主要在开烤至38 ℃末呈逐渐上升趋势,在38 ℃末至68 ℃末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总糖、还原糖、蛋白质、淀粉等物质含量与红度值(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不同日本杜鹃品种盐胁迫下生理响应及评价研究
    沈波, 王豪, 焦猛, 陆云峰
    2023, 64 (5):  1264-12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28
    摘要 ( 106 )   HTML ( 1 )   PDF(1896KB) ( 339 )  

    为探究日本杜鹃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并筛选出耐盐品种,以4个日本杜鹃花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进行胁迫处理,观测胁迫处理下叶片生长和生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随着盐质量浓度增加,各品种的叶片盐害指数、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都呈现不同幅度的上升或下降,表现出生理响应;不同日本杜鹃品种耐盐性强弱排序:石南>金采>华宝>若惠比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丝皇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陈家龙, 郑明誉, 唐燕, 朱建军
    2023, 64 (5):  1270-12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66
    摘要 ( 122 )   HTML ( 1 )   PDF(3433KB) ( 302 )  

    为了新优花茶品种金丝皇菊种苗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本研究以金丝皇菊脚芽为试验材料,研究金丝皇菊扦插育苗中不同基质、扦插时间、插穗类型和激素种类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中,草炭+珍珠岩(3∶1)作为基质的扦插效果最好;3—5月都可以进行扦插育苗,综合考虑3月底至4月底为最佳扦插时间,生根效果好,并且满足田间定植茬口;带顶芽的插穗有利于壮苗,后期生长激素种类中,以萘乙酸效果最佳,市售国光生根粉也具有促进生根的效果,一般农户可直接选用国光生根粉,浸泡时间2 min为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生理小种鉴定及部分甜瓜品种抗性鉴定
    郝芳敏, 臧全宇, 丁伟红, 马二磊, 黄芸萍, 王毓洪
    2023, 64 (5):  1273-12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23
    摘要 ( 107 )   HTML ( 4 )   PDF(3488KB) ( 232 )  

    为明确浙江省甜瓜枯萎病的生理小种类型,我们对已经鉴定的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elonis)病原菌TG-5采用蘸根法对甜瓜幼苗进行枯萎病接种试验,并利用甜瓜鉴别寄主确定生理小种。结果表明,Doublon、CM17-187和MR-1均表现为抗性,Charentais T表现为感性,因此,鉴定浙江省尖孢镰刀菌甜瓜专化型TG-5为0号生理小种。并对12个甜瓜品种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西州密25、丰登蜜19和丰登蜜25为抗病品种。本研究明确了浙江省甜瓜枯萎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为这一地区甜瓜抗病新品种选育及甜瓜生产栽培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酰羟·咯菌腈在草莓灰霉病上的应用效果
    周晓肖, 朱磊, 张豫超, 杨肖芳
    2023, 64 (5):  1277-12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52
    摘要 ( 140 )   HTML ( 5 )   PDF(1141KB) ( 424 )  

    为明确氟酰羟·咯菌腈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啶菌噁唑、嘧环·咯菌腈、唑醚·氟酰胺为对照药剂,开展田间试验。灰霉病始发期,4种杀菌剂各按一定浓度喷施,隔7 d二次防治。结果表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佳,随浓度降低,防治效果下降,差异显著,建议田间施用浓度为750倍~1 000倍;25%啶菌噁唑悬浮剂 750倍防治效果与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 1 000倍相近,差异不显著;62%嘧环·咯菌腈悬浮剂与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差。因此,可用400 g·L-1氟酰羟·咯菌腈悬浮剂,与25%啶菌噁唑悬浮剂轮换防治草莓灰霉病,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几种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初报
    徐良根, 朱晓海, 曹斌, 潘文萱, 杨强
    2023, 64 (5):  1280-12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60
    摘要 ( 159 )   HTML ( 0 )   PDF(1126KB) ( 407 )  

    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气候条件、生态环境、栽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平湖市水稻二化螟为害程度逐年增重,严重威胁到平湖市的水稻生产安全。单一一种药剂长期连续使用,极易使二化螟产生抗药性,造成农药防治效果下降,给粮食生产安全带来负面影响。为了延缓二化螟对主流化学防治药物抗性的产生,在目前大量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措施的背景下,采用不同农药混配使用,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市场上常用的化学防治药物的不同混比和浓度,筛选几种混配,既达到了预期防治效果,又延缓二化螟抗性的产生。通过本试验发现,喹硫磷+四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单剂、环虫酰肼+阿维菌素、阿维菌素+四唑虫酰胺对二化螟的防效都较理想,可作为防治二化螟的药剂,但考虑到延缓抗性产生,推荐使用混配药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条子泥围堰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任玉蓉, 王钰祺, 张晴晴, 杨雪姣, 刘茂松
    2023, 64 (5):  1283-12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465
    摘要 ( 95 )   HTML ( 0 )   PDF(6414KB) ( 280 )  

    为探究条子泥围堰区不同生境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选取淤泥质光滩、互花米草群落、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四种生境,分别采集0~<10 cm(表层)、10~<30 cm(中层)、30~60 cm(深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生境、不同土层下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性,并利用冗余分析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生境类型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淤泥质光滩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高于其余3种植物群落。同一土壤层次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但不同土壤层次间具有差异性,土壤表层与中、深层存在较大差异,中、深层土壤间相似。土壤Fe2+、粒度(Mz)、pH值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解释率显著,分别为11.04%、2.33%、0.9%。不同生境中,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的土壤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特有OTUs数量占总OTUs数量的比例低于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这两种本土植物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土壤中、深层的微生物丰富度低于本土植物群落,与互花米草在围堰区扩张能力下降相对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碳对香榧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刘汝明, 李建辉, 余建荣, 冯博杰
    2023, 64 (5):  1292-12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35
    摘要 ( 112 )   HTML ( 2 )   PDF(1513KB) ( 302 )  

    为研究纳米碳对香榧(Torreya grandis cv. Merrilli)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施加和未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序列数分别比未施加纳米碳的根际土壤多6 621条和14 913条,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真菌的ACE指数、Shannon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未施加纳米碳的根际土壤,但两者之间的细菌差异不显著。从细菌和真菌组成来看,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中丰度最高的细菌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真菌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总体而言,施加和未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微生物存在一定差异,施加纳米碳的香榧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大于未施加的根际土壤,但两者之间的细菌差异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土地流转对农户农业机械使用的影响
    张世艳, 傅琳琳
    2023, 64 (5):  1296-13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24
    摘要 ( 1160 )   HTML ( 3 )   PDF(1464KB) ( 202 )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是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的农户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土地流转对不同农业机械使用方式的异质性影响,包括自有农业机械和租赁农机服务两个维度。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农户的农机租赁费用比未流转农户高11.9%,自有农机总价值比未流转农户高21.73%。土地转入对农机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土地转入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23.2%,对农户自有农机的平均处理效应为54.9%。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和自有农机都存在负向影响,并且对自有农机总值的负向影响更大,但是土地转出对农户租赁农机的影响并不稳健。研究表明,在引导农户土地有序流转的同时,还需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之配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城市人才入乡创业的动机及对策建议
    鲁松, 李孝初, 尹国俊
    2023, 64 (5):  1303-13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097
    摘要 ( 107 )   HTML ( 1 )   PDF(1414KB) ( 223 )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城市入乡人才作为高能级的创新资源,不仅对乡村问题有着独到的思考和观察,而且对城市生产与消费拥有更深刻的理解,推动着乡村社会的自我更新。本文基于浙江省农创客群体的实地调研,从城市人才入乡创业群体的创业动机着手,总结出“产业发展型”“成就需要型”“生活体验型”“重塑乡村型”四大人才入乡创业类型,然而城市人才入乡创业也面临着政策供给错配、创业服务欠缺、创业要素缺位、公共服务短板等客观障碍;结合城市人才在乡村开展创业活动的特点,从政策供给、创业服务、金融支持、创业文化和公共服务环境5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完善乡村创业环境要素体系,进一步吸引城市人才入乡创新创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三农九方”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探索与思考
    唐冬寿, 陈百生, 倪英
    2023, 64 (5):  1310-13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74
    摘要 ( 175 )   HTML ( 4 )   PDF(4180KB) ( 264 )  

    立足于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浙江省以科技要素改变农业天然“弱质性”,在探索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中,创新构建了集政府、科研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于一体的“三农九方”平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人才、要素、资源等全方位动能。本文在参考国外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浙江省农业科技推广平台建设的实践成效以及现实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三农九方”科技联盟平台体系建构,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创新,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