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论述
    浙江省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邱乐丰a,方豪a,龙文莉b,胡伟a
    2016, 1 (6):  805. 
    摘要 ( 139 )   PDF(1124KB) ( 370 )  
    摘要:采用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资源利用效率4个指标组、8个具体指标,对2014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区域内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不一,杭嘉绍地区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处于省内最高水平,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和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高水平区。省内部分地区由于土地、劳动力资源短缺,化肥利用率不高和农村废弃物资源浪费这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1985—2014年中国专利文献分析
    许美芳,黄晓东*,邵迎,冯戬
    2016, 1 (6):  808. 
    摘要 ( 156 )   PDF(1254KB) ( 304 )  
    摘要:以1985—2014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国内专利文献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专利的申请类型、年代分布、有效状况、发明人及研究室分布、保护主题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比较几个代表性科研院所专利申请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利申请现状,从延长有效专利续存时间、提高专利整体质量、健全专利保护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快推进浙江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
    施俊生
    2016, 1 (6):  813. 
    摘要 ( 113 )   PDF(902KB) ( 324 )  
    摘要:回顾“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农作物种业改革发展情况,剖析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趋势,并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有机液肥作基肥对单季晚稻甬优12产量的影响
    李国雷1,韩东道2,李方勇1
    2016, 1 (6):  816. 
    摘要 ( 119 )   PDF(1047KB) ( 333 )  
    摘要:进行单季晚稻甬优12以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一定量的水稻有机液肥作基肥,与不施基肥相比,可增加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与常规基肥施用法相比,产量相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鄞州区籼粳杂交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陈剑峰
    2016, 1 (6):  819. 
    摘要 ( 117 )   PDF(1060KB) ( 393 )  
    摘要:概述鄞州区籼粳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通过新品种引试示范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推广了一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籼粳杂交水稻品种,培育了数位具备全省水平领先的种粮大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高度重视籼粳杂交稻生产、提高籼粳杂交稻收购价或进行种植补贴、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各级示范带动辐射、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等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品种扬麦24在绍兴试种示范表现
    楼再鸣
    2016, 1 (6):  821. 
    摘要 ( 148 )   PDF(1062KB) ( 343 )  
    摘要:小麦新品种扬麦24于2014年冬引入绍兴市试种示范,表现生育期适中、矮秆抗倒、产量高,推广应用价值大。高产栽培要点是适期适量播种、合理施肥、开沟排水和防病除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山县11个再生稻品种比较试验
    何水清,徐献锋,占卫星
    2016, 1 (6):  823. 
    摘要 ( 122 )   PDF(1122KB) ( 334 )  
    摘要:2015年常山县农业部门引进11个再生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内5优8015、准两优527、隆两优534、天优3301、丰香优1号等5个品种在产量、生育期、抗性3个方面综合表明较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试点质量评价
    刘帆,杨俊青,蔡秋华,吴显成,李国强*,李江,张睿
    2016, 1 (6):  826. 
    摘要 ( 111 )   PDF(1136KB) ( 277 )  
    摘要:基于2011—2013年度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对试点精度、试点分辨力和试点稳定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大理州6个试点的试验质量从高到低依次是,弥渡>鹤庆>云龙>大理>祥云>巍山。6个试点的试验精确度均较高,试点分辨力和试点稳定性均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各有特点。针对大理州大麦区域试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高试点试验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稻秸秆还田对后茬作物产量的影响
    石子建,李建辉*
    2016, 1 (6):  829. 
    摘要 ( 109 )   PDF(1228KB) ( 278 )  
    摘要:以早稻晚稻连作和早稻大豆轮作体系为对象,通过盆栽试验,设置0,33%,50%,100%和150%早稻秸秆还田量处理,测定不同秸秆还田量处理下晚稻和大豆的产量、产量构成要素以及生物量指标,探讨不同早稻秸秆还田量对后茬作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体系中,早稻秸秆还田均可增加后茬作物产量和生物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产量构成要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油菜庆油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黄桃翠,杨勋毅*
    2016, 1 (6):  832. 
    摘要 ( 138 )   PDF(1210KB) ( 324 )  
    摘要:庆油1号是以不育系0911为母本,以恢复系08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甘蓝型油菜一代杂种。田间长势健壮,早熟性优于对照;长江上游区域试验2年平均籽粒含油量4193%,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2091 μmol·g-1,产量3153 t·hm-2,比对照增产92%。适应性强,适宜稻油轮作和机械化栽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菌剂茂勃艾米乐对茶叶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陈娅1,吴林土2,叶春福2
    2016, 1 (6):  834. 
    摘要 ( 106 )   PDF(1208KB) ( 317 )  
    摘要:通过微生物菌剂茂勃艾米乐喷施对茶叶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用后可提高发芽密度、百芽重,能显著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并具有一定改良土壤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品质评价
    姜武1,陈松林1,吴志刚1,程志俊2,陶正明1*
    2016, 1 (6):  836. 
    摘要 ( 141 )   PDF(1495KB) ( 363 )  
    摘要:通过比较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收获时间的铁皮石斛营养指标,评价泰顺县铁皮石斛的品质。结果表明,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品质最佳,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分别达到3079%和3147%,显著高于大棚一年生和大棚二年生。此外,林下二年生铁皮石斛的总灰分和水分含量分别为422%和376%,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项规定。相比大棚种植铁皮石斛,泰顺县林下栽培铁皮石斛的品质较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铁皮石斛3种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陈松林1,2,吴志刚1,姜武2,陶正明1, 2 *
    2016, 1 (6):  838. 
    摘要 ( 122 )   PDF(2613KB) ( 423 )  
    摘要:为研究铁皮石斛酸性多糖的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铁皮石斛粗多糖(DOCP),利用阴离子交换剂纤维素柱(DEAE52)和丙烯葡聚糖凝胶柱(Sephacryl S200)分离纯化,凝胶色谱、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测定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DOAP1d,DOAP2c和DOAP3b 3种铁皮石斛酸性多糖,分子量分别为530,138及1302 ku。其中DOAP1d和DOAP2c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构成,而DOAP3b另包含鼠李糖和半乳糖醛酸两种单糖。红外分析显示,DOAP1d含有α呋喃型糖苷,DOAP2c和DOAP3b则含有α吡喃型糖苷。体外活性试验表明,3种酸性多糖在ABTS、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方面均比中性多糖表现出更强的活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棚种植铁皮石斛的重金属含量与健康风险评价
    倪张林,喻晴,何玲吉,汤富彬*
    2016, 1 (6):  844. 
    摘要 ( 128 )   PDF(1340KB) ( 409 )  
    摘要:为研究重金属对铁皮石斛食用安全性的影响,利用ICPMS技术测定了浙江地区大棚种植铁皮石斛的重金属含量,结果发现,所调查的4个地区铁皮石斛样品中,重金属Pb,Cd和As符合浙江省的地方标准DB 33 6354—2007《无公害铁皮石斛 第4部分 安全质量要求》,利用日摄入量和目标风险指数(THQ)对浙江省大棚种植铁皮石斛中进行健康风险评价,发现日摄入量远低于FAO/WHO 推荐的参考剂量; THQ估算结果显示,单一重金属的THQ值均低于1,表明正常消费铁皮石斛基本不产生健康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新昌发现野生铁皮石斛
    何金祥1,俞金奎1,2,石益挺1,顺庆生3,赵桂华4*,张治国5
    2016, 1 (6):  847. 
    摘要 ( 133 )   PDF(1556KB) ( 304 )  
    摘要:为确定野生铁皮石斛在新昌地区的分布,2014年6月11日在穿岩第十九峰山顶,地理坐标120°48′70″—120°48′203″E,29°21′729″—29°21′732″N,海拔301~335 m,偏东北方向的陡峭半山腰采集到红杆野生铁皮石斛,这在新昌地区为首次发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余姚松花菜品种比较试验
    杨鸯鸯,潘丽卿,郑华章
    2016, 1 (6):  849. 
    摘要 ( 126 )   PDF(1397KB) ( 332 )  
    摘要:对5个松花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亚非松花菜85天株高较高,生育期较短,熟性早,花球高大,花蕾大,单球质量和产量最高;长胜80天总体表现较好,生育期最短,花球较大,产量也较高;台松80天、清丰80和高抗青梗80天植株较矮小,生育期长,花球小,产量也较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甘薯薯绿1号在缙云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周慧卿
    2016, 1 (6):  851. 
    摘要 ( 140 )   PDF(1401KB) ( 367 )  
    摘要:薯绿1号是国家甘薯改良中心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茎尖菜用甘薯新品种。主要表现为植株直立,分枝能力强,叶片小,嫩茎尖产量高,口感佳,适应性强,易栽培且生产周期长。总结薯绿1号在缙云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
    周慧芬1,徐云焕1,孙钧2*
    2016, 1 (6):  853. 
    摘要 ( 116 )   PDF(1439KB) ( 515 )  
    摘要: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物联网的草莓无土栽培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童正仙1,吕伟德2,曾洪学1
    2016, 1 (6):  855. 
    摘要 ( 128 )   PDF(2848KB) ( 544 )  
    摘要:针对“智慧农业”发展方向和植物无土栽培对环境条件的精准要求,开发设计了适于温室草莓无土栽培的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物联网,具有适用性强的监控软件、精准的在线检测、超大的后台存储系统和超低功耗的数据传输终端,扩展性强,稳定性好。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达到了低耗、低成本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的积累与组成特点
    李凤根1,张丹2,徐君3,邵赛男3,徐秋桐4
    2016, 1 (6):  861. 
    摘要 ( 107 )   PDF(1573KB) ( 349 )  
    摘要:从浙江省水网平原、滨海平原和河谷平原等3个农业地貌区采集不同棚龄的设施栽培表层土壤,分析其盐分积累与组成特点。结果表明,大棚栽培前5年内土壤盐分呈上升趋势,5年后土壤盐分趋向平衡。NO-3,SO2-4是设施土壤水溶性盐的主要阴离子;Ca2+是主要的阳离子;但盐分组成因棚龄、区位等不同有所差异,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H的下降而下降,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NO-3占阴离子总量的比例随棚龄的增加和土壤pH的下降而增加,在各农业地貌区表现为河谷平原>水网平原>滨海平原;NO-3,SO2-4,Cl-,Ca2+,Mg2+,K+,Na+等离子随盐分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而HCO-3随盐分积累的变化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50个大菊品种形态学性状的比较
    杨旭1,毛燕1,吴德智1,袁伟2,唐利军3*
    2016, 1 (6):  864. 
    摘要 ( 85 )   PDF(1695KB) ( 329 )  
    摘要:以麻城市五脑山林场菊花种质资源圃中50个大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64个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并进行一致性及变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性状中,有59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5%;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145%,其中特征量较大的花部性状对大菊品种分类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可将50份大菊种质资源分为4类,形态差异明显;株型可作为大菊品种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台市楸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王翔1,王连红1,王玮2,祁树安1,李保进1,孙太元1*,陈丽英1
    2016, 1 (6):  868. 
    摘要 ( 114 )   PDF(1736KB) ( 302 )  
    摘要:楸树作为烟台市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是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楸树资源急剧减少。文章在对烟台市楸树种质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楸树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楸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为烟台市楸树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吡唑醚菌酯防治慈菇黑粉病的效果
    李阿根1,陈长洪2,汪爱娟1*, 张舟娜1,冯敏芳1
    2016, 1 (6):  871. 
    摘要 ( 102 )   PDF(1550KB) ( 430 )  
    摘要:进行吡唑醚菌酯对慈菇黑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用药后14 d,25%吡唑醚菌酯200 mL·hm-2对慈菇黑粉病具有显著的防效,病叶率为3149%,病情指数为629,校正防效达到905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刘一杰,薛永常*
    2016, 1 (6):  873. 
    摘要 ( 124 )   PDF(1715KB) ( 393 )  
    摘要:综述近年来植物抗虫基因研究的主要进展,对植物抗虫基因种类、目的基因来源及其编码蛋白的抗虫作用机理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介绍植物抗虫基因的主要转化方法,针对目前植物抗虫基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展望了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及部分天敌对颜色的嗜好性选择
    崔宏春,周铁锋,敖存,毛宇骁,余继忠*
    2016, 1 (6):  879. 
    摘要 ( 118 )   PDF(1671KB) ( 315 )  
    摘要:昆虫对特定的色彩有明显的嗜好性选择,这是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习性。文章利用市场上现有的10种颜色的色板,测试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及茶园天敌对不同颜色的嗜好性选择。结果表明,茶园叶蝉成虫对黄色具有明显的嗜好性,茶园天敌对深蓝色具有明显的引诱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季晚稻不同稻桩高度对二化螟残留虫量的影响
    谢士杰1,吴华新1,赵丽稳2,王立1,沈群超1,翟婧2
    2016, 1 (6):  881. 
    摘要 ( 132 )   PDF(1714KB) ( 307 )  
    摘要:通过研究单季晚稻不同稻桩高度对二化螟残留虫量的影响表明,稻桩高度与残留虫量呈正相关关系,稻桩越短残留虫量越少。本试验中以离地5 cm高度稻桩残留虫量最少,但考虑到离地5 cm高度与离地7 cm高度二化螟残留虫量差异未达到极显著,且大部分田间实标平整度不能保证离地5 cm收割安全,建议一般田块收割离地高度7~10 cm为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旋翼飞行器在麦类重要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陈银凤,康晓霞,耿跃,周奋启,袁林泽,徐蕾
    2016, 1 (6):  883. 
    摘要 ( 100 )   PDF(1634KB) ( 304 )  
    摘要:为明确多旋翼飞行器在麦类重要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使用农鹰4DE1000B四旋翼无人机防治小麦重要病害。结果表明:多旋翼飞行器防治麦类植株中下部病害的防效显著高于汽油喷雾器,如对纹枯病和白粉病的防效分别提高182%和142%;但其对于穗部病害,如麦类赤霉病的防效并不优于汽油喷雾器,甚至还低59%。因此,多旋翼飞行器在麦类病害防治上应尽量用于防治植株中下部病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飞虱大发生年份灰色灾变的预测
    张新华1,陈玉1,曾石生1,谢坤2,谢福才2
    2016, 1 (6):  885. 
    摘要 ( 130 )   PDF(1710KB) ( 354 )  
    摘要:研究应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对井冈山市龙市区域1987—2001年间的水稻田间虫量调查数据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分析,建立其预测微分模型为X^(1)(k+1)=48339e0167k-41339,对未来年份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同时,用模型计算值对实际值进行检验,吻合程度极高。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本区域的稻飞虱预测预报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桂花病害的种类调查和病原鉴定
    顾焕先1,张国辉2*,佀胜利2
    2016, 1 (6):  888. 
    摘要 ( 131 )   PDF(1865KB) ( 390 )  
    摘要:根据贵州省麻江县桂花的病害发生现状,通过林间调查法和组织分离法对病害进行调研,采用ITS保守序列测序和形态学鉴定的方法对致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木樨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和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其导致的真菌病害分别为桂花叶枯病和炭疽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皂素和茶粕对铁皮石斛上小蜗牛的防治效果
    林文彩,陈艳丽,吕要斌,章金明,郦卫弟,贝亚维,张治军
    2016, 1 (6):  890. 
    摘要 ( 150 )   PDF(1755KB) ( 446 )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835%茶皂素50和100 g·L-1,以及茶粕300 g·m-2对铁皮石斛上小蜗牛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在85%以上。茶皂素25 g·L-1和茶粕75,150 g·m-2防效在80%以下。835%茶皂素50~100 g·L-1和茶粕300 g·m-2可作为杀螺剂的替代物用于田间防治铁皮石斛小蜗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磺·甲碘隆和甲基二磺隆对麦田杂草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石星华,周宇杰,王超,徐越坚
    2016, 1 (6):  893. 
    摘要 ( 137 )   PDF(1719KB) ( 364 )  
    摘要:36%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667 m2用15,20,25 mL和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667 m2用25,30 mL分别加入助剂28%烷基乙基磺酸盐可溶液剂60 mL在冬小麦田禾本科杂草3~4叶期进行茎叶处理,一次施药可有效控制小麦田整个生育期间的禾本科杂草为害,与对照药剂精噁唑禾草灵相仿,并对阔叶杂草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加助剂的二磺·甲碘隆和甲基二磺隆在防除冬麦禾本科杂草时对麦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正常时间(11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的健壮麦苗影响较轻,在1月中旬后处理的药后15~30 d麦苗会有发黄及部分麦苗会产生矮缩的现象,但随后能恢复正常,而对羸弱麦苗或过迟施药(3月开始)的麦苗都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瓠瓜CGMMV的综合防控策略
    吴新义,吴晓花,徐沛,汪宝根,鲁忠富,李国景*
    2016, 1 (6):  895. 
    摘要 ( 136 )   PDF(1791KB) ( 357 )  
    摘要: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是瓠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本文从CGMMV的发病特点及当前防治该病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瓠瓜上针对CGMMV的综合防控策略。即选育抗CGMMV的瓠瓜品种;从源头控制,确保生产中使用的种子和种苗无毒;加强田间操作管理,避免接触性传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炔酰菌胺防治红香芋疫病的效果及应用技术
    方辉1,张惠琴2,陈孝赏3,王会福3*
    2016, 1 (6):  899. 
    摘要 ( 137 )   PDF(1725KB) ( 288 )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0 g·L-1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对红香芋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 500倍液在芋头疫病发生初期6月25日,发生盛期7月12日用药2次,末次药后23 d 的防效达793%,极显著优于常规用药,且安全性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种特异性PCR技术快速鉴定葡萄根瘤蚜
    余慧1,罗金燕1,吕进2,赵玉强1,陈磊1,姚红梅1*
    2016, 1 (6):  901. 
    摘要 ( 109 )   PDF(2059KB) ( 295 )  
    摘要:葡萄根瘤蚜是一种严重威胁葡萄生产的入侵性害虫。由于蚜虫类害虫种类多、体型微小、形态相似,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鉴别。文章以葡萄根瘤蚜为研究对象,以常见果树蚜虫为参照,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研究葡萄根瘤蚜的快速鉴定技术。利用mtDNA COI基因通用型引物LCO1490/HCO2198获得葡萄根瘤蚜及其他果树常见蚜虫的COI序列,根据测序结果设计1对种特异性SSCOI引物(VitF269/VitR557),扩增片段大小为308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仅对葡萄根瘤蚜的mtDNA COI基因具有扩增效果,其他5种蚜虫均没有扩增条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牛LF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宁素恒1,徐军1,李强子2,张丽2*
    2016, 1 (6):  904. 
    摘要 ( 134 )   PDF(2398KB) ( 306 )  
    摘要: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牛乳铁蛋白基因(LF)编码产物的理化特性、结构功能、信号肽、N糖基化位点及其同源进化关系,以期为牛的抗病分子育种和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牛LF基因编码708个氨基酸,产物为一种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还有6个糖基化位点。蛋白功能以信号转导、胁迫应答和免疫应答的概率相对较高,这表明LF基因可能在牛免疫应答和生长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牛的抗病力和生产性能起作用。同源进化关系来看,牛LF基因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近。因此LF基因可作为荷斯坦牛抗病育种的候选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照对家禽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胡平1,2,李国勤1,卢立志1*
    2016, 1 (6):  908. 
    摘要 ( 143 )   PDF(1838KB) ( 363 )  
    摘要:光照是家禽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对家禽的生长与繁殖性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介绍光照的基本概念与光照机制,概述光照对家禽生长及相关性状、繁殖性状和几种激素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家禽养殖业实施科学的光照模式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蓝莓冷藏保鲜效果及其内含物动态变化
    王法格
    2016, 1 (6):  912. 
    摘要 ( 132 )   PDF(2076KB) ( 323 )  
    摘要:采用失重率、烂果率、内含物变化、商品性等指标来评估蓝莓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蓝莓在夏季室内常温(32±4)℃下耐贮性差,变质腐烂快,第3天开始出汁变味,第12天全部腐烂。低温(2±1)℃冷藏条件下,贮藏35 d后果实总失重率140%,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降低,果实外观形态、口感、风味基本保持不变,商品性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成熟期处州白莲的营养及保健品质
    邵方平,杨晖*
    2016, 1 (6):  914. 
    摘要 ( 108 )   PDF(2678KB) ( 308 )  
    摘要:以建选17、建选35和十里荷1号3个品种的处州白莲为材料,研究其不同成熟期的Vc、蛋白质、淀粉、多糖、总黄酮和生物碱等主要营养、保健物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十里荷1号幼嫩期含水量最高为8431%;十里荷1号幼嫩期Vc含量最高,为1650 mg·100 g-1;建选17号成熟期蛋白质含量最高,为862%;十里荷1号过成熟期淀粉含量最高,为7273%;十里荷1号过成熟期多糖含量最高,为4128 μg·mL-1;建选17号过成熟期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0315 mg·kg-1;建选35号未完全成熟期生物碱含量最高,为3048 mg·L-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瓯柑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
    许舒曼1,温明霞2
    2016, 1 (6):  918. 
    摘要 ( 123 )   PDF(2058KB) ( 315 )  
    摘要:以瓯柑为研究对象,在常温下进行贮藏,并定期分析其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中的糖、酸、V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在进行瓯柑贮藏时,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减缓果实品质劣变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浙江省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效果及存在问题
    单英杰,汪玉磊,陈娅
    2016, 1 (6):  920. 
    摘要 ( 114 )   PDF(1865KB) ( 460 )  
    摘要:通过对 2009年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试点项目的实施效果分析,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创新农田质量提升技术与模式集成,加大考核力度等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5年7月18日子洲气象站短时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李晓利1,严珠琴2,康磊1,郑荣玉3,侯柯然1
    2016, 1 (6):  922. 
    摘要 ( 94 )   PDF(4071KB) ( 284 )  
    摘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对2015年7月18日子洲气象站观测到的短时暴雨从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前倾槽”的形势下,呈上干冷下暖湿的结构,为强对流天气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强降水发生区位于850 hPa湿舌中,比湿达12 g·kg-1,中低层暖平流使层结不稳定度增强,为此次强对流天气暴发提供了热力不稳定条件,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和维持;地面辐合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抬升和触发机制。强对流发生前由正变温转为负变温,气象要素中尺度特征变化明显,一小时变温对中尺度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雷达图上表现为多个中小尺度单体陆续移动经过子洲,造成强降水天气,组合反射率大于50 dBz回波与大于10 mm降水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的VIL值及其突变对强降水和冰雹有较强的指示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卫星雷达数据与处理软件在德钦县地质灾害监测中的最优选取研究
    牛宗硕
    2016, 1 (6):  926. 
    摘要 ( 101 )   PDF(2348KB) ( 291 )  
    摘要:德钦县地质灾害监测项目主要运用的技术手段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简称InSAR,该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监测精度高等特点。当前,雷达卫星和处理软件多种多样,根据德钦县地质环境特征,选取合适的雷达卫星和处理软件,是保证地质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取得良好监测结果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比覆盖德钦县的雷达卫星数据,探讨数据处理软件的优缺点,采用最优原则,分析适合德钦县地质灾害监测的雷达卫星和处理软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市8月典型颗粒物污染过程的气象分析
    廖晶晶1,崔修来2,孙瑶2
    2016, 1 (6):  930. 
    摘要 ( 100 )   PDF(6973KB) ( 271 )  
    摘要:以高分辨率的北京市2011—2014年8月颗粒物质量浓度为基础,耦合气象数据和气团质点后向轨迹,探讨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结果显示,南向的轨迹极易造成北京市颗粒物的积累,形成很高的浓度值。污染过程中PM25/PM10的值和相关系数逐渐增加,且颗粒物质量浓度与平均风速、能见度成反比,与相对湿度成正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马睿a,司梦祺a,何改丽a,任丽燕a*,宁爱凤b
    2016, 1 (6):  940. 
    摘要 ( 99 )   PDF(2351KB) ( 378 )  
    摘要:基于鄞州区2000,2003,2007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生态效应评价模型以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鄞州区2000—2007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并衡量了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及碳排放的变化。结果表明,2000—2007年鄞州区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和未利用地大量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变化、人口增长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是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来看,虽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略有增长,但区域总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从碳排放变化来看,建设用地作为主要的碳源,2003—2007年间碳排放量大幅增加,导致区域总的碳排放量翻了一番。建议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提高存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减少碳排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品有机肥容重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不同原料对有机肥容重的影响
    陈红金2,姚燕来1,朱有为2,段丽丽2,薛智勇1*,朱凤香1,王卫平1,陈晓旸1,洪春来1,忻舒婷3
    2016, 1 (6):  945. 
    摘要 ( 140 )   PDF(3404KB) ( 375 )  
    摘要:商品有机肥是化肥的重要替代品。目前我国商品有机肥主要采用重量计量的方式进行出售。由于商品有机肥原料来源广泛,且经加工以后难以辨别,因而给商品有机肥的掺假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本文通过颗粒度、含水率和测定方式等影响商品有机肥容重测定因素的筛选和优化,建立了商品有机肥容重测定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商品有机肥生产3类主要畜禽粪原料、常见8类辅料及污泥和土壤的容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物料容重之间存在差异性,而有机肥的容重与原料组成相关,且与添加量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在明确原料组成的情况下,有机肥容重测定可用于判断其真实性。土壤和污泥等容重显著高于木屑、菇渣、大糠等常规有机肥生产辅料,成为有机肥掺假的重要驱动因子。测定浙江省96个商品有机肥样品容重,结果均值为0526 g·cm-3,对其中11个容重>0700 g·cm-3的有机肥样品和4个容重>045 g·cm-3的牛粪有机肥样品进行筛分鉴别,均发现掺入了大量泥土、砂石等杂质,存在明显掺假行为,证实了容重在有机肥掺假行为鉴别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杨民英1,庞丹波2,时振坤3
    2016, 1 (6):  951. 
    摘要 ( 141 )   PDF(2045KB) ( 305 )  
    摘要:运用有关景观生态学理论、RS和GIS等空间统计与分析技术,对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2011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并对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大山包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面积变化率最大的为灌草丛(16177%),最小的为水体(942%)。相对于2011年来说,2015年裸地、耕地斑块总面积有所减少,林地和灌草丛面积有所增加;林地、道路和灌草丛的聚集度指数有所增加,表明这3类景观连通性增强,景观更加集中连片。据此,建议继续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减少各种人为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国家一级珍稀濒危物种黑颈鹤的越冬栖息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宁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调查与成因分析
    童敏,陈文海,滕明益,金国林,李红煜,郑先芳,赵献民,吴龙飞
    2016, 1 (6):  955. 
    摘要 ( 110 )   PDF(2424KB) ( 299 )  
    摘要:对海宁市保护地盐渍化土壤盐基离子组成和不同类型保护地的土壤盐渍化特征进行调查,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化肥的大量使用是海宁市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旱作连续型大棚土壤盐渍化速度明显快于其他2种类型;随时间推进,土壤盐分波动上升,一年中夏季和冬季为2个返盐高峰。对于水旱轮作型大棚,通过种植水稻可使盐分降至脱盐水平,隔1年轮作1次水稻,土地处于轻度盐渍化程度;隔2年轮作1次水稻,土壤将严重盐渍化。对于旱作季节性大棚,露地旱作同样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但效果比种植水稻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溶山区典型聚落的区位条件分析
    杨敏,甘淑*,袁希平,余莉,吕杰,底鑫
    2016, 1 (6):  958. 
    摘要 ( 106 )   PDF(2568KB) ( 282 )  
    摘要:区位条件是限制聚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聚落发展现状和潜力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选取位于云南省岩溶山区的子马、听湖和舍木那3个典型聚落作为研究区,旨在分析聚落的区位条件现状及挖掘其未来发展潜力。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对聚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区位因素做定性、定量及定位分析,构建区位条件评价模型,测算研究区区位条件综合分值。结果表明,子马村区位条件最优,听湖村次之,舍木那村区位条件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土地规划、新农村建设等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丽水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路径初探
    颜平1,吴刚2
    2016, 1 (6):  963. 
    摘要 ( 133 )   PDF(2333KB) ( 515 )  
    摘要:以浙江丽水为例,阐述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内容体系,并从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系统和农产品流通支撑服务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发展农村电商的对策与建议
    王兵,陶忠良,朱莹
    2016, 1 (6):  967. 
    摘要 ( 113 )   PDF(1946KB) ( 550 )  
    摘要:农村电商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电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基层电商人才缺乏、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从分析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建设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通农村物流渠道、做好农村电商服务保障等对策与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作制度创新理论与实例探析
    吴早贵
    2016, 1 (6):  970. 
    摘要 ( 99 )   PDF(1945KB) ( 331 )  
    摘要:阐述农作制度创新所依据的理论,包括光能利用原理、物质转化和能量多级循环原理、生物互补原理、气候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位原理,举例分析浙江省几类主要农作制度,包括水旱轮作、旱地间套多熟、园地套种套养,以及稻田立体种养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议农业网站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拓展建设
    陶忠良,王焕森
    2016, 1 (6):  973. 
    摘要 ( 103 )   PDF(1964KB) ( 343 )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并加速覆盖各个领域。截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网民总数的901%。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下,个人互联网应用呈上升态势。PC端的农业网站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如不顺应移动互联的浪潮,将极大地降低网站的影响力,无法起到网站信息发布、互动交流和公共服务平台应有的作用,使互联网上缺乏政府声音或者有声音也无法传递给网民。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在农业网站发展中的作用,探讨如何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平台,吸引更多的网民,发布针对性的农业信息,为越来越多的手机网民提升完善相关服务,进一步完善网站建设,农业网站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专栏
    油菜品种浙油51和浙油杂108
    2016, 1 (6):  976. 
    摘要 ( 140 )   PDF(1907KB) ( 30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