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5卷第2期目次
    2024, 65 (2):  0-0. 
    摘要 ( 107 )   PDF(14656KB) ( 21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浙江省安全利用类稻田土壤硅含量调查及施硅对水稻的增产降镉效果分析
    陶娟花, 石其伟, 章明奎
    2024, 65 (2):  249-2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24
    摘要 ( 218 )   HTML ( 254 )   PDF(1072KB) ( 342 )  

    调查表明,浙江省安全利用类稻田土壤有效硅含量在28~166 mg·kg-1,多数稻田属于土壤硅含量中等和缺乏2个等级,缺硅问题较为突出。土壤有效硅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滨海平原>水网平原>河谷平原,随土壤pH值和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9个硅肥试验的结果表明,基施硅肥对水稻具有明显的增产降镉作用,水稻产量增加4.75%~13.71%,稻谷镉含量降低6.92%~32.73%;叶面喷施硅肥对水稻增产作用不明显,但可使稻谷镉含量降低5.19%~18.18%;基施硅肥的增产降镉作用随土壤本身有效硅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省土壤有效硅较低的污染稻田中,基施硅肥是一种很好的水稻增产和稻谷降镉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减氮增效效应研究
    张彦, 范晓凯, 徐瑞衡, 王颖, 刘翠莲, 辛海滨
    2024, 65 (2):  253-2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68
    摘要 ( 165 )   HTML ( 35 )   PDF(1086KB) ( 343 )  

    本研究采用水稻机插侧深施缓释肥技术,探究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方式对南粳5055的产量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探索适合本地种植大户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方式对比,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结实率、穗粒数、经济效益,但是降低了成穗率;在总施氮量相同,缓释肥侧深施肥量不同的情况下,一次性施肥的成本最高,产量最低,随着缓释肥用量减少,成本降低,缓释肥侧深施420 kg·hm-2,分蘖肥追施速效氮肥,穗期施用复合肥的施肥模式,效益能达最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缓释肥施用化肥减量减次对婺城地区晚稻产量的影响
    蒋敏华, 丁懿, 孟浩然, 李宽, 张超, 潘奕旻
    2024, 65 (2):  258-2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929
    摘要 ( 155 )   HTML ( 111 )   PDF(1052KB) ( 313 )  

    本试验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通过施用有机缓释肥进行等氮、减氮及减少施用次数试验,探究有机缓释肥减量减次对婺城地区晚稻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处理相比,有机等氮处理晚稻增产显著,有机减N 20%处理晚稻小幅增产,而有机减N 20%不追处理晚稻产量略有下降,有机减N 40%处理晚稻产量则出现大幅降低。有机缓释肥是一种优良的缓释肥,对于婺城区水稻种植,可施用有机缓释肥替代普通平衡型复合肥,施用方式为一基一追,可比常规施肥减少一次追肥,达到省时省工的目的,也可适当减少肥料投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另外,施用有机缓释肥也可采用一次性基施施肥方式,此方式不建议减肥,同时应及时关注水稻长势,如果水稻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应及时追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炭基肥对水稻土理化性质、作物产量及化肥减量的影响
    金惠芳, 孔国夫, 厉方桢, 闻秀娟, 肖炳虎, 孙叶芳, 章海波
    2024, 65 (2):  262-2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51
    摘要 ( 213 )   HTML ( 59 )   PDF(2095KB) ( 503 )  

    化肥的长时间偏施是耕地土壤退化的重要因素,为探讨生物炭基肥对农田土壤-水稻系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长期单作的水稻田,以水稻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处理,探究水稻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化肥施用量对生物炭基肥施入的响应。结果表明,生物炭基肥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BC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pH值,OBF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及磷含量的提升效果较好,OIBF处理有助于提升土壤中的氮及钾含量,IBF处理则对土壤中有效态中量元素的增加更有利。同时,炭基肥的施入能提高水稻产量。结果显示,经OIBF处理,水稻的单穗最重,穗实粒数最多,结实率最高,相应的理论产量也最高,达9 915 kg·hm-2。炭基肥的施入降低了化肥用量。综合而言,炭基肥的施入能有效改善肥料偏施带来的土壤退化,及后续的作物产量问题,而有机无机炭基肥的配施效果最理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锌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陈钰佩, 李建强, 许海敏, 王忠林, 单英杰, 汪洁, 朱伟锋, 陆若辉
    2024, 65 (2):  268-27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96
    摘要 ( 178 )   HTML ( 117 )   PDF(1081KB) ( 333 )  

    为研究不同施锌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在浙江省稻田试验点开展试验。试验分别就不同施肥量、不同水稻品种、不同肥料种类对水稻施锌效果的影响开展研究,以不施锌肥处理为对照,对比不同处理对水稻生长、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锌肥可以促进水稻生长,增加水稻产量及籽粒养分含量,但过量施锌会导致肥效下降。施锌增产效果还受水稻品种、施肥方式的影响,无机锌肥适宜作基肥,有机锌肥适宜以叶面肥形式追施,基施与叶面喷施组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杂交水稻中浙优26特征特性及制种技术
    许新新, 张晨光, 詹有松, 胡国成, 童汉华
    2024, 65 (2):  272-2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90
    摘要 ( 132 )   HTML ( 445 )   PDF(1059KB) ( 325 )  

    中浙优26是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中浙2A和F1436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20年分别通过国家审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审定。浙江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于2019年引种试验种植,田间表现出丰产性好、优质、耐肥抗倒、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有较强抗性等特点。同时在龙游开展了2 a的中浙优26制种工作。根据在浙江龙游种植的田间表现和制种实践,结合亲本的特征特性,提出适合中浙优26在浙西的安全高产制种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余杭区水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分析
    钱东, 陈一侃, 王顺茂, 叶靖, 朱国富, 叶胜海
    2024, 65 (2):  276-2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795
    摘要 ( 145 )   HTML ( 256 )   PDF(1059KB) ( 318 )  

    为筛选出适宜余杭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掌握晚稻主推品种的特性与生产表现,根据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及杭州市种子服务总站的统一安排,结合余杭区晚稻生产实际,特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甬优7872和常规晚粳稻中嘉8号全生育期较短,产量较高。此外,浙湖粳25产量构成因素表型较为平均,产量比较稳定,增幅较高,抗性较好,综合表现良好。甬优7872、中嘉8号和浙湖粳25适宜在余杭区做进一步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宜北京大面积推广的冬小麦品种筛选
    梅丽, 孟范玉, 周吉红, 王俊英, 罗军, 冯万红, 高飞, 王燕, 张洋
    2024, 65 (2):  279-2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28
    摘要 ( 120 )   HTML ( 19 )   PDF(1151KB) ( 275 )  

    为解决北京小麦生产上种植品种多、乱、杂的问题,在密云、顺义、房山3点开展了10个节水、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农大3486、中麦1062在3点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 500.0~9 667.5和7 666.5~9 834.0 kg·hm-2。这2个品种株高适中,分别为70.3~75.5和72.4~77.4 cm;抗寒性较好,越冬死苗率分别为0.5%~2.0%、1.8%~2.2%,死茎率分别为4.0%~4.7%、4.0%~10.0%;越冬和返青期单株干物重较高,今后可在京郊大面积种植。华麦18在密云、中麦886在房山的产量表现与农大3486、中麦1062差异不显著,这2个品种株高适宜,分别为72.1和75.3 cm;抗寒性较好,死苗率分别为3.0%和1.2%,死茎率分别为4.0%和8.5%,今后可多点示范种植,明确其丰产、稳产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培养条件对小麦根际可培养微生物影响
    吕路琼, 欧阳由男, 叶淑珍, 游雨欣, 李斌, 王艳丽
    2024, 65 (2):  287-2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068
    摘要 ( 138 )   HTML ( 8 )   PDF(2959KB) ( 246 )  

    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对植物健康生长有重要影响,分离培养其微生物对农作物促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类型与充氧量对根际微生物富集情况不同。该研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使用不同培养条件小麦根际细菌群落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主要由γ-变形菌纲,拟杆菌纲和芽孢杆菌纲组成,且培养基类型和充氧量显著影响其丰度。FAPROTAX功能预测表明,小麦根际微生物富含的优势菌群主要与化能异养、发酵、碳循环、氮循环、铁呼吸等功能相关,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微生物培养及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定额施用缓释肥料田间肥效试验
    金一鸣, 罗丙芳, 毛连松, 谭志新
    2024, 65 (2):  292-2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77
    摘要 ( 122 )   HTML ( 85 )   PDF(1071KB) ( 306 )  

    为轻简化小麦施肥,选用缓释肥料开展符合小麦定额施肥标准下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释肥料在减氮20%,总养分投入减少10%~13%时,小麦实割产量增加9.5%~17.0%,主要通过每穗实粒数增加1.0~1.7,或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千粒重等小麦产量构成要素来实现;施用缓释肥料能简化小麦施肥并实现增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董兴, 陶娟花, 石其伟, 王亚楠, 马进川
    2024, 65 (2):  296-3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07
    摘要 ( 232 )   HTML ( 78 )   PDF(3476KB) ( 387 )  

    以龙井43为材料,研究茶渣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蚕沙有机肥分别与化肥配施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增加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其中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基础理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与其他有机肥和化肥配施相比,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增产幅度达33.9%;茶渣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叶片中总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16.8%和15.4%,其中对叶绿素b含量的提升作用优于叶绿素a。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幅度达16.5%;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叶片中茶多酚含量,提高了25.4%。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产量和品质的茶叶生产过程中有机肥的施用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物质对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李波
    2024, 65 (2):  301-30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34
    摘要 ( 130 )   HTML ( 7 )   PDF(1107KB) ( 402 )  

    为促进南平烤烟上部烟叶开片,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糖碱比,改善化学成分协调性,减小刺激性,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品质和可用性。本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BL)以及氯吡苯脲(KT-30)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烤后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为改善烟株个体和群体结构、促进上部烟叶开片、提高上部叶可用性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7个处理,即CK,清水;T1,芸苔素内酯(BL)5 mg·L-1;T2,芸苔素内酯(BL)10 mg·L-1;T3,芸苔素内酯(BL)20 mg·L-1;T4,氯吡苯脲(KT-30)25 mg·L-1;T5,氯吡苯脲(KT-30)50 mg·L-1;T6,氯吡苯脲(KT-30)75 mg·L-1,各处理均为3次重复。结果表明,喷施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可促进上部烟叶开片,增加上部烟叶面积,而芸苔素内酯阻碍上部烟叶开片;喷施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和芸苔素内酯可提升烟叶的成熟度,提高烟叶的外观质量;喷施氯吡苯脲、芸苔素内酯对烟叶的感官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其中以T2和T6处理最高,均为61.80分,比对照高3.80分;喷施一定浓度的氯吡苯脲和芸苔素内酯可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升糖碱比,提高钾含量,协调常规化学成分,改善烟叶吃味;喷施氯吡苯脲可明显提升上部烟叶产量、产值以及上等烟比例,其中以T4和T6处理产量和产值最高。综合而言,喷施氯吡苯脲对烟叶各方面的提升要优于芸苔素内酯,其中以T6处理喷施75 mg·L-1氯吡苯脲效果最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构优化对铜仁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杨承, 艾永锋, 鲁博文, 宋大江, 潘锋华
    2024, 65 (2):  307-3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19
    摘要 ( 112 )   HTML ( 14 )   PDF(1134KB) ( 426 )  

    通过利用不同打顶时期与留叶数互作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的影响,改善烟株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构建合理株型,提高上部烟叶产质量,进而提高铜仁烤烟上部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为铜仁优质烤烟上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设计,二因素为打顶时期和留叶数,打顶时期记为A,三水平为现蕾期(A1)、初花期(A2)、盛花期(A3),留叶数记为B,三水平为18片(B1)、20片(B2)、22片(B3),每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同一打顶时期,随着留叶数的增加,最大叶面积、顶叶面积和倒三叶面积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打顶时期对烤烟经济性状影响较小,而随着留叶数的增加,烤后烟产量、均价、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逐步减少,中上等烟比例以A2B2和A2B1处理较高,其值分别是98.63%和98.55%;现蕾期打顶并留叶20片,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分别为7.38和69.10分;随着留叶数的增加,在现蕾期打顶,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和钾氯比等指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烟碱、总氮、钾、氯含量等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而两糖比逐渐减小;在初花期打顶,总糖、还原糖含量逐渐降低,烟碱、总氮含量及钾氯比先降低后升高,钾含量、氯含量、两糖比等指标逐渐升高,而糖碱比先升高后降低;在盛花期打顶,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和糖碱比等先升高后降低,烟碱含量和钾氯比呈先降低后升高,钾含量和两糖比逐渐升高。综合而言,现蕾期打顶并留叶20片可改善烟株农艺性状,提高烟叶外观质量和感官质量,化学成分含量适宜且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相对较好,可在铜仁烟区示范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料增效剂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张文军, 熊橙梁, 张庆富, 姚未远, 夏滔, 郭松, 杨柳
    2024, 65 (2):  314-3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19
    摘要 ( 137 )   HTML ( 2 )   PDF(1120KB) ( 415 )  

    为提高长沙烟区肥料利用率,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烤烟产量和促进烟农增收,本试验通过增施肥料增效剂γ-聚谷氨酸(γ-PGA)研究其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明适宜长沙优质烤烟生产的肥料增效剂施用时期。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4个处理(CK,当地常规施肥;T1,团棵期增施增效剂;T2,旺长前期增施增效剂;T3,团棵期和旺长前期均增施增效剂,各处理均为3次重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增施肥料增效剂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烟株农艺性状。特别是T3处理显著增加株高、顶叶及倒三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75%、29.45%和15.63%;增加倒三叶SPAD值,提高烟叶经济性状,增加产量和产值,提高烟叶等级结构,其中T3处理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最高,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32.05%、34.35%和5.70百分点。所有处理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无明显差异;但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T3处理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至3.07%,协调性较好。T3处理提高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其总分为63.50分,比对照高了2.00分。综合而言,在团棵期和旺长前期增施肥料增效剂γ-聚谷氨酸的T3处理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烟株农艺性状,增加上部烟叶SPAD值,提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提升烟叶等级结构,降低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化学成分总体基本协调,提升上部烟叶感官质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基于不同种源的三叶青化学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对比分析——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为例
    陈喜根, 孙晗靖, 杨丽君, 缪强, 朱罗妹, 蔡晓郡
    2024, 65 (2):  320-3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56
    摘要 ( 156 )   HTML ( 5 )   PDF(2961KB) ( 304 )  

    以总黄酮、总多酚、总多糖含量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成分分析、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对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内发现的5个三叶青种源进行检测,发现石硃1、4、5 号总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明显高于石硃2、3 号;但DPPH、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以石硃4、5 号为好。研究结果可为富阳区内三叶青种质资源分类、保存、鉴定及评价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激素和糖分对暗紫贝母生根培养的影响
    字胡润, 赵艳娟, 管世超, 苏娟, 文凤, 张玉蓉, 王晓, 李靖瑞, 岳健
    2024, 65 (2):  325-3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01
    摘要 ( 135 )   HTML ( 5 )   PDF(1089KB) ( 361 )  

    本实验以苗龄为90 d的暗紫贝母芽繁苗为实验材料,在组培生根培养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和糖分,研究其对暗紫贝母生根的影响,筛选出暗紫贝母的最适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MS)+9.4 g·L-1卡拉胶(car)+0.5 mL·L-1萘乙酸(NAA)+0.5 mL·L-1吲哚丁酸(IBA)+30 g·L-1蔗糖时暗紫贝母生根情况最好,生根率高达81.3%,根系粗壮,且有效根数最多,平均每株有3.4条根系,且没有被污染。本研究为以后建立暗紫贝母组培快繁体系、大规模标准化生产优良暗紫贝母种苗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韩霞, 方佳丽, 孟沈坤儿, 朱晓尧, 李楠, 温海虹
    2024, 65 (2):  329-3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3
    摘要 ( 176 )   HTML ( 11 )   PDF(1134KB) ( 450 )  

    药用植物一直以来是产生天然产物的一个丰富的资源库,具有广阔的医疗、药用前景,而药用植物有益微生物对其生长发育,抵抗胁迫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积累具有显著影响。由于目前药用植物受到采摘过度和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等限制因素的影响,导致野生药材资源匮乏,所以只能通过人工种植和培育获取大量的药用植物资源,但人工培育不能模拟野生药材真实的生长环境。研究表明,要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品质以及实现药用植物有益微生物的应用潜力,研究药用植物微生物是十分必要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药用植物微生物研究的多个领域。研究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药用植物微生物多样性成为比较热门的领域。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综述了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药用植物微生物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4个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且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后续对药用植物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冰菜苗期水培营养液的筛选
    周瑾, 刘君, 黑银秀, 徐蒋来, 汪秀媛
    2024, 65 (2):  335-3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0826
    摘要 ( 134 )   HTML ( 7 )   PDF(6145KB) ( 227 )  

    为筛选出适合冰菜苗期水培的营养液配方,采用漂浮栽培模式研究了不同营养液配方对冰菜苗期生物量和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冰菜生物量和形态指标来看,A配方的侧枝多、叶片数多且大、冠幅大、根系长、长势最好,日本园艺通用配方和B配方次之,C配方的冰菜长势最差,不适用冰菜水培苗期生长。添加2 000 mg·L-1氯化钠的A、B配方生长的冰菜幼苗叶片和茎段上冰晶状颗粒较大。综上,配方A最适合冰菜水培幼苗生长,在该盐分浓度条件下的冰菜生长健壮、茎段和叶片上冰晶状颗粒大、商品性好。本文为冰菜水培规模化生产提供营养液配方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工厂LED光质调控对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哲, 王宇航, 王晓庆, 樊怀福
    2024, 65 (2):  340-3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22
    摘要 ( 128 )   HTML ( 6 )   PDF(2352KB) ( 266 )  

    为探讨植物工厂中不同光质对芹菜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红蓝光配比的LED光源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红光∶蓝光=3∶1的光质配比下,芹菜株高、茎粗、叶片数、单株鲜重、干重、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最大,有利于芹菜的营养生长;红光∶蓝光=3∶1的光质配比可提高芹菜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能转化率;红光∶蓝光=3∶1的光质配比有利于芹菜壮苗培育和产量的提高。综合各指标表明,红光∶蓝光=3∶1是适于植物工厂芹菜生长的光质配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瑞康盾微生物菌剂在秋季连作西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冯汝超, 刘哲, 郭绍贵, 张丽娜, 张洁, 沈峰, 郑佳秋, 梅燚
    2024, 65 (2):  345-3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66
    摘要 ( 128 )   HTML ( 41 )   PDF(1093KB) ( 397 )  

    以瑞康盾微生物菌剂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秋季连作西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以京嘉301西瓜为试验对象,设置常规施肥+清水为对照CK,常规施肥+瑞康盾微生物菌剂为处理T。在微生物菌剂每次施用10 d后,测定其茎粗、主蔓长、叶片数、节间长、第一雌花节位;在果实采收期,称取单果重,计算小区产量,折合成667 m2产量,测量其皮厚、纵径、横径,计算果形指数,测定其中心和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表明,瑞康盾微生物菌剂对秋季连作西瓜植株的生长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T的植株平均茎粗、节间数、叶片数、主蔓长和节间长比CK均有提高;增产效果较好,增产率达15.16%;果实的平均皮厚较CK增加了6.90%,中心和边缘部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CK分别提高了1.2和0.1百分点。综上,瑞康盾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秋季连作西瓜植株的生长,增加产量,提高果实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面补硒对红美人硒含量的影响
    李小城, 许宝玉, 张成浩, 玉佳灵
    2024, 65 (2):  350-3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008
    摘要 ( 136 )   HTML ( 6 )   PDF(1070KB) ( 250 )  

    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在贫硒地区实现富硒果品的生产是功能型果品生产的重要目标。尽管如此,无机硒大多对人类健康有害,生产安全的富硒果品的方法已成为关键。浙江是柑橘的主要产区,同时也是贫硒地区,因此,富硒红美人柑橘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本实验采用了叶面喷施的补硒方式,研究了叶面补硒对红美人果实硒含量的影响,评价了果实的含硒量是否安全。结果表明,喷施亚硒酸钠溶液可提高红美人果实的硒含量;每隔15 d叶面喷施植物硒元素营养液(1次、2次、3次),连续喷施3次果实硒含量最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兰溪枇杷园土壤养分评价分析与改良建议
    张启, 胡佳卉, 杨佳佳, 周庆权, 郎跃平, 李晓颖
    2024, 65 (2):  354-3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06
    摘要 ( 138 )   HTML ( 7 )   PDF(7506KB) ( 449 )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主要评判指标,对枇杷生长发育以及果实的品质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准确了解兰溪市主要枇杷园的种植土壤养分状况,本研究以兰溪市不同地理分布的枇杷园29份土壤样本和相应园区内的叶片样本为试材,测定包括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硼、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兰溪枇杷园分析发现仅有 37.92%的枇杷果园有机质含量处于适量到丰富水平;79.31%枇杷园内的土壤偏酸;各园区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处于丰富水平,仅有一个园区内的速效钾含量为缺乏水平;58.62%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处于中等适宜值及以上,但有79.32%土壤样本中的交换性镁含量处于缺乏至极度缺乏水平;土壤微量元素硼和锌含量基本处于中等至丰富水平。根据叶片矿质元素检测结果发现,所有22个园区样本的氮、磷、钾、镁元素均未达到标准值,且72.73%样本的钙元素缺乏,81.82%样本硼元素缺乏。综合土壤和叶片养分分析标准对兰溪市枇杷园进行营养诊断表明,目前兰溪市枇杷园整体土壤肥力偏低,各园区土壤养分分布不平衡、变异大,且土壤偏酸,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未被枇杷树体吸收,是造成兰溪枇杷树体抗性差、产量和果实品质等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生产上,兰溪市各枇杷园应根据土壤与叶片的营养诊断进行配方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适施生石灰改良土壤酸度,减少复合肥施入、增施中量元素肥料等方式改良并提升园区土壤肥力,增强树体抗性,实现兰溪枇杷增产提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不同芍药品种侧枝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钱景扬, 李芹, 卢莉莉, 孟家松, 陶俊, 赵大球
    2024, 65 (2):  362-3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14
    摘要 ( 133 )   HTML ( 5 )   PDF(5903KB) ( 252 )  

    芍药是近些年国际市场上新兴的高档切花,有无侧枝是衡量芍药切花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基于单株侧枝总数将188个芍药品种分为多侧枝、中等侧枝、少侧枝和无侧枝4个类型,各侧枝类型品种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79%、28.72%、26.60%和39.89%,其中多侧枝、中等侧枝和少侧枝类型品种的侧枝总数变异范围分别为9.00~20.00、3.00~7.00和1.00~2.00。进一步的侧枝性状多样性分析显示,所有供试品种和3个侧枝类型品种的侧枝性状差异明显,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有侧枝的主枝条数和单个主枝条上平均侧枝数与侧枝总数关系密切,是影响侧枝分类的两个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芍药切花生产提供品种资源储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4种黏虫板对蔬菜地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
    李月红, 王敏, 夏声广
    2024, 65 (2):  371-3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477
    摘要 ( 121 )   HTML ( 4 )   PDF(3348KB) ( 174 )  

    我们研究了4个厂家生产的黏虫板对实蝇成虫的诱杀效果,并明确了悬挂高度对黏虫板诱杀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黏虫板在永康市蔬菜地诱到的实蝇经鉴定为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2种,其中以南瓜实蝇为主;诱到雌虫比例最高的是万蝇迷牌诱黏板,雌虫占总诱杀量的35.14%。农庄宝诱黏板的诱杀效果最好,3 d内平均每张黏虫板诱到的实蝇数达到了170.22头,明显高于其他3种黏虫板。在丝瓜地应用黏虫板诱杀实蝇时,黏虫板的悬挂高度以瓜架的中下部为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的发生危害及阻截防控措施
    余慧, 陈磊, 杜然, 姚红梅, 罗金燕
    2024, 65 (2):  375-3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35
    摘要 ( 259 )   HTML ( 17 )   PDF(1196KB) ( 437 )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ToLCNDV)属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可侵染多种重要蔬菜、观赏植物、杂草和野生植物的病原物。1995年ToLCNDV首次在印度番茄上被报道,随后在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发生危害,2012年以后传至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我国首次于2010年在台湾报道了ToLCNDV。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概述了该病毒的发生、分布与危害、分子特征、寄主范围、危害症状、传播方式和复合侵染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阻截防控建议,以防范ToLCNDV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除草剂用量的田间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影响
    牛忠林, 靳晓春, 吴丽丽, 李如来, 蒋佰福, 王庆胜, 王囡囡
    2024, 65 (2):  382-3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93
    摘要 ( 164 )   HTML ( 6 )   PDF(1055KB) ( 448 )  

    为筛选玉米田高效安全的除草剂使用剂量及助剂增效效应,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选取乙草胺(81.5%乳油)、莠去津(38%悬浮剂)及2种除草剂助剂,每种除草剂组合设低、高2个浓度,每种助剂设低、中、高3种浓度,开展了田间土壤喷施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防效及对玉米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苗前除草对所有田间杂草均具有防除效果,降低除草剂用量田间杂草防除率也降低,通过添加助剂能够提高杂草防除率。总的来看,有效成分1 472 g·hm-2乙草胺+11 482 g·hm-2莠去津+225 mL·hm-2助剂2号的防除效果最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和诱杀中的应用
    文吉辉, 姚毅, 李一波, 宋齐生, 王智
    2024, 65 (2):  385-3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05
    摘要 ( 130 )   HTML ( 3 )   PDF(3850KB) ( 323 )  

    为了明确性诱剂在稻纵卷叶螟测报和诱杀中的应用效果,我们比较了性诱剂诱集法和田间赶蛾法在测报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不同诱捕器对稻纵卷叶螟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稻纵卷叶螟有明显的主峰,与田间赶蛾法的主峰较为一致,可用于种群变化趋势的监测。稻纵卷叶螟性诱剂水盆式诱捕器比黏板式诱捕器效果好,总诱蛾量高267.33%。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火蚁雄蛹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高梦悦, 黄昱轲, 郑淇元, 冯波
    2024, 65 (2):  390-3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07
    摘要 ( 144 )   HTML ( 3 )   PDF(6396KB) ( 189 )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入侵生物,但其蛹的详细发育过程并不清楚。本文通过显微观察详细研究了红火蚁幼虫化蛹、雄蛹发育及雄成虫羽化的整个过程及其形态变化。化蛹前幼虫腹部两侧及端部变扁,形成裙边一样的透明结构。幼虫化蛹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虫体呈圆筒形,蛹头部和前胸明显分化;第二阶段附肢开始发育,胸腹连接处向内缢缩;第三阶段腹部分节明显,呈现出蛹形态;第四阶段幼虫蜕皮化蛹。雄蛹发育分为7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化蛹;第二阶段复眼和单眼黑色;第三阶段腹部(除结节)灰色;第四阶段头、胸部灰棕色,腹部深灰色;第五阶段头、胸部深灰色,颜色弱于复眼,腹部灰黑色;第六阶段足跗节及触角端半部浅红棕色,其余灰褐色;第七阶段蛹(除翅膀)完全黑化,即将羽化。成虫羽化分为身体蜕皮期和展翅期两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红火蚁生殖发育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草抗感南方根结线虫品种根部差异表达mRNA的PPI网络分析
    陈小翔, 张文军, 翟争光, 徐志强, 刘化冰, 钟永健, 江智敏
    2024, 65 (2):  395-4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79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4732KB) ( 270 )  

    基于品种间的差异表达基因,选取烟草抗病品种K326与感病品种长脖黄为试验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出与抗感染相关的关键基因,通过蛋白互作网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以及 Gene Ontology(GO)功能分类分析(包括Biological Process分析与 KEGG 通路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学功能注释,并找出PPI网络中的重要基因以及作用通路一致的基因,并对这些基因加以解析,以明确抗南方根结线虫烟草品种抗性机制,为研究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在细胞代谢、胞内体转运、RNA介导的基因沉默等9条与抗感染相关的通路中显著富集,并且筛选出Fab1bFab1cFab1dGlu1、Dcl1、Dcl2、Dcl4共7个同时构成PPI网络的关键基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的相关分析
    谢乾, 曹梦娇
    2024, 65 (2):  401-4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30
    摘要 ( 100 )   HTML ( 5 )   PDF(1211KB) ( 360 )  

    为明确农药登记与农药减量途径的关系,本文对中国农药信息网上农药信息进行了检索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农药登记数据在不同作物上差异极大,主要集中在水稻和小麦等大面积种植作物上,而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宗作物上登记农药品种极少;在防治中选择不同农药及剂型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以登记农药数据较多的水稻纹枯病为例,噻呋酰胺的推荐制剂剂量低于嘧菌酯,远低于井冈霉素等用量较大的杀菌剂;使用噻呋酰胺和嘧菌酯混剂并不能减少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但使用混剂其有效成分用量要低于单独使用单剂时的农药使用量。科学选择登记农药或可成为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马铃薯燕麦全谷物营养挂面配方优化
    蔡松连, 吴善芬
    2024, 65 (2):  405-4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93
    摘要 ( 119 )   HTML ( 63 )   PDF(1067KB) ( 248 )  

    在现代健康饮食文化的背景下,马铃薯、燕麦及全谷物营养挂面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优化其配方,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品质。通过系统实验设计,考察不同成分比例和工艺参数对挂面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配方在营养和口感方面均取得显著改进。进一步评估显示,优化后的挂面在蛋白质、纤维、维生素等含量方面显著提升,且具有促进健康的作用。同时,感官评价证实了口感、颜色和香味的明显提升,未来可深入探究更广泛的营养评估和实际生产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烟叶烘烤多元式清洁供热系统研究与应用
    郭全伟, 张成双, 王玉华, 范增博, 张勇, 曾智勇, 李士磊
    2024, 65 (2):  409-4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24
    摘要 ( 106 )   HTML ( 3 )   PDF(1058KB) ( 194 )  

    为探索利用新能源烤房,实现节能、减排、提质目标,以常规电热泵供热烤房为对照,对比分析多元式清洁供热系统在设备运行、烘烤能耗、烟叶质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与常规电热泵供热烤房比较,多元式清洁供热系统1 kg干烟用电量降低0.34 kW·h,用电费用减少0.19元,节能降费效果达到15.2%;上等烟比例高2.03百分点,均价高出0.64元;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比较协调。综合分析,采用多元式清洁供热系统烘烤烟叶能耗小、均价高,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质量,是未来新能源供热烤烟的重要选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响应面法优化黄精铁棍山药酸奶工艺研究
    李嘉瑜, 焦佳音, 魏诗婷, 樊淑淼, 余忠臣, 黄晓明, 李明婉, 洪利亚
    2024, 65 (2):  413-4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10
    摘要 ( 125 )   HTML ( 4 )   PDF(6097KB) ( 337 )  

    以黄精、铁棍山药为主要原料研究黄精铁棍山药酸奶的制备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黄精浆添加量、铁棍山药浆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黄精铁棍山药酸奶理化性质的影响,基于感官评分测定结果,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精铁棍山药酸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黄精铁棍山药酸奶最佳工艺为黄精浆添加量6.00%、铁棍山药浆添加量8.00%、白砂糖添加量7.00%、发酵时长10 h,其感官评分达到86.93分,在此条件下生产的黄精铁棍山药酸奶组织细腻,质地均匀,黄精与铁棍山药风味浓郁且与酸奶味相互协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QuEChERS-液质联用法测定黄精中23种农药残留
    何华军, 张辉, 夏丽敏, 王远远
    2024, 65 (2):  420-42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09
    摘要 ( 100 )   HTML ( 3 )   PDF(4069KB) ( 200 )  

    建立黄精中氧乐果、多菌灵、噻虫嗪等23种农药残留的QuEChERS快速样品处理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净化条件、质谱条件等进行了优化。样品用1%乙酸乙腈提取,用900 mg无水硫酸镁、300 mg N-丙基乙二胺、30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和100 mg硅胶净化。结果表明,23种农药多残留的回收率均在75.61%~114.52%,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5 5~0.999 9,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99%,测定低限均不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定量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S-SPME-GC-MS鉴定不同采收程度霞晖水蜜桃的风味物质变化
    王塔娜, 陈小龙, 张佳辉, 王冬兰, 王亚, 宋立晓, 马凤鸣, 余向阳
    2024, 65 (2):  427-43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39
    摘要 ( 131 )   HTML ( 5 )   PDF(9746KB) ( 192 )  

    风味物质常用来评价桃果实的品质,香气成分不仅能反映果实的风味特征和品质,还能体现果实的成熟度。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鉴定了霞晖水蜜桃果实可挥发性风味物质,并针对水蜜桃S形成熟曲线,成熟后期快速软化的特点,选择后期外观差异较小且按照售卖经验分类为可采摘与不可采摘两类水蜜桃进行差异分析,寻找其特征差异物质。本研究共分离得到45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苯甲醛、壬醛、十一醛、芳樟醇、2-乙基己醇、正癸醇、1-十一醇、γ-癸内酯、γ-十二内酯、辛酸乙酯和壬酸等。不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和可采收的霞晖水蜜桃果实中差异特征风味物质分别是苯甲醛(35.84%)降低和γ-癸内酯(17.81%)升高。总体来看,醛类和内酯类化合物对霞晖水蜜桃果实香气的贡献值得关注。上述研究以期为水蜜桃精准采摘、智慧化采摘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干燥方式对姜黄中姜黄素和姜黄油的影响
    吴双, 袁茂廷, 夏修新, 刘国豪, 倪穗
    2024, 65 (2):  436-4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04
    摘要 ( 110 )   HTML ( 2 )   PDF(2627KB) ( 193 )  

    以新鲜姜黄根茎为原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方法研究了晒干、阴干、30 ℃热风烘干、60 ℃热风烘干和冷冻干燥5种干燥方式对姜黄素的相对含量和姜黄油组分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姜黄素的相对含量和姜黄油的含量及组分的变化较大,但姜黄的色度变化较小,其中自然阴干方式下姜黄素和姜黄挥发油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84%、6.15%。研究结果为姜黄的开发利用和产品加工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的质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查兰松, 敖茂宏
    2024, 65 (2):  443-4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145
    摘要 ( 124 )   HTML ( 2 )   PDF(2227KB) ( 347 )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质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找出束花石斛最佳干燥方法,为束花石斛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晒干、阴干、微波干燥和不同温度(50~90 ℃)热风烘干等8种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进行处理,利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多糖含量和总黄酮含量,选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温度烘干均比其他干燥方式的浸出物含量高,以70℃烘干的浸出物含量最高,为30.87%;多糖含量以阴干最高,为7.85%;总黄酮含量以微波干燥最高,为4.79%。DPPH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以阴干最高,分别为81.92%,17.71%和94.13%。实验证明,不同干燥方法对束花石斛质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的影响较大。束花石斛阴干是较优的产地干燥方法,本研究为束花石斛产地加工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舒慧, 赵睿虎, 曹新宇, 李欣阳, 姜志强
    2024, 65 (2):  449-4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64
    摘要 ( 109 )   HTML ( 3 )   PDF(1111KB) ( 212 )  

    通过研究丁香油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分析其麻醉机理及使用安全性奠定基础。分别用8、16、24 mg·L-1浓度的丁香油溶液,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进行麻醉处理,在麻醉后1/4、4、8、24 h以及复苏后24 h,对鱼体血糖(GLU)、血清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等血液生化指标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丁香油麻醉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血清溶菌酶活性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在高麻醉浓度下更显著。经丁香油麻醉及复苏24 h后,大部分的幼鱼血液生化指标与血清溶菌酶活性与未麻醉前不同。该试验得出了适宜红鳍东方鲀幼鱼运输和操作的丁香油浓度范围,为丁香油麻醉红鳍东方鲀幼鱼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低蛋白日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
    葛莹, 范京辉, 李庆海, 刘航, 王欢欢, 魏莹晖, 张雷
    2024, 65 (2):  454-4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21
    摘要 ( 125 )   HTML ( 70 )   PDF(1125KB) ( 251 )  

    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肉质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慢速型母鸡360羽,设对照组、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试验组1~6周(w)、7~13 w、14~19 w阶段日粮粗蛋白浓度,分别设定为对照组的90%、95%、100%,配方中增加玉米副产物比例、降低豆粕与大豆油用量。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鸡各阶段体重明显下降(P<0.05),1~6 w增重明显降低(P<0.01)、料重比增高(P<0.01),全程料重比无显著变化(P>0.05);鸡腹脂率显著下降(P<0.05),胸肌a值、肉色L值优于对照组(P<0.05);单位增重所需日粮粗蛋白下降1.7%,饲料成本下降7.1%。综上所述,在本研究条件下,下调生长前、中期日粮的粗蛋白浓度会明显降低黄羽肉鸡全期生长速度,但能节约增重饲料成本,对胴体品质、肉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对西兰花废弃茎叶品质的改善
    姚晓红, 孙宏, 沈琦, 周航海, 赵志伟, 吴逸飞, 王新, 汤江武
    2024, 65 (2):  459-4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31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4850KB) ( 224 )  

    本试验旨在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探究其用于废弃西兰花茎叶发酵的可行性。以西兰花种植土壤和实验室保藏菌种为筛选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酶(CMC)-刚果红染色法进行初筛,以CMC活性和滤纸酶(FPA)活性为指标进行复筛,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编号XLG2-1。对其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通过形态学及生理生化分析,确定其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将菌株接种于废弃西兰花茎叶中进行发酵,发现粗蛋白、小肽和粗多糖含量分别比发酵前提高了0.41、11.5和10.4百分点;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分别比发酵前降低了0.21、0.25和0.02百分点。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发酵后的样品结构疏松,表面有大量孔洞,并有菌附着,表明该菌能分解利用西兰花废弃茎叶,有助于解决其资源化利用的难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机肥料全量消煮方法的探讨
    蔡玮, 傅恩诚
    2024, 65 (2):  465-4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13
    摘要 ( 146 )   HTML ( 5 )   PDF(1069KB) ( 315 )  

    目前农业推荐标准采用的有机肥料全量消煮方法步骤为:称取0.5~1.0 g(精确至0.000 1 g),加5 mL硫酸和1.5 mL过氧化氢,放置过夜。缓慢加热至硫酸冒烟后取下,待冷却后,加15滴过氧化氢,加热10 min后,取下,稍冷却后再加5~10滴过氧化氢并分次消煮,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清液。此方法耗时2 d左右,时间长,效率低,如何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消煮时间,提高检测效率是此次探讨的主要内容。另外有机肥中总氮的检测过程也可用全自动定氮仪,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测定总氮含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扩大分散液液微萃取法测定水中20种有机氯和菊酯农药残留
    芮鸿飞, 吴俊, 罗淑文, 欧阳晓洁, 刘晓颖, 吴峰华
    2024, 65 (2):  469-4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190
    摘要 ( 117 )   HTML ( 3 )   PDF(2213KB) ( 284 )  

    本研究建立了扩大液液分散微萃取测定饮用水中20种有机氯和菊酯农药残留的方法。通过扩大分散液液萃取(dispersive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DLLME)提取水中农药残留,对DLLME萃取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40 mL水样用0.4 mL三氯甲烷与4 mL乙腈作为萃取剂和分散剂,萃取离心后取出用氮吹吹干,100 μL正己烷溶剂置换后进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检测。结果显示,水中20种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农药的线性分别在0.002~0.10 μg·mL-1和0.01~0.20 μg·mL-1的浓度范围内良好,相关系数r>0.998,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2 μg·L-1,方法富集倍数为168~206,高、中、低3水平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3.30%~116.7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4%~9.87%。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35个农村饮用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均远低于限量值。该方法灵敏度、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批量分析时更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饮用水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的定性定量分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多元生产主体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
    杨素雅, 林君瑜, 汪祎铭, 马嘉若, 虎陈霞
    2024, 65 (2):  483-48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05
    摘要 ( 139 )   HTML ( 144 )   PDF(1224KB) ( 428 )  

    在我国耕地流转市场快速发展和农业资本深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经营方式和目标不同使得新型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小规模传统农户在农业面源污染认知和对治理措施的响应行为以及能力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明确不同类型农业生产和经营主体对现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的认知、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农业面源污染“靶向治理”。本文基于浙江省11地市711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3类农业生产主体科学施肥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在政策认知、环境认知和政策意愿等方面存在差异,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在生态、政策认知与响应意愿方面均高于传统农户;农业生产主体的科学施肥意愿对生态理性与补贴性政策的敏感性较高,不同行为意愿的影响因子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