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植保技术
    温岭市稻田蜘蛛和寄生蜂种类分布及田间蜘蛛消长动态
    叶建人1,陈海波1,郑许松2
    2016, 1 (7):  981. 
    摘要 ( 121 )   PDF(1224KB) ( 343 )  
    在温岭市泽国镇打角村、东片农场和城南镇田塘村分别设置观测圃,调查早稻、单季稻和连作晚稻上蜘蛛和寄生蜂的种类分布,以及田间蜘蛛和稻飞虱的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共在田间调查到蜘蛛8科40种、寄生蜂9科17种。对比早稻、单季稻、连作晚稻上蜘蛛和稻飞虱的消长动态,单季稻和连作稻上的蜘蛛、稻飞虱发生量整体高于早稻。从种群来看,八斑球腹蛛(Theridion octomaculatum Bsenberg et Strand)、食虫瘤胸蛛(Ummeliata insecticeps Bsenberg et Strand)和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 Bsenberg et Strand)3个种群在单季稻和连作稻上优势较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为害温郁金的新病害温郁金枯萎病
    方丽,王连平,王汉荣*
    2016, 1 (7):  985. 
    摘要 ( 159 )   PDF(917KB) ( 419 )  
    近年来,在温州瑞安的温郁金基地中发生了一种严重的枯萎病害——温郁金枯萎病。该病害引起温郁金叶片枯黄,植株大量枯死,块茎腐烂,造成约20%~50% 的产量损失,严重的致使温郁金整株死亡。经研究发现,该病害是由茄科劳尔氏菌侵染引起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绿豆生物碱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郭彩珍,褚盼盼,乔元彪*
    2016, 1 (7):  987. 
    摘要 ( 160 )   PDF(919KB) ( 460 )  
    利用超声波法提取绿豆中的生物碱,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抑菌试验,并测定温度和pH对生物碱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豆生物碱对3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不同浓度的生物碱的抑菌效果不同,生物碱浓度大小与抑菌效果呈正相关,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从40~120 ℃进行绿豆生物碱的抑菌稳定性试验表明,绿豆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热稳定性,高温处理对生物碱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在不同pH下测定其抑菌效果表明,酸化处理会降低其活性,而在经过酸化处理的抑菌液当中,生物碱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最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中期主要害虫的药效试验
    沈松伟,陈方景,梁碧元,程义华
    2016, 1 (7):  989. 
    摘要 ( 152 )   PDF(913KB) ( 341 )  
    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安全性好,对水稻中期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达30 d;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mL·hm-2 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平均防效分别达982%和991%,对二化螟平均防效可达966%和1000%;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低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治,推荐剂量为150 mL·hm-2,加水750~900 kg·hm-2均匀喷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郭华伟,姚惠明,唐美君,肖强
    2016, 1 (7):  991. 
    摘要 ( 133 )   PDF(912KB) ( 366 )  
    为明确05%藜芦碱可溶液剂和30%茶皂素水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05%藜芦碱可溶液剂5 mg·kg-1药后1~14 d的防治效果为748%~867%,与对照药剂100 g·L-1联苯菊酯乳油333 mg·kg-1防效无显著差异;30%茶皂素水剂300 mg·kg-1药后3~14 d的防治效果为893%~954%,与对照药剂240 g·L-1虫螨腈悬浮剂160 mg·kg-1的防效相当,但速效性强于240 g·L-1虫螨腈悬浮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张蝶1,邱海萍2,柴荣耀2,张震2,孙国昌2*
    2016, 1 (7):  993. 
    摘要 ( 123 )   PDF(930KB) ( 365 )  
    试验采用杯碟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其中4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相对较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在737%以上,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孕穗期也均在50%以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飞蛾诱捕器预测预报稻纵卷叶螟初探
    王笑1,王剑1,郑梦飞2,赵丽稳3,许燎原3,曾娟4,杜永均5
    2016, 1 (7):  996. 
    摘要 ( 131 )   PDF(1143KB) ( 307 )  
    通过田间试验,使用新型飞蛾诱捕器搭配性信息素对稻纵卷叶螟进行诱集,与人工赶蛾监测数据对比,明确新型诱捕器用于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飞蛾诱捕器诱集稻纵卷叶螟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的黏胶式诱捕器,监测蛾峰与田间赶蛾一致,且在水稻生长后期更能反映田间稻纵卷叶螟实际发生态势,可代替人工赶蛾作为田间稻纵卷叶螟预测预报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温阴雨条件下超级稻节肥减药增效种植技术的探讨
    张彬1,2,樊奕聪1,李康2,傅泓2,邹滔2,胡伟民2,崔海瑞2,钱东3,邓启云4
    2016, 1 (7):  998. 
    摘要 ( 117 )   PDF(911KB) ( 328 )  
    针对超级稻对环境的敏感性和产量的不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低温阴雨条件下一季超级稻高产栽培节肥减药增效的种植方法。采用TRIZ理论和大数据技术获得最佳解决问题的三优方案,即优化产量结构、优化种植流程和优化施肥方式,后期氮肥减量前移施用,适度控制功能叶生长量,节约使用肥料,减少农药用量。最终获得135 t·hm-2 以上的产量,当季减少农药喷施27%,氮肥当季肥料利用率达到5520%。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赵丽稳1,凌舟洋2,翟婧1,王明湖1,顾国伟3,许燎原1
    2016, 1 (7):  1000. 
    摘要 ( 495 )   PDF(920KB) ( 515 )  
    用2种浓度10%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对水稻穗颈瘟进行防治,以三环唑、春雷霉素作为对照药剂。结果表明,三环唑和吡唑醚菌酯2种浓度均能有效控制穗颈瘟发生,防效无显著差异,且极显著优于春雷霉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酚菌酮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
    陈燕芳
    2016, 1 (7):  1002. 
    摘要 ( 102 )   PDF(1110KB) ( 319 )  
    为了进一步探索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药剂,本试验对40%酚菌酮水乳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及其使用技术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酚菌酮水乳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推荐剂量范围内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推荐用量以1 200 g·hm-2为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对雍菜白锈病田间防效及产量的影响
    杨凤丽1,宓盛1,陆永连2
    2016, 1 (7):  1004. 
    摘要 ( 125 )   PDF(937KB) ( 359 )  
    为有效防治雍菜白锈病,本试验选用6种药剂对白锈病进行田间试验,并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875 g·L-1氟菌·霜霉威悬浮剂效果最好,防效达879%,增产297%;其次为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20%氟吗啉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为825%、786%和770%,分别增产267%、208%和228%;100 g·L-1氰霜唑悬浮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稍差,防效分别为681%和494%,分别增产158%和109%。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病虫害无人机防控试验初探
    吴水祥1,狄蕊1,赵丽稳2,翟婧2,许燎原2
    2016, 1 (7):  1007. 
    摘要 ( 115 )   PDF(908KB) ( 387 )  
    针对水稻的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开展新型无人机喷雾器田间喷药试验,并与常规喷雾器进行防效对比。结果表明,无人机喷雾器对稻飞虱药后5、10、15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87%、964%和972%;对纹枯病药后11 d防效为719%,高于常规喷雾器;对稻曲病防效因错过最佳防治时期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霜·种菌唑拌(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
    黄贤夫,陈海波,李程巧,冯永斌
    2016, 1 (7):  1009. 
    摘要 ( 226 )   PDF(907KB) ( 376 )  
    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拌(浸)种,预防水稻恶苗病效果明显,优于用40%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和常用药剂25%咪鲜胺乳油处理,能改善秧苗素质,促进水稻生长,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浸种优于拌种,使用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种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
    袁林泽,耿跃,周奋启,康晓霞,陈银凤,徐蕾
    2016, 1 (7):  1011. 
    摘要 ( 138 )   PDF(941KB) ( 335 )  
    2014年用双酰胺类、钠通道抑制剂、有机磷类以及抗生素类等9种药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药后14 d,保叶效果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以及茚虫威4个处理都在90%以上,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稻丰散以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个处理不理想,仅为377%~586%,且与前4个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丙溴磷为789%。杀虫效果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和丙溴磷5个处理优良,达到840%~100%;乙酰甲胺磷、毒死蜱、稻丰散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4个处理不理想,仅为311%~487%,且与前5个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生产上,建议轮换交替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和丙溴磷来防治稻纵卷叶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咪鲜胺等药剂浸种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
    顾国伟,凌小明,冯新军,郑胜龙,袁忠勤
    2016, 1 (7):  1014. 
    摘要 ( 245 )   PDF(904KB) ( 421 )  
    用不同浓度咪鲜胺和氰烯菌酯对种子浸种,进行预防水稻恶苗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氰烯菌酯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都有很好的控制效果,氰烯菌酯防效优于咪鲜胺,其安全性好,对稻种发芽率基本没有影响,对发芽势均有一定的影响,氰烯菌酯的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象山水稻细菌性基腐病防治技术探讨
    蒋天梅1,蒋晔1,赵丽稳2,周丁国1,赖朝晖1
    2016, 1 (7):  1016. 
    摘要 ( 110 )   PDF(1569KB) ( 357 )  
    通过肥料和药剂试验表明,氮肥水平、施肥时期、施药期等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在象山超级稻种植户普遍使用的每667 m2施用14 kg的氮肥水平下,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丛率为480%,枯穗率为134%,虽高于不施肥处理,但低于高水平施肥。同等氮肥水平下,穗肥比重越大则发病程度越高。药剂试验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对该病均有一定程度的防效。除氯溴异氰尿酸外,株防效均在700%以上;尤其中生菌素效果最好,株防效达到892%。同时试验结果显示,对该病的防治越早,则效果越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工作的主要困难和对策探讨
    朱洁,陈再廖
    2016, 1 (7):  1019. 
    摘要 ( 170 )   PDF(902KB) ( 331 )  
    整建制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突破目前专业化统防统治散户带动难的重要举措,也是目前浙江省植保工作的重点之一。温州自2014年开始开展整建制统防统治试点工作以来,经过2年多的示范试点摸索,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分析推进整建制统防统治工作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NA条形码技术在烟草制品害虫检测中的应用
    李锋1,罗朝鹏1,郑凯2,魏春阳3,王燃1,郑庆霞1,杨军1,魏攀1*
    2016, 1 (7):  1021. 
    摘要 ( 125 )   PDF(2226KB) ( 389 )  
    烟草制品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害虫的“污染”。害虫/虫尸混入烟叶和卷烟产品中,不仅会降低烟叶的品质,劣化卷烟的吸味,而且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和烟草行业的形象。目前烟草行业对烟草制品虫害的检测主要分为肉眼检查和信息素诱集检测。前者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后者只能诱集到活的成虫,对死虫、虫卵、幼虫或虫蛹等根本无效。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提取可能混有害虫的烟叶样品DNA,以昆虫的特异性条形码引物进行PCR扩增,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烟草样品中是否存在害虫、虫尸、虫卵、幼虫或虫蛹等“污染”。该方法将极大提高检测范围和灵敏度,为烟草制品虫害检测提供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朱海平1,刘林敏2,张林福2,王小玫1,黄苏庆1
    2016, 1 (7):  1025. 
    摘要 ( 144 )   PDF(921KB) ( 332 )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是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组织实施,并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原料的一种政府行为。松阳县依据其良好的生态优势,于2014年启动了浙江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基地创建工作。本文就松阳县开展的全县域整建制创建基地的做法与经验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三五”浙江蔬菜产业提升对策探讨
    徐云焕,杨新琴*,柏德玟,杜叶红,周慧芬
    2016, 1 (7):  1028. 
    摘要 ( 168 )   PDF(920KB) ( 432 )  
    阐述浙江省蔬菜产业的现状与特点,分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十三五”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播种期对黑米品种舟友1号产量的影响
    范国灿1,徐工业2
    2016, 1 (7):  1031. 
    摘要 ( 124 )   PDF(909KB) ( 324 )  
    对黑米品种舟友1号进行6期的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舟友1号黑米品种有其独特的种性,早播晚播都不能获得高产,在舟山种植的最佳播种期在6月17—27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栽插密度下晚稻绍粳18的性状表现
    2016, 1 (7):  1033. 
    摘要 ( 99 )   PDF(912KB) ( 324 )  
    对绍粳18开展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绍粳18的产量、性状表现不同,适当稀植能够增加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氮肥用量对水稻武运粳27产量、穗粒结构的影响
    孙进1,周祥1,刘蔚华2
    2016, 1 (7):  1035. 
    摘要 ( 116 )   PDF(891KB) ( 376 )  
    进行武运粳27氮肥用量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武运粳27产量、穗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等肥力土壤上, 施氮4125 kg·hm-2为经济施氮量,可实现1125 t·hm-2以上的目标产量;在±40%变动范围内,不同施氮量对武运粳27的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可达到显著水平,对每穴穗数影响不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粳稻春优84产量与穂粒重构成特点分析
    陶国才,孙卓,吴国华
    2016, 1 (7):  1036. 
    摘要 ( 122 )   PDF(936KB) ( 314 )  
    对春优84 22块田的产量与穂粒重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因子变异效应为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每穂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均呈一定正相关,穂数与每穂总粒数、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贡献有效穂>每穂总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有效穂通过每穂总粒数、千粒重有减产作用,每穂总粒数通过穂数是负效应、通过粒重为正效应;有效穂、结实率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每穂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呈正向直线回归。栽培上应重点协调好穂数与粒数间矛盾,高产栽培决策是稳定穂数主攻大穂提高结实率争粒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胁迫对水稻恢复系苗期生长生理的影响
    陈剑,潘晓飚,谢留杰,黄善军
    2016, 1 (7):  1039. 
    摘要 ( 133 )   PDF(947KB) ( 338 )  
    以9个不同的水稻恢复系FL478、ST500、ST1040、ST1050、ST940、ST1054、D159、9311、Y292为试材,其中以国际水稻所耐盐品种FL478作为对照,设置0(CK)、04%、06%、08%和10%共5个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各参试恢复系幼苗生长状况、脯氨酸含量、还原性糖含量、根系钠钾离子比等苗期耐盐指标的差异显著性以及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相对耐盐的材料,并为进一步的水稻抗性育种和抗盐栽培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份广亲和恢复系早熟突变体的筛选与遗传分析
    李友发,马兴华,富昊伟
    2016, 1 (7):  1043. 
    摘要 ( 123 )   PDF(909KB) ( 367 )  
    用350 Gy的γ射线辐照处理水稻广亲和恢复系T23种子,经M2代大群体筛选,获得早熟突变体76份,突变频率为0149%。经M3、M4验证,筛选出6份早熟突变体。对这6份早熟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遗传分析,表明6份突变体的早熟性均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测定显示6个突变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对突变体在浙江嘉兴和海南陵水两地种植的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突变体在结实率和每穗粒数方面均较亲本明显下降,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粳粳交后代花药培养技术的初探
    段敏1,2,谢留杰1,唐兴国2,黄善军1,潘晓飚1,2*
    2016, 1 (7):  1045. 
    摘要 ( 111 )   PDF(954KB) ( 333 )  
    以甬粳1354/丙1307和甬粳1354/丙0408(分别编号F217和F219)2个水稻粳粳交F2代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碳源、有机营养物、激素、活性炭等成分配比,建立一套适用于本生态区粳稻育种材料的花药培养体系。结果表明,M8+6%麦芽糖+2 mg·L-1 2,4D+05 mg·L-1KT+1 mg·L-1 NAA+100 mg·L-1脯氨酸+500 mg·L-1谷氨酰胺+100 mg·L-1水解酪蛋白为诱导培养基效果较好,2种材料的花药诱导率分别为556%和1274%;分化培养基中KT∶6BA=1∶4时可促进愈伤组织萌发出更多的绿点,绿点率可达4742%。另外无论是愈伤组织诱导率还是绿点萌发均显示F219的花药培养效率高于F217。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播栽期对机插连作晚稻嘉禾优555产量的影响
    徐晶晶1,薛占奎1,房玉伟2,胡谷琅1*
    2016, 1 (7):  1049. 
    摘要 ( 126 )   PDF(989KB) ( 348 )  
    进行嘉禾优555播种期和移栽期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期移栽的产量较高,超龄移栽,产量较低。在金华地区嘉禾优555作连作晚稻规模机插种植时,应选择分期播种,早播条件下,以秧龄25~30 d移栽为宜;迟播条件下,以秧龄20~25 d移栽为宜,为保证安全齐穂,移栽期以7月25日前为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不同处理对茶树穴盘扦插生根的影响
    王雪萍,龚自明*,高士伟,郑鹏程,叶飞,滕靖,王胜鹏,郑琳,刘盼盼
    2016, 1 (7):  1052. 
    摘要 ( 132 )   PDF(928KB) ( 388 )  
    研究扦插基质、生长调节剂、遮阴度、插穗规格、穴盘规格与垫底材料等对茶树穴盘扦插生根率和根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泥炭土、珍珠岩、蛭石等轻基质能明显提高插穗生根率、促进根系生长。ABT 1号生根粉处理,慢浸法优于速蘸法,用50 mg·kg-1浸泡插穗05 h处理的扦插生根率高、根系发达。穴盘深度对插穗生根影响不大,茶树苗轻基质穴盘扦插宜适度遮阴、选用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作为插条,带梢扦插有利于促进根系发育。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密度与氮肥用量对直播油菜淮油22产量的影响
    蒋守华1,2,陈香华1,刘畅1,2,刘葛山1,2*
    2016, 1 (7):  1055. 
    摘要 ( 113 )   PDF(909KB) ( 345 )  

    以油菜新品种淮油2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直播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以直播密度30万株·hm-2,施氮量225 kg·hm-2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2 773 kg·hm-2,综合经济性状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叶1号茶产业与科技的进展及发展建议
    俞燎远
    2016, 1 (7):  1057. 
    摘要 ( 137 )   PDF(943KB) ( 349 )  
    白叶1号茶的研发推广为浙江茶叶产业优质高效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浙江省白叶1号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等产业化情况的发展变化,分析白叶1号茶品种繁育、特色施肥、防灾减灾、种养结合、标准化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科研进展,提出加快白叶茶品牌建设、机械化采摘、连续化加工、特色小镇建设等发展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苗床土基质对培育烤烟壮苗的影响试验
    闫晶,冷雪,张丽,李虎林*
    2016, 1 (7):  1061. 
    摘要 ( 134 )   PDF(931KB) ( 329 )  
    研究不同苗床土基质及配比对培育烤烟壮苗的影响。对7种不同苗床土所培育烟苗假植期、成苗期的素质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分析表明,不同的苗床土配制中随着草炭、草木灰所占比例的增加,各处理的烟苗农艺性状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均有利于壮苗的形成,且各自的应用效果相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雷公藤浙藤1号的特征特性及繁育技术
    沈宇峰,沈晓霞,江建铭
    2016, 1 (7):  1064. 
    摘要 ( 128 )   PDF(914KB) ( 325 )  
    浙藤1号是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以新昌野生雷公藤为种源,经过多年驯化而来的雷公藤新品种,具有性状稳定、药用部位产量高、雷公藤甲素含量高等优点。主要介绍该品种特征特性和繁育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用栝楼种苗雌雄性别的DNA鉴定技术初步研究
    金关荣1,程舟2,骆霞虹1,杨晓伶2,王亦斌2,李珊2,朱云国2,陈常理1*
    2016, 1 (7):  1066. 
    摘要 ( 120 )   PDF(1134KB) ( 380 )  
    应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食用栝楼雌雄植株的DNA指纹图谱,获得与食用栝楼雌雄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可准确、有效地鉴定食用栝楼种苗雌雄性别,为栝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栽培模式对大棚金线莲生长的影响
    陈常理1,骆霞虹1,程舟2,潘晓韵1,朱关林1,李珊2,朱云国2,唐楠楠2,金关荣 1*
    2016, 1 (7):  1069. 
    摘要 ( 129 )   PDF(921KB) ( 331 )  
    在连体大棚里,以不同遮阳比例、不同密度、不同基质配比和不同施肥水平对金线莲进行栽培试验。对金线莲的产量和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5%遮阳网2层+基质用珍珠岩∶泥炭4∶10+密度为株行距3 cm+施肥用花多多11号肥2 000倍液处理组合的总产量和单株丰产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棘多重应用与诱变育种探索
    徐伟韦1,李小白2,梅淑芳3,吴殿星4
    2016, 1 (7):  1072. 
    摘要 ( 136 )   PDF(916KB) ( 356 )  
    介绍马棘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药用、饲用和园艺观赏等方面的应用。综述本团队通过诱变育种创造新的马棘种质资源,及其在药用、饲用和园艺观赏性上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9个小豆品种比较试验
    顾春燕,葛红,缪亚梅,汪凯华,陈满峰,王学军
    2016, 1 (7):  1074. 
    摘要 ( 117 )   PDF(914KB) ( 320 )  
    对9个小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H037、通H058综合性状较好,表现生长势强,籽粒大,产量高,抗病性、适应性好等特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个小番茄品种在余姚的比较试验
    杨鸯鸯1,潘丽卿1,郑华章1,范雪莲2
    2016, 1 (7):  1076. 
    摘要 ( 124 )   PDF(975KB) ( 349 )  

    对4个小番茄品种进行引进试种试验,结果表明,新太阳果形好,生育期短,耐贮性较好,最抗灰霉病,可以在余姚市大力推广种植;夏日阳光生育期较短,耐贮性最好,糖度高,较抗灰霉病,产量也较高,口感甜中带脆,可以适当搭配种植;绿宝石2号产量最高,但口感偏酸,生育期长,亚非2号生育期短,果形好,口感较甜,但产量低,耐贮性差且不抗灰霉病,这2个品种推广价值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南瓜幼苗的影响
    邢乃林,张蕾琛,应泉盛,王迎儿,王毓洪*
    2016, 1 (7):  1078. 
    摘要 ( 170 )   PDF(1504KB) ( 398 )  
    为了研究盐胁迫对南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3份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南瓜幼苗为材料,通过5个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对其株高、地上部鲜质量、根长等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0 mmol·L-1 NaCl处理后3个材料间差异最显著。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上部鲜质量、叶长、叶宽和株高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而根长则表现为先下降再上升,最后下降的趋势。株高及根长最先受到胁迫,然后是地上部鲜质量,叶片大小,受影响最小的为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盐害程度与株高、地上部鲜质量、叶片大小、根长的变化程度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氮、镉互作对小白菜生长、镉吸收及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杨忠兰,韦翔华*,付旋旋,刘晓永,侯秀玉
    2016, 1 (7):  1082. 
    摘要 ( 107 )   PDF(941KB) ( 378 )  
    采用正交设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研究了常规(常灌)和根区局部交替灌水(交灌,水量为常规的70%)条件下,低氮(015 g·kg-1土)和高氮(030 g·kg-1土)、低镉(1 mg·kg-1土)和高镉(3 mg·kg-1土)互作对小白菜产量、镉吸收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氮素供应水平可减轻镉对小白菜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氮与高镉互作可促进小白菜生长,低氮与交灌耦合能降低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和积累量。综合来看,无论外源镉水平高低,在低氮水平下,采用交灌方式更有利于小白菜的生长,而且能降低小白菜地上部镉含量和积累量;而在高氮水平下,则宜采用常灌处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缙云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周慧卿,朱静坚,王升台,周子奎
    2016, 1 (7):  1085. 
    摘要 ( 105 )   PDF(907KB) ( 408 )  
    2015年缙云县种子管理站引进7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佳2号和N108的综合表现较好;川56产量一般,但蒸食品评口感佳;NFJ5为紫色马铃薯,产量不高但口感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桃翠香在遂昌的试种表现
    鲍金平
    2016, 1 (7):  1087. 
    摘要 ( 117 )   PDF(908KB) ( 397 )  
    猕猴桃翠香2012年在遂昌试种,经过连续4年的性状观察,表现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及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宜在遂昌县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地区冰菜栽培技术
    刘君,朱良其,张加正,朱长志,陈伟强,黑银秀*
    2016, 1 (7):  1089. 
    摘要 ( 215 )   PDF(1435KB) ( 470 )  
    结合冰菜的生物学特性和浙江地区气候条件,介绍冰菜的苗期管理、茬次安排、田间管理等主要栽培技术和采收与包装运输技术,以期为浙江地区冰菜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涝渍胁迫对厚皮香幼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刘臣琼1,王小德1*,刘钰欣2,张娟1
    2016, 1 (7):  1091. 
    摘要 ( 98 )   PDF(1660KB) ( 358 )  
    以1年生厚皮香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涝害与渍害处理,研究不同涝渍胁迫时间下,厚皮香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渍害组、涝害组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除Fo升高以外,Fv/Fo、Fv/Fm、φPSⅡ和ETR均有一定程度下降。幼苗涝渍胁迫时间与φPSⅡ、ETR呈极显著负相关;涝渍胁迫下厚皮香幼苗叶绿素荧光各参数间具有相关性,与渍害胁迫相比,涝害胁迫在叶绿素荧光特性上对厚皮香幼苗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温州蜜柑裂果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
    温明霞,吴韶辉,王鹏,石学根
    2016, 1 (7):  1096. 
    摘要 ( 121 )   PDF(1316KB) ( 332 )  
    研究温州蜜柑裂果的形态结构特征,可为有效防治裂果提供基础数据。以温州蜜柑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正常果和裂果的形态结构、田间表现以及果形指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裂果果皮和果肉的细胞均出现了结构改变、排列松散、间隙增大等现象,细胞之间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与果实细胞的衰老密切相关;裂果一般发生在树体的中部及以下部位;果形指数越小,果实越容易裂果。裂果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在防治时要进行综合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池内管网结构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张伟国1,张祝宁2,翁佳丽1,杨浙1
    2016, 1 (7):  1098. 
    摘要 ( 128 )   PDF(1100KB) ( 340 )  
    为节省污水处理成本,探索不同管网结构对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经过模拟和工程实例验证,开发出一种效果显著的管网结构,利用本技术平均污水处理效率比目前公认为先进的微动力处理提高622个百分点,合格率提高2331个百分点。对粪大肠菌杀灭率近合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厌氧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
    沈琴琴1,宋颖2,钟永梅1,曹杰1, 王云龙3,罗安程2*
    2016, 1 (7):  1100. 
    摘要 ( 116 )   PDF(1978KB) ( 330 )  

    本文选取了浙江省安吉县6个不同处理规模的厌氧潜流型人工湿地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出水水质进行全年监测,探讨运行多年后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由于其污水来源不同,水质有较大差异。6个供试人工湿地经多年运行后,对生活污水仍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对CODCr的去除率可达6391%~8898%,出水CODCr平均浓度低于60 mg·L-1;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6093%~9591%;对氨氮和总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3444%~7403%和3108%~7139%。秋、冬季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效率有轻微下降,但TP与CODCr未受明显影响。进水面积负荷对出水污染浓度影响较大,尤其是对氨氮和总氮,面积负荷越大,出水氨氮和总氮浓度越高;水力负荷与出水污染物浓度关联不大,建议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污染物面积负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衢州市近42年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陈浩,陆沅泉,李琦
    2016, 1 (7):  1105. 
    摘要 ( 167 )   PDF(2687KB) ( 414 )  
    根据衢州市1973—2014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采用ArcGIS空间插值技术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衢州地区极端高温较多地出现在衢州的西部和东部,衢州中部和西北部极端高温出现次数相对较少。(2)极端高温出现次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出现次数呈波动下降趋势。(3)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呈明显波动并缓慢升高趋势,平均值为384 ℃,平均最大值为410 ℃(2003年),最小值为363 ℃(1999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在1990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值为-50 ℃,平均最小值为-89 ℃(1980年),最大值为-18 ℃(2002年)。(4)极端高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99年明显突变,2006年后增加比较显著。极端低温年均出现次数在1983—1984年存在明显突变,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减少比较显著。极端最高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波动剧烈,1987—1988年的突变较显著。极端最低气温在1985年以前波动剧烈,1985—1986年突变最为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孜藏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对策
    莫泓铭,夏龄
    2016, 1 (7):  1109. 
    摘要 ( 188 )   PDF(936KB) ( 509 )  
    自然资源丰富的甘孜藏区虽然地处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川西地区,但同样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恶劣的问题。从甘孜藏区的生态环境入手,简要介绍甘孜藏区的情况,分析该地区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及循环利用方式
    郑露露1,闫晓明1*,陶敬1,董雪云2,陆钰2,何成芳2,朱鸿杰2
    2016, 1 (7):  1112. 
    摘要 ( 142 )   PDF(1021KB) ( 391 )  
    通过对比国外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状况,分析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以及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学理论,提出一些关于我国农业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的必要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山茶油HPLCDAD指纹图谱研究
    贺加媛1,章乐1,陈静君1,阮双燕1,陈智鹏1,上官海燕2,饶桂维1*
    2016, 1 (7):  1115. 
    摘要 ( 127 )   PDF(1329KB) ( 342 )  
    为建立山茶油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并结合理化性质指标构建山茶油真伪鉴别体系,文章采用国标对山茶油样品进行酸价、过氧化值和碘值等理化性质测定,标记出超标样品后,采用Agilent ExtendC18色谱柱(46 mm×250 nm, 5 μm),以乙腈和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进样量为10 μL。以DAD为检测器,在230、292 nm波长下检测,测定10批次不同产地的山茶油,并应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计算其相似度。文章首次建立了山茶油HPLCDAD特征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山茶油的最高相似度为0923。该方法重现性好,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可作为掺假山茶油鉴别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
    王洁1, 2,伊晓云1, 2,倪康1,景进1, 2,石元值1*,阮建云1*
    2016, 1 (7):  1118. 
    摘要 ( 111 )   PDF(1572KB) ( 326 )  
    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稀土元素指纹。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借助统计学方法,探索建立茶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日照、四川青川、贵州黎平、浙江龙井茶3个产区(西湖、越州和钱塘)采集了99个扁形茶春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茶叶中稀土总量为011~248 mg·kg-1,以轻稀土为主,轻稀土分馏富集,而重稀土分馏贫化,表现出山东日照>浙江>贵州黎平>四川青川的趋势。根据各产区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了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4种模型的扁形茶产地识别效果,其回带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80%、8790%、9293%和9505%,交叉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270%、8180%、848%和7550%。表明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4种模型能够有效判别扁形茶的产地来源,稀土元素指纹是可以用于茶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豆芽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
    郑美瑜,邢建荣,陈剑兵,陆胜民*
    2016, 1 (7):  1125. 
    摘要 ( 133 )   PDF(937KB) ( 379 )  
    为了促进豆芽食品的开发,对清水型豆芽罐头和调味型豆芽小菜2种加工产品进行了研制,利用感官评定和色差仪对加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烫漂时间、护色剂组成和包装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烫漂时间为25 min时,豆芽的变色程度较小,组织形态较好。护色剂的配方为柠檬酸10%+异VC钠15%+EDTA2Na 2%,此时护色效果较好。清水型罐头瓶装比袋装对豆芽的变色影响小,保质期更长;豆芽小菜的包装方式以铝箔袋装为宜,芽体的变色程度较轻。利用该工艺研制的豆芽产品,较大程度地保持了豆芽本身的色泽和香气,口感脆嫩,食用方便,适合市场对豆芽产品的需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杏鲍菇热泵干燥研究与模拟
    李伟荣1,2,任爱清2*,陈国宝2,项威2
    2016, 1 (7):  1128. 
    摘要 ( 105 )   PDF(1631KB) ( 355 )  
    利用单因素试验,对杏鲍菇热泵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干燥时间、能耗、产品色泽以及复水比等,对热泵干燥的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热泵干燥失水过程主要可分为加热升温阶段、快速失水阶段和减速平衡阶段;较为适宜杏鲍菇的热泵干燥温度为55 ℃;在此温度条件下,其干燥模型曲线符合Page方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采与手采茶鲜叶加工恩施玉露的比较研究
    叶飞1,高士伟1,2,龚自明1,2*,张强3,崔清梅3,戴居会3
    2016, 1 (7):  1131. 
    摘要 ( 133 )   PDF(934KB) ( 365 )  
    以机采和手采的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恩施玉露茶,比较2种鲜叶的机械组成、所制干茶的感官品质、内含成分、加工成本和效益。结果表明,机采鲜叶在嫩度与匀整度上明显低于手采鲜叶;机采毛茶外形和叶底的感官得分也低于手采毛茶;但精加工后的机采毛茶与手采毛茶品质趋于一致。机采比手采的采摘成本和精制率分别低96%和25%,机采的加工成本(含精制加工)比手采高出182%。综合分析发现,机采鲜叶的单位利润比手采高52%。由此得知,机采鲜叶加工恩施玉露茶不仅降低了采摘成本,保证了茶叶品质,也提高了鲜叶的单位效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丽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林燕1,齐川1,孟月志2
    2016, 1 (7):  1134. 
    摘要 ( 173 )   PDF(924KB) ( 434 )  
    介绍丽水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做法和成效,分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建设质量,真正发挥可追溯体系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
    胡园,郑伊诺,陆荣茂,许凯伦,曾国权,黄建东,潘齐存
    2016, 1 (7):  1137. 
    摘要 ( 111 )   PDF(1228KB) ( 315 )  
    建立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结合超高效液相荧光法测定螺类中15种多环芳烃的方法。样品经正己烷提取,用MIPPAHs多环芳烃专用固相萃取小柱(SPE)净化,荧光检测器定量检测。15种多环芳烃在方法线性范围为1~100 ng·mL-1,相关系数大于0999,在不同的添加水平(5、10、20 μg·kg-1)下,PAHs各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在7307%~10806%,相对标准偏差为06%~92%。检测浙江省内部分地区螺类中15种PAHs总含量值范围为1720~10726 μg·kg-1,螺类样品的PAHs优势组分为三环结构,六环结构的PAHs未检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棘胸蛙白内障病原鉴定及药敏试验
    程晓云1,2,郑芊芷3,宋婷婷1,郑善坚1*,郑荣泉1
    2016, 1 (7):  1141. 
    摘要 ( 104 )   PDF(1894KB) ( 344 )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BN1306菌株,经肌肉注射回健康棘胸蛙,复制出棘胸蛙白内障病的基本症状,并显示对棘胸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为布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braakii)。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诺氟沙星、链霉素、四环素、吡哌酸高度敏感,对氟哌酸、头孢哌酮、庆大霉素、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和红霉素不敏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德清西部山区发展民宿经济的若干思考
    费建琴1,张建国2ab
    2016, 1 (7):  1144. 
    摘要 ( 133 )   PDF(933KB) ( 393 )  
    浙江德清西部山区以“洋家乐”为代表的民宿经济,被称为国内农家乐休闲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典范,探究其发展经验,对国内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清西部山区的民宿经济在发展中,既在景观资源、交通区位、基础设施、产业先发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着规划滞后、硬件缺失、管理失衡、观念落后等问题。为了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要从注重顶层设计、把控发展节奏,重视基础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创新经营模式、发展多元业态,出台扶持政策、强化服务引导,成立行业协会、实现自我规范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的山东省经济重心与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李林娜,牛群
    2016, 1 (7):  1149. 
    摘要 ( 130 )   PDF(1342KB) ( 371 )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及人们观念等因素的改变,山东省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发生变化,且迁移曲线受到经济、地理、人文、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文章对1996—2014年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进行整理,计算经济重心、人口重心及锡尔系数等,并运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化,直观反映这一时期山东省人口、经济的变化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加以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
    陈瑜a,马彦图b
    2016, 1 (7):  1152. 
    摘要 ( 106 )   PDF(946KB) ( 342 )  
    通过对甘肃省1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发现龙头企业类型大多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模式多为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较多。同时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发现龙头企业融资需求较大但需求期限较短、融资渠道存在路径依赖、民间借贷利率明显偏低、口头借款或无担保借款方式较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龙头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专栏
    中晚熟青花菜品种台绿1号
    2016, 1 (7):  1156. 
    摘要 ( 129 )   PDF(884KB) ( 3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