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65卷第8期目次
    2024, 65 (8):  0-0. 
    摘要 ( 69 )   PDF(10350KB) ( 15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述
    经营村庄的实践、挑战与对策措施
    石贵清, 高亚佳, 江伟琴, 张明生
    2024, 65 (8):  1745-17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77
    摘要 ( 140 )   HTML ( 8 )   PDF(1146KB) ( 300 )  

    经营村庄已成为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型的时代命题。经营村庄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激活乡村资源,丰富乡村业态,促进村民就业与增收的实践路径。文章分析了经营村庄的由来、内涵、趋势及意义,重点剖析浙北H村经营村庄的实践,其主要做法是运营前置、招商先行;品牌打造、人才集聚;全民参与、联农共富。前期通过品牌打造、营地开发、业态拓展等工作,共开发31个项目。2023年H村景区共接待10万人次,产生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运行机制不畅、资源整合不顺、流量逐渐减少、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针对这些挑战,作者提出理清运营架构、重视品牌营销、高效整合资源、强化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特色作物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陈涛, 沈彬良, 蔡仁祥, 章伟江
    2024, 65 (8):  1751-175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55
    摘要 ( 163 )   HTML ( 8 )   PDF(1189KB) ( 397 )  

    浙江特色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常年播种面积13.33万hm2,总产量约60万t,是山区半山区、海岛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色作物的需求出现量增价升,已发展成为朝阳产业。特色作物向鲜食和加工方向发展,优质、高效、多熟制种植和鲜食小型化是产业的明显特征。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及加大特色作物产品宣传营销力度等措施是今后发展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用植物
    不同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郑必古, 李忠元, 郑国明, 王豪, 沈波, 陆云峰
    2024, 65 (8):  1755-17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83
    摘要 ( 110 )   HTML ( 4 )   PDF(1152KB) ( 326 )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筛选出适于宁波地区推广应用的五指山参栽培模式。开展大棚、大田和桃林下3种栽培模式对五指山参主要物候期、产量、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棚内种植五指山参始花期比大田和桃林下种植更早,末花期更晚,花期最长;五指山参单位面积和单株产量高低依次为大棚、桃林下、大田种植;桃林下种植的五指山参蛋白质、总皂苷、氨基酸、粗多糖含量均高于大田和大棚内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叶青叶总黄酮的纯化工艺
    傅长泳, 许海顺
    2024, 65 (8):  1759-176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20
    摘要 ( 96 )   HTML ( 3 )   PDF(2395KB) ( 318 )  

    为优化聚酰胺分离纯化三叶青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叶青叶总黄酮的含量,通过聚酰胺树脂对黄酮进行吸附,不同处理后从静态和动态吸附以及解吸性能3个方面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树脂吸附三叶青叶总黄酮的最佳条件是上样液浓度15 mg·mL-1,聚酰胺树脂1.75 g,并将pH值控制在3.0左右进行静态吸附,最高吸附率为76.7%。之后使用60%的乙醇将聚酰胺树脂进行解吸,解吸率最高为75.9%。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芝中腺苷和尿苷HPLC指纹图谱及含量分析
    林韧安, 李静静, 林琳, 黄爱云, 管楚韵, 章海英, 张伊涵, 林子琪, 刘京晶
    2024, 65 (8):  1764-176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35
    摘要 ( 88 )   HTML ( 1 )   PDF(2210KB) ( 145 )  

    采用指纹图谱对赤芝水溶性成分中的腺苷和尿苷进行检测及含量测定,寻找不同来源孢子粉和子实体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和处理的灵芝粉和孢子粉在指纹图谱上有明显差异。赤芝菌盖中尿苷含量为0.072~0.849 mg·g-1,菌柄中尿苷含量为0.056~0.302 mg·g-1,破壁孢子粉中尿苷含量为0.032~0.089 mg·g-1;赤芝菌盖中腺苷含量为0.019~0.118 mg·g-1,菌柄中腺苷含量为0.005~0.024 mg·g-1,破壁孢子粉中腺苷含量为0.024~0.107 mg·g-1;同品种不同潮次采收的未破壁孢子粉主要成分含量无较大差异;同一品种的破壁孢子粉和未破壁孢子粉之间也无明显差异,但同一品种不同批次的赤芝中腺苷和尿苷含量差异显著。因此,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在8.5~20.0 min的区域内破壁孢子粉只有一个峰鉴别出破壁孢子粉,利用尿苷和腺苷的含量鉴别孢子粉中是否含有灵芝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果树与蔬菜
    山地杨梅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汤须钧, 吴梦娇, 冯行利, 李双伟, 许敏界, 韩恺源, 华珊
    2024, 65 (8):  1770-177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42
    摘要 ( 111 )   HTML ( 2 )   PDF(11876KB) ( 278 )  

    针对山地杨梅传统栽培方式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农事管理多依赖人工经验、品质及质量安全缺乏监控等问题,通过构建设施化、机械化、数字化技术体系,系统性设计集成山地设施杨梅智能化生产系统,并在兰溪市汤友贵家庭农场开展应用示范,总结形成山地杨梅设施化、机械化和数字化生产技术新模式,旨在构建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杨梅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对推动传统山地农业向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溶肥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冯仁方, 吴韶辉, 蓝柳鑫
    2024, 65 (8):  1776-178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62
    摘要 ( 115 )   HTML ( 4 )   PDF(1476KB) ( 327 )  

    本研究通过在早熟宫川温州蜜柑不同生长期施用水溶肥,研究其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和地面浇施有机水溶肥均可有效提高早熟温州蜜柑果实的内在品质,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其中浇施有机水溶肥料1 000倍液处理的果实在完熟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其他处理和CK;10月19日成熟期,水溶肥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果实的着色,色差值Lb*和ΔE*均显著高于对照,有利于提早上市时间。因此,在早熟宫川温州蜜柑生长期施用大量元素和有机水溶肥可以有效促进果皮着色,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个草莓新品种在宁波市奉化区大棚种植表现初报
    张钰波, 张成义, 李思, 何勇, 何甬丑琳, 胡美华
    2024, 65 (8):  1781-178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01
    摘要 ( 118 )   HTML ( 4 )   PDF(1149KB) ( 369 )  

    为丰富宁波奉化地区大棚草莓品种类型、优化品种结构,引进越秀、建德红、粉玉1号、梦晶、淡雪和白丽等草莓新品种6个,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并以当地主栽品种红颜和章姬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越秀果实大、丰产性好、品质优、耐贮运,粉玉1号和淡雪早熟性好、粉玉1号果面颜色粉白、淡雪果面颜色橙色、外观靓丽、品质好,白丽果色纯白、果形大、糖酸比高,且对螨类有较好的抗性。因此,越秀、粉玉1号、淡雪和白丽这4个草莓品种可在奉化区进行推广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晚熟菜薹新品种青苔30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韩国强, 朱守业, 施正侃, 杨昌勤, 施睿敏, 郑英, 陈越, 范怡
    2024, 65 (8):  1786-17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128
    摘要 ( 101 )   HTML ( 0 )   PDF(1157KB) ( 330 )  

    青苔305是浙研农业(杭州)有限公司以雄性不育系203为母本,以自交不亲和系20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菜薹一代杂种。植株生长习性直立,生长势较强,基叶卵圆形,叶色油绿;主薹较粗,油绿,薹长18.6 cm,单薹质量101.7 g,薹质清脆爽口,细腻甜糯,商品性较好;菜薹整齐,侧薹萌发能力强,延续采收时间长,适宜浙江、云南、广东、福建、湖北地区种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瓜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雷娟利, 岳智臣, 陈小央, 李燕, 陶鹏, 赵彦婷, 胡齐赞, 李必元
    2024, 65 (8):  1791-18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75
    摘要 ( 83 )   HTML ( 2 )   PDF(9273KB) ( 282 )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瓜种质资源,文章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项目组新收集到的南瓜地方种质资源117份,和自主引进的南瓜种质资源共248份材料,开展了2 a的田间种植鉴定,对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病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南瓜种植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13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2.30%~66.45%,其中,叶片宽和叶片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12.30%和13.22%,商品瓜纵径和老瓜单瓜重的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66.45%和53.70%。7个品质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3.62%~81.82%,其中含水量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62%,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81.82%。白粉病病情指数和病毒病病情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79%和28.03%。相关性分析发现,老瓜单瓜重与叶片宽、首雌花节位、主蔓粗、商品瓜肉厚、商品瓜横径及含水量等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含水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9。果胶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801。主成分分析将22个性状归为7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63.997%。研究结果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南瓜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坐果节位对浙蒲6号、浙蒲9号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
    黎坤瑜, 王尖, 汪颖, 鲁忠富, 吴新义, 汪宝根, 李国景, 吴晓花
    2024, 65 (8):  1802-180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67
    摘要 ( 87 )   HTML ( 2 )   PDF(1265KB) ( 321 )  

    为提高瓠瓜品种浙蒲6号和浙蒲9号的制种产量,通过不同双亲播期、种植密度和坐果节位的试验,探究了其对瓠瓜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浙蒲6号瓠瓜制种时母本不宜比父本迟播,母本可适当密植,株距选择40 cm为最佳;浙蒲9号瓠瓜制种时母本比父本早播10 d,母本株距选择40 cm,坐果节位选择低节位(子蔓7~8节)时,制种产量能得到显著提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天冬氨酸盐产品马铃薯减肥增效作用
    范占权, 刘双虎, 张阔, 李华帅, 焦永康
    2024, 65 (8):  1806-180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28
    摘要 ( 76 )   HTML ( 0 )   PDF(1135KB) ( 166 )  

    为了提高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对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改善马铃薯薯块的品质,该研究采用田间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在减施肥料20%条件下,施用专用型聚天冬氨酸盐肥料增效剂在马铃薯种植过程的减肥增效效果。结果表明,在增效剂施用量为15 kg·hm-2、减少肥料使用20%条件下,3种专用型增效剂促进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转运,最终马铃薯增产5.86%~9.47%,并能有效地改善马铃薯的商品性,证明了专用型聚天冬氨酸增效剂能有效地减少肥料用量和增加马铃薯产量的特性,尤其以T2处理最为明显。同时,施用聚天冬氨酸类增效剂能有效改善马铃薯薯块的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玉米芯的不同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
    马海涛, 彭东, 赵建选, 朱红彩, 王玲燕, 窦士树
    2024, 65 (8):  1810-181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43
    摘要 ( 81 )   HTML ( 2 )   PDF(1147KB) ( 240 )  

    采用熟料、发酵料、发酵短时高温3种方式处理的玉米芯进行平菇种植,分析3种处理方式对平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短时高温料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0.72 cm·d-1,熟料与发酵料菌丝生长速度差别不大。出菇前期,3种处理方式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出菇后期,熟料与发酵短时高温料生产的平菇子实体农艺性状均优于发酵料;熟料的玉米芯处理下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发酵短时高温的玉米芯处理下次之,发酵料的玉米芯处理下最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肥不同施用量对苹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魏佳峰, 马新院, 张瑞萍
    2024, 65 (8):  1814-182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66
    摘要 ( 113 )   HTML ( 3 )   PDF(1665KB) ( 348 )  

    为研究不同硅肥使用量对苹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九年生俄矮2号为研究对象,设置T1(融地美15 mL·株-1)、T2(融地美11.25 mL·株-1)、T3(融地美7.5 mL·株-1)和CK(不施肥)4个处理,于苹果萌芽前根施后,测定花牛苹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探讨融地美不同施用量对花牛苹果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融地美后,T3差异最显著(P﹤0.05),其新梢长、新梢粗、百叶重、百叶厚较CK分别提高了17.41%、13.51%、17.52%、11.68%,果实单果重、硬度分别提高了12.96%、15.2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370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降低0.048百分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10.84%、8.08%、5.25%、22.66%。综上,株施7.5 mL融地美硅肥能有效促进花牛苹果生长发育和提高果实品质,可在生产中推荐使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复配基质对红颊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狄华涛, 李金凤, 万春雁, 陈雪平, 霍恒志, 陈丙义
    2024, 65 (8):  1821-182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01
    摘要 ( 93 )   HTML ( 2 )   PDF(1154KB) ( 358 )  

    为探究4种不同复配基质对红颊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文章根据草莓生长对基质特性的需求,利用菌菇渣、椰糠和醋糟等常用农业废弃物,与泥炭、珍珠岩、蛭石混合复配基质,泥炭∶珍珠岩∶蛭石=60∶20∶20(T1);椰糠∶泥炭∶蛭石∶珍珠岩=50∶40∶5∶5(T2);菌菇渣∶泥炭∶蛭石∶珍珠岩=40∶30∶15∶15(T3);醋糟∶泥炭∶蛭石∶珍珠岩=60∶20∶10∶10(T4),比较其对红颊草莓植株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1、T2和T3的植株形态无显著性差异,处理T4的叶长、叶宽和株高显著低于处理T1;在物候期方面,T3处理果实始熟期比其他3个处理早8~11 d;在果实产量和品质方面,处理T1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处理T2的平均单果重最高、总酸含量最低,处理T3果实硬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T1接近,显著高于T2和T4,处理T4硬度和总酸含量最高,但单株产量、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因此,椰糠和菌菇渣可替代部分泥炭,尤其是复配基质T3在早熟化栽培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影响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形成的土壤因子差异分析
    孙鹂, 郑锡良, 梁森苗, 张启, 俞浙萍, 戚行江, 张淑文
    2024, 65 (8):  1826-183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737
    摘要 ( 108 )   HTML ( 4 )   PDF(1220KB) ( 305 )  

    以浙江省杨梅主产区8个果园土壤和东魁、荸荠种两个主要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品种杨梅园土壤肥力和对应品种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影响不同杨梅品种果实品质形成的主要土壤因子。测定东魁、荸荠种杨梅园土壤肥力因子各13个,果实品质指标18个,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荸荠种土壤肥力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间有94组显著性相关,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与果实硬度、葡萄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显著性正相关,适当增加上述指标可提高果实硬度、品质,增加耐贮性。东魁土壤肥力因子与果实品质指标间有33组显著性相关,其中,速效钾含量、全钾含量与葡萄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上述指标可提高果实品质。东魁土壤肥力与果实品质间显著相关性少于荸荠种,结合多年生产经验推测,东魁果实品质形成对土壤肥力需求低于荸荠种,对水分、光、温、修剪等其他因子需求高于荸荠种。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兴县鲜食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朱春梅, 毛云龙, 沈彬良
    2024, 65 (8):  1833-183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54
    摘要 ( 118 )   HTML ( 3 )   PDF(1284KB) ( 303 )  

    鲜食葡萄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浙江省鲜食葡萄主产县之一,不仅种植面积大,品质量优质,比较效益高,也是长兴对外形象宣传的一张“金名片”。鲜食葡萄产业在当地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粮食生产的重视,耕地“非粮化”现象的遏制,面临着种植面积减少,产品品质参差不齐,以及种植品种单一、年度间价格波动大等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通过对长兴葡萄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在深入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长兴县鲜食葡萄产业绿色高质高效的发展对策,旨在推动长兴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兴县葡萄耕地主推酸化治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温炜, 潘建清, 俞波, 解静, 马军伟, 杨艳, 王峰
    2024, 65 (8):  1838-184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428
    摘要 ( 102 )   HTML ( 1 )   PDF(6374KB) ( 356 )  

    该研究针对于湖州市长兴县典型葡萄园耕地酸化状况,以常规施肥为对照,分别比较了“有机肥+绿肥”和“含腐殖酸的土壤调理剂+绿肥”两种主推模式对葡萄园土壤酸化,养分质量状况以及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对照,“有机肥+绿肥(鼠茅草)”模式对土壤的pH值的影响不显著,表现为对土壤中交换性氢离子和交换性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可以显著降低交换性铝离子及交换态锰的含量。模式二“含腐殖酸土壤改良剂+绿肥(鼠茅草)”对土壤中pH值,交换性氢离子、交换性铝离子、交换性酸以及交换态锰的含量都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两种主推模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提高土壤缓冲能力。两种主推模式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总量,而“含腐殖酸土壤改良剂+绿肥(鼠茅草)”模式对于葡萄维生素C提升效果更大。因此,两种主推模式都具有降酸培肥的作用,并且可以提高葡萄品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观赏园艺
    切花多头菊耐低温品种筛选与组培苗生长差异
    徐智豪, 付曼曼, 丁晓瑜, 吴超, 郭方其
    2024, 65 (8):  1843-185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421
    摘要 ( 99 )   HTML ( 1 )   PDF(8556KB) ( 309 )  

    以28个切花多头菊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15个农艺性状测量和评分,将性状赋值64分作为品种入选值,筛选出耐低温优良切花多头菊品种18个,表现光反应周期和生育期短或较短,当花芽分化期经历日最低温8 ℃,花蕾形成和发育正常,切花品质符合市场需要,研究结果可为冬季切花多头菊设施栽培品种选择和组培苗繁育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粮食作物
    高产抗病优质专用早籼稻金早645的选育与应用
    邓飞, 王孔俭, 陆爱国, 周建霞, 鲍艳红, 朱浩
    2024, 65 (8):  1851-185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21
    摘要 ( 159 )   HTML ( 2 )   PDF(1160KB) ( 374 )  

    金早645是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金华三才种业公司以金早09与Z73-34杂交,系谱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优质、专用常规早籼稻,2021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通过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引种备案并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2024年被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该品种在2019-2023年浙江省、江西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群体整齐、分蘖力强、抗稻瘟病、抗倒性强、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较好等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稻品种对比和分析评价
    沈芳勤, 章伟江
    2024, 65 (8):  1856-185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237
    摘要 ( 145 )   HTML ( 9 )   PDF(1114KB) ( 316 )  

    为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推广应用,根据2022年平湖市水稻新品种试验结果,对每个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和田间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了2个潜力品种(苏香粳100和秀水134),为平湖市水稻优良品种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枝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肥力与水稻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雷春松, 张素娥, 邹文华, 钟利军, 叶正钱
    2024, 65 (8):  1860-186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44
    摘要 ( 91 )   HTML ( 1 )   PDF(1414KB) ( 260 )  

    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技术探索,是确保耕地合理利用与缓解资源紧张的重要措施。该研究以茶树枝进行生物质炭烧制,在镉污染稻田中通过设置3种不同用量(3 000、6 000和9 000 kg·hm-2)茶树枝生物质炭开展田间试验,探究茶树枝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养分、有效态镉、水稻生长与镉吸收和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用量生物质炭处理千粒重、株高、产量与空白对照处理相比分别增加5.04%、9.00%和3.77%,籽粒镉含量下降46.67%,显著降低镉在水稻体内的富集和转运系数。同时土壤pH值增加0.23,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11.41%、13.77%、8.28%、40.94%,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下降13.04%。综合来看,采取茶树枝生物质炭6 000 kg·hm-2用量时,能够实现水稻增产与降镉,同步提升土壤肥力的目标,可作为安全利用技术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物复合肥替代常规化肥及其减量施用对水稻生长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沈建国, 郑冬明, 楼玲, 王京文, 顾万帆, 李阿根
    2024, 65 (8):  1867-187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41
    摘要 ( 104 )   HTML ( 2 )   PDF(1340KB) ( 310 )  

    在化肥减量的前提下,以常规施肥为对照,探讨微生物复合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化肥总养分减少20.0%的前提下,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对水稻生长和产量基本无影响。在化肥总养分减少30.0%的前提下,虽对水稻植株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产量影响较小。施用微生物复合肥的晚稻单位产量化肥养分投入量较常规施肥下降,化肥减量效果明显,其中磷素减量效果最好。此外,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可改善土壤酸碱度,提升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增加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可减少土壤真菌数量。该研究认为,施用微生物复合肥后,水稻施肥成本虽有所上升,但能有效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建议将其作为水稻化肥减量的有效措施予以推广应用。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化肥减量条件下喷施锌肥对水稻生长和稻谷锌含量的影响
    李梦妮, 吴鲁洁, 叶正钱
    2024, 65 (8):  1873-187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47
    摘要 ( 97 )   HTML ( 2 )   PDF(1321KB) ( 319 )  

    该试验旨在探究在化肥减量条件下,叶面喷施锌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和稻谷中锌含量的影响。通过在田间试验中设置5%、10%和20%的化肥减量梯度,同时在水稻孕穗期喷施锌肥。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叶面喷施锌肥能够促进水稻生长。与常规施肥相比,在化肥减量5%条件下,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3.64%、4.37%和8.17%;稻谷中氮和锌含量分别显著增加25.33%、43.14%,磷含量增加11.14%。此外,随着化肥用量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化肥减量20%时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91%。叶面锌肥的施用能够提高水稻产量,提高稻谷中的锌水平,同时在化肥减量5%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最大的作用效果,可以作为化肥减量增效的一项技术措施进行应用与推广。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保技术
    2022年嘉兴市稻田杂草重发特点、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王晔青, 陈轶平, 徐伟东, 曹梦娇, 姚张良, 陆强
    2024, 65 (8):  1879-188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74
    摘要 ( 104 )   HTML ( 5 )   PDF(1250KB) ( 312 )  

    由于异常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除草效果、直播栽培模式利于杂草生长、田间管理粗放易形成草害或药害等,2022年浙北平原稻区杂草发生程度重、发生类型多、防治效果差,草害明显重于常年。文章以嘉兴市为例,分析了2022年嘉兴地区稻田杂草重发特点及其原因,提出了下一步稻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对策及建议:一要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二要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改直播为移栽,减轻杂草发生;三要完善杂草防治技术,大力宣传推广,提高技术覆盖率。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深圳市黄曲条跳甲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
    陈晓琴, 彭李亚, 杨蕉旭, 鲁勇, 殷祥语, 张琛
    2024, 65 (8):  1884-188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303
    摘要 ( 94 )   HTML ( 1 )   PDF(1766KB) ( 191 )  

    在深圳市宝安区、光明区、龙华区蔬菜种植基地对黄曲条跳甲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全年大田监测调查、黄板诱集监测调查,比较了不同寄主植物受害情况,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发生趋势呈现明显的双峰型,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20年10-12月,其株受害率为40.4%~50.0%、百株成虫虫口密度为82.7~121.9头;另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21年2-5月,其株受害率为55.5%~70.0%、百株成虫虫口密度为90.2~139.8头。不同寄主植物的株受害率和百株成虫虫口密度由高至低为:萝卜>白菜>芥菜>菜心,暂未发现该虫危害黄瓜、苦瓜、丝瓜、豇豆、四季豆、油麦菜。黄板诱集黄曲条跳甲成虫数量呈明显双峰型,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20年12月,另一个高峰期出现在2021年2月,2020年8月、9月及2021年6-7月诱集成虫较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桐乡市油菜菌核病减药增效防治
    沈玉元, 姚张良, 张倩倩, 杨风帆, 金新梅
    2024, 65 (8):  1888-189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76
    摘要 ( 102 )   HTML ( 0 )   PDF(1224KB) ( 275 )  

    为明确浙北桐乡地区油菜菌核病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防治情况,开展药剂试验。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在直播田块较移栽田块重。腐霉利与多菌灵在不同栽培方式的田块下防治效果不同,腐霉利防治效果均好于多菌灵。每667 m2腐霉利的农药使用量仅为多菌灵的五分之一,单位面积减少农药用量明显。腐霉利可以推广代替多菌灵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这可为防治油菜菌核病减药增效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三唑磺草酮·莎稗磷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
    吴通兴
    2024, 65 (8):  1892-18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928
    摘要 ( 116 )   HTML ( 3 )   PDF(1268KB) ( 273 )  

    针对水稻田杂草群体多、变异快、抗性大和防治难的问题,进行了三唑磺草酮·莎稗磷除草剂对移栽水稻和直播水稻田杂草防除效果的研究。试验表明,无论在移栽水稻田还是直播水稻田中,10%三唑磺草酮·莎稗磷可分散油悬浮剂(OD)有效成分施用量375~600 g·hm-2,在移栽水稻或直播水稻返青立苗后,稗草等杂草2~3叶期,喷雾处理,对稻田中的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主要杂草的防治效果均在97.4%及以上,稻谷产量增加42.10%及以上,且对水稻生产安全。因此,10%三唑磺草酮·莎稗磷OD可以用来防治水稻田中的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组合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张玉, 王风良, 张海波, 卞康亚, 姜春义, 陈永明, 张芳, 朱凤, 杨荣明
    2024, 65 (8):  1896-1901.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96
    摘要 ( 93 )   HTML ( 1 )   PDF(1188KB) ( 235 )  

    草地贪夜蛾自入侵我国以来,发生范围越来越广,为害越来越重,目前国内虽有大量防控草地贪夜蛾药剂试验的报道,但鲜有拌种剂与茎叶喷雾组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研究。为此,于2022年开展了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与25%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组合、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与5.7%甲维盐茎叶喷雾组合、25%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5.7%甲维盐茎叶喷雾4种处理对玉米的安全性、田间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组合保苗、控虫、增产效果显著。药剂拌种处理后玉米出苗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拌种剂对玉米有促进出苗的作用;在草地贪夜蛾大量发生的情况下,使用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可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长前期的危害,但玉米中后期仍需依靠乙基多杀菌素等高效药剂进行茎叶喷雾才能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各药剂处理对玉米的增产作用显著,其趋势是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与25%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组合>50%氯虫苯甲酰胺拌种与5.7%甲维盐茎叶喷雾组合>25%乙基多杀菌素茎叶喷雾>5.7%甲维盐茎叶喷雾。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茶树炭疽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制研究
    李红莉, 卢健, 赵芸, 黄海涛, 崔宏春, 朱建杰, 任国华
    2024, 65 (8):  1902-190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24
    摘要 ( 97 )   HTML ( 3 )   PDF(3159KB) ( 234 )  

    为了获得对茶树炭疽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生防菌株,从茶树根际土壤中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得到细菌63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株对茶树炭疽菌具有稳定拮抗作用的菌株HZ-01,其对茶树炭疽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 71.5%。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 序列比对分析,将菌株HZ-01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胞外水解酶活性分析显示,HZ-01菌株具有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HZ-01的发酵产物对茶树炭疽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菌株HZ-01在防控茶树炭疽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薯小象甲形态特征及产卵习性观察
    李建忠, 涂育文, 刘敏, 郑泓泽, 章金明
    2024, 65 (8):  1908-191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56
    摘要 ( 111 )   HTML ( 5 )   PDF(5588KB) ( 153 )  

    甘薯小象甲是甘薯生产和储存期的一种重要检疫性害虫,成虫蛀食块根、嫩芽、嫩茎,幼虫蛀食甘薯和粗蔓,并可引发软腐病等其他病害,受害甘薯有腥味不能食用,对甘薯产业造成严重危害。文章对甘薯小象甲的形态和产卵特性进行拍照和描述,提供识别和鉴定依据,有利于提高基层检疫和植保人员的检疫、监测和防控能力。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品技术
    生姜提取物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
    刘莉, 徐伟韦, 钱继昌, 金亮, 李小白
    2024, 65 (8):  1911-19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36
    摘要 ( 78 )   HTML ( 1 )   PDF(1141KB) ( 201 )  

    研究生姜提取物制作的保鲜试纸对鲜食无花果的保鲜作用。将生姜的75%乙醇提取液(终浓度为1 g·L-1)均匀喷雾在食品级滤纸上,晾干制成生物保鲜试纸,用于覆盖包装盒上下层,将无花果放置其中并观察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物保鲜试纸显著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腐烂率,维持了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总体而言,生姜保鲜试纸延长无花果贮存期2~4 d。维持了鲜食无花果的品质,可用于无花果长途的储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干燥工艺对香菇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吴嘉丽, 刘舒, 王哲, 吴树连, 彭国平
    2024, 65 (8):  1915-191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10
    摘要 ( 80 )   HTML ( 0 )   PDF(2874KB) ( 165 )  

    挥发性成分是决定香菇香气品质的关键。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质谱联用(GC-MS)对冷冻干燥(FD)、低温恒温干燥(LD)、高温恒温干燥(HD)和红外干燥(ID)加工的香菇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4种工艺香菇中共鉴定出48种挥发性成分。通过对4种工艺香菇总挥发性成分和各类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发现HD和ID工艺香菇总挥发性成分、醛类和含硫化合物含量高于LD和FD工艺香菇。进一步比对4种工艺香菇各类挥发性成分差异,发现HD和ID工艺香菇中重要香气物质二甲基三硫、1,2,4-三硫杂戊烷和香菇素含量显著高于LD和FD工艺。综合分析,HD和ID工艺加工的香菇品质较好。本研究可为香菇加工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种农药在韭菜中的残留结果分析
    孙梅梅
    2024, 65 (8):  1920-192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26
    摘要 ( 110 )   HTML ( 2 )   PDF(1141KB) ( 320 )  

    为了评价腐霉利、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异菌脲、啶虫脒、辛硫磷和阿维菌素等8种农药在韭菜上的使用安全性,以8种农药的推荐使用剂量和农户实际使用剂量施用,采收不同间隔期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药后30 d检出值分别为0.100 0和0.200 0 mg·kg-1,仍超过最高限量0.02 mg·kg-1。腐霉利常规处理A在药后7 d降解至4.450 mg·kg-1,符合限量要求;处理B直至药后21 d才降解至3.540 0 mg·kg-1,符合限量要求。其余6种药剂的常规处理A在药后7 d内均降解至最高限量内,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异菌脲和啶虫脒在药后2 h残留量即符合限量要求,可放心施用;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在药后3 d、辛硫磷在药后7 d残留量符合限量要求。常规施药量的1.2倍处理B中氯氰菊酯推迟至药后10 d,其残留量才符合限量要求。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百菌清和环丙唑醇
    龚国华
    2024, 65 (8):  1923-192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849
    摘要 ( 82 )   HTML ( 1 )   PDF(4493KB) ( 154 )  

    百菌清和环丙唑醇都是高效的杀菌剂,但目前还没有同时检测这两种成分的分析方法。该研究为建立可以同时检测百菌清和环丙唑醇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ODS-3 C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以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在224 nm波长下,对40.5%百菌清·环丙唑醇悬浮剂中百菌清和环丙唑醇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百菌清、环丙唑醇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和0.999 9,标准偏差分别为0.132 0和0.013 7,变异系数分别为0.35%和0.4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4%和99.62%。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以同时检测40.5%百菌清·环丙唑醇悬浮剂中的百菌清和环丙唑醇,且适用于相关产品的检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畜牧兽医
    重大疫情冲击下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接受程度的影响机制研究
    姚文捷
    2024, 65 (8):  1929-193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21292
    摘要 ( 90 )   HTML ( 1 )   PDF(1736KB) ( 274 )  

    文章结合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中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现实背景,利用全国范围内的大样本分区域抽样调查数据,从政策工具与干预对象两大属性入手,通过规模化养殖户的事前态度对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的合理性进行必要考量。结果表明:重大疫情暴发后,总体上,规模化养殖户在实际受到扶持政策之前愿意接受扶持政策,并且愿意接受的规模化养殖户实际受到了扶持政策,则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是合理的。对规模化生猪养殖户而言,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或者较为公平,就愿意接受直接扶持政策;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就会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市场性作为。对中规模养殖户而言,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计划性作为,就愿意接受直接扶持政策;认为以往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扶持政策较为透明,通过强化认同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计划性作为,反而不愿接受直接扶持政策。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猪源ETEC/STEC杂合大肠埃希菌菌株的分离、毒力基因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蒋利明, 陈怡洁, 袁秀芳, 李军星
    2024, 65 (8):  1939-194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291
    摘要 ( 96 )   HTML ( 2 )   PDF(3575KB) ( 290 )  

    仔猪断奶后腹泻(PWD)通常是由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导致的疾病,该菌通常携带LT、STa及STb等肠毒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猪水肿病又被称为胃肠道水肿病,是由产志贺氏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该菌通常携带Stx1及Stx2等毒素。文章诊断了一例仔猪腹泻与水肿病并发引起高死亡率的病例,分离鉴定了一株同时携带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ETEC)及产志贺氏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毒力基因的杂合菌株。经鉴定,杂合菌株携带黏附素F18基因、肠毒素基因(STaSTbLT)以及水肿病致病毒素基因(Stx2e)。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头孢噻肟、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敏感,对壮观霉素、环丙沙星等2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恩诺沙星、链霉素等14种药物耐药。该分离菌株为产肠毒素型与产志贺氏毒素杂合型大肠埃希菌(ETEC/ESTEC),对多种抗菌药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式病毒评价商品化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的消杀效果
    倪征, 朱寅初, 孙冰冰, 云涛, 陈柳, 徐辉, 叶伟成, 华炯钢, 张存
    2024, 65 (8):  1944-1949.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21
    摘要 ( 84 )   HTML ( 1 )   PDF(5872KB) ( 266 )  

    为了解常用商品化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消杀效果,为其消毒剂的筛选提供参考。该研究利用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与ASFV病毒理化特征的相似性,以PRV作为替代标识毒株,建立了消毒剂细胞评价模型,于体外检测了3种市售消毒剂对生长在BHK-21细胞中PRV的灭活效果。分别从3类消毒剂的不同方面对消毒剂抗病毒作用的影响进行消杀效果的评估。研究显示,有效含量为0.125 g·L-1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以及有效含量为0.5 g·L-1的过氧乙酸溶液和二氯异氰脲酸钠,在室温作用30 min,均可有效灭活PRV。其中,过氧乙酸综合评价最优;戊二醛癸甲溴铵性价比最高,但所需消杀时间较长,受低温影响比较严重。该研究可为养殖场防控ASFV的感染提供消毒剂筛选的理论依据,并对ASFV的消毒标准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资源与环境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小秦岭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李立军, 仲惟, 李涛
    2024, 65 (8):  1950-195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14
    摘要 ( 89 )   HTML ( 3 )   PDF(1740KB) ( 303 )  

    为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新路径,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土壤原位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选取豫西小秦岭金矿矿区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分析评价,发现该地区土壤中Pb2+元素污染风险较大。将侧孢芽孢杆菌、放线菌及酵母菌株进行固定化混合菌制备并开展土壤原位生物修复。发现经固定化混合菌处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CK。以Pb2+钝化效率及去除率提高为目的,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影响土壤修复效果各因素进行分析,最终确定Pb2+最佳去除条件为固定化混合菌投加量10.496%,处理温度30.784 ℃,pH值6.242,Pb2+去除率理论值为72.754%。对此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响应面分析可起到优化土壤原位修复试验参数的目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豫南地区夏季绿肥品种筛选与冬小麦轮作
    丁丽, 张琳, 杜光辉, 张丽霞, 史鹏飞, 聂良鹏, 凌敬伟, 潘兹亮, 吕玉虎
    2024, 65 (8):  1957-1962.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57
    摘要 ( 89 )   HTML ( 2 )   PDF(1172KB) ( 323 )  

    在信阳市种植6个夏季绿肥品种,设接种和不接种根瘤菌2个水平、共12个处理进行小区种植试验。通过种植筛选适宜冬小麦减肥生产的夏季绿肥品种,为翻压利用做准备。从多方面对不同夏季绿肥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个处理的出苗期差别不大,巨丰和汾豆牧绿2号现蕾期最早,田菁现蕾期最晚。汾豆牧绿2号始花期最早,田菁始花期最晚。汾豆牧绿2号盛花期最早,田菁盛花期最晚,但均能在8月底压青沤肥。盛花期鲜草产量差异大,接种根瘤菌的田菁鲜草产量最高,巨丰和郑1307植株氮磷钾的养分含量综合比较最好。氮磷钾的养分积累量均以接种根瘤菌的田菁最高。接种根瘤菌的田菁能降低土壤温度,提高土壤湿度。增加土壤稳定性和抗风蚀能力,更能提高土壤肥力。初步筛选出与冬小麦轮作的夏季绿肥首选品种为田菁(接种根瘤菌)。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经济与信息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种植业发展对比及合作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汪洁, 朱有为, 秦叶波, 邓美华, 李孟奇
    2024, 65 (8):  1963-1967.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386
    摘要 ( 104 )   HTML ( 1 )   PDF(1260KB) ( 324 )  

    “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对农业领域的关注度也逐渐加强。浙江省作为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先行省之一,其较为成熟的管理机制和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中巴农业务实合作。文章在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基础上,对浙江省和巴基斯坦的种植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对比,着重比较了小麦、玉米和水稻三大双方共同主粮作物的种植情况和发展趋势,探索了双方在种植业方面的差异,并深入分析了巴基斯坦种植业发展在资源、技术、设备、机制等方面存在的潜力及短板,最后提出要拓宽合作领域和合作深度、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国际化培育、加强长期合作的政策资金保障等促进双方种植业合作发展的建议及展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财政金融协同能否保障粮食安全——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李宗宜, 高亚佳, 陈垚垚
    2024, 65 (8):  1968-197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40220
    摘要 ( 95 )   HTML ( 0 )   PDF(1213KB) ( 161 )  

    基于2009-2020年全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财政金融协同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金融协同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生产,在处理了内生性问题、替换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及剔除直辖市后结果依然成立。门槛分析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导致财政金融协同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全要素生产率高的地区,财政金融协同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东部、非粮食主产区而言,西部和东北部以及粮食主产区的财政金融协同影响效应更大。因此,在稳步推进粮食安全战略中,应该重视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效应。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AD延伸决策模型的浙江农户休闲农业生产行为研究
    张安民
    2024, 65 (8):  1977-198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525
    摘要 ( 96 )   HTML ( 1 )   PDF(1205KB) ( 288 )  

    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IAD)延伸决策模型,利用浙江省2 96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户主特征、家庭状况、外部环境和市场服务、经营规则、改革认知等对农户休闲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和市场服务、经营规则、改革认知、户主特征是影响农户是否从事休闲农业生产的显著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户早从事和晚从事休闲农业生产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早从事者比较关注休闲农业生产决策自由度和收入预期,晚从事者比较关注休闲农业设施完善程度和补贴获取便利性。因此,要因时因地实行差别化的引导对策,以推进休闲农业合理化和高质量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WOT-AHP的科技支撑广西乡镇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吴国文, 唐庆, 谭桂菲, 谈思仪, 李周澧
    2024, 65 (8):  1985-1990.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1196
    摘要 ( 92 )   HTML ( 0 )   PDF(1207KB) ( 305 )  

    为综合分析影响科技支撑广西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各因素,进而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文章首先结合SWOT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模型构造出科技支撑广西乡镇油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模型,然后定量分析各因素,进而对其发展战略进行定位。研究表明,科技支撑广西乡镇油茶产业发展应以SO战略为主,即应充分发挥油茶科研基础扎实、科研成果丰硕、科研队伍完善、群众基础良好等优势,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重视油茶产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等机遇,不断弥补发展劣势,从容应对外部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乡镇油茶科技支撑的建议,包括优化完善油茶科技推广政策体系;加大油茶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培养高专业型科技推广人员;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业强国背景下打造新时代数字“三农”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衢州市为例
    张鑫, 徐斌, 王波, 陈海兵, 叶轩楠, 史涛
    2024, 65 (8):  1991-1996.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319
    摘要 ( 76 )   HTML ( 6 )   PDF(7280KB) ( 200 )  

    衢州市是“农技110”为农服务体系的发源地。进入新时代,尤其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大潮下,如何打造新时代数字“三农”服务体系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成为当前需深入思考和谋划的重大课题。文章分析了衢州市打造新时代数字“三农”服务体系的路径探索和取得成效,阐明了当前面临问题挑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