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6卷第8期目次
    2025, 66 (8):  0-0. 
    摘要 ( 11 )   PDF(10949KB) ( 2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科学
    三角帆蚌白色选育系2种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
    程霄玲, 赵伟华, 朱明星, 张根芳, 罗雨
    2025, 66 (8):  1809-18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38
    摘要 ( 14 )   HTML ( 12 )   PDF(3872KB) ( 25 )  

    三角帆蚌可培育珍珠可食用壳亦可制成珠核,是我国淡水珍珠最重要的育珠贝类。为探究三角帆蚌白色选育系不同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优化种蚌选育策略和不同选育场景的应用,随机选取青壳白、黄壳白幼蚌各171只,测量壳长、全高、壳高、壳宽4个形态性状,以及活体质量、壳质量和软体质量3个质量性状,进行协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种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形态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各性状间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其质量性状变异系数均高于形态性状变异系数。以质量性状为因变量的通径分析发现,青壳白群体,壳宽对活体质量、壳质量直接作用最大,壳长对软体质量直接作用最大;黄壳白群体,对各个质量性状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全高。决定系数分析表明,2种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决定系数与通径分析结果一致,利用逐步多元回归构建了2种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最优回归方程,回归估计值与实际值差异不显著,预示着各最优回归方程可应用于实际选育工作。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外壳颜色的幼蚌群体形态性状存在差异,影响活体质量、壳质量、软体质量的核心形态性状不同;在三角帆蚌选育过程中,需要区分外壳颜色表型也要结合特定选育场景,才能使选育工作科学合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虾共作模式下日本沼虾引进种太湖2号与本地种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江丽娜, 唐金玉, 黄福勇, 王海智, 鲍田静, 胡旭昶, 杨庆满
    2025, 66 (8):  1819-18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74
    摘要 ( 12 )   HTML ( 2 )   PDF(1172KB) ( 21 )  
    为探究稻虾共作模式下日本沼虾太湖2号与本地种肌肉营养成分的差异及其营养价值,本研究在相同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下,对比分析了2种虾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太湖2号的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Na、K、Mg、Ca、Mn、Se)含量均显著高于本地种(P<0.01),而粗脂肪含量和部分不饱和脂肪酸(C18∶1、C20∶1、C20∶4 n-6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显著低于本地种。此外,太湖2号的鲜味氨基酸占比显著高于本地种。研究证实,遗传因素是影响日本沼虾肌肉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而稻虾共作环境对引进种的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太湖2号在蛋白质品质、鲜美程度及矿物质营养方面表现更优,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和健康效益,可为日本沼虾良种推广及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对复垦稻田土壤养分、碳库的影响
    徐铃威, 徐金清, 蒋静, 刘笑, 陈凡, 郭水荣, 梁骁, 唐金玉, 黄福勇, 楼宝, 张煜
    2025, 66 (8):  1824-18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27
    摘要 ( 12 )   HTML ( 2 )   PDF(1881KB) ( 21 )  

    本研究针对复垦稻田开展了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碳库的影响研究。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为水稻单作,试验组为水稻-红螯螯虾共作。结果显示,拔节期试验组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水稻成熟期,试验组土壤中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也显著提高。但是,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对土壤pH值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可以显著改善复垦稻田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土壤肥力,有助于维持碳库稳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
    任晋东, 孙媛, 崔燕燕, 韦小明, 汤勇
    2025, 66 (8):  1829-183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17
    摘要 ( 10 )   HTML ( 6 )   PDF(3860KB) ( 18 )  

    为探究稻鱼综合种养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16S测序技术,对实施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和水稻单一种植模式下的土壤进行了微生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在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土壤中差异显著;在属水平上,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les)的相对丰度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的第1~2个月较水稻单一种植模式显著降低,杆菌属(Bacillus)在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较水稻单一种植模式在第4个月时显著降低,而梭状芽孢杆菌属则在各时期均显著增加。对2种模式下土壤微生物进行多样性和功能富集分析表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从放鱼养殖1月到4月土壤微生物Chao多样性指数提升,提升幅度大于水稻单一种植模式;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微生物在化学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发酵、甲基营养、碳氢化合物分解、甲烷营养、动物寄生虫或共生体等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下土壤的固氮和发酵代谢功能微生物富集量显著提高。综上表明,稻鱼综合种养模式养殖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提升肥力作用显著,土壤生态效益量化指标提升显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秀洲区循环水养殖模式技术要点、成效与示范推广分析
    陆文燕, 高培国, 张枫, 金燕
    2025, 66 (8):  1835-18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70
    摘要 ( 9 )   HTML ( 2 )   PDF(1129KB) ( 19 )  

    秀洲区是浙江省传统渔业强区,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3 411 t,水产养殖面积为5 547.39 hm2。秀洲区大力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养殖水域进行池塘内循环水养鱼,即“跑道”养鱼;二是稻田潜流湿地循环种养。同时探索实施了养殖尾水长效运维机制,形成了具有秀洲特色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通过建立多级联动组织体系,出台扶持政策,跟踪养殖生产全过程,全链条熟化技术模式,将该模式进行大力示范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罗氏沼虾育苗期优势细菌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郭琦, 吕孙建, 沈卫锋, 朱东敏, 刘莉
    2025, 66 (8):  1840-184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764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696KB) ( 18 )  

    育苗期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是影响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出苗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4个育苗场中定期采集幼体、虾苗及其养殖水,采用琼脂平板分离培养后对样品的细菌数量进行调查,对分离到的优势细菌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并对优势菌群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育苗期间虾苗及幼体中的细菌数量处于较高水平,优势细菌的变化与季节存在一定联系,其中产气克雷伯氏菌、弧菌属和气单胞菌属细菌较为普遍。优势菌群的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育苗场虾苗中的优势菌对头孢氨苄和利福平表现出耐药性,对其他测试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罗氏沼虾育苗期细菌感染的针对性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品中微塑料的检测及其研究进展
    陈翊, 姚梦竹, 李志鹏, 王爽, 张宜明
    2025, 66 (8):  1846-185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52
    摘要 ( 7 )   HTML ( 3 )   PDF(1221KB) ( 18 )  

    微塑料是指能长时间存在于大气、土壤和水中,尺寸<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近年来,塑料工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降解的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在水产品内富集,危害人类健康。本文汇总了广泛应用的水产品组织消解方法,及其对生物组织的去除效果,介绍了消解水产品组织溶液密度分离、染色的常规方法,简述了利用立体显微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热裂解-气质仪等设备识别微塑料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收集了近2 a提出的快速分析方法。光谱法作为经典检测方法,常被用于识别尺寸>50 μm的微塑料,热裂解-气质法作为其补充方法,可以准确鉴定50 μm至纳米级的微塑料,实现在微克级别的可靠定量。但仪器分析方法的样品制备和分析时间较长,且适用范围不同,因此,未来的研发应更多地朝着高通量、更灵活和易操作的快速分析的方向探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产养殖尾水中悬浮颗粒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许育新, 王鸢, 王新, 金俊伟, 李华
    2025, 66 (8):  1853-18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91
    摘要 ( 8 )   HTML ( 1 )   PDF(1168KB) ( 18 )  

    水产养殖尾水中悬浮颗粒物含量是重要的水质参数,悬浮颗粒物的去除对水产养殖和减少尾水排放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残饵、鱼类粪便和微生物等,悬浮颗粒物的粒径、比重和沉降速度是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悬浮颗粒物的特性,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沉淀、筛网过滤、介质过滤、泡沫分离、臭氧氧化、电絮凝和生物过滤等,并对今后的水产养殖中悬浮颗粒物的控制和处理技术革新进行了展望,为水产养殖业内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稻鳖综合种养“桐庐模式”——异位共生关键技术及推广示范
    李红, 郭可凡, 黄福勇, 唐金玉, 梁骁, 周艳萍
    2025, 66 (8):  1858-18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64
    摘要 ( 8 )   HTML ( 3 )   PDF(1121KB) ( 18 )  

    稻鳖异位共生是一种新的稻鳖综合种养模式,具有“面积占比小、养殖管理易、成活回收率高、综合效益好”等优势,因最早在浙江省桐庐县规模化推广且成效显著而被称为“桐庐模式”。本文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核心要点,包括环境条件优化、田间工程构建、水稻种植精细化管理、中华鳖标准化养殖及尾水循环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科学的环境选择与田间工程设计是技术实施的基础,水稻与鳖的协同管理(如中华鳖粪便肥田)可以显著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土壤肥力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种养互惠”的生态循环体系。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式可提高土地利用率15%~20%,稻米和鳖产品附加值提升50%以上,每667 m2综合收益超万元。目前,桐庐县已推广示范面积达848.33 hm2,实现经济、生态与社会的协同增效,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研究结果可为稻鳖异位共生技术的标准化推广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动循环水孵化系统的鱼苗规模化培育技术开发与应用
    王海智, 江丽娜, 黄福勇
    2025, 66 (8):  1862-186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403
    摘要 ( 9 )   HTML ( 2 )   PDF(2218KB) ( 20 )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苗孵化作为水产养殖的重要环节,对种苗质量和产量具有决定性影响。传统孵化方式存在水质管理难、孵化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需求。本文系统介绍了基于传感器、水流控制器和热泵等设备构建的自动循环水孵化系统,并结合亲鱼培育优化、催产剂注射实验等关键技术手段,实现了鱼苗规模化培育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结果显示,该系统显著提高育苗孵化率,实现鱼苗规模化培育。同时,在草鱼、马口鱼、光唇鱼、蛇鮈等不同鱼类的孵化对比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研究表明,该自动循环水孵化系统在提升孵化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稳定水质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具备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设施栽培对淮安地区萝卜生长的影响
    危咏菊, 陈月珍, 陈晨, 孟歌, 孙旭, 孙悦华, 李亚鹏, 刘佩卓, 张旭, 王广龙, 苏小俊, 熊爱生
    2025, 66 (8):  1866-18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64
    摘要 ( 15 )   HTML ( 2 )   PDF(1165KB) ( 21 )  

    为研究设施栽培对淮安地区8个萝卜品种农艺性状及光合相关参数的影响,选择出适宜淮安地区萝卜增产提质的栽培模式,进行了大棚栽培与露天栽培试验。主要农艺性状及光合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大棚栽培条件下萝卜的肉质根重、叶重和肉质根出土长度均显著高于露天栽培,其中新绿1439品种肉质根重差异最为显著,大棚栽培条件下肉质根重是露天栽培条件下的5.45倍。8个萝卜品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均高于露天栽培,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品种是新绿1439,在大棚栽培中测得其净光合速率为5.27 μmol·m-2·s-1,是露天栽培的1.46倍。通过对不同栽培条件下各萝卜品种的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发现8个萝卜品种大棚栽培条件下较露天栽培更加粗壮,具有更好的外观品质及丰产潜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8-表高芸·赤·吲乙浸种对瓠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项秉晗, 何杰, 蔡新仪, 潘苏峰, 闫成进, 高柳肖, 陈佳佳, 余扬波, 张振, 余海冰
    2025, 66 (8):  1871-18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95
    摘要 ( 8 )   HTML ( 2 )   PDF(4645KB) ( 18 )  
    为明确5种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瓠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双层滤纸培养法测定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瓠瓜种子萌发率。塑料大棚生产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28-表高芸·赤·吲乙、赤霉酸、清水浸种16 h对瓠瓜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并测量地上部鲜重、根重、株高、根长及茎基宽。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0.4、4.0 mg·L-1赤霉酸与1.0 mg·L-1 28-表高芸·赤·吲乙能促进瓠瓜种子的萌发。塑料大棚生产条件下,0.5、1.0 mg·L-1 28-表高芸·赤·吲乙能提高瓠瓜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并且0.5、1.0 mg·L-1 28-表高芸·赤·吲乙促进瓠瓜种皮脱落,促进真叶及时舒展。此外,0.5、1.0 mg·L-1 28-表高芸·赤·吲乙促进瓠瓜幼苗生长,地上部鲜重、根重、株高、根长及茎基宽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综上,采用0.5、1.0 mg·L-1 28-表高芸·赤·吲乙浸种16 h后播种能促进瓠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建议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热速生白菜优异品种的筛选及其绿色栽培技术
    岳智臣, 赵彦婷, 陶鹏, 雷娟利, 李必元, 胡齐赞
    2025, 66 (8):  1877-188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1000
    摘要 ( 8 )   HTML ( 4 )   PDF(7440KB) ( 18 )  

    为筛选出适合浙江地区夏季高温期栽培的优异速生白菜品种,引进16个白菜品种开展夏季高温期生产比较试验和实验室高温模拟试验,对其主要植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苗用型大白菜品种早熟8号、浙研绿箭、申荣火箭快菜和青菜品种信福热抗王和金品炎秀在商品性、产量、抗性等方面表现较好,适宜在浙江地区夏季栽培推广,同时本研究提出了一套集成水肥管理、设施环境调控、病虫防控的绿色栽培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塑料对小白菜生长及镉吸收积累的影响
    潘芊璇, 郭梁, 郭静婕, 邹蕾, 郑伊柠
    2025, 66 (8):  1882-18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35
    摘要 ( 12 )   HTML ( 4 )   PDF(4108KB) ( 20 )  
    土壤中微塑料(MPs)与镉(Cd)的复合污染日益普遍,对农作物安全生产构成潜在威胁,但两者的交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风险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浓度聚丙烯(PP)微塑料(0.25%和1.00%)与Cd(0.649 mg·kg-1)的单独及复合处理,考察小白菜生长指标、光合参数及Cd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P单独暴露会抑制小白菜生长和光合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Cd单独处理能够促进植物生长;两者复合暴露会产生协同抑制作用,并显著增加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Cd积累量,且该效应随PP浓度的升高而增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MPs和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的毒性效应,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土壤复合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氢水对水培小白菜生长、品质的影响及生理机制初探
    曾祥飞, 吕春悦, 蒋南, 张铭洋, 康国菊, 王丹, 程旭, 熊兴耀, 胡新喜
    2025, 66 (8):  1891-18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75
    摘要 ( 7 )   HTML ( 2 )   PDF(3965KB) ( 18 )  
    本研究以四季小白菜为试材,采用300 mg·L-1富氢水(HRW)结合营养液进行水培,系统探究其对小白菜生长指标、生理机制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氢水处理后小白菜株高、冠幅、叶片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对照,小白菜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分别比对照提升了63.59%和47.87%,富氢水处理显著促进小白菜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富氢水处理后,小白菜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根系活力较对照提高了102.24%。品质分析显示,富氢水处理后,小白菜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均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富氢水处理显著提高了小白菜的株高、冠幅、叶片数、根长和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合作用和生物量积累,提高了植株的根系活力。本研究为富氢水在水培蔬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甜瓜新品种金焱二号的选育
    周敏, 翁仁军
    2025, 66 (8):  1897-19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65
    摘要 ( 7 )   HTML ( 3 )   PDF(1111KB) ( 18 )  

    金焱二号是以HG2016为母本,SDHP2016为父本选育而成的杂交一代甜瓜新品种。金焱二号属于中熟品种,在浙江杭州春季设施栽培,全生育期105.0 d左右,果实发育期45.0 d左右。平均单瓜重1.80 kg左右,果实椭圆形,果皮黄色,果面覆有密网纹,网纹较粗,且分布均匀。果肉黄色,果肉厚4.3 cm左右,质地松脆,味好纯正,中心可溶性糖含量16.9%左右,较耐高温,平均667 m2产量2 742.5 kg左右。适宜在浙江、河南、山东、海南春季设施栽培,广西秋季设施栽培。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个枇杷品种在淳安的引种表现
    汪末根, 李晓颖, 江雪芳, 叶根根
    2025, 66 (8):  1901-19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546
    摘要 ( 9 )   HTML ( 2 )   PDF(1118KB) ( 20 )  

    枇杷是淳安县特色水果,主栽白肉枇杷品种为软条白沙,成熟期为5月下旬。为优化淳安白肉枇杷品种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2018年3月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通过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从福建省引进贵妃、早白香、新白8号等3个枇杷品种,开展引种试验。以软条白沙为对照,连续多年对3个品种进行物候期、抗逆性、品质特性等调查观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贵妃、早白香均能适应淳安的气候和环境,生长结果情况良好。早白香成熟期在5月18日,比软条白沙早6 d;贵妃成熟期在6月1日,比软条白沙迟8 d。贵妃风味酸甜,早白香风味甜;二者均果大,果肉细嫩化渣,可食率高,果实品质优良,深受果农和消费者好评。这2个品种对裂果病、皱果病抗性较好,建议贵妃、早白香在淳安适量推广种植,以增加品种多样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有机肥联合菌剂施用对设施番茄连作障碍土壤性能和番茄品质的影响
    何琴玲, 蔡沛文, 岳聪, 冯晓璐, 马浩裕, 王哲, 吴翔宇, 周肖瑜, 金月, 张宪翠, 李鹏, 赵明星, 吴酬飞
    2025, 66 (8):  1905-19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51
    摘要 ( 8 )   HTML ( 4 )   PDF(2488KB) ( 19 )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作为重要经济作物,被大规模、专业化地种植。但是大量的种植引发了土壤连作障碍,该问题直接威胁设施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研究显示,微生物菌剂可以显著改善土壤质量,缓解重金属及农药毒性。本研究通过对长期连作的番茄地块进行常规施肥和菌肥菌剂调控处理,以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自毒物质含量、番茄产量为评价指标,连续进行5 a试验。研究表明,长期连作会导致土壤养分含量下降,自毒物质含量增加,番茄产量降低,但通过菌肥菌剂调控可以减轻长期连作对番茄土壤健康的损害。同时发现,番茄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X)活性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20、0.645、0.701、0.596。综上所述,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调节土壤健康,改善番茄连作障碍。本研究结果将为土壤健康调控以及番茄连作障碍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波地区越冬樱桃番茄绿色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胡伋, 翁丽青, 郑华章, 杨鸯鸯, 王焕淼, 范斗文, 周洁萍
    2025, 66 (8):  1910-19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75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234KB) ( 19 )  

    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制约着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选种育苗、定植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清棚5个方面总结了适合在宁波地区塑料大棚栽培的越冬樱桃番茄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并对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提高樱桃番茄产量,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富氢水对盆栽月季生长的影响
    赵绮, 朱力琪, 马春艳, 戴宇, 朱雨梦
    2025, 66 (8):  1915-19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58
    摘要 ( 11 )   HTML ( 3 )   PDF(1160KB) ( 18 )  
    为研究不同浓度富氢水(HRW)对盆栽月季生长的影响,测定不同浓度富氢水对月季叶长、叶宽、花苞数、最大花朵直径等生长指标,初步揭示HRW对盆栽月季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HRW均对盆栽月季生长有促进作用,能改良月季植株株型,其中100% HRW处理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不同浓度HRW均能通过提高盆栽月季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和相对叶绿素含量,改善月季植株叶片的性状特征和光合特性,100% HRW处理的提高幅度更大;HRW对月季花朵也具有调控作用,50% HRW和100% HRW均能提高花朵数量,调节花朵形态,延长单花花期,从而提高月季的观赏价值。综上,HRW通过改良月季株型,改善月季叶片性状特征和光合特性,增加花朵数量,调节花朵形态,延长单花花期,以提高月季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辣椒新品种玉紫娇的选育
    李朝森, 张婷, 王雪艳, 郭勤卫, 韦静, 方萍萍, 谢利芬, 易小磊, 赵东风
    2025, 66 (8):  1920-192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58
    摘要 ( 8 )   HTML ( 2 )   PDF(3799KB) ( 22 )  

    玉紫娇是以自交系G13为母本,以国外引进的品种G8杂种一代为父本,进行多亲本杂交,经多年自交分离、纯化,系统选育得到的常规种。该品种株型直立、株幅较大。幼果浅绿色,青熟果乳白加紫斑,转色期浅黄色,成熟果橙色。果实纵径3.43 cm,果实横径2.04 cm。单株坐果数125个左右,平均单果重1.93 g,2018—2019年生产试验中平均667 m2产量为625.29~659.80 kg。该品种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具备生长势旺、早熟、坐果性好等特点,可实现春、秋两茬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生物制剂在茶园绿色防控中的应用与潜力
    陆泓宇, 郑富海, 胡钧铭, 周凤珏, 张俊辉, 李婷婷, 俞月凤, 李宇翔
    2025, 66 (8):  1924-19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98
    摘要 ( 11 )   HTML ( 3 )   PDF(1212KB) ( 19 )  

    化学残留物影响茶园生态平衡、危害动植物健康。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生物制剂,具有高效、低毒、特异性的典型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药、肥料以及生物制品活性物质的制备中。科学评估生物制剂的安全性与生态应用潜力,有利于优化集约化茶园绿色生产,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茶园化学制剂替代及环境生态保护角度,分析化学农药发展历程、功能作用、主要种类及残留风险,挖掘生物制剂在茶园绿色防控中的功效、应用及潜力,为生物制剂在茶园绿色防控中的生态应用提供支撑。调查发现化学制剂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植物病原物的抗药性增加,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生物制剂源于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在抑制茶园真菌、细菌、病毒以及线虫防治方面的效果理想。本研究从产品监测与生物多样性评估、综合防控体系和抗性管理、生态风险评估的角度,提出要建立生物制剂安全管控措施;并从产品质量提升、施药时机与条件、施药技术角度,提出要提升生物制剂应用效率;最后从宣传教育、商业模式创新、政策支持与监管,以及相关功能生物材料绿色投入品研发与应用方面,提出要强化生物制剂应用推广。因此,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制剂应用有利于解决环境风险,实现绿色防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除草剂和生物刺激素混用在玉米上的效果
    李同花, 刘学才, 梁爱新, 战帅, 王子浩, 秦跃军
    2025, 66 (8):  1933-19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28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158KB) ( 18 )  
    为探明除草剂与生物刺激素混合使用对玉米生长、除草效果的影响,将35%硝·烟·莠去津和不同用量的生物刺激素进行组合,开展玉米田间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35%硝·烟·莠去津,田间杂草防治效果达95%以上。较清水对照,单独施用35%硝·烟·莠去津处理10 d后的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均提高;与单独施用35%硝·烟·莠去津相比,优翠露与35%硝·烟·莠去津组合施用,杂草防治效果无显著差异,喷施10 d后,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SPAD值均提高,产量提高6.9%~11.0%。总的来看,喷施优翠露3 000 mL·hm-2+35%硝·烟·莠去津2 550 mL·hm-2处理可促进玉米生长及提高产量,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麦赤霉病毒素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寿林飞, 李春缘, 朱建振, 邱海萍, 柴荣耀, 张震
    2025, 66 (8):  1938-19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099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185KB) ( 18 )  

    小麦赤霉病除直接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外,其病原菌可产生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小麦籽粒,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提高小麦赤霉病的防控水平,加强赤霉病毒素治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尤为迫切。本研究选用当前主流的小麦赤霉病防治药剂,探索了它们在病害防治和毒素污染防控方面的应用效果。2年试验结果显示,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600 mL·hm-2或200 g·L-1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900 mL·hm-2+ 250 g·L-1丙环唑乳油600 mL·hm-2 组合在小麦扬花初期喷雾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在77.0%以上,毒素DON控制在700 μg·kg-1以下,毒素ZEN控制在200 μg·kg-1以下。在首次药后7 d增加第2次防治,各处理的防治效果未有明显增加,但后者处理在赤霉病流行年份毒素含量更低。在赤霉病防治处理的基础上,收获前增加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mL·hm-2喷雾处理可进一步减少收获籽粒中赤霉病毒素含量,但不同年份间差异较大,赤霉病流行年份的毒素控制效果较为明显。上述结果可为小麦赤霉病毒素治理提供实践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杨洋, 史晓利, 徐瑞衡, 李俊, 高璇
    2025, 66 (8):  1944-194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18
    摘要 ( 9 )   HTML ( 3 )   PDF(1159KB) ( 22 )  
    为防治小麦病害,提高产量,增加效益,本文采用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进行小麦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药和施用常规药剂相比,处理2、3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显著,处理2、处理3对白粉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分别为99.79%、99.80%;处理2和处理3对赤霉病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为85.71%。处理2和处理4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一般,为66.67%,处理3对纹枯病的病穗率防治效果较好,为100.00%。因此,在纹枯病发生较重田块,推荐使用处理3的药剂组合。与对照相比,各项处理均提高了小麦产量,增产范围7.36%~11.98%,667 m2增加效益124.88~203.29元,可能是由于处理2和处理3施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增产效果好。本次试验的2个组合药剂可防治多种小麦病害,有助于促进农药减量增效,并且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可进一步推广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地区百合地下虫害发生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方丽, 徐丹彬, 周勤, 杨一平, 吴超, 武军, 王明玉, 章金明
    2025, 66 (8):  1949-19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96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1241KB) ( 19 )  

    本文调查了浙江省设施百合和露地栽培百合种植过程中地下害虫的主要种类和危害情况。地下虫害主要包括根螨和跳虫,以及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其中,跳虫的危害呈上升趋势,成为危害百合生产的主要地下虫害之一。根据百合设施和露地栽培虫害发生种类和防控技术的差异,从百合鳞茎消毒、土壤处理、农业栽培管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控等方面,综述地下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的室内毒力及复配增效研究
    陈丽萍, 商靓婷, 刘小玲, 徐明飞, 任海英, 周倩倩, 吴长兴
    2025, 66 (8):  1956-196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200
    摘要 ( 11 )   HTML ( 2 )   PDF(1169KB) ( 19 )  

    为筛选适用于杨梅凋萎病的杀菌剂及其复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三唑醇、三唑酮、粉唑醇、戊唑醇、肟菌酯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菌的毒力,并测定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对病原菌的联合毒力。5种杀菌剂对杨梅凋萎病YS26菌株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戊唑醇>肟菌酯>三唑醇>粉唑醇>三唑酮;对XJ27菌株毒力作用由高到低排序为戊唑醇>肟菌酯>粉唑醇>三唑醇>三唑酮。戊唑醇和肟菌酯复配后对病原菌YS26和XJ27均表现为相加或者增效作用,戊唑醇∶肟菌酯质量配比为3∶1时,对2种菌株均有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597 2、1.715 9,其他配比为相加作用或对单一菌株增效。将戊唑醇与肟菌酯以3∶1的质量比例复配时,对杨梅凋萎病具有较强的室内活性,可用于杨梅凋萎病田间药剂的筛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乙烯利复配剂对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及产量评估
    李春林, 章慧玉, 李长建, 李玉玲, 徐国举, 任丽, 卢瑞乾, 王良发
    2025, 66 (8):  1962-19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59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9118KB) ( 18 )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豫单132、浚单20、联创808、鼎优163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种乙烯利复配剂对不同生态地区不同玉米品种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2种化控剂后玉米的抗倒伏性能显著提高,施用苄氨基嘌呤(6-BA)·乙烯利(ETH)后,浚单20的倒伏率降低6.1百分点;施用胺鲜酯(DTA-6)·ETH后,郑单958的倒伏率降低了6.2百分点。在商丘地区施用DTA-6·ETH处理联创808后,其穗位系数降低9.8百分点,在驻马店地区施用6-BA·ETH处理鼎优163后,其穗位系数降低11.3 百分点。同时,2种乙烯利复配剂均能增强玉米的茎秆穿刺强度。同一玉米品种进行不同化控处理后的表型性状如穗长、穗粗、穗行数等差异不显著,但行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性状在各处理和年份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各地区玉米品种化控处理后的产量表现各异,鹤壁、周口、驻马店地区施用化控剂DTA-6·ETH的产量表现优于化控剂6-BA·ETH,三地使用DTA-6·ETH处理后较清水CK平均增产4.22%、8.41%、5.67%,而在商丘、南阳、长葛地区施用化控剂6-BA·ETH的产量表现优于化控剂DTA-6·ETH,6-BA·ETH处理较清水CK平均增产6.96%、7.54%、5.5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菊糖对豆芋酒酿米糕品质的影响研究
    陈露露, 王慧俐
    2025, 66 (8):  1971-19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43
    摘要 ( 8 )   HTML ( 3 )   PDF(1513KB) ( 18 )  

    在传统米糕原料中加入酒酿和美国豆芋制作成的美国豆芋酒酿米糕是一款功能性米糕,因米糕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成熟后淀粉老化快,常温下米糕的保质期一般只有1~2 d。如何利用健康的添加剂延长豆芋酒酿米糕的保质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菊糖是一种功能性的天然寡糖,具有降血脂、调节肠道环境等功效。因为菊糖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可改善食品的质构,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将菊糖添加到豆芋酒酿米糕中,通过米糕产品的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来研究菊糖的添加量对米糕品质的影响,并利用微生物检测确定米糕的保质期。研究表明,菊糖添加量为3%时米糕的品质最佳,添加菊糖能延缓米糕老化回生的速度,较好保持米糕的柔软性和弹性,经微生物检测确定此米糕的保质期为4 d。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番茄中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王小瑾, 陈德委, 付刚毅, 王小昆
    2025, 66 (8):  1977-19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047
    摘要 ( 10 )   HTML ( 2 )   PDF(5303KB) ( 19 )  

    本研究采集了2021—2023年苍南县农业主体生产的150个番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并采用食品安全指数法(Index of Food Safety,IFS)和风险排序法对残留农药进行风险评估。检出农药残留30种,整体检出率为99.3%,未检出高毒及超标农药。检出率前三的农药为霜霉威和霜霉威盐酸盐(69.300%)、腐霉利(58.000%)和烯酰吗啉(45.300%),均为杀菌剂且都是番茄登记农药。番茄农药残留安全指数IFSC-MAX为0~2.34×10-1,其中排名前三的是百菌清(2.34×10-1)、异菌脲(1.59×10-1)、腐霉利(1.08×10-1),均为番茄登记用药且处于安全状态。番茄的总体食品安全指数平均值为3.11×10-2,处于安全状态,且安全性高于苍南县出产农产品平均水平。番茄检出农药残留风险排序,大部分处于中低风险,需重点关注虫螨腈、啶虫脒、甲氰菊酯等5种评估为高风险农药,评估值为60。表明苍南县番茄农药残留处于安全状态,质量良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蜂蜜挥发性成分研究进展
    陈燕燕, 刘莉丽, 岑燕霞, 朱志强, 银胜高
    2025, 66 (8):  1986-199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48
    摘要 ( 8 )   HTML ( 2 )   PDF(1190KB) ( 18 )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纯天然食品,同时具有缓和补中、滋阴润燥、解毒止痛的药用功效,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保健食品之一。挥发性成分是反映蜂蜜来源、品质,尤其是蜂蜜气味特征的主要依据。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蜂蜜挥发性成分分析的方法技术以及不同来源蜂蜜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总结整理了近些年的研究成果并展望蜂蜜中挥发性成分分析的研究前景,以期为蜂蜜产品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安吉竹林鸡和白羽肉鸡的鸡肉质构及元素成分比较
    徐颖, 权金, 赵文锋, 曹芸, 汤丹, 肖英平, 汪雯, 吕文涛
    2025, 66 (8):  1993-19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53
    摘要 ( 8 )   HTML ( 1 )   PDF(1141KB) ( 18 )  

    本研究对安吉竹林鸡的胴体性状、质构特性、肌肉脂肪酸含量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白羽肉鸡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白羽肉鸡相比,安吉竹林鸡屠宰率、全(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更高而腹脂率更低,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更低而内聚性、弹性和胶黏性更高。安吉竹林鸡胸肌和腿肌的中链脂肪酸含量分别为0.52%和0.4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7.11%和32.63%,高于白羽肉鸡。此外,安吉竹林鸡胸肌和腿肌的铁元素含量分别为12.61和13.30 mg·kg-1,硒元素含量分别为199.22和195.46 μg·kg-1,也均高于白羽肉鸡。以上结果说明,安吉竹林鸡的胴体性状、质构特性、脂肪酸和微量元素组成优于白羽肉鸡,为安吉竹林鸡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龄茶园套种牧草的生草性能及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黄新, 厉金炳, 姜俊芳, 郑开之, 杨波, 郑会超
    2025, 66 (8):  1998-20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68
    摘要 ( 9 )   HTML ( 1 )   PDF(1131KB) ( 23 )  
    在幼龄茶园套种美洲狼尾草、高丹草和白三叶,比较不同牧草在茶树行间套种的生物产量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对茶园杂草的控制。结果表明:幼龄茶园套种牧草处理中美洲狼尾草生物产量最高,达到597.0 kg·hm-2,套种牧草能有效提高茶园0~10 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其中豆科的白三叶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幼龄茶园套种牧草不仅能整体提高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也可以抑制茶园的杂草危害。综上,茶园套种牧草是培肥地力、改善茶园生态的有效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长期定位监测下浙江省耕地质量主要性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连正华, 陈一定, 孔海民, 陈红金
    2025, 66 (8):  2002-20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18
    摘要 ( 18 )   HTML ( 4 )   PDF(1671KB) ( 21 )  
    根据2009—2022年耕地质量监测点监测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质量现状,研究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含量为高水平,速效钾含量为中水平。其中,水田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旱地监测点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平均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处于高水平。此外,连续14 a的监测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变化趋势,但是缺磷、缺钾现象仍较为普遍。旱地田土壤肥力增幅较大,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明显,土壤磷、钾含量富集,但旱地酸化程度要高于水田,且有加剧趋势。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定额制等工作,以使土壤养分达到平衡。同时要开展酸化耕地治理,遏制耕地酸化进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西南典型丘陵山区耕地地力评价
    王会来, 王寅, 吴东涛, 叶正钱
    2025, 66 (8):  2008-20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99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2845KB) ( 23 )  
    通过对浙西南山区典型土壤进行采集分析,全面摸清土壤养分和耕地地力情况,为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耕地综合地力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浙西南典型丘陵山区小尺度土壤养分状况、耕地地力评价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土壤pH值整体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土壤容重、阳离子交换量和水溶性盐总量适中。土壤pH值等级集中在Ⅳ~Ⅵ,有机质含量等级集中在Ⅱ和Ⅲ,全氮含量等级集中在Ⅰ和Ⅱ,有效磷含量等级集中在Ⅰ和Ⅱ,速效钾含量等级集中在Ⅰ~Ⅳ。耕地地力等级平均为0.68,一等、二等和三等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占比依次为0.70%、75.90%和23.40%。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是影响耕地地力的主导因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嗜热微生物对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研究
    王亚菲, 王经邦, 郭瑞, 朱凤香, 张涛, 洪春来, 姚燕来
    2025, 66 (8):  2015-20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305
    摘要 ( 9 )   HTML ( 3 )   PDF(6881KB) ( 19 )  

    畜禽粪等生物质废弃物质高温堆肥制备有机肥是畜禽粪的主要利用方式,利用嗜热微生物进行堆肥可以显著提升堆肥效率,然而当前对于不同嗜热微生物及其组合对畜禽粪堆肥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猪粪为原料,系统地探究单一或复合接种嗜热菌对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采用热球状尿素芽孢杆菌Z2-1、脲芽孢杆菌Z4-4和嗜热嗜蛋白芽孢杆菌H3-1等3株嗜热菌,设置7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CK)进行猪粪高温堆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嗜热微生物均能提升堆肥温度,减少堆肥氮素损失,提高堆肥成品的种子发芽率。其中,接种由3株嗜热菌复配而成的菌剂处理G的最高堆肥温度达77.2 ℃,且70.0 ℃以上高温持续时间最长(5 d),提升了其无害化效果。此外,微生物活动促进了有机质的降解,处理G的有机质含量降幅最大,全氮含量降幅最小,具有较好的保氮效果保氮效果最好。堆肥结束时,所有处理的种子发芽指数(GI)均大于80.0%,其中处理G的GI值高达100.1%,高于对照。此外,接种由3株嗜热菌复配而成的菌剂提高了堆体中芽孢杆菌门(Bacillota)的相对丰度,加速了有机质的降解。因此,接种复合嗜热菌剂可有效促进猪粪高温堆肥中有机物质的转化,提升堆肥品质和腐熟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壤微塑料对植物吸收积累镉的影响研究进展
    郑伊柠, 郭静婕, 孙俊凯, 宋璐璐, 周华君
    2025, 66 (8):  2025-203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89
    摘要 ( 11 )   HTML ( 5 )   PDF(1231KB) ( 20 )  

    土壤微塑料通常伴随着重金属同时存在,二者相互作用可能改变彼此的迁移转化行为和生物有效性,从而导致植物对镉的吸收积累发生变化,给农产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文章综述了土壤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及其与镉的相互作用,对微塑料影响植物吸收积累镉的因素和途径进行了分析,微塑料可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镉的生物有效性,并与镉形成复合物进入植物根系增加植物吸收积累镉的风险。同时,微塑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均产生一定影响,并能够诱导植物产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植物对镉的吸收积累。最后,本文对未来微塑料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复合污染风险的评估与治理以及粮食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磷酸酶及其功能基因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辉, 林继彤, 邵祺, 娄燕宏, 王会, 杨全刚, 潘红, 诸葛玉平
    2025, 66 (8):  2032-20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642
    摘要 ( 9 )   HTML ( 2 )   PDF(1233KB) ( 19 )  

    土壤中磷素储量大,但其中约95%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磷矿产资源不可再生,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未来我们可能面临严重的磷资源危机。活化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提高土壤磷的生物有效性,高效利用土壤中潜在的磷资源,对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5 a来农田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磷组分、phoDpqqc基因丰度和磷酸酶的影响,梳理了土壤磷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磷素转化的微生物机理,以及微生物活化磷素过程的调控因素,分析了不同磷源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剖析磷转化的相关机理、减少磷素损失、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农林废物基生物质炭的结构和吸附特性
    应虹, 罗艳, 金树权, 周金波, 王明湖
    2025, 66 (8):  2039-20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971
    摘要 ( 15 )   HTML ( 6 )   PDF(11344KB) ( 20 )  

    为探究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核桃壳和修剪树枝为原料制备的4种生物质炭(RSBC、MSBC、WSBC和SDBC)的特性差异,本研究对比了其元素成分、表观形貌、孔径结构和官能团组成,并以重金属Cu2+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炭的碳含量为42.04%~81.07%,表面具有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和化学稳定性较强的C-H和芳环。不同生物质炭的表观形貌存在差异,比表面积大小依次为SDBC>WSBC>MSBC>RSBC。4种生物质炭表现出不同的Cu2+吸附能力,WSBC和SDBC的吸附速率与Cu2+浓度有关,而RSBC和MSBC对Cu2+的吸附主要受化学作用控制,吸附量大小排序为RSBC>MSBC>WSBC>SDBC。生物质炭对Cu2+的吸附作用与其表面负电荷、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和无机矿物组分有关,其中RSBC表面丰富的含氧官能团是其具有最佳吸附性能的重要原因。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研究进展
    王林楠, 狄珊珊, 王新全, 齐沛沛, 汪志威, 刘真真, 赵慧宇, 顾成波
    2025, 66 (8):  2047-20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91
    摘要 ( 8 )   HTML ( 3 )   PDF(1228KB) ( 19 )  

    有机磷农药(OPs)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毒性大、易迁移和难降解的有机复合农药。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OPs可以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造成威胁。有机磷农药(OPs)污染处理是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简单易行的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有机污染修复方法。本文列举了可以降解OPs的植物类型,并分析了降解OPs的机理和植物修复手段,最后对该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可为OPs污染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浙江省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工作探讨
    陈正道, 马式太, 高敬文, 王忠林, 胡国桃, 王峰
    2025, 66 (8):  2054-20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55
    摘要 ( 14 )   HTML ( 6 )   PDF(1150KB) ( 24 )  

    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必须充分认识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坚定不移走农业绿色发展道路,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保证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本文系统总结了浙江省近年来农业绿色发展工作的主要做法、取得的成效和创新举措,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新时期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政府在政策与考核一体推进,明确工作载体,集成体系有所创新,具体要落实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农业生态修复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转型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又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乡村运营探究
    胡晓东, 潘鹏, 虞柠聪
    2025, 66 (8):  2060-206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38
    摘要 ( 8 )   HTML ( 3 )   PDF(1129KB) ( 21 )  

    深化以“千万工程”为统领牵引缩小“三大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乡村运营具有重要助力作用。该研究通过对浙江5个设区市、22个县(市、区)、80余个行政村的乡村运营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将当前浙江乡村运营现状归纳为“北兴、东进、西特、南启”格局,并梳理提炼了乡村运营5大模式,同时针对当前乡村运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面构建乡村运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四大体系,为优化乡村运营顶层设计、加强乡村运营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乡村运营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振兴路径
    陈慧杰, 应城通, 杨鸿勋
    2025, 66 (8):  2065-206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50136
    摘要 ( 7 )   HTML ( 2 )   PDF(1427KB) ( 20 )  

    基于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调研数据,本文系统分析其发展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振兴路径与政策建议。浙江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规模逐步壮大,形成多种发展模式,小吃品类丰富,市场意识增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同时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从业人数持续增长。然而,产业仍面临生产标准体系不完善、主体规模偏小、品牌推广不足、产业融合不深等问题。为振兴农家特色小吃产业,本文提出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完善小吃标准、聚焦科技创新、大力宣传推广、保障要素供给等路径和政策建议,旨在将浙江农家特色小吃培育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富民产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