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5卷第5期目次
    2024, 65 (5):  0-0. 
    摘要 ( 90 )   PDF(5900KB) ( 2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浙江省种业振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余小林
    2024, 65 (5):  985-9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90
    摘要 ( 175 )   HTML ( 8 )   PDF(1099KB) ( 457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基础,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概述了浙江省种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浙江省种业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企业分类培育,打造1~2家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种业航母;加大良种联合攻关支持,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有序流动;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构建种业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现代制种基地建设,打造农作物制种强省和深化对外开放交流合作,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等对策与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种博会15年办会经验成效与启示
    葛勇进, 李永平, 傅丽, 沈伟军
    2024, 65 (5):  991-9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65
    摘要 ( 142 )   HTML ( 3 )   PDF(1934KB) ( 327 )  

    浙江种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浙江种博会)自2009年举办首届以来,至今已举办了15届。15年来,浙江种博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让越来越多浙江自主育成的西兰花、西甜瓜等一大批新品种走出浙江、走向全国,也让浙江农民“邂逅”了更多来自国内外的新品种,加快增收致富。据统计,浙江推广种植的瓜菜新品种,有80%引自浙江种博会这个“大舞台”,为浙江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浙江种博会已成为全国性瓜菜种业盛会,更被誉为“长三角瓜菜种业第一会”“全国瓜菜种业特色会”。文章回顾了浙江种博会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了种博会的成效和经验,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浙江种博会品牌影响力进行了探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地方芥菜种质资源苦味评价与优异种质筛选
    刘文琦, 赵彦婷, 祝玮, 陈小央, 李燕, 岳智臣, 陶鹏, 雷娟利, 王华森, 李必元, 胡齐赞
    2024, 65 (5):  998-10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91
    摘要 ( 129 )   HTML ( 8 )   PDF(7113KB) ( 282 )  

    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丰富,芥菜产业发达,其中榨菜和雪菜的加工产品享有盛名,相比之下,浙江鲜食芥菜产业还有待发展。鲜食芥菜栽培管理不当极易出现苦味加重的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以浙江省芥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芥菜的不同部位(叶片、叶柄、嫩叶、老叶)及不同季节(秋冬季、夏季)的芥菜进行苦味评价,结果发现软叶比叶柄苦、嫩叶比老叶苦、夏季芥菜比冬季芥菜苦。分析芥子油苷的数据,发现软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叶柄、嫩叶中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老叶、夏季芥菜的总芥子油苷含量高于冬季芥菜,即总芥子油苷含量与苦味的变化趋势一致。通过以上研究最终筛选出5份苦味适中芥菜种质,为浙江省鲜食芥菜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花菜抗黑腐病育种研究进展
    朱传帅, 马存发, 武婷, 赵辉
    2024, 65 (5):  1005-10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81
    摘要 ( 119 )   HTML ( 5 )   PDF(1184KB) ( 209 )  

    综述了黑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分类、青花菜黑腐病病原菌的侵入途径与症状、抗性种质资源鉴定及生物技术等研究进展,探讨了现存问题与未来需要加强研究的地方,为青花菜抗黑腐病育种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十字花科蔬菜抽薹开花性状的研究进展
    袁晓伟, 梁悦, 郭仰东, 李兴盛
    2024, 65 (5):  1012-10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20
    摘要 ( 155 )   HTML ( 9 )   PDF(2060KB) ( 166 )  

    十字花科蔬菜种类多、分布广,在世界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抽薹期是十字花科植物生长周期的关键阶段,直接影响蔬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文章从十字花科蔬菜抽薹开花性状的生理生化特性、分子遗传机制以及分子标记三方面总结了相关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十字花科抽薹开花调控机制的揭示带来新思路,为耐抽薹十字花科蔬菜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瓜果类
    丝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性鉴定评价及筛选
    陈小央, 柴亚倩, 董文其, 许云飞, 邱文敬, 孙玉燕
    2024, 65 (5):  1019-10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05
    摘要 ( 115 )   HTML ( 2 )   PDF(2895KB) ( 321 )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亟需选育出符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丝瓜新品种,种质资源的耐低温弱光鉴定评价可为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的材料基础。基于此,该研究利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弱光环境,对192份丝瓜种质资源开展耐低温弱光性鉴定,通过冷害分级、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等指标开展鉴定评价。结果表明,192份丝瓜种质资源的冷害指数范围为35.00%~92.86%,平均冷害指数为61.98%,变异系数为19.50%;相对电导率范围为10.39%~82.00%,平均相对电导率为49.18%,变异系数为24.80%。结合冷害指数(≤45%)和相对电导率(≤30%),筛选出耐低温弱光的丝瓜种质资源11份。将192份种质资源的冷害指数(y)与相对电导率(x)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并获得线性方程y=0.892x+0.181 1(R2=0.810 1)。研究结果可为丝瓜种质资源耐低温弱光鉴定评价及耐低温弱光新品种选育奠定重要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果黄瓜不同嫁接组合对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朱育强, 丁金婷, 张鹏, 王欣, 方洁云, 周胜军
    2024, 65 (5):  1025-103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54
    摘要 ( 111 )   HTML ( 5 )   PDF(1187KB) ( 304 )  

    用3个不同水果黄瓜品种和3个南瓜品种砧木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浙秀3号和浙秀6号的植株长势强于碧翠18,浙秀6号的总产量最低。3个品种嫁接后植株整体生长势比自根植株强,其中与砧星亮嫁接后提高了植株的早期产量和总产量。3个品种均抗白粉病,浙秀3号、碧翠18中抗霜霉病,浙秀6号感霜霉病。浙秀3号、碧翠18与砧星亮、思壮18嫁接后提高了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与白籽南瓜砧木嫁接后降低了对霜霉病的抗性。浙秀3号、碧翠18与3个砧木品种嫁接后,商品瓜蜡粉量均减少。嫁接后黄瓜中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等4个营养成分含量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嫁接后均升高;嫁接还影响甜度、脆度、口感等感观品质指标,而对苦味、涩味、韧性、香气、水分等黄瓜品质指标影响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浙南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
    苏世闻, 付存念, 史建磊, 王克磊, 陈先知, 宰文珊
    2024, 65 (5):  1031-10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18
    摘要 ( 104 )   HTML ( 3 )   PDF(1134KB) ( 201 )  

    为筛选出适宜浙南地区番茄壮苗培育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不同浓度的YELVSU P2-37、多效唑、矮壮素、壮苗1号处理番茄砧木品种浙砧7号和接穗品种红樱1号,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番茄穴盘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番茄的处理效应不同,除对红樱1号茎粗、地下部干重和展叶宽无显著影响外,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樱1号和浙砧7号的其他指标都有显著影响。所有生长调节剂对番茄株高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其他指标不同生长调节剂作用不同。对于红樱1号,0.2 g·L-1 YELVSU P2-37处理的各生物量指标最高,同时种苗质量也最佳,为该品种壮苗培育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于浙砧7号,0.13 g·L-1 YELVSU P2-37处理植株形态和种苗质量均为最佳,为该品种的推荐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适用浓度。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水滴施CO2水溶液对加工番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钱鑫, 王圣毅, 王肖娟, 薛金玲, 包芳俊
    2024, 65 (5):  1037-10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16
    摘要 ( 96 )   HTML ( 4 )   PDF(1202KB) ( 301 )  

    在加工番茄生育期内利用膜下滴灌技术随水滴施CO2水溶液,研究其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通过随水滴施CO2水溶液与常规灌溉作对比,分析试验数据得出:在加工番茄生育期内随水滴施CO2水溶液对它的农艺性状影响比常规灌溉的大,加工番茄的株高、叶绿素含量、花数、单株红果个数、土壤电导率(EC)、理论产量及实际产量等指标明显好于常规灌溉,且生育期较常规灌溉提前2 d。由此可见,随水滴施CO2水溶液有利于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产量,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龙泉市山地茄子品种的适应性评价
    张世法, 王琳琳, 袁生法, 何火根, 吴俊珊, 刘庭付, 祝彪, 钟洋敏
    2024, 65 (5):  1042-10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73
    摘要 ( 105 )   HTML ( 4 )   PDF(1089KB) ( 306 )  

    为拓宽丽水市龙泉市山地茄子的耕种区域,筛选出适合本地中低海拔(200~400 m)区域栽培的茄子品种,试验以10个山地茄子新优品种为试材,开展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紫湘玉7号、紫龙5号表现出丰产性好、商品性佳、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丽水市山地(海拔200~400 m)茄子生产的主栽品种,推广前景较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用方式的复合氨基酸肥料对茄子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徐广飞, 沈彦辉, 李振玲, 李萍, 李西强, 吴巧玲
    2024, 65 (5):  1046-10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04
    摘要 ( 113 )   HTML ( 9 )   PDF(1124KB) ( 354 )  

    以茄子为试材,研究喷施、冲施、喷施+冲施的复合氨基酸肥料对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氨基酸肥料显著增加了茄子植株地上部鲜重,不同施用方式间,除喷施+冲施处理茄子植株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喷施处理外,其他农艺学性状指标无显著差异;不同施用方式对氮、磷、镁、硫矿质元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冲施处理显著增加了茄子V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冲施处理显著提高了茄子维生素C(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了粗纤维含量。综上,施用复合氨基酸肥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茄子植株生长、影响矿质元素含量和分布、改善茄子品质,其中喷施+冲施处理效果优于单独冲施处理和喷施处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陆秀琴, 杨爽, 刘伟, 文西强
    2024, 65 (5):  1051-10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49
    摘要 ( 90 )   HTML ( 3 )   PDF(1113KB) ( 320 )  

    探究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辣椒提质增效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配施比例,为实现牛粪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减施化肥提供一点参考。磷钾肥施用量控制不变,试验共设7个处理(CK:不施氮肥;T1:单施液体牛粪;T2:施氮100%;T3:减氮15%+液体牛粪;T4:减氮30%+液体牛粪;T5:减氮45%+液体牛粪;T6:减氮60%+液体牛粪)研究减氮配施液体牛粪对辣椒产量、品质的影响。各处理与对照CK相比,辣椒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分别增加了5.1%~20.0%、0.8%~19.3%、10.2%~35.3%、10.4%~23.7%;单株鲜干重分别增加了7.1%~85.1%、10.3%~104.3%;产量增加了11.8~47.8%;维生素C、氨基酸、还原糖含量分别增加了4.0%~20.0%、4.9~79.7%、15.6%~109.3%;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了60.5%~138.2%。综合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处理T4效果最佳,价值最大。配施液体牛粪适量减施氮肥能够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提高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在配施液体牛粪(67.5 t·hm-2)的标准下,氮肥最佳的减施量为30%。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4份白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方萍萍, 张婷, 韦静, 王雪艳, 李朝森, 刘慧琴, 万红建, 郭勤卫
    2024, 65 (5):  1056-10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53
    摘要 ( 108 )   HTML ( 3 )   PDF(8500KB) ( 230 )  

    白辣椒是浙江省最具区域特色的辣椒类型,了解其遗传多样性是推动白辣椒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依据。该研究利用Hyper-seq简化基因组测序对国内外收集的64份白辣椒高代自交系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辣椒12条染色体上,共获得3 511 12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和922 513个插入缺失标记 (insertion-deletion,InDel),平均每条染色体的SNP和InDel变异数量分别为292 593.5和 76 876.0。注释结果表明,SNP和InDel主要发生在基因间隔区,数量多达4 000 310,其次为内含子区域,数量为226 301。基于SNPs多样性的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均揭示64份地方白辣椒材料可分为2个类群,一个类群包含36份鲜食型白辣椒和1份观赏型白辣椒,另一个类群包含27份观赏型白辣椒。主成分分析中,两个类群分别聚类于PC1和PC2两个不同区域。研究结果揭示了白辣椒种质资源的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为今后的白辣椒种质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提味西瓜嫁接砧木筛选试验研究
    张琳玲, 张立权, 许林英, 张建春, 蔡盼, 戚自荣
    2024, 65 (5):  1064-10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19
    摘要 ( 109 )   HTML ( 4 )   PDF(1086KB) ( 317 )  

    为筛选嫁接亲和力好,共生性好,成活率高,抗病性强的提味西瓜砧木品种,以早佳-8424品种作为对照,砧木有葫芦型、南瓜型、野生型3种类型,田间测定嫁接苗成活率,抗病性,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可溶性糖含量。不同砧木的西瓜嫁接苗表现存在较大差异,9个嫁接组合材料以思壮7号砧木嫁接提味的综合性较好,嫁接成活率为98.5%,嫁接亲和力好,枯萎病发病率1.7%,667 m2产量为4 303.70 kg,中心糖度12.2°,边缘糖度9.2°,空心率0。思壮7号砧木可推荐作为提味西瓜嫁接砧木,适宜在慈溪及周边地区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苏地区设施西瓜栽培不同授粉方式效果对比
    刘哲, 张洁, 冯汝超, 马江黎, 沈峰, 郑佳秋, 尤春, 王薇薇, 张丽娜, 祖艳侠, 吴永成, 张向向, 邓晔, 梅燚
    2024, 65 (5):  1068-10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78
    摘要 ( 111 )   HTML ( 3 )   PDF(3907KB) ( 254 )  

    为探寻适宜江苏地区设施西瓜的授粉方式,试验通过检测壁蜂、熊蜂和人工3种授粉方式下,西瓜产量和质量的不同指标,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京嘉301西瓜人工授粉的纵横径高于壁蜂授粉和熊蜂授粉;京美2K 3种授粉方式中壁蜂授粉纵横径最大;瓜皮厚度上3种授粉方式无显著差异,京嘉301西瓜熊蜂授粉的瓜皮厚度高于壁蜂授粉和人工授粉,京美2K西瓜壁蜂授粉瓜皮厚度高于熊蜂授粉和人工授粉;京嘉301和京美2K西瓜3种授粉方式边糖含量和中心糖含量最高的均为壁蜂授粉;壁蜂授粉成本最低,是人工授粉的41.67%,熊蜂授粉的67.57%。在各项质量和产量指标差异不大的前提下,壁蜂授粉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因此,适宜在设施西瓜栽培中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州地区小型西瓜品种露地种植比较
    张绍丽, 常培培, 黄磊, 韩梅梅, 段青青, 张自坤, 徐光东, 王友平
    2024, 65 (5):  1072-10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28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1064KB) ( 188 )  

    为了筛选适宜德州地区露地种植的小型西瓜品种,从出苗率、定植成活率、生长势、抗病性、果实性状及品质、产量等方面对参试西瓜品种进行比较。结果显示,ZXH出苗率和定植成活率较高,都在90%以上,果实发育期短为28 d,生长势最强,发病率最低为3.3%,中心糖和边糖含量梯度差最小,整体糖含量较高,单瓜重、小区产量、折合667 m2产量最高。ZT2693-11出苗率稍低,但定植成活率高,生长势较强,发病率较低,果实发育期最短,只有26 d,果皮薄,果实为短椭圆形,中心糖含量10.20%,边糖含量9.00%,品质好,产量高,ZXH和ZT2693-11适合在德州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轮作和不同土壤处理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志明, 方丽, 郭焕茹, 凡改恩
    2024, 65 (5):  1075-10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79
    摘要 ( 115 )   HTML ( 2 )   PDF(1074KB) ( 323 )  

    为研究水稻轮作和不同土壤处理对甜瓜连作障碍的防治效果,以甬甜5号甜瓜为对象,探究了不同处理对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闷棚处理、微生物菌肥补充、大棚水稻轮作均有利于提高甜瓜的品质、产量和收益,降低甜瓜枯萎病的发生,其中以水稻轮作后的甜瓜产量和收益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舟山早春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周靖涵
    2024, 65 (5):  1079-108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07
    摘要 ( 91 )   HTML ( 2 )   PDF(1068KB) ( 292 )  

    试验选择东方蜜6号、东方蜜4号,翠雪7号3个脆肉型厚皮甜瓜品种作为试验品种。采用联栋大棚多膜覆盖爬地栽培方式,进行3个品种生育进程中果实性状、长势抗性、经济性状等指标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东方蜜6号全生育期相对较短,果肉质地松脆,果形美观,单瓜重和糖度适中,拥有较强的抗病性,总果数和商品果率高,基本符合本地消费者对甜瓜的口味需求,也更容易抢占5月初水果空窗期的市场先机。东方蜜6号是舟山定海本地甜瓜符合早春栽培条件且能大面积推广的首选品种。农户也可前期销售东方蜜6号,后期销售翠雪7号来延长销售期,促进农民增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腐殖酸肥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越, 张文浩, 赵瑞琦, 张明科
    2024, 65 (5):  1083-10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93
    摘要 ( 107 )   HTML ( 5 )   PDF(4679KB) ( 285 )  

    为探究4种新型腐殖酸肥料的施用效果,以厚皮甜瓜品种农大甜8号为供试材料,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其对甜瓜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CK)相比,各新型肥料均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甜瓜产量,其中以HK08肥料应用效果最为显著,较CK增产22.22%。同时,该肥料可显著提高甜瓜内在营养品质并促进甜瓜植株地上部生长。综上,HK08肥料应用可有效促进甜瓜提质增收,建议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嫁接砧木对厚皮甜瓜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俞斌, 何匡义, 洪美萍, 张思法, 颜韶兵
    2024, 65 (5):  1088-10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7
    摘要 ( 116 )   HTML ( 3 )   PDF(1090KB) ( 370 )  

    为筛选出适合杭州地区厚皮甜瓜嫁接的优质砧木,引进思壮12号、思壮8号、京研砧壮、鼎力八号4种南瓜砧木和砧甜1号甜瓜砧木作为试验材料,以杭州地区厚皮甜瓜种植主导品种丰登蜜25为接穗,采取贴接法嫁接,研究不同嫁接砧木对厚皮甜瓜的嫁接成活率、生长势、果实性状、果实品质、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京研砧壮表现较优,嫁接苗成活率83.3%,嫁接苗健壮、长势强,果肉质地香脆,无异味,比较适合做厚皮甜瓜丰登蜜25的嫁接砧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台州地区厚皮甜瓜品种比较与筛选试验
    岳雅妮, 漆慧娟, 王颖, 徐竞成, 刘曙东, 王靖君, 陈伟强
    2024, 65 (5):  1092-10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07
    摘要 ( 118 )   HTML ( 2 )   PDF(1087KB) ( 294 )  

    为筛选出适合台州地区设施栽培的高产优质厚皮甜瓜品种,给广大农户选种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东方蜜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9个厚皮甜瓜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考察生育期、品质、产量等性状。试验结果表明,脆肉型甜瓜丰登蜜25、浙甜401,软肉型甜瓜雅绿醇香这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台州地区推广栽培。丰登蜜25为浅绿色椭圆形网纹甜瓜,味道甘甜、爽脆可口,中心糖度17.5%,667 m2产量1 623.7 kg。浙甜401为白色光皮甜瓜,味道清甜、松脆多汁,中心糖度16.4%,667 m2产量1 548.3 kg。雅绿醇香为浅绿色圆形光皮甜瓜,甘甜多汁,细腻绵软,中心糖度17.8%,667 m2产量1 489.9 kg。此外,翠雪7号生育期短,浙甜105品质优异,这2个品种单项优势明显,可适当种植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有机肥替代对柑橘土壤及品质的影响
    许剑锋, 金羽清, 朱潇婷, 方辉, 蔡建军, 叶正钱
    2024, 65 (5):  1097-11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57
    摘要 ( 147 )   HTML ( 3 )   PDF(1421KB) ( 478 )  

    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模式对柑橘品质及土壤性质的影响,通过设置空白不施肥、常规施肥、化肥优化、15%有机替代和30%有机替代5个处理进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空白不施肥及化肥优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其中15%有机替代化肥土壤pH值最高,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15%有机替代处理果汁率最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常规施肥降低;同时15%有机替代处理总酸含量最低。从土壤质量提升和柑橘品质改良角度出发,可以采取15%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菜类
    大白菜CHS基因鉴定及其在高氮水平下转录表达分析
    雷娟利, 赵彦婷, 岳智臣, 陶鹏, 胡齐赞, 李必元
    2024, 65 (5):  1102-11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43
    摘要 ( 114 )   HTML ( 3 )   PDF(2138KB) ( 263 )  

    为了探究高氮水平引起大白菜叶柄黑点症加剧的机制,通过对抗、感叶柄黑点症大白菜品系进行正常氮和高氮水平处理,处理前和处理后不同时间对叶柄取样并进行转录组测序,然后再对大白菜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etase,CHS)基因进行鉴定并分析不同的大白菜CHS基因在正常氮水平和高氮水平、抗性品系和感性品系之间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共鉴定到7个大白菜CHS基因,其中有3个(BrCHS1、BrCHS3及BrCHS4)在高氮水平下表达量比正常氮水平下高,且在高氮水平下感性品系表达量高于抗性品系。因此推测这3个大白菜CHS基因可能与大白菜叶柄黑点症的形成有关。研究结果为揭示大白菜叶柄黑点症发生机制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种彩色大白菜引进试验
    丁筠, 童威霍, 曹含章, 庞利民
    2024, 65 (5):  1108-11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81
    摘要 ( 86 )   HTML ( 1 )   PDF(2503KB) ( 256 )  

    天台白菜产业发展落后,亟需引进新品种来开拓新局面。该试验引进21种彩色大白菜,并进行田间品种比较试验,以产量、抗逆性等作为筛选指标,成功筛选出紫心大白菜16ZF4,紫橙色大白菜21ZCF4、21ZCF5、21ZCF8、21ZCF20、21ZCF27,橙色大白菜19CF7。试验筛选出的品种于进一步考察后推广,有利于天台品种更新,促进农民增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越冬大白菜上的应用
    周洪, 朱鹏飞, 徐佳, 陈聪
    2024, 65 (5):  1115-11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97
    摘要 ( 88 )   HTML ( 1 )   PDF(7384KB) ( 166 )  

    针对传统塑料地膜残膜污染土壤现状,连续引进不同规格和类型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越冬大白菜上进行试验,研究其降解性能及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几种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对大白菜生长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在大白菜种植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降解,也不影响后续大型机械翻耕和后作水稻的种植,使用后翻入土壤内的降解膜在2 a后残留可忽略不计。其中8 μm规格的黑色降解膜生产实用性最高,已推广应用4 a,应用效果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InDel标记鉴定典湖1号杂交种纯度
    方小雪, 韦银兰, 张铖锋, 廖涵, 胡锦彬, 吴新胜
    2024, 65 (5):  1120-11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78
    摘要 ( 111 )   HTML ( 1 )   PDF(6021KB) ( 206 )  

    典湖1号是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育成的青梗菜新品种,但种子纯度鉴定速度限制了该品种的推广。为实现对该品种杂交种纯度的高通量快速鉴定,在典湖1号父母本(父本EPG-194,母本EPG-168)基因组重测序的基础上开发用于纯度检测的InDel标记。试验以典湖1号及其父母本DNA样品为材料筛选到亲本带型互补、扩增条带清晰和分离速度快的引物D1-7,并用该引物检测田间典湖1号F1群体(EpG-194×EpG-168群体400株,EpG-168×EpG-194群体400株)。试验中,引物D1-7的分子检测结果显示,EpG-194×EpG-168群体和EpG-168×EpG-194群体分别存在非F1杂株146和32株,田间表型鉴定发现EpG-194×EpG-168群体和EpG-168×EpG-194群体分别存在非F1杂株146和32株,对比后二者鉴定的800株单株结果完全一致。结果表明,InDel分子标记引物D1-7准确鉴定了典湖1号群体中混杂的母本自交种,为之后典湖1号杂交种纯度的快速鉴定奠定了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梗菜新品种童冠2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廖慧敏, 陈琴, 胡锦彬, 吴新胜
    2024, 65 (5):  1126-113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85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1105KB) ( 331 )  

    童冠2号是以自交不亲和系Qgc431作母本、Qgc45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杂交一代青梗菜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矮小紧凑、束腰性好,叶片阔椭圆形、叶色绿、叶脉不明显,叶柄淡绿、扁平宽厚,外观商品性好,食用品质佳。浙江地区秋季设施栽培45 d采收,株高18.2 cm,株幅22.2 cm×23.3 cm,最大叶长21.2 cm、宽12.5 cm,叶柄长6.3 cm、宽4.0 cm,单株鲜重149.7 g,667 m2产量约1 873.0 kg。高抗病毒病、中抗软腐病;适应性较强,适宜全国各地栽培,其中长江中下游及相似生态特点地区适宜晚春、秋季栽培。2023年申请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熟结球白菜新品种浙研5号的选育及其种植技术
    朱守业, 施正侃, 杨昌勤, 施睿敏, 郑英
    2024, 65 (5):  1131-11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26
    摘要 ( 113 )   HTML ( 2 )   PDF(1091KB) ( 307 )  

    浙研5号是桐乡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自交不亲和系TW-6-2-6-5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系JC-3-5-6-3为父本杂交后选育而成的早熟结球白菜一代杂种。该品种播种后55~60 d采收,植株生长习性直立,叶球为筒形,中肋颜色白,叶色绿,叶形近圆,植株高40 cm,开展度40~45 cm,叶全缘;球心叶黄,球高30.0 cm,叶球横径15 cm,单球净重约1.40 kg,667 m2产量为4 660.0 kg;耐热,耐湿,高抗病毒病,中抗霜霉病。该品种适宜在浙江、江苏、安徽及其相似生态区夏季作苗用型白菜,秋季作结球白菜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地区耐抽薹白菜播期与品比试验
    沈良, 王加杰, 吴宇彬, 丁桔
    2024, 65 (5):  1135-11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99
    摘要 ( 86 )   HTML ( 1 )   PDF(1075KB) ( 180 )  

    为筛选出适宜在杭州地区春季栽培的耐抽薹白菜品种,引进8个白菜品种分3个播期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个品种在春季栽培,都会现蕾和抽薹。四季美、浙研黄玉这两个品种现蕾期较晚、抽薹率较低、收获期薹长较短,表明这两个品种耐低温、耐抽薹性较好。且这两个品种株型直立,紧实度较好,商品性佳,丰产性好,综合表现优良,可以作为春季耐抽薹叶菜品种在杭州地区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质炭对设施大棚土壤改良和小白菜产量品质的影响
    李根生, 李泽楠, 王梅仙, 鲁海琴
    2024, 65 (5):  1139-11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81
    摘要 ( 124 )   HTML ( 2 )   PDF(1122KB) ( 406 )  

    常年连作温室大棚存在土壤酸化、重金属积累等土壤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亟需对存在土壤退化问题的温室大棚土壤进行治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的影响,以及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质炭土壤pH值提高了0.47~0.86,有机质含量提高了32.0%~65.6%,全氮含量提高了8.4%~19.3%,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8.9%~42.3%,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32.8%~47.7%。施用30 t·hm-2生物质炭时,小白菜产量增加了18.8%,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27.8%。施用15和30 t·hm-2生物质炭时,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37.7%和44.7%,Cd含量分别降低了22.8%和60.5%。可见,高用量生物质炭能更有效地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小白菜中Cd的含量。施用30 t·hm-2生物质炭能更好地改良大棚土壤、提高小白菜产量和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蓝类
    青花菜雄性不育杂交制种技术
    檀国印, 何道根, 高旭, 朱长志, 章红运
    2024, 65 (5):  1143-114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16
    摘要 ( 105 )   HTML ( 5 )   PDF(1092KB) ( 301 )  

    青花菜目前大多采用雄性不育杂交制种,前期由于缺乏经验,制种产量低,种子品质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通过多年的试验与摸索,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兰花课题组总结出了一套“三控一补”青花菜高产制种技术,提高了制种产量和种子品质,加速了新品种的推广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种衣剂对西兰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武婷, 马存发, 赵辉, 钟六凤, 许博文, 胡钰, 邓志强, 余永辉, 肖建成, 顾宏辉, 王建升
    2024, 65 (5):  1148-11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76
    摘要 ( 98 )   HTML ( 1 )   PDF(1122KB) ( 141 )  

    为提高西兰花种子质量降低苗期病害发生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噁霉灵和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对西兰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药剂不同浓度拌种处理后两个西兰花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噁霉灵种衣剂浓度为0.10%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相比噁霉灵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高;3 mL·kg-1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处理,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高于精甲·咯菌腈种衣剂其他浓度处理,而且也是所有处理中效果最佳。研究结果为西兰花高质量种子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环酸钙对花椰菜幼苗生长及徒长防控效果的影响
    周田田, 杨文杰
    2024, 65 (5):  1153-11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72
    摘要 ( 98 )   HTML ( 2 )   PDF(1381KB) ( 189 )  

    幼苗徒长问题严重影响幼苗质量,因此,有效防止幼苗徒长对花椰菜育苗意义重大。该研究以花椰菜为试验对象,共设有9个处理,在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调环酸钙(Pro-Ca),研究对花椰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适时间喷施一定浓度调环酸钙可有效抑制花椰菜幼苗株高,提高茎粗、生长函数(G值)、根冠比和壮苗指数,提升壮苗质量;此外还会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气孔导度,促进光合作用;但对花椰菜幼苗的根系形态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分析表明,A1B2组即幼苗齐苗时(播种后1周)施用150 mg·L-1调环酸钙效果最好。因此,合理施用调环酸钙可有效调控幼苗株型,提高幼苗素质,利于壮苗培育。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茎类
    不同季节营养液定量管理对无土栽培迷你型萝卜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李慧霞, 刘伟, 周刚, 袁鹤, 张笑妹, 李虹, 袁圣良, 杨瑞
    2024, 65 (5):  1159-11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13
    摘要 ( 71 )   HTML ( 3 )   PDF(1203KB) ( 184 )  

    研究3个不同生长季低于最适营养液浓度的定量栽培对迷你型萝卜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试验设定3个处理:硝态氮浓度为500(T1)、400(T2)和300(T3)mg·株-1,分别为最适浓度的60%、50%和40%,在春、秋和冬3个生长季测定水培迷你型萝卜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各部位养分和硝酸盐含量等。结果显示,春季各处理均达到商品质量,地下部鲜重最高为T1处理达到54.5 g,但秋、冬季地下部生长较春季缓慢,叶长显著增加。3个季节各处理地上部和地下部N、K、Ca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大,但硝酸盐含量呈不规律变化,今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综合考虑,适合无土栽培周年生产迷你型萝卜的最适硝态氮浓度为400 mg·株-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榨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张江浩, 孙伟华, 陈飞, 沈盟, 姚祥坦
    2024, 65 (5):  1165-11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93
    摘要 ( 88 )   HTML ( 3 )   PDF(2227KB) ( 234 )  

    引进4个榨菜品种,以本地小叶种榨菜为对照,测定农艺性状、病毒病发病情况和产量,结果表明,永安小叶产量高、耐抽薹性好,甬榨6号、嘉榨3号产量较高、早熟性好,适合本地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菜、豆荚类
    不同有机物添加的营养液对生菜生长的影响
    张兴洪, 季佳南, 刘灿光, 倪维晨
    2024, 65 (5):  1169-11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69
    摘要 ( 113 )   HTML ( 3 )   PDF(1116KB) ( 291 )  

    试验以意大利耐抽薹生菜为试材,采用基质栽培的方式,研究添加不同有机物(尿素、腐殖酸、黄腐酸钾、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营养液配方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尿素替代无机营养液中的硝态氮能有效提升生菜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更高浓度的尿素则会起抑制作用;添加50 mg·L-1和100 mg·L-1的EDTA-2Na可明显提升生菜中的可溶性糖含量;腐殖酸营养液和尿素替代40%硝态氮处理均能有效提升可溶性蛋白含量。综合研究,用尿素替代40%硝态氮处理可作为生菜水培的优化营养液配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沈立, 龚亚明,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张古文
    2024, 65 (5):  1174-11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80
    摘要 ( 118 )   HTML ( 4 )   PDF(1086KB) ( 330 )  

    浙农20号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菜用春大豆新品种,2023年通过浙江省审定,审定编号为浙审豆2023002,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佳等特点。区试平均生育期79.4 d;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28.2 cm,主茎节数7.7节,有效分枝数3.3个;单株有效荚数29.1个,标准荚率72.6%,标准二粒荚荚长5.5 cm、荚宽1.5 cm,平均每荚粒数2.0粒;鲜百荚重304.3 g,鲜百粒重79.2 g;籽粒椭圆形,种皮淡绿色,子叶黄色,口感香甜柔糯。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15和SC18株系,感炭疽病。2020—2021年浙江省鲜食春大豆区域试验667 m2平均产量836.8 kg;2022年生产试验667 m2平均产量660.0 kg,适宜在浙江及周边地区春季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大豆新品种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的试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张志红, 张古文, 李正泉, 刘娜, 冯志娟, 卜远鹏, 王斌, 龚亚明
    2024, 65 (5):  1179-11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22
    摘要 ( 98 )   HTML ( 3 )   PDF(1091KB) ( 318 )  

    浙农秋丰4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耐迟播菜用秋大豆新品种,2020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2年龙游县塔石镇引入试种,表现为成熟期早,结荚性好,豆荚宽大,鼓粒饱满,货架期长,具有早熟、优质、高产、商品性好等优点,适宜龙游地区秋季种植。为促进浙农秋丰4号在龙游地区的推广种植,文章对其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和品质等进行了介绍,并从土地整理,种子处理、及时防鸟、杂草防除、化学控高、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菌类
    羊肚菌不同品种子实体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比较
    吴玉勇, 蒋芯, 董荷玲, 顾天飞, 俞爱英, 朱丽娟
    2024, 65 (5):  1184-11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11
    摘要 ( 134 )   HTML ( 2 )   PDF(1135KB) ( 238 )  

    为筛选出适宜浙江仙居地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7个羊肚菌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对比分析7个羊肚菌品种的出菇情况、产量、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梯棱菌盖呈棕色,出菇密度最密,菇形最小,单菇鲜重最小。子弹头菌盖呈灰褐色,菇形较为匀称。G8菌盖呈黄棕色,肉质厚,菇形较大。G10未出菇。梯棱、G5、子弹头、G8的667 m2产量均超过250 kg,G5产量最高。出菇的6个羊肚菌品种的子实体鲜菇中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钾元素,其中子弹头蛋白质含量最高,梯棱最低。氨基酸组成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门冬氨酸,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4.64%~26.07%。氨基酸组成配比分析均属于优质蛋白质,其中G5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综合分析,G5、子弹头、G8性状表现优异,较适宜在浙江仙居及周边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技术研究
    杨建文, 巫优良, 毛小伟, 陈小平, 杨明华, 刘苏雅, 魏海龙
    2024, 65 (5):  1190-11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89
    摘要 ( 79 )   HTML ( 3 )   PDF(1100KB) ( 133 )  

    传统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培养基以木屑为主料,采收6~7潮,周期长,用工量大,栽培成本高。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为探索工厂化秀珍菇单潮爆发性出菇关键技术,本研究比较了秀珍菇不同菌株、培养基配方、发菌期等因素,发现适宜工厂化单潮爆出菇的优良菌株为金秀,最佳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26.5%、甘蔗渣20%、麸皮20%、豆粕2.5%、石灰1%,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为70 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抗番茄根结线虫病及促生的效果
    神兴明, 王娜, 任士伟, 喻大昭, 刘村平, 郑磊, 陈宏坤, 张献民
    2024, 65 (5):  1194-11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44
    摘要 ( 114 )   HTML ( 3 )   PDF(1147KB) ( 169 )  

    阿维菌素是一种具有杀虫、杀螨、杀线虫活性的十六元大环内酯化合物,具有结构新颖、农畜两用、抗性产生缓慢、触杀、胃毒、渗透力强,无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的特点,是当前生物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产品之一。为了探索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对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及其促生应用技术,将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配制成不同浓度溶液,在室内进行了抑制线虫活性测定;并对盆栽番茄进行冲施,观察并记录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生情况及农艺性状指标变化。研究表明,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对根结线虫有击倒能力和致死能力。稀释800倍时,番茄农艺性状各指标达到最高。因此,推荐0.5%阿维菌素液体药肥使用浓度为稀释800倍,此时番茄抗根结线虫病和促生效果最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瓜种子进行细菌性果斑病检测的研究
    洪铭, 张志祥, 方小雪, 许展豪, 朱恩泽
    2024, 65 (5):  1198-120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85
    摘要 ( 115 )   HTML ( 3 )   PDF(3613KB) ( 188 )  

    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citrulli)是一种由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引起的严重危害葫芦科作物的世界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如果能够在种植瓜果之前就检测出种子是否带病,就能有效防止果斑病及其他更多的病菌对果农造成经济损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PCR检测法对5份西瓜种子进行细菌性果斑病检测,旨在对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探究各自的优劣。经过实验对比两种方法发现,ELISA检测方法实验结果容易受外界影响,对操作要求比较高,且精度不如PCR检测法,但在PCR检测法中引物选择十分重要,引物选择直接关系到实验的准确性,因此对PCR检测细菌性果斑病引物选择方面的探索还要继续进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沈足金, 沈跃军, 姚张良, 徐伟东, 陆强
    2024, 65 (5):  1203-12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50
    摘要 ( 129 )   HTML ( 7 )   PDF(5778KB) ( 374 )  

    水稻恶苗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选择6种药剂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并进行了新型药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的浸种试验,通过室内发芽率测定等试验评价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咪鲜胺水乳剂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桶混浸种48 h对杂交稻芽和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对出芽率无显著影响。药剂筛选试验发现,各处理2 a防治效果不稳定,但当前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效果不佳,0.3%四霉素水剂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好。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8 000倍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0和1 000倍各小区均未查到恶苗病病株。0.3%四霉素水剂和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可以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不同微生物菌肥及用量对茶园土壤和茶叶品质的影响
    李贵松, 吴林土, 徐火忠, 王允祥, 周灵爱, 唐仕琴, 刘齐铭, 何金法, 池永清
    2024, 65 (5):  1208-12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64
    摘要 ( 177 )   HTML ( 7 )   PDF(1645KB) ( 336 )  

    为了改善茶园土壤质量,降低茶叶安全风险,提高茶叶品质,探究适合松阳茶园土壤的最佳微生物菌肥及其用量。用枯草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两种微生物菌肥及不同用量调控处理,通过为期一年的田间实验,测定土壤养分和茶叶产量与品质。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2.44%~3.66%,3.01%~8.54%,5.36%~9.47%,3.66%~7.63%,3.38%~13.54%。施用菌肥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幅为10.53%~36.84%(P<0.05),施用高用量枯草芽孢杆菌肥料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幅最大,为36.84%。各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茶叶全氮、全磷、全钾、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等,增幅分别为:2.03%~12.46%,3.57%~17.86%,15%~20%,1.78%~8.44%,8.78%~47.61%。施用菌肥显著降低了茶叶镉含量,降幅为35.29%~70.59%,施用高用量胶质芽孢杆菌肥料茶叶镉含量最低,为0.05 mg·kg-1。施用高用量枯草芽孢杆菌肥料相对于施用低用量该肥料茶叶镉含量有显著性下降,下降幅度为45.45%(P<0.05)。综上所述,两种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有利于提升茶叶品质并能够有效的降低茶叶与土壤重金属镉含量,且随着菌肥浓度的增加,效果越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茶树品种登记现状及优质种质资源主要特征
    邱晓莹
    2024, 65 (5):  1215-12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64
    摘要 ( 144 )   HTML ( 3 )   PDF(1684KB) ( 282 )  

    茶树种质资源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茶树育种的依靠、品种创新的前提,因此,开展茶树种质资源研究,对促进茶叶科技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调查、试验观测等方式梳理了我国茶树种质资源科研现状、育种方向现状,对我国茶树品种登记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总体来说茶树品种选育更倾向于中叶种,早生种,高产,树姿半开张,新梢少绒毛,绿茶适制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现状及转型路径
    陈峻锐, 石元值, 胡钧铭, 韦翔华, 张俊辉, 郑富海, 索广利
    2024, 65 (5):  1224-12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71
    摘要 ( 92 )   HTML ( 3 )   PDF(1342KB) ( 325 )  

    广西属华南优势茶区,茶叶上市早、品质佳,但茶产业整体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滞后于区外知名产茶省,亟待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茶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选取昭平、凌云、苍梧、桂平4个广西典型茶区,参考产茶大省,结合茶产业政策,并依据相关典型文献及科技成果,剖析区域茶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为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提供理论思考。茶产业是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带动乡村发展和致富的重要手段,尽管广西茶园面积、茶产量呈逐年增加,经济价值不断提高,但广西茶科技在茶产业生产管理、品牌建设、产业融合、人才引育等方面落后产茶大省;并从植茶规模、茶品牌价值、茶科技文献、茶科技奖项等方面探讨了广西茶产业科技支撑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挖掘区域优质茶树种质资源、构建茶产业高质量标准化体系、强化知名茶品牌建设与管理、统筹“三茶”深度融合态势、优化高端茶学人才引育机制,促进茶科技统筹布局的茶产业转型发展路径。科技创新在茶产业发展具有独特的优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科技融合有助于推动广西茶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不同基质配比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
    倪剑萍, 闻军清, 刘叶君, 江花琴, 丁耿伟, 缪强, 羊鲁军
    2024, 65 (5):  1232-12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85
    摘要 ( 114 )   HTML ( 3 )   PDF(2381KB) ( 294 )  

    基于基地生产实践,开展生物质炭、泥炭土等不同配比基质应用试验,观察三叶青块根、藤茎叶及植株长势,对生物质炭、泥炭土等基质生态改良效果开展评价,为三叶青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试验发现,三叶青生产中,基质加入生物质炭能起到降低基质容重、增加基质总孔隙度、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基质pH值、促进三叶青叶片发育等作用。生物质炭的加入提高了三叶青根际细菌/真菌比值,使基质微生态环境偏向细菌型,对三叶青生长更为有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郑子桢, 李秀娟, 周伟, 时敏, 开国银
    2024, 65 (5):  1236-124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46
    摘要 ( 260 )   HTML ( 23 )   PDF(2770KB) ( 359 )  

    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病害频发,大量且持续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会对植物本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对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微生物菌剂具有防治药用植物病害,促进生长和改善土壤生态等多种功效,高效环保,已成为药用植物病害防治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文章综述了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对其进一步发展进行展望,以期为微生物菌剂在药用植物栽培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浙北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动态分析及发展建议——以浙江海宁为例
    赵献民, 郑先芳, 陈文海, 金国林, 吴龙飞
    2024, 65 (5):  1242-12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53
    摘要 ( 106 )   HTML ( 1 )   PDF(1113KB) ( 380 )  

    以海宁市为森林资源研究对象,对浙北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进行了总结。通过对2009年与2017年两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的地类面积、林木蓄积、林种结构等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了森林资源消长趋势,提出了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的5条建议,以期望对平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乡村、农业产业集聚与共同富裕
    瞿毅
    2024, 65 (5):  1249-12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3
    摘要 ( 153 )   HTML ( 4 )   PDF(1275KB) ( 332 )  

    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乡村、农业产业集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共同富裕在空间上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农业产业聚集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农业产业集聚在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了遮掩效应,同时数字乡村建设与财政转移支付协同会抑制本地区共同富裕的提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