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中英文目录
    2021, 62 (4):  0-0. 
    摘要 ( 165 )   PDF(7181KB) ( 78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提升对策
    许伟杰, 刘德弟
    2021, 62 (4):  643-64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1
    摘要 ( 717 )   HTML ( 2025849178 )   PDF(1141KB) ( 1199 )  

    家庭农场作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谁来种地的“三农”问题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地位。基于2015—2018年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5—2018年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和2016年全国第3次农业普查浙江省的相关数据,对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速度较快、适度规模经营意识增强、整体上以经营种植型的农场为主、品牌意识有所增强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流转困难、融资难、经营者受教育程度低且培训较少、省级示范农场分布不均等。针对问题提出加快土地流转、创新信贷业务、重视经营者的培育、转变生产方式等对策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浙江实践经验的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思考
    张小琴, 樊纪亮, 丁野, 郑永利
    2021, 62 (4):  647-6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2
    摘要 ( 470 )   HTML ( 15 )   PDF(1076KB) ( 1055 )  

    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满足人们对绿色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追求的必然要求。概述国内外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情况,分析建设的必要性,并以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践为范例,针对区域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华占S的选育
    郑兴飞, 何立斌, 张志清, 彭小玲, 徐得泽, 胡中立, 余金洪
    2021, 62 (4):  650-65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3
    摘要 ( 347 )   HTML ( 24 )   PDF(1091KB) ( 990 )  

    华占S是以抗倒优质温敏核不育系武香S为母本与强优恢复系华占杂交,经6年定向选择培育的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叶形态好,株高适中,开花习性优,异交结实率高和配合力强等特点。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垦耕地紫云英替代氮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汪玉磊, 单英杰, 童文彬
    2021, 62 (4):  654-6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4
    摘要 ( 374 )   HTML ( 97 )   PDF(1096KB) ( 1109 )  

    在紫云英-单季晚稻轮作模式下,研究减量化肥条件下紫云英翻压对水稻产量和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紫云英替代对水稻千粒重、株高和每穗实粒数都有一定影响,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每穗实粒数以紫云英+80%氮肥的效果最好。以不显著减产为标准,甬优9号冬季种植紫云英可以替代40%的氮肥,紫云英替代能提高氮肥的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早籼稻浙1613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俞法明, 葛常青, 朱国富, 翟荣荣, 陆艳婷
    2021, 62 (4):  656-6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5
    摘要 ( 672 )   HTML ( 20 )   PDF(1077KB) ( 1055 )  

    浙1613系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合作选育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具有熟期早、株高适中、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米适宜加工等特点,202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稻种植。在栽培上主要做好种子消毒、尽早播种、控制氮肥用量、合理水分管理和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个水稻新品种在武义作连作晚稻机插试验
    孙雄彪, 周建霞, 陈晓阳, 朱浩, 卞晓波, 陈丽平
    2021, 62 (4):  659-66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6
    摘要 ( 320 )   HTML ( 24 )   PDF(1064KB) ( 1068 )  

    2019年在武义开展了2016—2019年经国家审定、浙江省审定或引种的10个新品种作连作晚稻机插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甬优7850、泰两优1332、浙两优274等4个品种在田间生长和产量表现上均较好,适合在武义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肥管理对重金属镉在稻米中积累的影响
    杨梢娜
    2021, 62 (4):  661-6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7
    摘要 ( 652 )   HTML ( 21 )   PDF(1138KB) ( 1212 )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的水肥管理技术对稻米镉含量与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硅肥和有机肥可以降低稻米镉含量并增加水稻产量;全生育期淹水会减少稻米镉含量,但会降低水稻产量。本试验处理中,降镉效果最好的处理是全生育期淹水添加有机肥,稻米镉含量降低了65.4%,达到显著水平(P<0.05);产量最高的为常规灌溉添加有机肥,比对照增产3.6%。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薯温薯1号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陈功楷, 王令俐, 金微微, 刘永安, 朱建军
    2021, 62 (4):  664-66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8
    摘要 ( 458 )   HTML ( 40 )   PDF(1079KB) ( 866 )  

    温薯1号是由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作育成的中熟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抗逆强等优点,适应浙江省各地区种植。根据试验结果,明确温薯1号生长动态及产量表现。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作物
    海岛火山茶种植区气候土壤条件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姜佳敏, 王萱, 徐嘉聪, 陈天然, 朱丽东
    2021, 62 (4):  666-67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09
    摘要 ( 400 )   HTML ( 5 )   PDF(6545KB) ( 1109 )  

    近年来,台州市玉环县培育的一款“火山茶”在茶叶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后起之秀,以其富含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绝佳的口感,一路斩获我国名优茶领域各大奖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火山茶园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各理化性质,并结合当地的气象条件,探讨当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对茶树生长与茶叶品质的影响。通过研究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茶园土壤的pH 为5.0~6.0,处于茶树生长适宜pH范围。2)茶园土壤富含硒元素和氮元素,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39 mg·kg-1,高于浙江省土壤全硒含量背景值(0.28 m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值为103.47 mg·kg-1,含量等级为三级(最适宜)。土壤速效钾、有效磷含量适宜,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93 mg·kg-1,含量等级为四级(适宜);有效磷含量平均值6.27 mg·kg-1,含量等级四级(适宜)。茶园土壤中有效态锌流失较严重,含量为0.68~3.02 mg·kg-1(平均1.9 mg·kg-1),略高于浙江省土壤有效态锌含量背景值(1.45 mg·kg-1),但低于低丘红壤高产优质茶园土壤有效态锌含量的标准(3 mg·kg-1)。3)茶园处于亚热带季风区,且具备特殊的海岛气候条件,长期笼罩在茶园的海雾提高了茶叶的氨基酸与芳香物质的含量,提高了茶叶的口感。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形部位对浙南丘陵竹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夏娇娇, 章明奎
    2021, 62 (4):  675-67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0
    摘要 ( 304 )   HTML ( 6 )   PDF(1076KB) ( 921 )  

    以浙南地区变质岩发育的施肥与不施肥2种经营模式下的低丘红松泥竹园为例,采集南坡与北坡的坡麓、坡中和坡顶部位的0~20 cm土壤,比较分析了地形部位对竹林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竹园土体厚度空间变化较大,自坡麓、坡中至坡顶逐渐下降;土壤容重一般是坡麓<坡中<坡顶;土壤黏粒含量和渗透率为坡麓>坡中>坡顶;土壤pH一般是坡麓高于坡中和坡顶。不施肥经营条件下,竹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表现为坡麓>坡中>坡顶,土壤速效钾含量坡顶>坡中>坡麓,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施肥经营条件下,坡位之间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差异明显大于不施肥经营。相同坡位北坡的土壤有机碳、水稳定性团聚体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高于南坡;位于坡中地带凹坡土壤有机碳、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高于凸坡。施肥改变了土壤磷素形态,其水溶性磷、速效磷含量及比例明显高于不施肥经营竹园;竹园土壤中矿物结合态碳占有机碳的比例随有机碳积累的增加而下降,而游离态碳的比例随有机碳积累的增加而增加。在竹园经营管理上应注意因地形部位不同导致的土壤性状差异,并注意竹园水土保持工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种质资源东阳红粟的调查收集与鉴定评价
    刘合芹, 陈合云, 张小明, 邹桂花, 郑学强, 刘秀慧
    2021, 62 (4):  678-6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1
    摘要 ( 253 )   HTML ( 7 )   PDF(6467KB) ( 804 )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东阳县种子管理站普查人员在东阳县白云街道里坞门小区外的废墟上发现一个地方红粟资源,对其进行了田间种植及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的鉴定评价。结果显示,该红粟资源全生育期90 d,茎秆直立,分蘖弱,幼苗叶鞘紫色,受非生物胁迫时和开花灌浆后下部叶片、叶鞘转为紫色,成熟期植株叶片和叶鞘均为紫色;谷穗圆筒形,粒色橙红色,米色黄色,株高136 cm,单株草重12.0 g,穗长18.5 cm,穗籽粒重8.03 g,千粒重2.32 g。把该种质资源取名为东阳红粟,选送参加“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优异资源评选,结果被评为2019年十大重要成果之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于浙江省种植的镉低累积油菜品种筛选试验
    吴林土, 叶春福, 李贵松, 徐火忠, 郭彬, 黄锐之
    2021, 62 (4):  681-6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2
    摘要 ( 500 )   HTML ( 131072 )   PDF(1097KB) ( 1224 )  

    在污染农田上种植重金属低累积作物品种,是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的首选技术。本研究选择镉(Cd)轻度污染农田,采用田间试验比较了26个油菜品种茎杆和籽粒对 Cd 富集差异。结果表明,26个供试品种中,单株油菜籽产量为13.1~28.7 g,含油量为38.77%~50.06%,单株产油量为5.1~14.4 g。茎杆富集系数为0.83~2.22,籽粒富集系数为0.14~1.39,茎杆—籽粒迁移系数为0.09~0.59。浙大系列油菜籽粒Cd含量低、茎杆Cd含量高、产量高,其中,浙大630品种最优,适合浙江省地区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肥农药减施对直播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陈伟龙, 潘静, 袁斌, 华水金
    2021, 62 (4):  684-6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3
    摘要 ( 584 )   HTML ( 5 )   PDF(1171KB) ( 1072 )  

    以油菜品种浙油5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不施肥药(对照)、施肥不施药、施药不施肥、肥药双减和常规栽培5个处理,探究“肥药双减”对油菜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栽培处理的油菜籽粒产量与肥药双减处理相似,没有显著差异。减肥不施药处理籽粒产量比肥药双减处理低33.2%,但比减药不施肥处理高226%。油菜单株角果数肥药双减处理比常规栽培处理高16%,施药不施肥处理比施肥不施药、肥药双减和常规栽培处理低233%~286%,均达显著水平;尽管肥药双减处理与常规栽培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两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减药不施肥和减肥不施药处理。所有处理油菜籽粒千粒重在3.36~3.55 g,平均3.44 g,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本试验条件下,化肥和农药“双减”,对油菜产量影响不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榧幼林的复合套种试验
    阙利芳, 张慧玲, 吴国华, 叶秀萍
    2021, 62 (4):  686-6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4
    摘要 ( 437 )   HTML ( 3 )   PDF(1080KB) ( 1093 )  

    在香榧幼林基地开展了香榧-多花黄精-玉米(A1)、香榧-多花黄精-皇菊(A2)、香榧-多花黄精(CK)3种复合套种模式的比较试验,分析复合套种对香榧和多花黄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套种模式的香榧新梢生长量A1>CK>A2,其中A1模式为35.63 cm,比CK模式增加16.9%,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香榧地径年生长量A2>A1>CK。3种套种模式中,多花黄精株高、基径粗度、地下根茎年生长量、地下根茎增殖倍数不同模式之间均为A1>A2>CK,且显著性差异;多花黄精枯萎率从高到低依次为CK>A2>A1。香榧幼林复合套种有利于幼龄香榧和多花黄精的生长,可推迟多花黄精倒苗,减少香榧幼林抚育管理成本,并增加基地短期经营收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中部干旱带不同柠条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冯立荣, 张安东, 左忠, 王家洋, 马静利
    2021, 62 (4):  688-6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5
    摘要 ( 325 )   HTML ( 2 )   PDF(1777KB) ( 910 )  

    柠条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主要的防风固沙树种,在减少风蚀、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选择林龄15 a的不同种植密度的柠条林地,利用TDR时域反射仪对不同密度柠条林地的植株间、林带行距间0~2.0 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了为期1 a的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表明,土壤水分主要受季节影响。在光照较强、相对干旱的4—7月,柠条林土壤水分相对较高,降雨丰富的7—9月土壤水分却相对较低,土壤水分相对自然降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土壤水分从表层到深层大多数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渐递减的趋势;柠条地植株间土壤水分一般均低于林带间,且土壤水分随着种植密度增大显著减少,土壤旱化现象严重;单行种植、林带间距为4 m或者6 m的低密度种植模式更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在防风固沙的同时能有效减缓土壤旱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文献计量的薏苡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吕汉生, 汤晴, 蒋丽琳, 丁梦露, 侯卯冬, 王乐然, 睢宁, 开国银
    2021, 62 (4):  692-69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6
    摘要 ( 268 )   HTML ( 6 )   PDF(3114KB) ( 873 )  

    为全面解析薏苡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本文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中文及外文文献来源,检索2个数据库中2000—2019年与薏苡有关的文献研究,统计分析所得文献的年代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频次及共现情况。结果显示,国内外薏苡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后上升幅度较明显;薏苡研究文献学科分布以医学为首,其次为农学和生物学;薏苡的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中国,高校为研究主力;国内薏苡研究的高频关键词为附子败酱散、产量等,研究热点为薏苡附子败酱散等经方的临床应用以及通过栽培措施提高薏苡产量等方面。本研究为薏苡相关领域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浙贝母减量优化施肥效应
    崔迪, 崔培章, 陈红方
    2021, 62 (4):  698-70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7
    摘要 ( 443 )   HTML ( 5 )   PDF(1095KB) ( 1078 )  

    通过有机肥减量与改进施法、化肥减量与优化配施的不同处理,以农民常规与高产施肥为对照,釆用密植型的高产栽培方式,研究基于浙贝母高产为目标的减量优化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以T2A、T1A减肥优化处理的生长与丰产性状较好,T2A处理增产增效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在比农户常规施肥与高产施肥减量施肥22.2%~36.7%的条件下,获得相应增产27.1%~17.4%,表明减量施肥与优化配施及密植栽培相结合,能实现浙贝母增产节本增效;有机肥畦面盖施与减量浅施覆土对当茬浙贝母地基本肥力影响较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处理对灵芝连作障碍的影响
    朱卫东, 潘德宇, 赵雁, 陈泽林, 臧宏军, 黄庆
    2021, 62 (4):  701-70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8
    摘要 ( 815 )   HTML ( 44 )   PDF(1194KB) ( 1161 )  

    为了改善和解决连作障碍对灵芝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灵芝连作障碍的影响,分析发现石灰氮组和修复剂组出芝率显著高于CK,畸形率显著低于CK。石灰氮组孢子粉和灵芝的绝对生物转化率均显著高于修复剂处理组和CK。石灰氮组和修复剂处理组采收期多糖和三萜含量以及孢子粉多糖甘油三油酸酯含量均显著高于CK,但两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石灰氮对灵芝连作障碍的改善效果最佳。本研究为改善和解决灵芝连作障碍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芝菌种液氮保藏工艺分析
    谢航, 林娟
    2021, 62 (4):  705-7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19
    摘要 ( 290 )   HTML ( 33 )   PDF(1114KB) ( 989 )  

    为优化灵芝菌种的液氮保藏工艺,从降温程序、培养基、菌饼大小、甘油浓度和解冻方式等方面对菌种保藏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芝菌种的降温程序为从常温降至4 ℃时,以每分钟4 ℃或9 ℃速率降温,后以每分钟1 ℃降温至-40 ℃。保藏菌种采用添加木屑浸出液的PDA作为培养基,取菌饼8 mm大小,以10%~15%甘油作为保护剂,保藏后在35 ℃水浴快速解冻后的菌种活力较好。本研究可为灵芝菌种进行液氮保藏提供技术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产三叶青地下地上部分抗氧化活性比较
    张进军, 张作法, 吕国英, 陆玫丹, 方立林
    2021, 62 (4):  709-71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0
    摘要 ( 407 )   HTML ( 4 )   PDF(1166KB) ( 1222 )  

    采用DPPH清除率、还原力、ABTS清除能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四种方法对三叶青地下、地上部分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提取物中黄酮和多酚含量略高于地下部分,但差异不显著。在ABTS,DPPH和还原力试验中,地上部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地下部分提取物,而地下部分提取物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高于地上部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幼龄期青钱柳叶用林轮作套种西瓜-萝卜管理技术及经济效益
    马方芳, 甘林叶, 张善华, 王坚梅, 朱金星
    2021, 62 (4):  712-7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1
    摘要 ( 537 )   HTML ( 287 )   PDF(1077KB) ( 1121 )  

    对新垦土地上种植的幼龄期青钱柳叶用林轮作套种西瓜-萝卜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以种代抚、以短养长,能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培肥新垦土地,改善青钱柳的生长环境,促进青钱柳后期增产增效。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义县中药材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汤志飞, 陆玫丹, 邓树青, 陈连富, 江建铭
    2021, 62 (4):  714-71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2
    摘要 ( 382 )   HTML ( 35 )   PDF(1128KB) ( 1208 )  

    中药材是武义县农业主导产业,其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为推动武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立足武义县中药材产业现状,通过产业调研,问题短板梳理与分析,提出进一步推进武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荔枝糯米糍的引种试验
    李发勇, 林玲, 刘冬峰, 宋洋, 林绍生
    2021, 62 (4):  719-7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3
    摘要 ( 379 )   HTML ( 3 )   PDF(1850KB) ( 1000 )  

    糯米糍是广东荔枝优良品种,2018年从广州增城引进地径6 cm的糯米糍荔枝袋苗60株。引种近3年表现为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生快长,易成花结果,成熟期7月下旬,较当地品种元红晚5~7 d,较原产地晚25~30 d;成熟期果皮暗红色,果实心形,果形指数0.92,焦核率98%,单果质量21.1 g,果皮厚0.72 mm,可食率82.3%,可溶性固形物18.9%,可滴定酸0.31%,果肉爽脆、清甜,果实性状及品质与原产地相近,明显优于当地品种元红。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杭州5个樱桃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倪进庄, 蔡红阳, 林友兴, 杨丽娜, 白颂华, 王桂荣
    2021, 62 (4):  721-7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4
    摘要 ( 619 )   HTML ( 9 )   PDF(1078KB) ( 1176 )  

    对5个樱桃番茄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浙樱粉1号、黄妃、红风铃等3个品种表现优良,坐果率高,坐果节位低,品质佳,适合冬季多层覆盖栽培;杭杂501表现一般,但果实可溶性固体物含量较低,在生产上应多施有机肥,增加果实风味和口感,提高可溶性固体物含量;靓丽601果形长圆形,颜色亮红色,非常漂亮,但单果重较低,生产上可以作为其他4个品种的补充品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钙对中国樱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刘珠琴, 赵秀花, 厉鑫, 黄宗兴
    2021, 62 (4):  723-72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5
    摘要 ( 420 )   HTML ( 2 )   PDF(1077KB) ( 1135 )  

    以中国樱桃品种诸暨短柄和黑珍珠为试材,进行不同浓度CaCl2处理对其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CaCl2叶面喷施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降低果实裂果率,延长果实贮藏期,其中以喷施2%CaCl2处理效果最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前避雨控水对水蜜桃果实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吴大军, 孙奇男, 陈妙金, 古咸彬, 张慧琴
    2021, 62 (4):  725-7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6
    摘要 ( 319 )   HTML ( 2 )   PDF(1093KB) ( 1146 )  

    以水蜜桃品种丹霞玉露、湖景蜜露为试材,采用钢管大棚覆膜和地面铺设反光膜进行采前整株和局部避雨控水,对照为露地栽培,测定果实品质及产量,分析采前不同避雨控水措施对水蜜桃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不同避雨控水处理措施对果实单果重无显著影响;地面铺设反光膜能显著提高湖景蜜露果实着色度,大棚覆膜和地面铺设反光膜避雨控水措施均有助于提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产量和优质果率,经济效益显著,雨水较多的年份效果尤为明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个果桑品种特征特性调查
    徐璐珊, 陈乐阳, 姜樟土, 张鹏博
    2021, 62 (4):  728-72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7
    摘要 ( 299 )   HTML ( 7 )   PDF(1060KB) ( 899 )  

    对永康市丽星农庄果桑基地中的9个果桑品种特征特性的调查结果,综合表现最好的是大10,适宜休闲采摘和加工;其次为桂花蜜,适宜休闲采摘的搭配种植,桂花蜜丰产性虽不如大10,但味较甜又有桂花香味,果白色,很有特色,可作为观光园的辅助品种发展;琼46、果选2号、红果2号虽然丰产性较好,口感却相对较差,生产上也可适量发展,用于加工。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用紫云英品种筛选及种植效益初探
    季卫英, 徐静, 王建红, 周成云, 单英杰, 曹凯, 徐君, 张贤, 斯林林, 蒋玉根, 汪洁
    2021, 62 (4):  730-7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8
    摘要 ( 1479 )   HTML ( 7 )   PDF(1168KB) ( 983 )  

    对7个不同熟期的紫云英品种进行鲜菜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宁波大桥种、 闽紫1号和闽紫8号均具有较高的鲜菜产量和营养品质,其中闽紫8号和闽紫1号早发性好,有利于提早上市,宁波大桥种鲜菜产量最高,可达到40 169 kg·hm-2。这3个品种在保证营养价值的同时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宜作为菜用紫云英品种在浙江省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紫萼组织培养技术
    高燕, 奉树成
    2021, 62 (4):  733-7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29
    摘要 ( 424 )   HTML ( 1 )   PDF(2599KB) ( 1211 )  

    试验以紫萼(Hosta ventricosa)的幼嫩花序为起始材料,研究其组织培养方法。结果表明:2%次氯酸钠溶液灭菌14 min为最佳灭菌方式;最适合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 4 mg·L-1+NAA 0.2 mg·L-1。将诱导的健康芽转至6-BA 4 mg·L-1、NAA 0.5 mg·L-1和2,4-D 0.25 mg·L-1的增殖培养基中,伸长倍率为3.5,增殖倍率为3.9。将健康不定芽转至生根培养基,以1/2 MS+ABT 0.5 mg·L-1为佳,在此培养基上可形成粗壮健康的白色根,长度2~9 cm,数量4~6根。将完整植株转移至园土∶泥炭∶珍珠岩体积比为1∶3∶1的基质中炼苗2个月,成活率达97%以上,可地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玉兰根围细菌及菌根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何小丽
    2021, 62 (4):  737-74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0
    摘要 ( 260 )   HTML ( 2 )   PDF(5383KB) ( 948 )  

    为了解白玉兰根围土壤细菌群落及菌根真菌分布特点,从浙江嵊州选取1~4号白玉兰林进行土样采集,分析其根围细菌群落及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4块样地根围细菌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明显,主要优势菌群有Rhizomicrobium 2.5%、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2.1%、纤线杆菌属(Ktedonobacter)2.1%、节杆菌属(Arthrobacter)1.7%、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1.2%、Gemmatimonas 1.3%、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2%等细菌;同时4块菌样地根真菌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4号样地白玉兰菌根真菌优势菌为伞状霉属(Umbelopsis),1号和3号样地菌根真菌优势菌为AphelidiumGeminibasidium,分别占24.5%和31.9%。通过调节白玉兰根围细菌及菌根真菌环境影响因子,可以调控白玉兰土壤微生物的菌群结构,也可以直接加入相应的微生物菌剂进行菌群结构调整,从而达到促进白玉兰生长的作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肥水调控对切花百合养分含量及农艺品质的影响
    张来明, 吕萍
    2021, 62 (4):  741-74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1
    摘要 ( 560 )   HTML ( 2 )   PDF(1232KB) ( 990 )  

    通过对西伯利亚百合4个生长期滴灌与施用水溶肥结合的方法,探讨其对切花百合营养元素含量、农艺品质、产量及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肥水一体化调控处理组切花百合氮、磷、钾含量和产量显著提高。尤以T3处理效果最好,4次追肥水溶肥施用量分别为46.0(N 30%、P2O5 10%、K2O 10%)、34.5(N 20%、P2O5 10%、K2O 20%)、34.5(N 10%、P2O5 30%、K2O 25%)和23.0(N 10%、P2O5 8%、K2O 45%)kg·hm-2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干旱风沙区主要人工生态景观植物的光合及抗旱特性
    马静利, 余海燕, 左忠, 张安东, 王家洋
    2021, 62 (4):  745-7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2
    摘要 ( 312 )   HTML ( 3 )   PDF(1835KB) ( 987 )  

    通过对18种抗旱植物的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后发现,草本类当年保苗率均为100%,灌木类胡枝子的成活率最高,长柄扁桃的成活率最低;灌木或小乔木类中榆叶梅的成活率最高,紫叶矮樱的成活率最低;乔木类中垂柳与丝棉木的成活率达100%,八棱海棠的成活率最低为73%。草本类的蜀葵、灌木类的互叶醉鱼草、灌木或小乔木类的华北紫丁香、乔木类的丝棉木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数值最大。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成活率与光合特性的4个指标为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表明,草本类的波斯菊、地蕾花、马蔺、蜀葵,灌木类的胡枝子,灌木或小乔木类的榆叶梅,以及乔木类的丝棉木、香花槐、樟子松等适宜在宁夏地区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柑橘黄龙病早期诊断的PCR检测技术优化
    董宏图, 王晓冬, 侯佩臣, 罗斌, 李爱学, 张晗
    2021, 62 (4):  750-7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3
    摘要 ( 321 )   HTML ( 3 )   PDF(2325KB) ( 894 )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属植物主要病害之一,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可随筛管转运至整个植株,其潜伏周期长、危害面积广,严重威胁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柑橘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早期柑橘黄龙病的快速检测是病害防治重要环节,目前最常用的是基于PCR技术的检测方法,但由于植株体内的病菌含量较低、PCR扩增体系中引物稳定性的差异、DNA模板浓度的不同均会对扩增效果有较大影响。本研究以感染黄龙病的柑橘叶片作为样本,提取叶片DNA作为模板。利用LSS606/LAS、16sf/16sr、A2/J5、P1/P2和OI1/OI2 5对柑橘黄龙病检测引物对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除了OI1/OI2引物的特异性较差外,其余4种引物均表现了很好的特异性,引物浓度在0.2~0.3 μmol时,PCR扩增效果较好。灵敏度检测显示引物LSS606/LAS、A2/J5对模板DNA的灵敏度较高,在模板浓度为0.048 ng·μL-1时仍能扩增出目标产物,分别是引物16sf/16sr和P1/P2检测灵敏度的10倍和20倍,可检测出1 ng总DNA中的柑橘黄龙病菌数在426~755。该研究通过特异性引物的筛选以及PCR检测体系的优化,确定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柑橘黄龙病的方法,为柑橘黄龙病的早期诊断奠定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北大棚芦笋夜蛾类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
    毛晓梅, 柏超, 杨健, 宁国云, 刘成成
    2021, 62 (4):  755-75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4
    摘要 ( 345 )   HTML ( 3 )   PDF(1280KB) ( 1047 )  

    本文旨在探索大棚芦笋上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采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专用性诱剂诱捕成虫的方法监测其在施药区和不施药区的发生动态,研究发生规律和防控技术。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在大棚芦笋上的成虫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自5月上中旬开始为害,8—10月进入主害期,为害期比露地蔬菜长。大棚芦笋栽培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提供了有利的越冬条件,增加了虫源基数,加重了发生程度,在防治上应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等措施压低虫口基数,加强监测预警,实施达标化学防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药剂及施药方式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劳晓梅, 曹雅芸, 卢子双, 陈斌
    2021, 62 (4):  758-7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5760
    摘要 ( 558 )   HTML ( 1409286144 )   PDF(1064KB) ( 1232 )  

    选取6种常用杀菌剂、2种防治器械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0%肟菌·戊唑醇、40%咪铜·氟环唑、15%丙硫唑·戊唑醇、40%戊唑·咪鲜胺、0.3%四霉素对小麦赤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上6种药剂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对口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与传统电动喷雾器相近,在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中可适当代替喷雾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皮渗透剂混配杀虫剂对天牛幼虫的防效
    黄金芳, 程瑞霞, 金信根, 路广亮
    2021, 62 (4):  760-7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6
    摘要 ( 1235 )   HTML ( 71 )   PDF(1099KB) ( 1085 )  

    选取3种杀虫剂混配树皮渗透剂进行天牛幼虫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悬铃木上天牛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效。其中,树皮渗透剂30倍液+42%噻嗪酮·毒死蜱乳油30倍液的防效最好,药后28 d防效达到了95.2%;树皮渗透剂30倍液+2%甲维盐水乳剂150倍液药后28 d防效为93.0%;树皮渗透剂3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倍液药后28 d防效稍差,为79.8%,与前两种药剂存在明显差异。增加树皮渗透剂稀释倍数,防治效果明显下降。树皮渗透剂具有较好的树皮渗透性,按合适浓度与杀虫剂混配来防治天牛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AMETH_3452基因在拟无枝酸菌中的系统发育分析
    唐标, 吴静, 郑华军, 赵维, 杨华
    2021, 62 (4):  763-7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7
    摘要 ( 213 )   HTML ( 0 )   PDF(16541KB) ( 833 )  

    AMETH_3452基因是拟无枝酸菌(Amycolatopsis)中发现的一个放线菌的保守基因,位于拟无枝酸菌属中的环形基因组中间位置。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并挖掘该基因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将该基因构建在pET28载体上,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使用蛋白预测网站进行了二级结构和保守区分析,对其直系同源基因在拟无枝酸菌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AMETH_3452蛋白在大肠杆菌的上清液中可溶性表达。该基因在拟无枝酸菌属的核酸同源性为79.23%~99.02%,在300~500 bp的序列一致性较高。该蛋白序列共269个氨基酸,作为分子标记在76个拟无枝酸菌中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后发现,东方拟无枝酸菌分支和甲基拟无枝酸菌分支稳定性高,同时可将东方拟无枝酸菌分支分成AORIS和AMEDS 2个可稳定的分支。以上研究将为AMETH_3452基因作为检测环境、动物或临床上的放线菌或系统发育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稻杨梅果实外观指标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关系
    邱立军, 张真真, 刘洁琪
    2021, 62 (4):  768-77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8
    摘要 ( 233 )   HTML ( 2 )   PDF(3869KB) ( 824 )  

    对晚稻杨梅果实的外观指标果实颜色和果实大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晚稻杨梅果实颜色等级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即晚稻杨梅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颜色等级(成熟度)的提升而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的晚稻杨梅果实来自于成熟度较高的4个颜色等级中,分别对应的果实颜色是乌黑发亮、乌黑、黑紫、黑稍紫,与其他颜色相比,这4种颜色含有晚稻杨梅独有的颜色:黑色。晚稻杨梅果实大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相关性。研究结果可为晚稻杨梅采摘与果实分级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辅助法提取青钱柳多糖
    鲍若晗, 王云冰
    2021, 62 (4):  771-77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39
    摘要 ( 355 )   HTML ( 35 )   PDF(1469KB) ( 890 )  

    采用超声铺助提取法提取青钱柳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BBD(Box-Behnken)实验对青钱柳多糖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料液比为20∶1,提取时间为50 min,提取温度为60 ℃时青钱柳多糖提取率最高,达到16.5%;采用活性炭对提取液进行脱色处理,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效果不明显,且对多糖有较大的吸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面补硒对柑橘硒含量的影响
    温明霞, 吴韶辉, 王鹏, 黄贝
    2021, 62 (4):  774-7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0
    摘要 ( 446 )   HTML ( 2 )   PDF(1109KB) ( 1033 )  

    以温州蜜柑为研究对象,从柑橘幼果期开始,每隔10 d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20、40、80、100、200 mg·kg-1),年生长周期内喷施3次,研究叶面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硒的有机化程度的影响,并对柑橘果实的硒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均可提高柑橘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喷硒浓度与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的关系均呈二次方程模型,说明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叶片和果实的硒含量逐渐增加;叶片和果实吸收的硒在果实成熟期几乎全部转化为有机硒,有机硒含量占总硒含量的99%以上,硒在叶片和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当喷硒浓度为200 mg·kg-1时,果实的硒含量在食品标准范围之内,但果实内有少量无机硒存在。叶面喷硒是富硒柑橘的重要调控技术,叶面喷硒浓度低于200 mg·kg-1时,成熟期硒在果实内主要以有机硒形式存在,生产的含硒柑橘食用安全。因此,柑橘叶面喷硒的推荐浓度为200 mg·kg-1以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LC技术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酚酸类物质的检测方法研究
    杨静, 赵子丹, 牛艳, 吴燕, 王晓菁, 张艳
    2021, 62 (4):  777-7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1
    摘要 ( 532 )   HTML ( 2 )   PDF(6554KB) ( 1036 )  

    为了考察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酚酸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本实验选择宁夏贺兰山东麓御马酒庄、汇达酒庄和玉泉营3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酚酸含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酚酸组分及其含量进行判断。结果表明,建立的液相色谱法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对酿酒葡萄酚酸含量的测定。5种酚酸可简化为2种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75.234%。本研究阐明了不同品种、产区中葡萄的组成分布和差异,为提高酿酒葡萄的品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在油菜籽中的残留
    徐小军, 付岩
    2021, 62 (4):  784-78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2
    摘要 ( 483 )   HTML ( 6 )   PDF(1124KB) ( 970 )  

    建立了同时测定油菜籽中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并对实际样品中的噻虫嗪和噻虫胺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0.001~0.100 mg·L-1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和噻虫胺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526 940X-285,r=0.999 9(噻虫嗪);Y=946 791X-366,r=0.999 9(噻虫胺);在0.01~0.2 mg·kg-1添加水平下,噻虫嗪在油菜籽中的回收率为80%~105%,噻虫胺在油菜籽中的回收率为89%~112%,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3%(n=5),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1 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1,该分析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实际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噻虫嗪和噻虫胺残留(残留量<0.01 mg·kg-1)。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杀青工艺对超微绿茶粉品质影响的比较
    郭敏明, 郑旭霞, 崔宏春, 师大亮
    2021, 62 (4):  787-78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3
    摘要 ( 228 )   HTML ( 5 )   PDF(1088KB) ( 879 )  

    通过采用蒸汽、滚筒、微波3种不同的杀青工艺加工超微绿茶粉,比较生化成分、色差及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杀青工艺春茶和秋茶超微绿茶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春茶)得分均高于蒸汽和滚筒杀青工艺,外形翠绿鲜润,汤色翠绿鲜艳或绿艳,香气清香带蒙香,滋味清鲜回甘(春茶);秋茶超微绿茶粉采用蒸汽杀青可明显减少苦涩味;采用滚筒杀青工艺超微绿茶粉的香气、滋味突现中国绿茶滚炒工艺特征。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蚕桑与特种养殖
    温度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和孵化率的影响
    邵鑫斌, 张立宁, 马建忠, 单乐州
    2021, 62 (4):  790-7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4
    摘要 ( 233 )   HTML ( 2 )   PDF(1077KB) ( 737 )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水温对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和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7、20、23和26 ℃组受精卵都能孵化,且孵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29 ℃组胚胎发育到神经胚期后停止发育。20 ℃时,各平行组间孵化率差异最小,且 20 ℃组与23 ℃组孵化历时与积温都相差不大, 表明20~23 ℃为绿鳍马面鲀胚胎发育适温区。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温和孵化装置对大口黑鲈优鲈3号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肖善势, 张爱菊, 罗伟, 郝雅宾, 费晨阳, 周志明
    2021, 62 (4):  792-79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5
    摘要 ( 790 )   HTML ( 2 )   PDF(1119KB) ( 757 )  

    大口黑鲈是国内淡水养殖的名优鱼类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为探究大口黑鲈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和孵化装置,在5个温度梯度(20、22、24、26和28 ℃)和2种孵化装置(孵化盆和孵化框)下进行了受精卵孵化试验。结果显示,水温在20~28 ℃时,胚胎发育速度与水温成正比;2种孵化装置对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出苗数差别明显,孵化盆组各温度下出苗率为0;孵化框组孵化率和出苗率均在26 ℃达最大值,分别为66.0%和62.5%,均与24 ℃无显著差异,与28 ℃差异显著。孵化盆会导致初孵仔鱼的大量死亡,不宜作为初孵仔鱼培育装置;优鲈3号适宜孵化温度为24~26 ℃,适宜孵化温度内可适当提高水温来加快胚胎发育,缩短孵化时间。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M609联合TBBPA对斑马鱼神经行为毒性的影响
    李佳妮, 陈将飞, 董昊嘉, 王红珠, 史清玉, 喻家健, 黄长江
    2021, 62 (4):  795-79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6
    摘要 ( 191 )   HTML ( 0 )   PDF(1547KB) ( 784 )  

    采用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进行自主运动实验、接触反应实验、运动速度实验,从而评价LM609联合TBBPA对斑马鱼神经行为毒性的影响。结果发现,2 μmol TBBPA对斑马鱼有较强的毒性作用,自主运动次数升高,接触反应距离减小,且在光暗情况下速度均下调。但是TBBPA联合50 μg·mL-1 LM609显微注射的斑马鱼胚胎的毒性作用减弱。结论:LM609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TBBPA对斑马鱼的神经毒性影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不同保种时间下绍兴鸭体尺及蛋肉品质的差异研究
    石珍珍, 曾涛, 黄曼曼, 杨梦婷, 任晋东, 李柳萌, 陈斌丹, 卢立志, 李海英
    2021, 62 (4):  800-8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7
    摘要 ( 204 )   HTML ( 2 )   PDF(1158KB) ( 905 )  

    通过对不同保种时间的带圈白翼梢绍兴鸭和白羽绍兴鸭的体尺及蛋肉品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不同保种时间(相同品系)的绍兴鸭生产性能,发现保种T10(保种时间为10 a)的绍兴鸭的蛋白高度、哈氏单位、龙骨长均显著大于保种T40(保种时间为40 a)的绍兴鸭。不同品系(相同保种时间)的绍兴鸭生产性能比较显示,带圈白翼梢绍兴鸭其蛋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体斜长、公鸭胸宽均显著大于白羽绍兴鸭;白羽绍兴鸭蛋黄色泽和蛋黄比例均大于带圈白翼梢绍兴鸭,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保种时间下的绍兴鸭部分指标具有一定差异性,但总体生产性能差异较小;不同品系绍兴鸭生产性能也具有一定差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眉山市“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探索与实践
    李培, 罗斌, 汪乐
    2021, 62 (4):  806-80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8
    摘要 ( 221 )   HTML ( 3 )   PDF(1144KB) ( 865 )  

    分析2014—2019年眉山市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的形成经验、结构体系和实践成效,探讨存在的主要困难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全面建立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提供理论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乡村振兴视角下湛江乾塘镇三产融合趋势与发展路径探讨
    廖伟鑫, 陈柳云, 练天佑
    2021, 62 (4):  809-81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49
    摘要 ( 1486 )   HTML ( 3 )   PDF(1090KB) ( 965 )  

    乡村振兴视角下,三产融合的发展对于补齐农村产业短板,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三产融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湛江乾塘镇三产融合发展情况,从而系统总结出湛江乾塘镇三产融合协调化、绿色化、开放化与共享化发展趋势,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乡村产业优化升级与乡村产业品牌提升方面提出乾塘镇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为更好地促进同类型地区三产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实施提供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弃耕山垄田改建人工湿地削减板栗林氮磷流失效果研究
    程平, 何哲灵, 孙显慧, 郑城, 梅道亮, 王云龙, 梁志伟, 罗安程
    2021, 62 (4):  813-8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0
    摘要 ( 271 )   HTML ( 1 )   PDF(5035KB) ( 1029 )  

    以安吉县杭垓镇的板栗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走访的方式了解板栗栽培特性,并设置径流场探究板栗林地水土与氮、磷流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弃耕山垄田改建的人工湿地对氮、磷等污染物的削减效果。结果显示,长期使用除草剂导致板栗林地地表植被破坏后,降水会引起严重的水土与氮、磷流失,且每年4—8月最为严重,这一时段是板栗林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时段;弃耕山垄田改造的人工湿地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的浊度,削减总氮、氨氮、总磷的排放,是一种低成本、管理方便的面源污染末端治理措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坪红柿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评价
    郁晓敏, 徐刚勇, 柯甫志, 陈雪峰, 林宝刚, 江建锋, 陈常理, 甘宏信, 胡齐赞, 金昌盛
    2021, 62 (4):  820-8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1
    摘要 ( 261 )   HTML ( 1 )   PDF(6204KB) ( 958 )  

    根据《浙江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实施方案》的要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调查第三小组与衢州市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于2018—2019年联合开展普查与系统调查工作。联合调查组对衢江区峡川镇东坪村的红柿种质资源进行多次调查,采集到不同类型红柿品种。调查结果显示,东坪红柿品种繁多,柿果香甜可口,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核黄素、胡萝卜素及微量元素,既可新鲜食用,也可晾晒制成干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政策,东坪村充分利用当地红柿等特色品种资源,积极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铅植物内生菌的筛选及其促生机制研究
    王红珠, 吴华芬, 吕高卿, 赵云磊, 黄立斌, 余敏豪, 黄长江
    2021, 62 (4):  823-82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2
    摘要 ( 1537 )   HTML ( 6 )   PDF(2170KB) ( 1053 )  

    为研究植物内生菌提高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效率及机制,本试验以生长于丽水市水阁村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为材料,分离筛选耐铅优势菌株,对其促生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从供试植物中分离筛选出一株耐铅性强的内生细菌GZ01,经鉴定为链球菌属。该菌最高耐受Pb2+浓度为700 mg·L-1,且具有分泌吲哚-3-乙酸(IAA)、产铁载体、溶解难溶性磷及合成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等功能。在初始接种量为3%、Pb2+浓度为500 mg·L-1条件下培养5 d,该菌分泌IAA效果最佳;在初始接种量为10%,培养6 d时,该菌溶磷效果最好;在初始接种量为10%、Pb2+浓度为200 mg·L-1的条件下培养6 d,该菌产铁载体效果最佳。回接试验表明,染菌组大豆的株高、鲜重等指标均比对照组高,其体内Pb2+含量低于对照组。说明菌株GZ01能通过分泌促生物质,促进宿主植物生长,降低重金属Pb2+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作为内生菌植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的目标菌株。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土壤有效锌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陆若辉, 朱伟锋, 陈红金, 孔海民
    2021, 62 (4):  828-83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3
    摘要 ( 624 )   HTML ( 127 )   PDF(1135KB) ( 1124 )  

    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相比,浙江省土壤有效锌含量升高趋势明显,2017年平均含量5.63 mg·kg-1,是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的3.9倍;土壤有效锌在海拔30~100 m的平原、盆地及低丘缓坡含量较高;不同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明显。种植果树和蔬菜的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分别为7.91和7.81 mg·kg-1,明显高于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壤,种植茶叶和抛荒闲田土壤有效锌含量最低。不同土壤类型有效锌含量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时空变异与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有关,也可能与畜禽粪便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缙云县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现状及减量技术探讨
    施瑾, 施德云, 钭羽倩
    2021, 62 (4):  831-8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4
    摘要 ( 244 )   HTML ( 6 )   PDF(1063KB) ( 995 )  

    对近年来缙云县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及减量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相比2013年,2018年化肥总用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10%~20%,商品有机肥用量大幅提高,各种主要农作物以施用复合肥为主,且经济效益越好施用的复合肥养分浓度越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及其预防与治理思考
    周杨, 姚岳良, 施丽珍, 陈建霞, 章明奎
    2021, 62 (4):  833-83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5
    摘要 ( 244 )   HTML ( 4 )   PDF(1112KB) ( 876 )  

    在分析缙云县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预防与治理2个层面提出防控耕地土壤酸化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缙云县耕地土壤以酸性和微酸性为主,2012年土壤pH 4.5~<5.5的样本比例占71.7%;耕地土壤pH随剖面深度增加而增加;近30 a土壤pH在<5.5的耕地比例从56.6%增加至85.4%。氮肥施用量增加、种植制度改变及作物高产是引起缙云县耕地酸化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施肥与水分管理、秸秆还田和施用高质量有机肥、优化种植结构等减缓耕地土壤酸化的途径。对酸化耕地土壤的治理应全方位采取综合措施,在推行石灰等改良剂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时,增施高品质有机肥和生物肥,优化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缓冲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松阳县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的经验与建议
    兰建军, 秦建洋
    2021, 62 (4):  837-83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6
    摘要 ( 234 )   HTML ( 4 )   PDF(1076KB) ( 904 )  

    从农药废弃包装物产生和回收处置工作的现状出发,总结松阳县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办法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提出建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海岛居民供电问题及解决应用
    叶明
    2021, 62 (4):  840-8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10457
    摘要 ( 512 )   HTML ( 21 )   PDF(1701KB) ( 882 )  

    我国大多数沿海岛屿由于基础设施差,岛上居民用水用电条件艰苦,严重制约了海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海岛乡村振兴的巨大挑战。为精准扶贫解决海岛用电困难,大力开发海岛光伏储能系统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本文详细阐述了海岛光伏储能系统推广应用的意义,光伏储能系统的原理特点、光伏储能系统在海岛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光伏发电系统效益分析,为解决偏远中小型海岛供电问题,发展海岛经济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