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2, 63 (3):  0-0. 
    摘要 ( 190 )   PDF(11524KB) ( 4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浙江省耕地提质和化肥减施的瓶颈制约及对策建议
    刘晓霞
    2022, 63 (3):  427-4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77
    摘要 ( 1547 )   HTML ( 14335 )   PDF(1080KB) ( 713 )  

    耕地质量和施肥水平事关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科学分析耕地质量建设和化肥减量增效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浙江省耕地提质和化肥减施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夯实科学施肥基础、深化化肥“两制”(实名制、定额制)改革、强化耕肥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溶肥料产品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王红慧, 宋凯强
    2022, 63 (3):  430-4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17
    摘要 ( 207 )   HTML ( 63 )   PDF(1077KB) ( 450 )  

    通过对江苏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2020年完成的641个批次肥料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目前水溶肥料产品的质量现状和合格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背景下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对策探讨
    汪洁
    2022, 63 (3):  433-4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80
    摘要 ( 210 )   HTML ( 132096 )   PDF(1077KB) ( 654 )  

    在国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受污染耕地的风险管控显得更为迫切。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现阶段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组织管理、类别划分、区域调整、种植替代、深化治理、完善台账、长效机制、培训指导、资金统筹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减氮后喷叶面肥在水稻南粳2728上的应用
    周星, 王振, 徐年龙, 周娜娜, 王升
    2022, 63 (3):  436-4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308
    摘要 ( 1141 )   HTML ( 131073 )   PDF(1179KB) ( 619 )  

    在水稻生产中,为达到减肥及增产的目的,选用几种常见的叶面肥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大田试验,在减氮8%的条件下,以南粳2728为研究对象,共设置6个处理,包括4种叶面肥处理常规对照(磷钾动力)以及清水处理,来探究减氮后于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在灌浆—成熟期时,单施粒粒金和清水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偏低,而将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后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处于高水平。叶面积只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合喷施下高于对照,其次是单施施倍多的处理,而单施粒粒金叶面积偏低。株高只在单施施倍多的处理下高于对照,而将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施可使水稻株高维持在中等高度。从产量结构来看,水稻穗长单施施倍多最长,水稻有效穗只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施高于对照,除清水处理外,几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千粒重都不低于常规对照,实粒数和结实率都高于对照且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施后达到最高,产量也在该混施处理下达到最高,其次是单施施倍多的处理,单施粒粒金处理水稻产量最低。综上,在芸苔素内酯和粒粒金混施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一方面水稻在灌浆后叶绿素含量增加以及叶面积增大,进一步增强水稻的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另一方面株高处于中等水平,有效增加了抗倒伏能力,即降低了减产的风险。最终达到了减肥及增产的目的,为水稻生产中喷施叶面肥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MM模型在浙江省早籼稻新品系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杨海龙, 蔡金洋
    2022, 63 (3):  440-4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40
    摘要 ( 217 )   HTML ( 31 )   PDF(1098KB) ( 515 )  

    采用SHMM模型分析了2020年浙江省早籼稻联合品种比较试验参试新品系的稳产性、适应性和各试点的辨别能力。对嘉兴试点各参试早籼品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1938属于高产稳定性材料,台早19-114、绍籼1905和甬籼811属于低产低稳定性材料。试点中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辨别力最强,其次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辨别力较低的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密度对杂交稻浙粳优1578产量的影响
    湛立伟, 汪成法, 叶靖, 巫明明, 翟荣荣, 朱国富, 张小明, 叶胜海
    2022, 63 (3):  443-4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206
    摘要 ( 172 )   HTML ( 8 )   PDF(1081KB) ( 438 )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20 cm的产量高于27和30 cm行距,株距则以23~27 cm为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春马铃薯希森6号不同芽眼数切块比较试验
    汪暖, 吴美娟, 黄洪明, 邵庭, 何金根
    2022, 63 (3):  445-4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63
    摘要 ( 152 )   HTML ( 2 )   PDF(1063KB) ( 391 )  

    在兰溪进行春马铃薯希森6号不同芽眼数切块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带2个芽眼的切块处理产量、效益和结薯性状优于其他处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沈一诺, 韩娟英, 谢锂波, 张恺, 谢冲聪
    2022, 63 (3):  447-4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115
    摘要 ( 196 )   HTML ( 56 )   PDF(1065KB) ( 349 )  

    秀水654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耐迟播常规晚粳稻,2020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20年进行了不同品种播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25日前播种,秀水6545和秀水519产量均较高,均可作为救灾品种;但7月25—30日播种,秀水519抽穗迟,产量低,千粒重大幅下降,有种植风险,而秀水6545仍能取得较高产量,耐迟播性好,可作为抗灾救灾的晚稻补播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对浙粳8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金月, 侯建军, 裴惠民, 冷明珠
    2022, 63 (3):  449-4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71
    摘要 ( 156 )   HTML ( 3 )   PDF(1081KB) ( 506 )  

    为探究不同类型缓释肥一次性施肥对水稻浙粳8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硝化抑制剂、树脂包膜和聚氨酯包膜3种不同类型的缓释肥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比较,氮肥减量20%的缓释肥一次性基施处理(N 180 kg·hm-2),硝化抑制剂型缓释肥略有减产,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均具有稳产效果,且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1.5%;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分别较常规施肥(39.4%)提高0.1和2.3百分点。水稻浙粳86一次性施肥,采用树脂包膜缓释肥、聚氨酯包膜缓释肥具有减肥、稳产、省工的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料配施对水稻、油菜产量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曹雪仙, 陈晓萍, 陈文伟
    2022, 63 (3):  451-4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583
    摘要 ( 877 )   HTML ( 7 )   PDF(1248KB) ( 470 )  

    为探求水稻-油菜轮作高产体系和高效简化的施肥技术,本研究通过两季试验,采用水稻-油菜轮作一年两熟生产的土壤条件及栽培管理措施,分别以不施肥(CK)、普通尿素施1次基肥和2次追肥(一基二追)常规施肥模式(CK1)为对照,研究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模式对水稻-油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氮素内部效率和土壤水解性氮含量等指标的影响。两季试验结果表明,水稻季,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分蘖肥(油菜苗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T3)和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孕穗拔节期(油菜蕾薹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T4)处理在水稻籽粒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内部效率方面与常规施肥模式无显著差异,而缓释肥一次性基施(T1)和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基施(T2)处理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施肥模式。油菜季,各缓释尿素处理在产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内部效率方面均不低于常规施肥模式,表现出较好的施肥效果,尤其是80%氮来源于缓释肥做基肥、20%氮来源于尿素在苗期(T3)或蕾薹期(T4)作追肥,增产优势更强。油菜收获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基施和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孕穗拔节期(油菜蕾薹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土壤水解性氮水平与常规施肥模式无显著差异,但氮肥中基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分蘖肥(油菜苗期)追肥占20%来源于尿素的显著低于缓释肥一次性基施的。本试验条件下,水稻-油菜轮作体系采用氮肥80%来源于缓释肥、20%来源于尿素做基施的处理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内部效率与常规施肥相近,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脂包衣肥料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
    周星, 王振, 王升
    2022, 63 (3):  456-4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83
    摘要 ( 122 )   HTML ( 25 )   PDF(1842KB) ( 477 )  

    在小麦的农业生产中,针对减氮及简化施肥的需求,本研究以扬麦23为试验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选用常见的树脂包衣(控释肥)进行研究。通过开展小区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包括减氮13.5%条件下3种用量的树脂包衣处理,以及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对照,来探究施用不同用量的树脂包衣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小麦高峰苗仅在树脂包衣3处理下高于对照,但后期会形成较多的无效分蘖;在整个生长季中,小麦单株干重在树脂包衣1和树脂包衣2处理下都高于对照,且在抽穗至成熟期阶段随着树脂包衣用量的增加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小麦株高在树脂包衣1处理下低于对照;从产量方面来看,常规施肥小麦产量最高,其次是树脂包衣1的处理,主要是由于成穗率、有效穗和千粒重的提高使其产量降幅最小;经济效益方面,各处理小麦的净效益都为正,但与常规施肥相比,其他处理的净效益都为负,主要是产量都低于对照以及肥料和人工成本都高于对照,且在树脂包衣1处理下的净效益降幅最小。在树脂包衣1处理下,虽降低了小麦的高峰苗,但成穗率和有效穗都得到提高,单株干重也得到提高,株高略降低,产量排第二,与常规比经济净效益降幅最小;因此,该处理通过促进小麦地上部的生长,以及成熟期提高其成穗率、有效穗、千粒重来达到不明显降低产量的目的。综合考虑减肥环保、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倒伏引起的减产风险,以及较稳产等方面,推荐施用树脂包衣控释肥401.1 kg·hm-2,同时可为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审小麦品种商麦167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
    朱小涛, 朱伟, 连少英, 李萌茵, 韩英, 张金民
    2022, 63 (3):  460-4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17
    摘要 ( 795 )   HTML ( 655359 )   PDF(1082KB) ( 415 )  

    为进一步了解小麦新品种商麦167的特征特性和利用价值,根据2014—2017年度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汇总结果,采用产量对比、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和回归系数等分析方法,对商麦167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商麦167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群体结构较为合理,高产潜力较为突出,是适合黄淮南片冬麦区进一步推广和利用的小麦新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肥减量对水稻甬优15产量及面源污染的影响
    毛倩, 周江明
    2022, 63 (3):  463-4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903
    摘要 ( 1490 )   HTML ( 3 )   PDF(1739KB) ( 462 )  

    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目前仍存在因化肥过度施用而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及加剧周边地表水富营养化的问题。为改变农户不合理传统施肥习惯,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江山市开展了化肥减量施肥试验,研究在农户常规施肥基础上,化肥减量10%~30%对水稻甬优15产量和稻田地表径流养分(总氮、总磷、总钾)流失的影响。结果显示,减少农户常规施肥量10%~20%,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变化,其中减量10%产量最高。稻田排水中养分浓度在施肥后1 h快速上升至最高值,氮在24 h后、磷在1 h后和钾在24 h后又很快下降了25.9%~66.0%、70.1%~88.3%和25.0%~52.5%,之后各养分均缓慢下降直到试验结束,这表明如遇到大暴雨或人工排水引起稻田灌溉水外流,在施肥后几天内是养分流失高风险期(也是面源污染高风险期)。化肥减量对稻田排水中养分含量影响显著,常规施肥量减少10%~30%施肥后1 h,排水中总氮、总磷和总钾含量分别下降了3.7%~27.1%、26.3%~59.5% 和5.8%~32.7%。适期、适量施肥在水稻生产中对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施肥方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及原烟产质量的影响
    黄跃鹏, 罗福命, 田俊岭, 宗钊辉, 刘兰, 曾涛, 郭鸿雁, 王军
    2022, 63 (3):  467-4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484
    摘要 ( 898 )   HTML ( 2 )   PDF(1191KB) ( 475 )  

    为了明确烤烟不同施肥方式的应用效果,本文以烤烟品种粤烟97为材料,设计基肥穴施、中间条施、双侧条施和不施肥等4种施肥方式处理,研究施肥方式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3种施肥方式均不同程度促进了不同生育期的烟株和根系生长。其中,中间条施显著提高了大田烟株旺长前期的株高,平均提高7.4 cm;与穴施相比,中间条施和双侧条施显著增加烟株叶组织和整株干物质积累;中间条施烟株根系区域内根长、根重皆显著大于穴施,其中根长是基肥穴施的4倍,而根重是基肥穴施的9倍多;与穴施相比,中间条施原烟的均价增加2.35元·kg-1,每667 m2产值增加600.27元,中上等烟比例增加7.24百分点,而双侧条施处理则对原烟的各经济性状无显著影响。本研究表明,中间条施的施肥方式主要是通过改善烟株根系生长发育环境,协同促进烟株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最终改善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古蔺植烟土壤养分含量丰缺评价
    罗辉, 张远盖, 王飞, 管安伟, 王李芳, 唐珊, 周婷, 雷晓, 张明金, 谢强, 赵锦超, 王炼, 吴颖, 姜鑫宇, 年夫照
    2022, 63 (3):  472-4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18
    摘要 ( 155 )   HTML ( 34 )   PDF(1104KB) ( 459 )  

    为明确古蔺县烟叶主产乡镇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本研究在古蔺县17个烟叶主产乡镇,采集168个土壤样品,对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古蔺县植烟土壤pH均值为6.46,土壤以弱酸性至中性为主,符合优质烟叶生产的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适宜,均值为30.46 g·kg-1,偏低、适宜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36.0%、33.4%和30.6%;土壤全氮含量略偏高,均值为1.52 g·kg-1,偏低、适宜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10.6%、46.0%和43.4%;土壤碱解氮含量整体适宜,均值为111.75 mg·kg-1,偏低、适宜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39.4%、46.5%和14.1%;土壤有效磷含量缺乏,均值为10.75 mg·kg-1,偏低、适宜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88.1%、8.4%和3.5%;土壤速效钾含量缺乏,均值为104.14 mg·kg-1,偏低、适宜和过量的比例分别为84.1%、11.2%和4.7%。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产广适油菜新品种南油6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郑斌, 代兵兵, 邓武明, 宋稀, 余青青, 杨玉恒, 田露申, 赵昌斌
    2022, 63 (3):  476-47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1280
    摘要 ( 139 )   HTML ( 297 )   PDF(1170KB) ( 495 )  

    针对我国植物油供给不足、油菜产量低等问题,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6为母本、恢复系58R为父本配组育成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南油658。该品种在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18点试验18点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 551.13 kg·hm-2,比对照品种德油6号增产288.68 kg·hm-2;在国家冬油菜(长江上游区)新品种试验中,23点试验18点增产,两年平均产量为2 783.78 kg·hm-2,比对照品种蓉油18增产165.38 kg·hm-2;种子芥酸含量为0,硫苷含量为20.27 μmol·g -1(饼),抗倒性强、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南油658于2020年10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重庆、贵州、陕西汉中和安康冬油菜区秋播种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精细整地开沟、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规范病虫防治、适时收获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像特征的油菜叶绿素含量快速估算
    娄卫东, 林宝刚, 周洪奎, 华水金, 胡昊
    2022, 63 (3):  480-4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238
    摘要 ( 886 )   HTML ( 4 )   PDF(3832KB) ( 330 )  

    农业生产中叶片颜色通常被用作植物生长胁迫的诊断指标,叶片颜色与作物叶绿素含量密切相关。当前叶绿素含量的化学测定方法需耗费较多人力物力,而且得到测定结果存在滞后性,不能用于作物田间及时管理。通过油菜叶片图像颜色如R(红)G(绿)B(蓝)空间与Lab空间特征参数,可实现油菜叶绿素含量的估算。本研究表明:基于叶片图像颜色特征参数估算叶绿素a含量的模型精度较高,总叶绿素含量模型次之,叶绿素b含量模型较差。通过颜色空间特征参数的转换与组合能提高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的精度,如RGB空间内,R+G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60,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优于R与叶绿素a含量的相关系数;另外,基于RGB和Lab空间颜色特征值的叶绿素含量估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测量值与实际值偏离较小,其中基于G值、L值的总叶绿素含量验证线性模型精度R2分别为0.916 5和0.919 9,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雷州半岛地区大豆农艺性状因子和聚类分析
    陈观杰, 郑殿峰, 冯乃杰, 沈雪峰, 母德伟, 刘玲, 李甜子, 周行, 齐德强, 谢平
    2022, 63 (3):  485-4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10
    摘要 ( 437 )   HTML ( 16 )   PDF(1241KB) ( 576 )  

    为合理利用大豆种质资源,选取适合在雷州半岛种植的大豆品系,本研究对42份大豆种质材料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节数和结荚节数变异系数最小;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83.403%,主要反映了产量性状因子、株型因子和粒重因子等主要特征特性。根据农艺性状相似度将42份种质材料分为3个类群,每个类群又分为2个亚群,其中隆昌大黑豆和本地黄豆表现最好,适宜在雷州半岛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生物炭对浙贝母产量和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张志明, 王斌, 杨生茂, 刘玉学
    2022, 63 (3):  492-4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36
    摘要 ( 201 )   HTML ( 2 )   PDF(1349KB) ( 480 )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适量生物炭可促进浙贝母产量提高,降低枯萎病发病率,提高浙贝母中生物碱含量。施用适量生物炭可降低浙贝母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全氮、速效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野生开唇兰主要药用成分分析
    应震, 周庄, 付双彬, 徐婉, 杨燕萍
    2022, 63 (3):  495-4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458
    摘要 ( 153 )   HTML ( 43 )   PDF(1110KB) ( 579 )  

    通过对浙江和福建来源的野生开唇兰资源的化学分析比较显示,浙江野生开唇兰的多糖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福建开唇兰,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福建开唇兰,表明浙江开唇兰适宜药用研发,而福建开唇兰适宜于保健食品开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叶青扦插育苗生产技术
    张川英, 翁仙平, 石兴华, 吴灵芝, 唐昌贻
    2022, 63 (3):  497-4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94
    摘要 ( 222 )   HTML ( 128 )   PDF(1097KB) ( 503 )  

    对三叶青扦插育苗技术进行总结和应用。在搭有小拱棚的苗床中,用新鲜黄泥土作基质,三叶青插穗生根效果最佳;三叶青插穗茎段长度在3~65 cm都能扦插繁殖成功,10~15 cm茎段生根效果最好;插穗年龄对插穗生根有显著影响,二年生枝条效果最好;三叶青一年四季均可扦插,但扦插育苗最佳时期为3—6月。结论为选择二年生枝条,根据培育目的确定插穗长度,在3—6月扦插于新鲜黄土中生根效果最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的影响
    朱志柳, 徐端妙, 张学鑫, 张丽珍, 陈祖海
    2022, 63 (3):  500-5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920
    摘要 ( 268 )   HTML ( 4 )   PDF(1100KB) ( 499 )  

    以杉木林下种植的多花黄精根茎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多花黄精生长的各时期延迟且持续时间延长;出苗期、伸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基本上为30~40 d,从出土至枯萎 220~240 d。不同海拔对林下多花黄精生长指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及根茎鲜重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下降的趋势,以海拔500~600 m的多花黄精的生长量最高,多花黄精的地径、高度、根茎株产量的平均值分别达0.63 cm、85.21 cm、251.94 kg·株-1。不同海拔下多花黄精的地径、株高差异显著;海拔500~600 m与800~900 m、海拔800~9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不显著,海拔500~600 m与1 100~1 200 m的根茎鲜重差异显著。多花黄精在不同海拔下的成活率都在91%以上,说明本区域适宜多花黄精生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黔西南州引进绿叶蔬菜品种试验初报
    王秋, 周佳佳, 张发丽, 罗国兵
    2022, 63 (3):  503-5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04
    摘要 ( 149 )   HTML ( 32 )   PDF(1064KB) ( 452 )  

    对8个宁波蔬菜新品种在黔西南州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总体评价进行了统计和测定。结果表明:甬青8号(青梗菜)、沙拉55号(生菜)、初绿江南(青梗菜)、初绿翡翠(青梗菜)、初绿速成(鸡毛菜)5个品种抗逆性、抗病性强,商品性良好,适宜黔西南州当地种植,可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梨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王晓, 励臣儒, 林宏伟, 杨栋
    2022, 63 (3):  505-5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47
    摘要 ( 138 )   HTML ( 263 )   PDF(1728KB) ( 521 )  

    基于浙江省67个基本气象站1971—2019年的观测资料,构建浙江地区梨生长发育期主要气象灾害的风险指数,对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宁波余姚区梨为例,利用灾害指数构建气象产量预报模型,进而对灾害指数的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近年梨的花期和成熟期的大风灾害风险显著上升,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生长季高温、生长—成熟期连阴雨和强降水风险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基于灾害指数构建的气象产量预报模型预报精度高,构建的灾害指数可信度高,对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吴建烈, 王光锋, 江建红, 梁大刚, 汪艳, 邹宜静
    2022, 63 (3):  509-5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303
    摘要 ( 130 )   HTML ( 2 )   PDF(1386KB) ( 425 )  

    以杭茄1号为接穗,研究了6个砧木品种嫁接对幼苗成活率、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刺托鲁巴姆、野生茄4为砧木的嫁接苗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与接穗的亲和性较好,在植株长势、田间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表现也优于实生苗和其他砧木品种的嫁接苗;以浙茄砧1号为砧木的嫁接苗早熟性好,植株生长旺盛,但因田间发病率较高,影响了产量。野生茄4可作茄子嫁接的储备砧木品种进一步试验示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套袋类型和时期对鸡尾葡萄柚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和病害防效的影响
    黄秀, 柯甫志, 孙立方, 聂振朋, 王平, 王鹏, 徐建国, 孙建华
    2022, 63 (3):  512-51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33
    摘要 ( 138 )   HTML ( 3 )   PDF(1143KB) ( 405 )  

    通过套袋类型和时期对鸡尾葡萄柚果实风味品质、外观色泽、病害预防影响的研究表明,除套绿色无纺布袋的果实果形指数较大、品质较差外,其余处理对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皮厚、皮重、可食率均无显著影响。相比不套袋,套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均略有降低,套袋越早,固酸比越低。套袋类型对果皮着色影响显著,套内黑外褐遮光纸袋(一层、双层、三层)的果皮着色均匀,病斑较少,外观品质显著优于对照,套袋时期及内黑外褐纸袋厚度对果皮着色影响不显著。套袋类型对果实黑点病和其他病斑的预防效果差异显著,其中套内黑外褐遮光纸袋预防效果较好,提早套袋预防效果较好。研究表明,套袋能改善鸡尾葡萄柚果实外观品质,综合各因素考虑认为,宜选用双层内黑外褐遮光纸袋,在果实膨大后期进行套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光照强度对温室大棚温湿环境的影响
    李乐乐, 钞锦龙, 杨朔, 赵德一, 雷添杰, 肖梦琳
    2022, 63 (3):  517-5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16
    摘要 ( 408 )   HTML ( 12 )   PDF(3047KB) ( 370 )  

    本研究利用2020年10月—2021年2月晋中榆次地区日光温室小气候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当地日光温室小气候要素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温室内温湿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外光照强度相关系数为0.971,温室透光率为73%~76%,光照强度差值随光强增加而增大;不同光照梯度气温和相对湿度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梯度日较差X4∈[35 000 lx,45 000 lx]>X3∈[25 000 lx,35 000 lx]>X2∈[15 000 lx,25 000 lx]>X1∈[5 000 lx,15 000 lx];光照强度对温室内的气温和相对湿度具体定量关系表现为光照强度每增加1 000 lx,温室内平均气温升高0.2 ℃,相对湿度下降5%;日光温室保温、保湿效果显著,温室内平均气温为15~23 ℃,平均相对湿度在75%以上,当冬季外界平均气温低于0 ℃时,温室内保温、保湿效果最为显著,温室内气温比外界高20 ℃以上;温室内气温和相对湿度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日变化较室外存在滞后性,大约滞后1 h。本研究为北方秋冬季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东方百合罗宾娜标准化种植技术研究
    黄淑燕, 黄云玲, 袁玉虹, 陆梅, 阮淑明
    2022, 63 (3):  524-5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39
    摘要 ( 137 )   HTML ( 4 )   PDF(1115KB) ( 406 )  

    以罗宾娜2、3代种球为试验对象,按照东方百合标准化生产流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最佳栽培管理方式。试验表明:①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带根的2代种球的生长状况最佳;②在低温催芽阶段,代球数影响种球的周径,贮藏基质影响种球的污染率,种球的消毒时间影响芽体高度;③在栽植养护阶段,2代种球以株行距15 cm×20 cm、种植深度25 cm、N-P-K(21-9-11,N-P2O5-K2O百分含量,下同)处理的生长发育效果最佳;3代种球以株行距20 cm×25 cm、种植深度25 cm、N-P-K (26-6-6)追肥处理的生长发育效果最佳;2、3代种球的种植深度影响百合花朵直径,其追肥种类和栽植株行距影响种球成活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碱胁迫对油莎豆幼苗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唐榕, 梁培鑫, 郭晨荔, 郭睿, 何皇成, 王腾飞, 刘建国
    2022, 63 (3):  528-53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50
    摘要 ( 1491 )   HTML ( 68157439 )   PDF(1249KB) ( 486 )  

    将Na2SO4∶NaCl和Na2CO3∶NaHCO3均按1∶2混合,模拟不同浓度的盐、碱处理对油莎豆幼苗在生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的胁迫作用。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升高,油莎豆幼苗的苗长、根长等生物量相比CK均呈降低趋势。其中,盐、碱胁迫处理组的苗长、根长在高浓度时分别比对照降低71.39%、58.03%与44.12%、36.73%;叶片中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比对照均升高,随处理浓度的增加,除SOD活性外均呈增加趋势。Pro、可溶性糖含量与CAT活性在高浓度盐、碱胁迫下分别较对照增加288.03%、490.00%、72.61%和151.01%、119.67%、170.75%。碱胁迫对油莎豆幼苗生长及生理代谢指标影响的敏感性均大于盐胁迫,表明油莎豆幼苗对碱性盐耐受能力低于中性盐,在低浓度盐碱胁迫下,油莎豆对盐碱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藻肥对杂交兰抗低温胁迫能力的影响
    肖毓淼, 王旭承, 崔永一
    2022, 63 (3):  534-5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50
    摘要 ( 139 )   HTML ( 3 )   PDF(1279KB) ( 395 )  

    通过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海藻肥,结合极端寒冷天气条件进行低温胁迫实验,研究在低温胁迫下对杂交兰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肥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杂交兰H2O2、MDA积累及叶绿素降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缓解效应,同时也增强了POD、SOD活性,其中500倍稀释度的海藻肥处理对杂交兰的低温胁迫缓解效应较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垃圾沼渣对草本植物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卢明, 曹建林, 缪春霞
    2022, 63 (3):  538-5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78
    摘要 ( 133 )   HTML ( 3 )   PDF(1343KB) ( 307 )  

    随着垃圾分类国策的推行,湿垃圾沼渣作为一种可再生利用的废弃物,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大棚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沼渣添加量处理,比较其对草本植物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沼渣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孔隙度、入渗率、持水能力呈上升趋势。添加体积比10%和20%的沼渣处理,可以刺激二月兰的生长,其中,添加20%处理的二月兰生物量最高。随着沼渣添加量的持续增加,二月兰存活率和生物量均出现明显下滑,添加40%及以上沼渣的处理中,所有植株均枯萎,说明低剂量的沼渣添加可以刺激草本植物的生长,高剂量的沼渣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直至彻底枯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新疆石河子地区部分规模化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分析
    卢博敏, 云晓宇, 陈星宇, 杨靖宇, 陈凤, 柳旭伟
    2022, 63 (3):  543-5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05
    摘要 ( 121 )   HTML ( 4 )   PDF(1437KB) ( 407 )  

    利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对新疆石河子A、B、C、D、E共5个团场的12个规模化猪场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原学监测。研究显示,A团5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70%,B团3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1.64%,C团2个规模化猪场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3.55%,D团1个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为10.75%,E团1个规模化猪场阳性检出率为10.11%;5个团场的平均阳性率为11.42%。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猪场均有阳性检出,但阳性检出率不高,未出现大规模集中性的暴发,各团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石河子地区仍有威胁,需做到“一场一策”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阳性检出率,防止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石河子地区的暴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PLC-MS/MS在蛋鸡中利巴韦林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陈国, 许秀琴
    2022, 63 (3):  546-5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03378
    摘要 ( 153 )   HTML ( 3 )   PDF(1097KB) ( 324 )  

    本研究建立了LC-MS/MS测定禽肉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的分析方法,对禽肉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代谢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利巴韦林在蛋鸡体内摄取快、分布广泛,同时在蛋鸡体内代谢迅速。鸡肝、鸡肉中利巴韦林及其代谢物达峰时间均为4 h,鸡肝中代谢物RTCOOH的达峰浓度高,代谢快;鸡肉中代谢物TCONH2的达峰浓度高,残留时间长,Tlast为120 h。根据Tlast和药物分布特点,鸡肉可作为利巴韦林的监控靶组织,代谢物TCONH2为靶标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大棚杨梅农药监管与使用建议
    赵慧宇, 王嵘, 胡佳卉, 张启, 毕婷, 唐志伟
    2022, 63 (3):  549-55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87
    摘要 ( 178 )   HTML ( 7 )   PDF(2715KB) ( 541 )  

    大棚杨梅栽培有成熟早、采摘期延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被列为浙江省五大主推技术之一。但我们看到优点的同时也注意到,在大棚杨梅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存在乱用药、多用药的现象,而且相关农药登记工作并不完善,存在监管漏洞,有较大安全隐患。对此,本文主要研究大棚杨梅农药的使用与监管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金坛芋头田间杂草发生为害调查
    段云辉, 洪爱梅, 张海艳, 韩敏, 孙国俊, 高伟, 邓国建, 吕连庆, 张芳
    2022, 63 (3):  552-5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555
    摘要 ( 1473 )   HTML ( 12287 )   PDF(1116KB) ( 376 )  

    为探明金坛芋头-小麦-水稻两年三茬轮作制下芋头田杂草组成、发生为害特点等,于2020年春秋两季对不同区域、不同管理措施的90块芋头田杂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金坛地区芋头田有杂草44种,分属20科41属,包括一年生杂草30种,二年生杂草6种,多年生杂草8种,其中外来入侵杂草14种。春季杂草28种,马唐、鳢肠为优势杂草,其相对多度和田间密度分别达66.24%和1.93株·m-2、34.78%和0.49株·m-2;秋季杂草35种,千金子、马唐为优势杂草,其相对多度和田间密度分别达56.73%和2.45株·m-2、31.80%和1.10株·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实模型诱捕器外观及颜色对实蝇引诱特性的影响
    袁伊旻, 张振宇, 张宏宇
    2022, 63 (3):  556-5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21
    摘要 ( 131 )   HTML ( 5 )   PDF(1089KB) ( 322 )  

    通过不同颜色和形状的果实模型诱捕器和雄性性诱剂在野外田间对南亚果实蝇进行引诱试验,结果表明,不添加性诱剂、添加液体性诱剂、添加1片固体性诱剂3种处理对黄瓜、脐橙、笋瓜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均表现为黄瓜>笋瓜>脐橙;而在添加2片固体性诱剂时,3种果实模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表现为黄瓜>脐橙>笋瓜;而果实模型诱捕器和市售诱捕器使用效果显示:黄瓜和黄黏板对南亚果实蝇的诱捕效果最佳,6种诱捕器的诱捕效果依次为黄黏板>黄瓜>脐橙>笋瓜>三角板>诱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草莓白粉病不同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徐继根, 张顺昌, 吴昊, 胡丽鹏
    2022, 63 (3):  558-5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17
    摘要 ( 191 )   HTML ( 105 )   PDF(1116KB) ( 550 )  

    通过6种杀菌剂和清水对照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防效。其中,氟酰羟·苯甲唑对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速效性较好,防效也较为出色,在第1次药后5 d、第2次药后11 d的防效分别为63.2%、81.5%;其次是氯氟醚·吡唑酯和乙嘧酚磺酸酯,在第1次药后5 d防效都在52%以上,第2次药后11 d防效都在72%以上。通过对各处理不同时间段标记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表明,第1次药后5和7 d、第2次药后7和11 d,相比清水对照,氟酰羟·苯甲唑、氯氟醚·吡唑酯、乙嘧酚磺酸酯处理的草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较接近,达到清水处理的96.31%~102.08%,说明氟酰羟·苯甲唑、氯氟醚·吡唑酯、乙嘧酚磺酸酯对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安全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戊灵等4种除草剂封闭田间杂草的效果
    文李智, 张佩, 刘晓成
    2022, 63 (3):  562-5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426
    摘要 ( 251 )   HTML ( 56 )   PDF(1065KB) ( 389 )  

    进行4种除草剂用土壤封闭方法防除青花菜田宽叶杂草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用45%二甲戊灵微囊悬浮剂150 mL对小藜防治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控制小藜的生长量,对作物影响较小,但对硬草防治效果较差,仅为83.3%。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及24%乙氧氟草醚乳油对硬草防治效果较好,可以达到94%以上,但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对小藜防效较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田二化螟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张凯, 曹凯歌, 周长勇, 陈澄宇, 赵云霞, 唐艺婷, 张学峰, 付佑胜
    2022, 63 (3):  564-5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03
    摘要 ( 561 )   HTML ( 28 )   PDF(1221KB) ( 541 )  

    二化螟是目前水稻上最重要害虫之一,随着我国籼稻大面积种植、禁止秸秆焚烧、轻减栽培的推广,二化螟种群数量迎来暴发。化学防治依然是当前田间防治二化螟的主要措施,常用药剂有阿维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单、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等,而长期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二化螟抗药性上升、防效下降,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在充分利用已有药剂的基础上做到有效防控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本文以二化螟对常规药剂抗药性为切入点,结合抗性风险评估、植保无人机施药等因素,对当前防治药剂和方法进行梳理,为科学防治二化螟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方根结线虫与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外源物的响应
    毛佳, 吴险平, 王宏宝, 王晓飞, 高玉侠
    2022, 63 (3):  569-5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710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1438KB) ( 476 )  

    本研究采用不同外源物及其混合物对南方根结线虫进行活性测定,结果发现,氯溴异氰尿酸和阿维菌素不同浓度处理下线虫的活性较高,2种药剂在稀释2 400倍液时对线虫的击倒率仍达70%左右;而噻虫嗪仅在400倍液下对线虫的击倒率为97.0%;槟榔粉在400~600倍液处理下也表现出较好的击倒率;辛硫磷在800倍液处理下击倒率仅为51.7%,其他浓度处理下击倒率低。不同含量氯溴异氰尿酸与槟榔粉混合物处理盆栽黄瓜根结线虫后发现,黄瓜根结数量减退率显著降低,其中,含量20%和40%的氯溴异氰尿酸混合物处理后防效达68.4%和77.9%,混合物施用后对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等起到了正向促进效应,同时对土壤pH有一定调控作用。氯溴异氰尿酸单剂及其混配制剂对根结线虫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作为一种线虫防控制剂及土壤调理剂在生产中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智能工具监测水稻二化螟越冬代的效果
    李宽, 王星, 蒋敏华
    2022, 63 (3):  573-5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905
    摘要 ( 124 )   HTML ( 3 )   PDF(1115KB) ( 504 )  

    采用测报灯系统和性诱剂系统2种智能工具监测水稻二化螟越冬代的虫情动态。结果表明,2种智能工具对二化螟的诱测效果均较好,测报灯系统峰型明显、虫量集中,性诱剂系统诱测日期早、虫量诱集多,两者主蛾峰日与田间发育进度调查预测化蛾高峰相近,预测准确性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张顺昌, 徐继根, 漆慧娟, 胡丽鹏, 吴昊, 符成悦
    2022, 63 (3):  575-5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11
    摘要 ( 1065 )   HTML ( 6 )   PDF(1102KB) ( 523 )  

    采用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丽维简)水剂与化学药剂4%四氟醚唑(朵麦可)水乳剂、25%乙嘧酚(禾益乙嘧酚)悬浮剂、80%硫磺(斯杜宁)水分散粒剂分别进行复配,与单独施用化学药剂进行对比,研究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化学药剂复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化学药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有明显增效,增幅在7.77%~15.81%,其中与4%四氟醚唑(朵麦可)水乳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0.54%,而且对甜瓜安全,可作为甜瓜白粉病防治配方进行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物料添加对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影响
    李赛慧, 陈丽芬, 王会来, 褚军杰, 霍希妮, 王海瑞, 邹平, 马进川
    2022, 63 (3):  578-5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28
    摘要 ( 897 )   HTML ( 8 )   PDF(1594KB) ( 428 )  

    为探讨不同物料还田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以浙江某地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土壤培养方法,研究蒲公英(全草)、白花蛇舌草(全草)和水稻秸秆添加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土壤pH和有效态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和水稻秸秆处理的土壤CO2释放率分别为1.70、1.12和1.09 μg·g-1·h-1,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122.6%、46.9%和43.5%;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分别为27.09、17.92和17.53,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土壤培养期间pH最高分别达7.22、8.28、7.49,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22.5%、10.8%和6.8%;培养结束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分别为0.19、0.29和0.26 mg·kg-1,与空白对照相比,蒲公英和水稻秸秆处理分别降低了29.6%和3.7%,而白花蛇舌草处理则增加了7.4%。添加蒲公英处理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活性,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中有效态镉含量。本研究为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猕猴桃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构建
    刘岩, 朱加虹, 胡桂仙, 赖爱萍
    2022, 63 (3):  583-5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123
    摘要 ( 1294 )   HTML ( 145 )   PDF(2755KB) ( 514 )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产业提质增效,而农业标准化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猕猴桃为研究对象,从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出发,重点梳理了国内猕猴桃标准建设现状,论述了目前我国猕猴桃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猕猴桃标准体系框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猕猴桃标准发展建议,以期为猕猴桃产业标准建设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紫外烘晒干燥技术的浙贝母加工工艺探析
    卢灯翠, 彭燕, 张慧芳, 朱丽燕
    2022, 63 (3):  590-5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12
    摘要 ( 152 )   HTML ( 3 )   PDF(1460KB) ( 397 )  

    为了提高浙贝母的品质,采用紫外烘晒干燥技术比较不同干燥条件对浙贝母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干燥工艺。动态监测并分析载样量、Ⅰ阶段干燥时间2个因素对浙贝母的性状、水分、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总量的影响,综合评价各干燥参数。结果表明,紫外烘晒干燥法干燥浙贝母时宜设置的参数为:载样量10~12 kg·m-2,一阶段干燥的温度45 ℃,干燥时间3 h,二阶段干燥的温度60 ℃,总干燥时间13~14 h。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香多糖的提取工艺
    陈银华, 吴华芬, 曹鹏飞, 周斌雄, 徐伟忠
    2022, 63 (3):  592-59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562
    摘要 ( 146 )   HTML ( 26 )   PDF(2510KB) ( 449 )  

    以结香花为材料,研究结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考虑浸提温度、醇沉比、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等单因素对结香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最终确定结香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醇沉比3.6∶1倍,料液比1∶35 g·mL-1,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3.5 h。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河州初烤烟叶近8 a常规化学成分变化
    杨丽娜, 李佛琳, 弯润其, 冀新威, 吕冰冰, 陈泽林, 张海明, 普恩平, 孙亚楠, 周童
    2022, 63 (3):  599-6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492
    摘要 ( 149 )   HTML ( 3 )   PDF(1166KB) ( 528 )  

    为了了解红河州4个植烟县初烤烟叶近8 a来常规化学成分的情况。对2011—2018年红河州4个植烟县(市)7 246个初烤烟叶样品进行常规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1)常规化学成分中钾氯比和氯的变异系数极显著大于其他指标,钾、淀粉、糖碱比、两糖差、烟碱、总挥发碱的变异系数次之,总糖、还原糖、总氮、两糖比、pH的变异系数最小;2)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整体较为适宜,协调性好,部分指标偏低或偏高,且较接近适宜值,总氮、烟碱、pH、总挥发碱、两糖比等5项指标均在适宜范围内;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糖碱比、钾氯比5项指标偏高,淀粉、钾、氯含量3项指标偏低;3)淀粉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氯、烟碱、总挥发碱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该结果可为大田农艺措施的改进、烘烤工艺的优化以及工业企业原料调配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氮替代部分无机氮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赵宇霞, 陆亚春, 宋战锋, 农世英, 赖洪敏, 周文亮, 范东升, 韦忠, 赵磊峰, 年夫照
    2022, 63 (3):  606-6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95
    摘要 ( 122 )   HTML ( 5 )   PDF(1150KB) ( 557 )  

    本试验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使用有机氮替代25%的无机氮对初烤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有机氮替代25%的无机氮可以改善初烤烟叶的化学成分。具体表现为:1)可以提高初烤烟叶中的致香物质含量,增施油枯有机肥处理后烟叶含有的22种致香物质含量高于CK,总量较CK增加了2倍,从而提升中部烟叶的增香效果;2)可以对相关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产生影响,提高烤后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同时使中部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果蔬中农药残留的基质效应
    田培, 金银银, 刘之炜, 周莉, 徐浩, 狄珊珊, 汪志威, 齐沛沛, 赵慧宇, 王新全
    2022, 63 (3):  610-6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54
    摘要 ( 1263 )   HTML ( 8 )   PDF(3234KB) ( 427 )  

    本文研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测定蔬菜水果及食用菌中农药的基质效应情况,比较不同基质中46种农药在固相萃取和QuEChERS两种前处理方法条件下的基质效应,筛选适合的替代基质以期降低基质效应对定量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所选基质中各农药的基质效应主要为增强,在QuEChERS法和固相萃取法中,强基质效应比例分别为53%和67%,弱基质效应分别为29%和13%。选择普通白菜或黄瓜∶葡萄∶胡萝卜∶普通白菜(1∶1∶1∶1)混合基质作为替代基质时,所选试样的基质效应主要以弱基质效应为主(约80%),但葡萄的基质效应改善不明显。因此,通过基质效应评价,推荐使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普通白菜或黄瓜∶葡萄∶胡萝卜∶普通白菜(1∶1∶1∶1)作为替代基质进行基质匹配标准溶液校正,可降低蔬菜样品的中等和强基质效应,适用性需进一步研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杯蕈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吴碧君, 刘小英
    2022, 63 (3):  614-6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40
    摘要 ( 150 )   HTML ( 7 )   PDF(1963KB) ( 469 )  

    本研究通过观察10个大杯蕈菌株的菌丝及子实体形态特征,并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10个大杯蕈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3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清晰度高的引物,共扩增出111条条带,多态率达81.98%,10个大杯蕈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477~0.856,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30。聚类分析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时,供试菌株可分为4类。本研究可为大杯蕈菌株鉴定、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的MB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研究
    陈明, 陈晗翔, 朱庭耀, 彭佳诚, 李小斌, 徐海圣
    2022, 63 (3):  619-6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561
    摘要 ( 962 )   HTML ( 5 )   PDF(5768KB) ( 417 )  

    为了提高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效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氨氮去除率为响应值,设计了一个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用于MB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工艺优化,建立了水力停留时间、碳氮比及溶解氧3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模型极显著,决定系数R2=0.990 5,变异系数仅为1.05%,且失拟项不显著(P>0.05),说明回归方程用于描述各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非线性方程关系是显著的,即试验方案是可靠的。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和碳氮比,确定在水力停留时间8.65 h、碳氮比4.67、溶解氧4.63 mg·L-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32%,与实测值接近,表明回归模型拟合度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生植物收割管理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刘长娥, 付子轼, 周胜, 孙会峰
    2022, 63 (3):  623-6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554
    摘要 ( 166 )   HTML ( 4 )   PDF(1216KB) ( 339 )  

    选取8种常用水生植物,研究收割对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的影响,掌握收割管理措施对水质净化的影响效能。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过程中主要吸收N元素,达到某一饱和值后,生物量及N含量不再增加;生物量大的植物导致二次污染的程度大于生物量小的植物;植物收割能促进污染水的净化,可使水质提高1~2个等级,单次收割移除N、P量对水质的影响不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堆肥过程对河道底泥中DDT的降解效果
    李相杭, 郭程锦, 单敏敏, 李毅, 和苗苗
    2022, 63 (3):  627-6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06
    摘要 ( 184 )   HTML ( 3 )   PDF(1223KB) ( 392 )  

    滴滴涕(DDT)是广谱、长效的有机氯农药,主要经农田径流进入水体,最终部分残留在底泥中。本研究以稻草和菇渣为辅料,在添加菌剂的条件下对河道底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堆肥处理对底泥中DDT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底泥堆肥过程中,DDT及其衍生物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p,p'-DDT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整体下降了35.9%,主要发生在高温期与降温期的初期;p,p'-DDD含量所占比例最大,但下降幅度最小,为15.1%,主要发生在升温期与高温期;p,p'-DDE降解率为17.7%,其在升温期和高温期经历了先升高后平缓降低的过程,而在降温期前期有显著的降低。3种DDT异构体含量的变化与有机碳的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p,p'-DDT、p,p'-DDD含量变化与C/N显著和极显著相关;p,p'-DDD与含水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p,p'-DDD含量的变化不仅与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与高温引起的蒸发过程也关系密切。p,p'-DDE含量的变化与水溶性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影响p,p'-DDE的迁移转化过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浙江省农创客培育政策主题及演变过程分析
    傅嘉艺, 厉海林, 苏飞, 曹轶蓉
    2022, 63 (3):  632-6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18
    摘要 ( 197 )   HTML ( 31 )   PDF(2794KB) ( 615 )  

    以2016—2021年浙江省农创客培育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隐合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题模型,提取和收集政策文本中的潜在语义信息。研究得到高频词汇包括发展、培训、支持、资金等;提取出社会组织协作发展、创业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建设经营用地、人员技能组织培训、园区服务平台支持、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业资金补贴扶助7个主题,各主题在不同时间窗口呈现不同强度;浙江省农创客培育政策侧重于人才培育、资金扶持、技能提升等方面。分析表明浙江省对农创客的政策支持应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地域联系与组织协作,推动营造有利于农创客发展的氛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探讨
    高靖
    2022, 63 (3):  638-64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805
    摘要 ( 167 )   HTML ( 8 )   PDF(3906KB) ( 529 )  

    本文以浙农科教云平台为例,梳理了平台的构成部分与功能模块,对平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平台的建设提出了发展建议,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
    顾意凤, 施晓敏, 刘德弟
    2022, 63 (3):  641-6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2659
    摘要 ( 155 )   HTML ( 8 )   PDF(1115KB) ( 290 )  

    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发展改变了农民就业方式和就业行为,进而对农民非农收入产生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2017年的数据,运用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互联网使用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并利用2sls法处理模型内生性偏误。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的提高。提出政府应加大互联网及其配套设施的投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互联网培训,建立农民就业服务平台等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